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歷史嶽麓版必修三冊總複習 階段性測試題

2023-01-21 20:09:06 字數 4678 閱讀 1713

階段性測試題二十二 (選修一綜合評估測試)本卷共6道小題,每小題15分。滿分90分,考試時間60分鐘。

1.(15分)(2012·延邊)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管子治國:「五家為軌,軌為之長;十軌為裡,裡有司;四里為連,連為之長;十連為鄉,鄉有良人焉。以為軍令:

五家為軌,故五人為伍,軌長帥之;十軌為裡,故五十人為小卒,裡有司帥之;四里為連,故二百人為卒,連長帥之;十連為鄉,故兩千人為旅,鄉良人帥之;五鄉一帥,故萬人為一軍。」……管仲曾對齊桓公說:「君若欲速得志於天下諸侯,則事可以隱令,可以寄政。

」……「管子於是制國以為二十一鄉,工商之鄉六,士鄉十五,公帥五鄉焉,國子帥五鄉焉,高子帥五鄉焉。」「是故農之子恒為農,野處而不暱,其秀民之能為士者必足賴也。有司見而不告,其罪五。

」——賈文言《管仲與梭倫軍制改革異同論》

材料二子曰:「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假如沒有)管仲,吾其被發左祍矣(披散頭髮,成為蠻夷統治下的百姓)!」

——《論語·憲問》

材料三梭倫在改革的時候,保留了原先已經存在的地域性單位「諾克拉里」,它既是乙個地方的行政單位,也是乙個軍制單位。他將公民按照土地財產的多少劃分為四個等級,即:五百鬥級、騎士級、牛耕級和日傭級,根據等級而享有不同的軍制義務,前兩個等級提供騎兵,第三等級提供重灌步兵,第四個等級提供輕裝步兵。

……公民通過劃分等級,享有不同的軍制義務和政治權利。

——賈文言《管仲與梭倫軍制改革異同論》

(1)依據材料比較管仲改革與梭倫改革在內容上的異同。(8分)

(2)依據上述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管仲改革和梭倫改革的影響。(7分)

【答案】 (1)同:管仲和梭倫都建立了「兵民合一」(或「軍政合一」)的軍事體制。(4分)

異:管仲改革「士」是當兵的主力,工商之人沒有當兵的義務,服兵役與參政的權利是一體的;(2分)梭倫改革中,雅典的所有公民都有當兵的義務,服兵役和參政權利的一致性只見於公民集體內部。(2分)

(2)管仲改革強化了對軍隊的統帥權,加強了齊國的實力,為齊國稱霸奠定了基礎。(3分)梭倫改革壯大了雅典的軍事力量和實力,(2分)打擊了氏族貴族,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權利,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礎。(2分)

2.(15分)(2012·浙江台州)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已檢討文字,略見倫緒。然今欲理財,則須使能。天下但見朝廷以使能為先,而不以任賢為急;但見朝廷以理財為務,而於禮義教化之際,未有所及。

恐風俗壞,不勝其弊。陛下當深念國體,有先後緩急。」

——《續資治通鑑長編紀事本末》卷六十六

材料二 「今所以未舉事者,凡以財不足故。臣以理財為方今先急,未暇理財而先舉事則事難濟。」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二二0

材料三王安石能在今日引起中外學者的興趣,端在他的經濟思想和我們的眼光接近。他的所謂「新法」,不外將財政稅收大規模的商業化。他與司馬光爭論時,提出「不加賦而國用足」的理論,其方針乃是先用官僚資本刺激商品的生產與流通。

如果經濟的額量擴大,則稅率不變,國庫的總收入仍可以增加。這也是現代國家理財者所共信的原則,只是執行於11世紀的北宋,則不合實際。

——黃仁宇《有感王安石變法》

(1)材料二與材料一相比,王安石認為變法的著重點有什麼變化?(4分)

(2)根據材料三並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用官僚資本刺激商品的生產與流通」的措施有哪些。(4分)試從階級侷限性角度說明王安石變法的「不合實際」。(7分)

【答案】 (1)從以任賢和禮義教化為急,到以理財為急。(4分)

(2)市易法;均輸法。(4分)

