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仲永》教學設計

2022-12-06 00:27:02 字數 5036 閱讀 1060

教學目標:

1、 順暢朗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能複述課文。

2、 理清文章脈絡,了解人物的經歷變化。

3、 積累掌握一些文言詞彙。

4、 感悟文章內涵,體會作者寫作意圖,**仲永悲劇原因。

5、 了解學習在人生中的重要性,並發表自己一定的看法。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師:少年多才俊,英雄出少年。聰明機智如司馬光,當機立斷砸缸救人;才思過人如謝道韞,吟誦「未若柳絮因風起」。

無論司馬光、謝道韞,還是曹沖、陳元方,他們在小時候就很聰明,表現出了驚人的天賦。那麼,如果他們因此而自傲,以後不再學習,那麼結果會怎樣?

生:他們的才能、天賦慢慢會消失,只能淪為平凡人,甚至可能會更糟。

【注:學生的回答皆為教師預設的回答情境。】

師:為什麼?

生:【自由作答】

師:可以用愛因斯坦的話加以解釋——「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這句話告訴了我們乙個什麼道理?

生:世界上沒有所謂的天才,乙個人的成功都必須通過自己的辛勤努力來取得。

師:今天我們學習王安石的《傷仲永》,看看王安石筆下的仲永是怎樣從乙個天才變為平常人的。

二、作者簡介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臨川先生,晚年封荊國公,世稱臨川先生,又稱荊公,著有《臨川先生文集》,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並稱「唐宋八大家」。【ppt展示】

三,前置性小研究

師:請同學們自由朗誦全文兩次,要求如下【ppt展示】:一讀全文,梳理字詞,注意停頓;二讀全文,結合注釋,嘗試複述。現在開始朗讀。

生朗讀,教師巡堂。

師:下面請一位同學將本文內容複述一遍。

生複述。

師:這位同學複述得如何?請同學稍加點評。

1-2位學生點評。

師:通過幾位同學的幫助,我們更了解了本文的內容;在這個故事中,方仲永的變化經歷了哪幾個階段?課文中各有什麼依據?請同學們兩人合作,加以思考討論。

生:第一階段是方仲永小時候寫詩的卓越天賦。

師:從何得知?

生:「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

師:你能將它用現代漢語翻譯出來嗎?

生:立即寫了四句詩,並且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

生:我做補充,「自是指物作詩立就」,說從此之後指著乙個物體讓他作詩馬上就能完成。

生:通過「即」「立」可以看出他寫詩的速度快,極有天賦。

生:另外方仲永是「未嘗識書具」,不曾認識書寫工具,卻能有如此天賦,實在是神童。

師:同學們都概括分析得很好,那麼接下來的階段是?

生:第二階段是方仲永十二三歲時才能衰退,大不如前。

師:從何得知?

生:「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讓他作詩,已經不能與之前所聽說的水平相當了。

師:作者此時的內心沒有通過文字表述出來,但是我們完全可以揣摩到,是怎樣的感受?

生:作者內心是失望的,因為他「聞之也久」,聽說方仲永有此天賦也很久了,想必是很想見見本人,一睹風采的,想不到水平大不如前。

師:那麼,方仲永他最後又經歷了乙個怎樣的階段?

生:方仲永十九二十歲的時候,已經和平常人沒有什麼兩樣了。通過「泯然眾人矣」可知。

師:如何理解「泯然眾人矣」?

生:原有的才能完全消失了,如同常人了。

師:如果老師將舅舅的話刪去乙個字,成為「泯然眾人」,意思完全不受影響,是否可以?

生:不可以,「矣」去掉使情感發生的變化,不能更好地表現出舅舅對方仲永這一變化的失望與哀傷。

師:乙個字,其實可以蘊含豐富的情感。請一位同學來讀一讀這句話。

生讀。【可配以適當的動作,比如搖頭。】

師小結:十二三歲時他已不能「稱前時之聞」,二十歲之際已「泯然眾人矣」,作者的情感態度在標題中已全部流露出來了,「傷仲永」的「傷」,不僅僅是一種深深的失望,更是從內心透露出的哀傷與嘆息。

四、合作**

師:魯迅說,悲劇是把美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方仲永的身上,不正演繹著一場悲劇嗎。那麼,我們不禁也會想:造成仲永這一悲劇的因素是什麼呢?文中有沒有相應的提示?

