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仲永小測試

2022-12-29 04:24:04 字數 4106 閱讀 9724

《傷仲永》複習

一、 文學常識:

本文選自作者字型大小半山,江西臨川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之一。題目中的「傷」意即體現了作者傷感的感情基調。

本文是一篇敘事部分採用了見聞錄的方式,然後進行議論,揭示道理。本文敘事先揚後抑。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韓愈、柳宗元,宋歐陽修、王安石、蘇軾、蘇洵、蘇轍、曾鞏。

二、詞語解釋:

1.世隸耕隸嘗書具異焉旁近

自為其名收族收自是:_____ 立就文理

稍稍:______ 稱邑人賓客乞之利其然環謁泯然眾人通悟受之天受,______ 賢於材人賢材人不至彼其書詩書邑人奇之(奇:_______ 或以錢幣乞之(或還自揚州(自復到舅家問焉(復:

_____ 焉:_____ )卒之為眾人固眾人(固

三、四、通假字。

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扳」通______,牽,引)

五、各種詞類活用②詞類活用

形容詞作意動詞

「邑人奇之」之中的「奇父異焉」之中的「異

名詞作意動詞

「父利其然」之中的「利賓客其父」之中的「賓客名詞作狀語

「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中的「日」名詞作狀語,是的意思

③一詞多義

自:1.並自為其名(名詞2. 自是指物作詩立就(介詞

聞:1. 餘聞之也久(動詞2. 不能稱前時之聞(名詞

然:1父利其然也(代詞2泯然眾人矣(形容詞詞尾

賓客:1稍稍賓客其父(動詞,以賓客之禮相待) 2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名詞,客人)

於:1賢於材2.受於人於舅家見之

④古今異義

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古義:此,與「自」組合意為「從此」。今義:判斷動詞)

或以錢幣乞之(古義:不定代詞,有的。今義:或許,或者。)

其文理皆有可觀者(古義:文采或道理。今義:表示文章,內容或語句方面的條理)

稍稍賓客其父(古義:漸漸。今義:稍微。)

泯然眾人矣(古義:平常人。今義:許多人,大家。)

《臨川先生文集》

王安石介甫

唐宋八大家

哀傷、嘆息

隨筆六、理清文章結構。

一、(1-2):敘述方仲永由神童到平庸的故事。

①仲永幼年時天資過人

由神童到平庸,為議論鋪墊。

二、(3):闡明作者觀點,點明原因,議論後天教育的重要性。

這篇文章的敘事部分一氣貫通而層次分明,詳略有致而結構緊湊,內容集中而意旨鮮明。請認真閱讀敘事部分後填空。

⑴從「仲永生五年」到「其文理皆有可觀者」詳寫仲永幼年時天資過人。

⑵從「十二三矣 」到「泯然眾人矣」略寫仲永才智枯竭。

⑶從「父利其然」到「不使學」略寫仲永才智衰退的原因。

七、填空題。

1、本文就是通過記敘方仲永由幼年時天資過人到後來變得平庸無奇的故事,闡明了後天的教育對成才的重要性的道理。這種敘議結合,就事說理的好處是以真實生動的事例說明具有普遍意義的道理,既令人信服,又給人以意味深長的思考。

2、安排材料,詳略得當。課文詳寫方仲永才能初露時的情形,略寫父親的貪利之舉導致他才能衰退,並最終淪為平庸的情形。這樣安排材料的作用是使文章內容集中而意旨鮮明。

3、先揚後抑,跌宕多姿。例如文中寫幼年時方仲永天資聰穎、才思敏捷;方仲永其父「利其然」「不使學」為下文埋下伏筆是「抑」。採用這種寫法的好處是表明作者對「不使學」,不讓人才「受於人」這一錯誤做法的否定、批判態度,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4、語言精當,言簡意豐。例如寫幼年方仲永的表現時,用「忽」「即」「立」三個副詞,使乙個天資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躍然紙上。寫其父行為時,用一「利」字提示出他貪圖錢財、目光短淺的特點;用「環謁」一詞形象地刻畫出他貪則自得,可悲可嘆的愚昧無知之態,筆墨凝練,言簡意豐

5、事實上,方仲永如同常人的原因有很多,其一,從鄉鄰的「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其二,從其父的角度來看,「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其三,從方仲永本人來看,「其受於人者不至也」。(引號內填原文)

七、用原文回答問題。

1、文中交代方仲永的籍貫、身份、姓名及家世的句子是: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

2、第一段中刻畫出方仲永的父親貪利而自得,可悲可嘆的愚昧無知之態的句子是:

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

3、方仲永五歲作詩能「指物作詩立就 」,而且「文理皆有可觀者」;十二三歲時作的詩已經「不能稱前時之聞」;二十歲就「泯然眾人矣」。

4、幼年時的方仲永有令人稱奇的表現是:

a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b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c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5、父親「不使學」的原因的句子是:

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

9、本文的主旨句是:卒之為眾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

10、點明方仲永天賦消失的一句話是:泯然眾人矣。

11、交代方仲永小時候是位「奇才」,長大後卻變成一位平庸無奇的人的原因的語句是: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

12、仲永變成普通人的個人、直接原因的語句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13、仲永變成普通人的道理、根本原因的語句是: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

14、在第二段中表明作者寫《傷仲永》目的的句子是:

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邪!