王安石變法是封建地主階級針對北宋統治危機進行的改革運動,它不可能從根本上擺脫封建統治危機;變法以維護地主階級的統治為出發點,農民的處境沒有根本的改變,負擔依然沉重。(7分)

3.(15分)(2012·丹東)【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及取中原,太宗始立十路宣課司,選儒臣用之。……世祖即位初,首詔天下,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本,衣食以農桑為本。於是《農桑輯要》之書於民,俾民崇本抑末。

(耶律)楚材又請遣人入城,求孔子後,得五十一代孫元措,奏襲封衍聖公,付以林廟地。……又率大臣子孫,執經講義,俾知聖人之道……由是文治興焉。」

元初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質問:「本朝舊俗與漢法異,今留漢地,建都邑城郭,儀文制度,遵用漢法,其故何如?」

——摘編自《元史》

材料二 「比較野蠻的征服者,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不得不適應征服後存在的比較高的『經濟情況』;他們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不得不採用被征服者的語言。」

——恩格斯《反杜林論》

(1)根據材料一概括元朝「遵用漢法」的措施。(9分)

(2)根據材料說明「漢法」的含義,並分析漢法與舊俗之爭的實質。(6分)

【答案】 (1)重用漢族知識分子,任用漢人做官;重視農業生產,採用重農抑商的傳統政策;學習接受儒家思想理論。(共3點,9分)

(2)漢法是指當時中原地區先進的封建生產方式和與之相適應的上層建築。(3分)

漢法與舊俗之爭的實質是不同發展水平的文明之爭(即先進的社會制度、生產方式與落後的社會制度、生產方式的之爭或落後的征服民族必然被他們所征服的先進民族的較高文明所征服。)(3分)

4.(15分)(2012·長春)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孝文帝遷都洛陽前對大臣說:「朕為天子,何必居中原!正欲卿等子孫漸染美俗,聞見廣博,若永居恆北,復值不好文之主,不免面牆耳。」

——《資治通鑑》

材料二北方奄有中夏,必行漢法,可以長久,故后魏(北魏)、遼、金歷年最多;其他不能實行漢法,皆亂亡相繼,史冊具載,昭昭可見也。

——元·許衡《魯齋遺書》

材料三沒有乙個國家能像日本那樣在西方經濟和軍事技術優勢的挑戰面前做出這樣迅速和成功的反映……(這)主要不應歸功於外因,如西方衝擊的性質或日本國土較小等,因為其他有同樣經歷和國土面積的國家,做出的反應卻是完全不同的。所以還是應該從其內部特點去尋找原因。

……像日本人那樣自覺、大規模的文化引進,在西方歷史中是找出不同樣的例子的。

——美·賴肖爾《當今日本人》

(1)根據材料

一、三,並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孝文帝改革與日本明治維新在目的和措施方面的相同之處。(9分)

(2)根據以上材料,談談你對改革的認識。(6分)

【答案】 (1)相同目的:向先進文明(社會)學習,加速國家社會進步。(4分)相同措施:自覺地大規模地學習先進文化;(3分)遷都。(2分)

(2)落後文明向先進文明(社會)學習是歷史進步的必然;改革是推動社會進步、國家富強、長治久安的必要手段;成功的改革往往是順應了時代潮流。(6分)

5.(15分)(2012·武漢)2023年,明治天皇頒布了在日本近代教育史上佔據重要地位的《教育敕語》。從它頒布起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成為了日本的教育基本法。

《教育敕語》說:「爾臣民克忠克教,億兆一心,世濟其美,此乃我國體之精華也。教育之淵源,亦實存於此。

望爾臣民孝父母、友兄弟、夫婦和、朋友信、恭儉律已。時守國法,一旦危機,則義勇奉公,以輔翼天壤之皇運。」

——《神速澤諭吉第十卷》日本·岩波書店出版

(1)據材料指出,《教育敕語》所說的「教育之淵源」指什麼。並概括其主要目的。(6分)

(2)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教育敕語》對日本社會的影響。(9分)

【答案】 (1)「教育之淵源」:傳統的「忠」「孝」思想。(3分)

