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仲永說課稿

2022-10-30 22:57:06 字數 3707 閱讀 8348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傷仲永》,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的內容。下面,我將從教材處理、教法選擇、學法指導、教學設計四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一、教材處理

(一)課文所處位置及作用

《傷仲永》是語文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五篇課文,是這一冊的第一篇文言文。這個單元安排的是以「成長」為主題,通過了解課文中人物的成長歷程,讓學生能夠正確對待成掌中的苦與樂,得與失,成與敗。

《傷仲永》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寫的一篇議**,作者講述了方仲永由乙個「神童」變成那個乙個普通人的經歷,並由此引發議論,「乙個人能否成才,與天資有關,更與後天所受的教育及自身的學習有關」這一道理。使學生認識到勤奮學習的重要性,同時也表達了對這位「神童」最終變成普通人而感到惋惜。

(二)課文解讀

1、《傷仲永》是王安石的一篇隨筆,乙個重要的特點是借事說理,以方仲永的悲劇,說明後天教育對成才的重要性。敘事有詳有略,說理言簡意深。「借事說理」這是本文學習的重點。

2、本文的另外乙個顯著特點是語言十分精當。敘事部分方仲永從5歲到20歲間才能的變化過程,僅用了150多字,議論部分也不過70多字,文中的每一詞、每一句都有其確切的表達作用,而不是可有可無。如「忽啼求之」,「忽、即、立就」這些字詞都極其簡潔而生動。

3、文字語言平實,又不乏感**彩。文章以「傷仲永」為題,寫的是可「傷」之事,說的是何以可「傷」的道理,字裡行間流露著作者對乙個神童最終「泯然眾人」的惋惜之情。在文章的最後一節更是集中體現。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自己利用課文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培養自學能力;

(2)學習本文借事說理的特點,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

(3)注意本文詳略得當的寫法,揣摩精當的語言 。

2、過程與方法:

(1)誦讀,以讀促講;

(2)小組合作、**;

(3)運用多**輔助手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明白後天教育對成才的重要性,樹立正確的學習觀。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朗讀課文,疏通文意,了解故事內容,領悟蘊涵道理。

教學難點:學習本文借事說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法選擇

文言文相對於現代文學習,比較枯燥,學生遇到的困難也會多一點,學生一般對文言文的學習不太感興趣,或者有畏難情緒。如果用傳統的串講式教學,就是老師講,學生記,字字落實,句句翻譯,課後再去背,學生一定會更厭倦,學生們幾乎沒有了思考的時間,扼殺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也不利於切實提高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基於以上認識,在教學上我將主要採取分組討論法,引導學生在自主、合作學習中理解,在問題**中理解。

三、學法指導

1、說學情

同學們雖然有了乙個學期的學習文言文的經驗,但對文言文的認識還是不深。他們就像一群剛學會走路的小孩,是還不能接受過快的學習節奏的。所以,應當留給他們足夠的思考時間。

另外,七年級的學生還沒有完全適應初中的學習生活,自覺性還不夠,對於文言文的課下預習效果不佳。所以,我將主要的預習任務放在第一課時,督促學生有效完成。

2、說學法

在本課的學習中我指導學生採用小組合作討論,為了真正體現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公這一理念,在教學中,我依據「三有利」原則①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積極思維。②有利於充分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學習方法,以利於學生終身可持發展。③有利於挖掘學生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將自主、合作、**確定為學生的主要學習方式。將全部學生分為六個討論小組,認定一位具有組織能力的學生為小組長。

四、教學設計

1、說教學過程

我的整體思路是匯入新課、自主預習、合作展示三個部分。

(1)匯入新課

天才,什麼是天才?高爾基說過「天才出於勤奮」,「天才是打倒一百次仍站立著的人」。被譽為「發明大王」的愛迪生也有句名言: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中國唐朝大文學家韓愈也曾經說過「業精於勤,荒於嬉」。這些話語都講的事乙個道理,即學業方面的精深造詣**於勤奮好學。

遺憾的是,有很多人並未認識到這一點。因自恃天才,結果卻淪為庸才。今天我們學習的方仲永就是其中一例。

讓我們來一起看看王安石為何「傷」仲永?