15、在學業上,不管天生聰明與否,應該採取的正確態度是:「受於人」或「受之人」

16、方仲永才能發展變化有三個階段,請分別引用文中原句回答:

⑴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⑵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⑶泯然眾人矣。

17、作者認為「仲永之通悟」是由於:「受之天」,他的才能衰退是由於「受於人者不至」。至此作者認為在「受之天」和「受之人」的兩個因素中,後天教育因素對於乙個人的成才更為重要。

18、「不能稱前時之聞」中的「前時之聞」具體指: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八、回答問題。

1、本文題目是《傷仲永》,文中的「傷」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傷」?

答:傷是哀傷、嘆息的意思。因為仲永原本天才,沒有得到後天良好的教育,而變的平庸。

2、「世隸耕」三個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麼?

答:對「未嘗識書具」、「 不使學」的必要鋪墊,既襯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資,又暗示了造成他命運的家庭背景。

3、開篇一句交代了方仲永的那些方面?

答:籍貫、身份、姓名及家世

4、文中「邑人奇之」的「奇」有什麼含義?

答:「奇」是「對……感到驚奇」的意思。但不止是好奇,也會有尊重人才的意思,表明仲永的才能得到全縣人的承認。

5、從「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中,可以看出仲永的父親是乙個什麼樣的人?

答:貪圖錢財,目光短淺,愚昧無知。

6、作者為什麼極力渲染方仲永幼時的天資?

答:為了強調後天教育對成才的重要性,讓讀者領悟到人的天資和後天成才的關係

7、「餘聞之也久」在文中的作用是什麼?

答:承上啟下

8、文中的「受之天」指的什麼?「受之人」又指的什麼?

答:「受之天」是指人的天資;「受之人」指後天教育。

9、作為家長,在發現孩子天資聰慧時應該怎樣做?方仲永的父親是怎樣做的?他為什麼會這樣做?

答:因材施教,及時讓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使其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不使學」;父利其然也、世隸耕、「邑人」的「捧殺」。

10、「泯然眾人矣」一句流露出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答:對方仲永「泯然眾人」感到哀傷、惋惜。

11從最後一段的議論看,作者通過方仲永從5歲到20歲才能發展變化的故事,意在說明什麼道理?

答:說明人的天資和後天成才的關係,強調後天教育對乙個人是否成才是至關重要的。

12、文中仲永由天資過人到平庸無奇的變化過程說明了什麼?(仲永的故事給了我們什麼啟示?)

答:乙個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賦,如果不繼續努力學習新知識,也很難取的成就

13、方仲永這一故事的結局是什麼?讀完本文,你悟出什麼道理?(本文作者要講述的道理是什麼?)

答:泯然眾人矣。說明了人的天資與後天教育的關係。人的才能有賴於後天的教育,即使是天賦很高的人,如果不受教育,也會變成平庸無能的人。

14、你怎樣看待方仲永的父親的做法?

答:方仲永的父親貪圖小利卻斷送了仲永的前途,這是相當愚昧無知的,是讓人鄙棄的。

15、文章最後一段議論講述了什麼道理?對作者的評論你有什麼看法?

答:強調後天的教育對成才的重要性。

人的才能並非天生不變,教育和學習在乙個人的成長中是很重要的。

16、你認為資質聰明的人怎樣才能成才?

《傷仲永》測試題

班級 姓名 學號 一 解釋加點詞 世隸耕 未嘗識書具 借旁近與之 稍稍賓客其父 從先人還家 卒之為眾人 泯然眾人矣 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父異焉父利其然也 固眾人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 傳一鄉秀才觀之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二 解釋下列多義詞 1 然父利其然也 泯然眾人矣 2 於賢於材人遠也於舅家見之 環謁於邑...

傷仲永教案

教學設計 a 教學設想 教學重點 了解 之 於 的用法以及文言詞活用情況。體會語言的簡潔 洗鍊。教學難點 方仲永 混然眾人 的原因是什麼?即如何理解課文最後 段作者的思想 觀點?安排一課時。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 課文匯入,簡介作者,解釋文題。偉大的科學家和發明家愛迪生有一句名言 天才是百分之 的靈感加...

傷仲永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 傷仲永 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的內容。下面,我將從教材處理 教法選擇 學法指導 教學設計四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一 教材處理 一 課文所處位置及作用 傷仲永 是語文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五篇課文,是這一冊的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