生:方仲永的父親「不使學」,即他父親不讓方仲永接受學習。

師:為什麼「不使學」?

生:因為「父利其然也」,他父親認為這有利可圖。

師:哪一句話具體表現了他父親的行為?

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說他每天帶著仲永在鄉人之中四處拜訪。

師:由此可見,仲永的父親是一位怎樣的人?

生:只貪圖眼前利益,沒有長遠目光,缺乏遠見的愚昧的人。

【此中可輔加朗讀】

師:有無補充?

生:第三段說他「受於人者不至也」,也就是說他沒有接受後天的學習。

師:文中是給予我們這樣明顯的提示了,因為父親這一因素導致沒有接受後天學習。然而造成仲永的悲劇因素只僅僅是這樣嗎?

【此時如果學生表現出茫然的話,教師可引出《孫權勸學》中呂蒙的故事加以暗示。吳下阿蒙最終讓人刮目相看,一則有孫權這樣一位善勸的君王語重心長的告誡、鼓勵;二則他自己最終也能主動刻苦學習;三則魯肅給予了真誠的評價。】

生:還有方仲永個人的問題。他十二三歲了,但是卻沒有提出過要學習;到了二十歲,更是乙個**了,有意識有能力了卻依舊沒有主動去學習。

生:社會也是其中乙個因素。當時的人因為仲永有天賦,才「稍稍賓客其父」,有人「以錢幣乞之」,是帶著很功利性的目的的。

再加上仲永一家「世隸耕」,算是淳樸之民,被鄉人這一薰染就更加目光短淺了。

師小結:通過同學們的分析,我們漸漸明白,仲永的悲劇既是他父親導致的,也是他自己造成的,同時這個社會風氣也助長了悲劇的產生。

五、精彩展示

師:故事到此是結束了,然而許多思考卻遠未結束,方仲永的悲劇讓我想到了許多,請以「由仲永的悲劇想到……」為開頭,稍作思考,即席發表你的感想。

生自由發言。

師:呂蒙的飛躍性長進我們昨天剛領略,而神童方仲永的悲劇,無形中與他形成了一種對比,對比中更是一種諷刺也是反思。開卷有益,是對天底下所有人的乙個忠告,不管你天資是高還是低;開卷有益,也不能僅僅只是個忠告,更需付諸行動。

讓我們誠摯地朗誦出愛因斯坦的這句名言【ppt展示】: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也讓我們謹記這麼一句諺語【板書】:

活到老,學到老!

今天這節課我們先上到這裡,下節課我們將繼續走進文字深入學習,細細**文中的字詞句。

五、作業布置

1、熟讀全文,識記注釋。

2、以「當仲永遇上呂蒙」為題,適當發揮想象,寫一篇文章。

六、板書設計

《傷仲永》實際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6、 順暢朗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能複述課文。

7、 理清文章脈絡,了解人物的經歷變化。

8、 積累掌握一些文言詞彙。

9、 感悟文章內涵,體會作者寫作意圖,**仲永悲劇原因。

10、 了解學習在人生中的重要性,並發表自己一定的看法。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師:少年多才俊,英雄出少年。聰明機智如司馬光,當機立斷砸缸救人;才思過人如謝道韞,吟誦「未若柳絮因風起」。

無論司馬光、謝道韞,還是曹沖、陳元方,他們在小時候就很聰明,表現出了驚人的天賦。那麼,如果他們因此而自傲,以後不再學習,那麼結果會怎樣?

黃志樂:他們也會像方仲永一樣成為乙個普通人。

師:看來這位同學預習做的很好,那到底方仲永是怎樣乙個人物?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王安石的《傷仲永》,看看文中的仲永是怎樣從乙個天才變為平常人的。

二、作者簡介

師:首先我們來稍加了解下作者王安石。有哪位同學對他有一些了解。

孔慶望: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晚年封為荊國公;他的作品有《泊船瓜洲》;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師:這位同學的回答讓老師稍微吃驚了些,想不到能了解到這麼多。現在老師將王安石的部分資料展示一下,與剛才的同學很許多重合處。

【ppt展示】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臨川先生,晚年封荊國公,世稱臨川先生,又稱荊公,著有《臨川先生文集》,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並稱「唐宋八大家」。

三、整體感知

師:下面我們進入文章。首先請同學們朗誦全文,要求如下【ppt展示】:一讀全文,梳理字詞,注意停頓。好,現在開始放聲朗讀。

生朗讀,教師巡堂。

師:接下來我們通過全班齊讀形式來進行檢查,看看你們對字詞讀音以及停頓節奏有沒有做到位。

全體學生齊讀。

師:在剛才的朗讀過程中,老師注意到個別同學有讀錯幾個字的字音。請看黑板,分別是「稱、卒、夫」,該怎樣正確發音嗎?

