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麓版必修三歷史高考知識點第一單元複習學案

2021-08-07 23:24:55 字數 4786 閱讀 3243

第一單元中國古代思想寶庫(2課時)

【課標要求】

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1)知道諸子百家,認識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重要意義;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知道漢代儒學成為正統思想的史實。

(3)列舉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說明宋明時期儒學的發展。

(4)列舉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時期儒學思想的發展。

【課前演練】

1.(2005·江蘇·2)孔子思想中主張以愛人之心調解和諧社會人際關係的是

①「仁者愛人」 ②貴賤有「序」 ③「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④「有教無類」

abc.①④ d.②④

2.(2004·上海·3)在一次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外國學者引用了2300多年前中國思想家的名言:「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位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荀子

3.(2004·全國ⅲ·17)漢武帝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目的是

a.徹底拋棄法家思想 b.加強君主****集權

c.向西域傳播儒家思想 d.使儒生成為官僚隊伍的主體

4.朱熹提出「存天理、滅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體執行法則 b.社會發展規律 c.封建道德規範和等級秩序 d.「天人感應」理論

5.陸九淵與朱熹的思想的根本區別是:

a.求「理」的方法不同b.對「理」的認識不同

c.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不同 d.義利觀的不同

6.明末清初產生民主思想的根本原因是

a.抗清鬥爭的高漲b.對***的抗爭

c.西方民主思想的傳入 d.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

7.明清時期進步思想家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點是

①反傳統反教條 ②反封建** ③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④反映商品經濟發展的時代要求

abcd.①②④

【考點串講】

一、「百家爭鳴」

1背景:春秋戰國時期,①經濟——井田制崩潰,封建經濟的迅速發展,為學術文化的繁榮提供了物質條件。②政治——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新的統治階級還未有絕對的權威,思想氛圍寬鬆。

③階級關係——「士」階層因各諸侯國都想富國強兵、禮賢下士而思想活躍和受重用。④思想文化——從「學在官府」到「學在民間」,造就了一大批知識淵博和閱歷豐富的文士,同時也為學術繁榮提供了**陣地。

2.含義:「百家爭鳴」是指春秋戰國時期知識分子中不同學派的湧現及各流派爭芳鬥豔的局面。「百家」是指思想流派之多,主要有儒家、道家(老子和莊子)、墨家(墨子)、法家(韓非子)、兵家(孫子和孫臏)、陰陽家、雜家、名家、縱橫家、**家等十家;「爭鳴」是指當時社會上和學術上的各種不同見解。

3.意義:①「百家爭鳴」奠定了中國整個封建時代文化的基礎,對中國古代文化有著非常深刻的影響。(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準則,道家學說構成了2000多年傳統思想的哲學基礎,法家思想中的變革精神,成為歷代進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圖治的理論**。

)②在「百家爭鳴」的過程中,形成了中國的傳統文化體系,也形成了中國思想文化相容幷包和寬容開放的特點。③「百家爭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對當時和後來社會歷史的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二、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春秋時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推崇為「聖人」。

(1)政治思想:思想體系的核心——「仁」和「禮」。

①「仁」即「仁者愛人」,反對統治者實行苛政和任意刑殺;提倡廣泛理解和體貼他人,調整好人際關係,維護社會穩定;「愛人」就要遵循「忠恕」之道。②「禮」就是要「克己復禮」,符合西周名分等級制度。實現「禮」,就要「正名」,做到貴賤有序、名正言順。

③「為政以德」,在以「德」、「禮」治國的同時,逐步改良政治。

(2)哲學思想:「敬鬼神而遠之」,優先解決人世間的實際問題。

(3)教育思想:辦私學。教學物件——「有教無類」;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學習態度——「知之為知之」、「當仁不讓於師」:

學習方法——「溫故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

(4)文化典籍:整理《詩》、《書》、《禮》、《易》、《樂》、《春秋》等。

(5)評價:①「仁者愛人」具有積極性,「克己復禮」具有保守性。②為儒家思想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奠定了基礎,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重要影響。

2.孟子——戰國著名的思想家,繼承並發展了孔子的學說,被尊為「亞聖」。

主張:①政治思想——「仁政」學說和民本思想(「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②倫理觀——「人性本善」。③價值觀——倡導「養浩然之氣」,強調先義後利,捨生取義。

評價:①「仁政」、「民本」思想對約束**、緩和階級矛盾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並不是以維護人民利益為出發點的,是封建統治的一種策略。②「重義」對今天的精神文明仍然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③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深遠影響。

3.荀子——戰國時期儒家另一重要代表,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主張:①治國以禮教為主,禮法並施。②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則載舟,水亦覆舟」的觀點。③「性惡論」,認為環境和教育對人的成長非常重要。④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題。

思想特點:雜取百家,但思想主體繼承了儒家學說。

影響:①荀子綜合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積極合理成分,改造原來的儒家思想,使儒家更能適應社會的需要。但在很長的時期裡,他的學說被視為儒家的異端。

②作為戰國時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學說對中國哲學具有深遠的影響。

三、漢代儒學成為正統思想

1.背景:①儒學在秦朝遭到嚴重打擊,漢初逐漸復甦。②漢武帝時國力強盛,漢初奉行的黃老之學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③社會形勢的發展需要加強**主義**集權,於是漢武帝「舉賢良對策」。

2.董仲舒的新儒學思想體系

**:以《公羊春秋》為基礎,融合陰陽家、黃老之學和法家思想

主張:①提出「春秋大一統」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加強**集權。②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應」學說,宣揚「君權神授」,發揮了儒家的仁政思想。

