《傷仲永》比較閱讀

2023-01-22 14:21:02 字數 4000 閱讀 4182

一、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

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餘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於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

卒之為眾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10、用「/」給下面句子劃分節奏。(只畫一處)(2分)

餘聞之也久。

11、方仲永「卒之為眾人」的表現有哪些(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1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2分)

(1)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2)賢於材人遠矣。

13.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2分)

a.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初極狹,才通人

b.未嘗識書具默而識之

c.父異焉,借旁近與之漁人甚異之

d.忽啼求之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14.將下面句子翻澤成現代漢語。(2分) 卒之為眾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

譯文:15.課文內容理解填空。(2分)

本文借事說理,以方仲永天資非凡卻最終「泯然眾人」的例項,說明

16.在課後「『仲永泯然眾人』誰之過」的討論中,大家一致認為「『仲永泯然眾人』父之過」,請你結合文意,談談「父之過」的理由。(2分)

二、傷仲永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

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有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餘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於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

卒之為眾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20.下列句中加點的詞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其真不知馬也

b.自是指物作詩立就蒙乃始就學

c.卒之為眾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d.得為眾人而已耶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21.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2)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

(3)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

22.填空。

本文借事說理。敘事部分按照順序,依次寫了方仲永才能發展變化的

個階段;說理部分點明了方仲永「泯然眾人」的原因是表明了作者的觀點。

23.請結合方仲永這一事例,聯絡實際,談談你對天資和後天學習的關係的認識。

三、 (甲)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

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餘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於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乙) (李賀)七歲能辭章,韓愈、皇甫湜(當時著名文人)始聞未信,過其家,使賀賦詩,援筆輒就如素構(早就構思好的),自目曰《高軒過》,二人大驚,自是有名。

每旦日出,騎弱馬,從小奚奴(帶著小僮僕。奚,xī),背古錦囊,遇所得,書投囊中。未始先立題然後為詩,如他人牽合(牽強符合)程課(固定的格式)者。

及暮歸,足成之……(母)見所書多,即怒曰:「是兒要嘔心乃已耳!」

19.從這兩則文言文中可以看出仲永與李賀的共同點是

<2分)

20.仲永的最後結局是「泯然眾人矣」,而李賀則成了我國唐代著名的詩人。他們童年時的相同點和成年後的不同結果,給你的啟發是

4分)21.將下列文言句子譯成現代漢語。(9分)

(1)稍稍賓客其父:

(2)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3)是兒要嘔心乃已耳:

22.《李賀作詩》選段中與《傷仲永》選段中「指物作詩立就」一句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2分)四、2023年臨沂市(課改實驗區)

[甲]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

卒之為眾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節選自《傷仲永》)

[乙]人之為學,不日進則日退。獨學無友,則孤陋①而難成。久處一方,則習染而不自覺。

不幸而在窮僻之域,無車馬之資②,猶當博學審③問,古人與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幾⑥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戶,又不讀書,則是面牆之士,雖有子羔、原憲⑥之賢,終無濟於天下。子曰:

「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學也。」夫以孔子之聖,猶須好學,今人可不勉⑨乎?

節選自顧炎武《與友人書》)

[註解]①[孤陋]片面、淺陋。②[資]盤纏。③[審]詳細。

④[稽]**、考察。⑤[庶幾]差不多。⑥[子羔、原憲]孔子的**。

⑦[邑]地方,⑧[丘]孔子。⑨[勉]勤勉,努力。

6.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意思。(2分)

①卒之為眾人卒

②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至

③不幸而在窮僻之域域

④終無濟於天下濟

7.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①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

譯文:②人之為學,不日進則日退。

譯文8.甲文談「成才」,乙文談「做學問」,二者強調的重點各有不同。請根據你的理解,談談具體有什麼不同。(3分)

9.甲乙兩文都具有較強的議論性,試分別概括兩文所論述的主要內容。(4分)

甲文:乙文:

五、【甲】……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餘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於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

卒之為眾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王安石《傷仲永》

【乙】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

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諸葛亮《誡子書》

10.解釋下列加點的詞。(2分)

①邑人奇之非淡泊無以明志

11.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①卒之為眾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

譯文:②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譯文:12.兩文關於學習所持觀點的相通之處是什麼?其根據(或理由)各是什麼?(4分)

共同觀點相通之處:

根據(或理由):

13.兩文在寫法上各有什麼特點?(2分)

一參***:10、餘/聞之也久 11、不能稱前時之聞泯然眾人矣 12.(1)文采和道理;(2)勝過、超過。 (2分)13.c (2分) 14.(他)最終成為乙個平凡的人,是因為他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

(2分。「卒」「眾人」「受於人」「不至」必須譯正確,譯錯一處扣0.5分)15.受於人者不至;後天教育對成才的重要性。 (2分。

每空1分)

16.因為仲永的父親「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貪圖錢財(貪圖小利),目光短淺,而「不使學」,從而使方仲永失去後天學習的有利時機。(結合原文1分,說出理由1分,共2分)

二參*** 21.(1)每天帶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2)讓他作詩,寫出來的詩已經不能與從前的名聲相稱。 (3)他的天資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傷仲永教案

教學設計 a 教學設想 教學重點 了解 之 於 的用法以及文言詞活用情況。體會語言的簡潔 洗鍊。教學難點 方仲永 混然眾人 的原因是什麼?即如何理解課文最後 段作者的思想 觀點?安排一課時。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 課文匯入,簡介作者,解釋文題。偉大的科學家和發明家愛迪生有一句名言 天才是百分之 的靈感加...

傷仲永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 傷仲永 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的內容。下面,我將從教材處理 教法選擇 學法指導 教學設計四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一 教材處理 一 課文所處位置及作用 傷仲永 是語文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五篇課文,是這一冊的第一...

傷仲永說課稿

23 傷仲永 說課稿 一 說教材 1 課文所處位置及作用 傷仲永 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版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3課 23課 是一篇文言文。這個這篇安排的是以 成長 為主題,通過了解課文中人物的成長歷程,讓學生能夠正確對待成長中的苦與樂,得與失,成與敗。傷仲永 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寫的一篇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