主要目的:維護日本天皇制。(3分)

(2)提公升了日本國民的素質,為日本在東亞的崛起奠定了基礎;向日本人民灌輸忠君愛國的思想,將日本教育納入軍國主義政策的軌道;為日本培養了一支具有武士道精神的「皇軍」,為日本對外擴張提供了民眾基礎。(9分)

6.(15分)(2012·新課標模擬)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戊戌政變大事記

2023年9月18日(八月初三日)御史楊崇伊向慈禧太后上奏摺,稱:「風聞東洋故相伊藤博文,即日到京,將**柄。」維新派人士譚嗣同深夜密訪袁世凱,希望他起兵勤王,逼慈禧徹底交權。

9月19日(八月初四日)慈禧太后自頤和園回宮。

9月20日(八月初五日)光緒帝先召見袁世凱(袁於當晚回到天津);後接見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

9月21日(八月初六日)慈禧太后發動政變,宣布「臨朝聽政」。當晚,袁世凱從楊崇伊處獲悉太后重新訓政,為保全自己,和盤托出維新派的密謀。致使事態擴大,導致後來大批維新派**、被革、被逐和六君子被殺。

——據茅海建《戊戌變法史事考》三聯書店(2023年版)

材料二關於戊戌變法的研究,所依據的材料主要是運動過後不久出現的梁啟超的《戊戌政變記》,和康有為後來的陳述如《康南海自編年譜》。由於作者就是當事者,所以很難作為信史。但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強化了康梁系話語,而來自清**方面的解釋幾乎一直沒有看到。

——《回顧戊戌、重溫歷史》《光明**》2023年12月7日

請回答:

(1)從材料一看,你認為引發戊戌政變發生的因素有哪些?你如何看待戊戌政變發生的原因?(5分)

(2)關於袁世凱告密與戊戌政變的關係,過去認為袁世凱告密直接導致政變發生,是促發政變的決定性因素。請依據材料一判斷,這一觀點是否成立?袁世凱告密與戊戌政變的程序有何關係?(5分)

(3)據材料二,說明文中提到的兩部文獻在研究戊戌變法運動史中的缺陷。由此,你認為史學研究應注意什麼?(5分)

【答案】 (1)因素:楊崇伊向慈禧太后上奏摺;光緒帝接見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引起守舊勢力的恐慌;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勢力反對變法。

戊戌政變的發生是維新與守舊、統治集團內部權力之爭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5分)

(2)不成立。從材料可見,袁世凱告密是在戊戌政變發生後。關係:袁世凱的告密對政變的程序產生了重要影響,加劇了政變的激烈程度。(5分)

(3)是當事人的陳述,容易加進主觀色彩(或偏見),影響歷史真實。應重視史料的甄別、辨偽、互證;關注、收集正反兩方面的史料。(5分)

高考歷史必修三知識點整理嶽麓版

第一單元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考點一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 1 百家爭鳴 背景 經濟 井田制崩潰,封建經濟的迅速發展。政治 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階級關係出現新的變化。階級關係 士 因各諸侯國都想富國強兵 禮賢下士而思想活躍和受重用。思想文化 從 學在官府 到 學在民間 造就了一大批知識淵博...

修訂嶽麓版歷史必修二全冊知識框架

嶽麓版 必修2 經濟成長歷程 最新修訂全冊知識框架 第一單元 中國古代的農耕經濟 一 精耕細作農業生產模式的形成 起源 約一萬年前,採集經濟向種植經濟發展 地域分布 黃河 長江流域,形成南稻北粟的生產格局農業的起源基礎 生產工具的出現 農作物 培植粟 水稻,逐漸出現 五穀 家畜飼養 六畜 農業和家畜...

嶽麓版高中歷史必修三地22課學案

第22課孫中山的民主追求 方向標1 了解孫中山三民主義的基本內容,認識其在推動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中作用 路線圖自主學習 合作 1 閱讀下列材料,評價三民主義 材料一 滿洲 窮凶極惡,今已貫盈。義師所指,覆彼 還我主權 驅除韃虜之後,光復我民族的國家。材料二 我們並不是恨滿洲人,是恨害漢人的滿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