(2)自主預習

首先讓學生齊讀整篇課文。接著教師**專家朗讀示範音訊,學生根據示範音訊,將自己把不准音的字詞標上讀音,並注意語句的停頓。學生再次自由朗讀課文。

這是學生感知課文的過程,這一環節的目的在於鍛鍊學生的朗讀能力,也是再次感知課文、理解文意的過程,「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多數同學都能活躍思維從朗讀中領悟道理。

在學生朗讀以及聽示範的同時,我將六個模組的內容全部書寫在黑板上。待學生朗讀完時,我來講解預習要求。接著由各個小組長組織各組成員根據黑板上的六個模組的內容進行討論預習。

在各小組討論的同時,教師會在旁邊給予適時指導與解疑。在各小組將六個模組的內容討論完時,教師根據各組的情況進行任務分組。

模組一:整體感知

1、文學常識

(1)介紹作者

(2)背景資料

2、題目「傷仲永」的「傷」是什麼意思?

3、用自己的話敘述本文所講內容。

【模組一的第乙個問題設定便於學生掌握文學常識。後兩個問題的設定重在指導學生理清文章脈絡,熟悉課文知識,增強對課文的分析能力。】

模組二:解析課文

展示第一自然段

(1)重點字詞讀音

(2)重點字詞翻譯

(3)整段的翻譯

(4)歸納本段的段意

模組三:解析課文

展示第二自然段

模組四:解析課文

展示第三自然段

【模組二到模組四的設定,由學生自己確定重點字詞,並借助注釋和工具書,將課文翻譯成白話文,將不懂的地方標出來,在小組內進行討論交流,最後形成小組內的統一認識。】

模組五:掌握字詞句

1、理解幾個用法特殊的詞

(1)即書詩四句

(2)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

(3)邑人奇之

(4)稍稍賓客其父

(5)父利其然也

2、對文中的「之」、「於」、「其」進行歸類,並指出該詞在句中的含義與用法。

【模組五的設定重在將本文較難理解、易弄錯的字詞進行歸納分類,有助於學生引起重視,便於學生理解文章內容。】

模組六:重點**

1、方仲永的變化經歷了哪幾個階段?這幾個發展階段的敘述,有見有聞,有詳有略,這樣安排組織材料有什麼好處?

2、方仲永由天資過人變得「泯然眾人」,原因是什麼?

3、最後一段的議論講了什麼道理?

4、學了本文,你有何感想?

【模組六的設定重在幫助學生鞏固理解本文的內容、**成才的關鍵以及讓學生領悟課文語言表達簡潔精練的特點。在這一模組要注意啟發學生結合自己的經歷,深入實際,進行思想交流。要求學生圍繞中心,有理有據,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認識和觀點,但教師要正確引導。

】(3)合作展示

第二課時為展示課,各組成員按照所分任務一一上台板書展示,其他各組有不同看法均可提出。每組展示完畢,由教師從板書、聲音、儀態、「成果」四個方面進行打分。由每組組長記錄。

在六組展示完畢時,進行各小組間的評比。

通過小組討論可以由學習能力較快的同學帶動學習能力較慢的同學,每個小組是乙個整體,鍛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增強了每個組員的集體榮譽感。

每乙個學生又是乙個個體。通過小組展示,讓每個同學都有在台前展示的機會,可以鍛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提公升學生學習的成就感。

當同學們產生疑問或爭論時,老師進行適當的點撥與引導。

2、說板書

本節課的板書採用框架結構,將本課主要內容清晰的展現在學生眼前,有助於學生理清思路,掌握本課內容。

傷仲永說課稿

23 傷仲永 說課稿 一 說教材 1 課文所處位置及作用 傷仲永 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版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3課 23課 是一篇文言文。這個這篇安排的是以 成長 為主題,通過了解課文中人物的成長歷程,讓學生能夠正確對待成長中的苦與樂,得與失,成與敗。傷仲永 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寫的一篇議 ...

傷仲永教案

教學設計 a 教學設想 教學重點 了解 之 於 的用法以及文言詞活用情況。體會語言的簡潔 洗鍊。教學難點 方仲永 混然眾人 的原因是什麼?即如何理解課文最後 段作者的思想 觀點?安排一課時。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 課文匯入,簡介作者,解釋文題。偉大的科學家和發明家愛迪生有一句名言 天才是百分之 的靈感加...

傷仲永教學反思

作者 鄭春雨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如何向課堂四十五分鐘要質量,這是我們做教師工作的亙古不變的 話題。在課改教學過程中,我校建立的 三高 課堂分步教學法的課堂教學模式,以它減負增效充滿生機 充滿和諧的課堂氛圍的藝術魅力,深受廣大師生的喜愛。下面結合自己在 三高 課堂匯報課的活動中做的 傷仲永 第一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