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題庫

2023-01-20 20:12:02 字數 6470 閱讀 7864

《教育學原理》試卷 (第一套)

五、簡答下列各題(共20分)

1、學校美育的任務是什麼?

2、青少年身心發展的規律有哪些?

3、中學有哪些常用的教學方法?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的依據是什麼?

4、思想品德教育過程的主要矛盾是什麼?

六、論述題(共22分)

1、試述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知、情、意、行的辯證關係及其對德育工作的要求。(10分)

2、啟發式和注入式的根本區別是什麼?為什麼我們要提倡啟發式教學?(12分)

七、例項分析(8分)

某教師回到辦公室說:「二年二班的學生真笨,這堂課我連續講了三遍,他們還是不會。我是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了。

他們不會我有什麼辦法」。(如何理解教師主導作用,這位教師全面發揮主導作用嗎?)

四、解釋名詞

1、學制:學制是學校教育制度的簡稱,指乙個國家各級各類學校的系統,它規定各級各類學校的性質、任務、入學條件、修業年限、領導體制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等。

2、課堂教學:又稱班級授課制,是將學生按年齡和知識水平,分成固定人數的班級,教師以班為單位,按固定的時間表,分科進行連續教學活動的一種組織形式。

3、學校教育:亦稱狹義教育,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的要求和年輕一代身心發展規律,對受教育者所進行的一種有目的,有計畫,有組織的傳授知識技能,培養思想品德,發展智力和體力的活動。

4、陶冶教育:在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過程中,創設和利用有教育意義的情境以及教育者自身等教育因素,潛移默化培養學生高尚情操的一種方法。

5、《學記》:是中國古代的教育專著,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論崐

著作,在世界教育史上影響較大。它僅僅用了一千二百二十九個字就比較準確地揭示了教育活動的許多規律,對今天的教育活動仍有巨大的指導作用。

五、簡答

1、學校美育的任務是什麼?

答:①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點和高尚的審美情感。

②培養學生鑑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③培養學生美好的情操和文明行為習慣

2、青少年身心發展的規律有哪些?

②青少年身心發展具有不均衡性。

③青少年身心發展具有穩定性和可變性。

④青少年身心發展具有個別差異性。

3、中學有哪些常用的教學方法?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的依據是什麼?

答:常用的教學方法:講授法、談話法、演示法、實驗法、參觀法、練習法等。

依據: ①具體的教學目的和任務。

②學科和教材的特點。

③學生的年齡特徵、個性特徵,知識水平。

④學校的環境和裝置條件。

4、思想品德教育過程的主要矛盾是什麼?

答:是教育者所提出的道德要求同受教育者現有道德水平之間的矛盾。

六、論述題

1、答:提示:

(1)知、情、意、行的辯證關係:①統一性:四者互相滲透、互相影響、互相促進、互相轉化。

知是基礎。沒有知、情、意、行就沒有正確的思想指導,就會出現行動上的盲目性,情感上的衝動性,意志上的動搖性。情是動力。

沒有情,知就很難發展到堅定的信念,「意」、「行」便缺乏內在力量。意是支柱、槓桿。沒有意,知容易動搖,情難以控制,行也就不能堅持。

行是關鍵。沒有行,知、情、意無法得到檢驗;反過來,有了行又可以加深、提高知,增強情,鍛鍊意。②矛盾性:

知、情、意、行又具有相對獨立性,各因素可因環境、教育和個人實踐的不同,呈不平衡的發展狀態,以至會出現情通理不達,或理達不通等現象。

(2)根據知、情,意、行的統一性原理,我們在向學生崐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時,要把知、情、意、行統一起來,使之相互協調。做到對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持之以恆」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根據知、情、意、行的矛盾性原理,我們在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時,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採取不同開端進行教育。

2、答:提示:

啟發式和注入式的根本區別就在於對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的關係的解釋不同。啟發式強調在教師的主導下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在教學中注意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作用,激發學生積極地獨立思考,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注入式片面誇大了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從主觀出發,不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不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不顧學生的接受能力和能力的發展,使他們學習被動,成為單純接受知識的容器。

從啟發式和注入式的根本區別上可以看出:注入式教學是一種陳舊落後的壓抑學生積極性的教學觀點和教學指導思想;而啟發式教學強調教師主導下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注意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責任感,激發學生積極地獨立思考,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智力的發展,它是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得到發展的科學的教學觀點和教學指導思想,是值得在教學中大力提倡的。

七、例項分析

提示: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既要講好課,會教學生,又要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會學。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會自發產生的,是靠教師調動的,教師只會講課,而不能使學生會學,還不能說全面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教育學原理試卷 (第二套)五、簡答題(每題5分,共20分)

1、教師的任務是什麼?