生一起加以明確,師紅色粉筆板書強調。

師:剛才的朗讀整體上較為不錯,基本能達標。然而那只是最基本的,現在將給予大家第二個任務,【ppt展示】二讀全文,結合注釋,嘗試複述。同學們現在開始,可是適當討論。

生進入此環節任務,教師巡堂。

師:下面請同學將本文內容複述一遍。

黃志樂:方仲永年紀很小時就聰穎,他父親認為有利可圖便不讓他學習,最終他變成了普通人。

師:不錯,挺到位,但是相對簡略了些。有沒有同學嘗試著在他的基礎上適當詳細些?

林爽:就等於翻譯嗎?

師:那也不一樣,翻譯注重每個字詞要求較高,複述是大體地講述故事內容。

林爽:好,我試試。本文講的是金溪乙個平民方仲永小時候顯示出了驚人的天賦,寫出來的詩歌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賞的地方,有知識的人都向他索要文章,或拿錢買;然而他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便天天帶他去四處拜訪,不讓他學習,後來方仲永漸漸變成了乙個普通人。

師:通過這兩位同學的幫助,我們更了解了本文的內容;在這個故事中,方仲永的變化經歷了哪幾個階段?課文中各有什麼依據?請同學們兩人合作,加以思考討論。

王俊武:第一階段是方仲永小時候寫詩的卓越天賦。文中說他「自是指物作詩立就」,說從此之後指著乙個物體讓他作詩馬上就能完成。

師:你選的句子中有沒有乙個字能格外凸顯出仲永的「神童」特點?

王俊武:是「立」,立刻的意思,說明他寫詩的速度很快。

師:對,這位神童是寫文章是神速的。有沒有同學另作補充?

丁尹智:我認為還有他「未嘗識書具」,就能寫出詩,讓整個鄉的人都為之驚奇,可見非同常人,。

師:那麼怎麼理解「未嘗識書具」?

丁尹智:不曾認識筆墨紙硯這一類工具。

師:於此我們要記住乙個重點字詞:嘗。它是什麼意思?

生齊答:曾經

孔慶望:我有補充,從「世隸耕」中可見,他們家世世代代都種田,沒有特別了解知識,這樣乙個家庭背景下,卻能誕生出方仲永,可見絕對是神童。

師:太棒了,能從常人所難以發現的地方挖掘出內涵來,咱們給予這位同學掌聲吧。

傷仲永教學反思

作者 鄭春雨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如何向課堂四十五分鐘要質量,這是我們做教師工作的亙古不變的 話題。在課改教學過程中,我校建立的 三高 課堂分步教學法的課堂教學模式,以它減負增效充滿生機 充滿和諧的課堂氛圍的藝術魅力,深受廣大師生的喜愛。下面結合自己在 三高 課堂匯報課的活動中做的 傷仲永 第一課時...

《傷仲永》教學反思

上完了這節課,感覺意猶未盡,似乎仍沉浸在課上既緊張又愉快的氣氛中。回想這節課,無論是學生的合作交流,還是師生的互動,每個環節都較為順暢。這節課之所以能達到如此效果,我想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較好地落實了 自主 合作與 的學習方式 學生課前自主學習的習慣基本養成,預習做得較好。在上課之前,學生已經基...

傷仲永教案

教學設計 a 教學設想 教學重點 了解 之 於 的用法以及文言詞活用情況。體會語言的簡潔 洗鍊。教學難點 方仲永 混然眾人 的原因是什麼?即如何理解課文最後 段作者的思想 觀點?安排一課時。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 課文匯入,簡介作者,解釋文題。偉大的科學家和發明家愛迪生有一句名言 天才是百分之 的靈感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