④提出為人處世的道德標準,後人歸納為「三綱五常」。

影響:董仲舒對儒學思想的發展,有利於漢代的統治者鞏固**主義**集權,鞏固國家的統一,受到漢武帝的全面肯定。

3.儒學成為正統思想

漢武帝的尊儒措施:①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學思想,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②起用文學儒者參政。③興辦太學,建立地方教育系統。

影響:①新儒學適應了**主義**集權的需要,鞏固了國家統一,同時也限制君權的過度膨脹。②教育逐漸為儒學所壟斷,儒家經典成為國家規定的教科書;③太學興盛,打破了貴族官僚世代為官的規矩,儒家地位大大提高。

④儒學在各郡縣得到推廣,在民間開始處於獨尊地位。⑤從此儒學之士在中國文化舞台上逐漸成為主角,儒家思想逐漸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延續兩千年之久。

四.宋明時期儒學的發展(宋明理學)

1.背景——魏晉隋唐時期儒學的發展

①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道教迅速傳播,儒學受到嚴峻挑戰。但儒學以它頑強的生命力,兼收幷蓄,開創了新局面。②隋唐時期,儒學發展更輝煌。

儒學家提出「三教合歸儒」的主張,儒學在融會的趨勢中向理學發展。儒家經典的標準讀本是《五經正義》。③到宋代出現新儒學體系,即理學。

2.宋明理學的代表和思想主張

(1)理學概念:理學是儒、道、佛三家學說思想融合的產物,以「理」和「天理」為核心,更具理論化、思辨化。

(2)程朱理學

代表——北宋的程顥、程頤兄弟(著作《二程遺書》)和南宋的朱熹(著作《四書章句集注》)。朱熹是繼孔孟之後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儒學思想家,宋朝理學的集大成者。

二程的主張:①「萬物皆只是乙個天理」,天理是世界的本源,先有理後有物。(理學的核心思想)②把天理和倫理道德直接聯絡起來。③發揮孔子「仁」的學說,認為仁是與萬物俱生的。

朱熹的主張:①「理氣論」。認為理和氣是渾然一體、不可分離的,這是一種唯心的觀點。

②「心性論」。認為性無不善,情也應當從善,人們應克制感情,讓道德理性來支配和指導行為。③「格物致知」是求「理」的方法。

影響:程朱理學,特別是朱熹的學術思想對我國封建社會後期影響很大,還遠及日本、朝鮮和歐洲,形成「朱子學」學派。

(3)陸九淵、王陽明的心學——吸取佛教禪宗思想,把理學發展到新階段

陸九淵——南宋理學家,認為「心即理也」,心是天地萬物的淵源。提出「發明本心」(發:產生於;明:懂得;本心,自己的內心)是求理的方法,反對「格物致知」

王陽明(王守仁)——明朝中期儒學的代表人物,他把理學發展到「心學」階段。他①認為人心是世界萬物的本原,宣揚「心即理」「宇宙便是吾心」等主觀唯心論的宇宙觀。②提出「致良知」的學說,認為「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致良知」就能成為聖賢,進一步發揮儒家的「仁」的思想。

3.宋明理學的影響:①對後世政治生活、文化教育、社會教化等方面產生了深遠影響。②宋明理學用三綱五常維繫**統治,壓抑、扼殺人的自然欲求,產生了消極影響。

③宋明理學重視主觀意志的力量,注重氣節、品德,講求自我節制、發奮立志,強調人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對塑造中華民族性格起了積極作用。

五.明清之際儒學思想的發展(批判繼承)

1.背景:明清兩朝,中國封建社會已經進入後期。那時,資本主義萌芽已經產生並且在封建**層層重壓下,不斷緩慢地發展。

舊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會因素產生,如同世界各國的規律一樣,首先在思想界裡被敏感地反映出來。於是,在明清時期思想界裡一批反對傳統儒家思想,反對封建**主義腐朽統治的思想家,便成為這一時期文化中新的潮流。

2.著名思想家

(1)李贄——明代後期人,具有「離經叛道」的不羈性格,著作有《焚書》《藏書》等。

進步主張:①挑戰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統地位,批判道學家(程朱理學)的虛偽。②提倡自然之性,「各從所好,各騁所長」,這是要求個性解放的表現。

③從哲學的高度出發,否定「天理」的存在及其對人類社會發展的決定性作用,從而動搖「存天理,滅人欲」的理論基礎。

高考歷史必修三知識點整理嶽麓版

第一單元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考點一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 1 百家爭鳴 背景 經濟 井田制崩潰,封建經濟的迅速發展。政治 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階級關係出現新的變化。階級關係 士 因各諸侯國都想富國強兵 禮賢下士而思想活躍和受重用。思想文化 從 學在官府 到 學在民間 造就了一大批知識淵博...

歷史必修二嶽麓版知識點歸納總結

歷史必修三 思想文化史 複習提綱 專題一 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第一講百家爭鳴 課標 1 知道諸子百家,認識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重要意義 2 了解孔子 孟子 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2010考綱 春秋戰國時期的 百家爭鳴 知識歸納 一 歷史背景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根本原因...

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點歸納總結 嶽麓版

第一課精耕細作農業生產模式的形成 觀察內容的選擇,我本著先靜後動,由近及遠的原則,有目的 有計畫的先安排與幼兒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觀察內容。隨機觀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當有趣的,如蜻蜓 蚯蚓 毛毛蟲等,孩子一邊觀察,一邊提問,興趣很濃。我提供的觀察物件,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鮮明,大小適中,引導幼兒多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