2、教育目的有什麼意義?它是由什麼決定?

3、考試的命題要注意哪些問題?

4、乙個健全的班集體必須具備哪些條件?

六、論述題(22分)

1、你如何理解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的關係?(10分)

2、什麼是尊重信任和嚴格要求相結合的原則?怎樣貫徹這一原則?(12分)

七、例項分析(8分)

指出下面例項中教師的言行符合或違背什麼教學原則?並簡要解釋。

一位教師教「因式分解」這一單元時,發現學生的知識基礎差別較大,於是對八位成績好的學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讓他們到圖書館自學《因式分解及其應用》一書。經過自學,他們不但完成了規定的習題作業,集體選編了幾十道有代表性的習題。教師有選擇地按程度分別介紹給其他同學練習和討論,進一步推動了全班的學習,使全班提前五課時完成了「因式分解」單元的教學任務。

《教育學原理》第二套試卷參***及要點

四、解釋名詞

1、課堂教學(又稱班級授課制)將學生按年齡和知識水平,分成固定人數的班級,教師以班為單位,按固定的時間表,分科進行連續教學活動的一種組織形式。

2、學制是由國家制定的全國各級各類學校的系統,它規定著各級各類學校的性質、任務、入學條件、修業年限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

3、 遺傳素質是指人從祖先那裡繼承下來的解剖生理方面的特點。

4、講授法是教師通過語言向學生系統地連貫地傳授文化科學知識的教學方法。它包括講述、講解、講讀、講演等方式。

5、美育又稱為審美教育,是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和感受美、鑑賞美、體現美能力,以及培養學生具有從事藝術和創造美能力的活動。

五、簡答題

1、人民教師的根本任務是教書育人。更具體地講教師要全面貫徹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對學生全面負責,做好教育和教學工作,努力提高教育質量,以保證全面完成教書育人這一根本任務。

2、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動的出發點,一切教育工作都要依據教育目崐的來計畫和安排。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教學內容的確定,教育、教學方法的選擇及教學組織形式的選擇等,都要受教育目的制約。教育目的又是教育活動的最終目標,是檢查和評價教育效果的依據。

所以制定教育目的是進行教育工作的首要問題。

教育目的具有社會制約性,一定社會的教育目的是由一定社會崐的政治經濟所決定的,也受一定社會生產力和文化科學發展水平的制約。確定教育目的還要考慮到受教育者身心發展的特點和教育內部各種因素的影響。

3、應注意以下三點:

①要緊扣教學大綱,教材對基礎知識教學和基本技能訓練的要求,不出偏題怪題。

②試題內容要全面,要有理解性的,記憶性的,技能性和創造性的;即要檢查基礎知識的掌握,又檢查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要盡可能擴大知識的覆蓋面,又要突出重點。

③試題既要從教材和學生的實際出發,又要注意體現發展方向。

好的試題能夠啟迪兒童的智慧型,誘發兒童鍛鍊,提高自己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自覺性。

4、乙個健全的班集體所必須具備的條件是:統一的行動目的,相應的組織結構,維護集體所必須的紀律、形成**等。

六、論述題

1、提示:教師是「聞道在先」、「術業有專攻」專門的教育者。由於教師本身的知識水平,所處的地位,肩負的責任,使教師在教與學這對矛盾中起主導作用。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過程是學生能動地反映現實的過程,教師是不能代替的。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是辯證統一的,是不相矛盾的。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在善於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2、提示:尊重信任和嚴格要求相結合的原則是指對學生進行思想崐品德教育要把尊重信任和嚴格要求結合起來。在尊重信任的基礎上向學生提出教育要求,使教師提出的要求更好地轉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

正確貫徹尊重信任和嚴格要求相結合的原則,最基本的要求是:

①教師必須深深地熱愛自己的教育物件,充分尊重學生,相信學生。

②教師要以高度的責任感對學生進行管理教育---嚴格要求,啟發誘導。

七、例項分析

提示:這位教師的做法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因為他的教學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正確對待了學生間的個別差異,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從而使全體學生、包括差生在內的人,都得到高效率的發展。

《教育學原理》試卷 (第三套)

五、簡答下列各題(每題5分,共20分)

1、學校教育產生的主要條件是什麼?

2、教師的勞動具有哪些特點?

3、什麼是課的結構?綜合課的結構由哪幾部分組成的?

4、如何培養班集體?

六、論述題(共22分)

1、為什麼在教學過程中特別強調發展學生智力?試述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的關係。(12分)

2為什麼說思想品德教育過程是促進學生思想內部矛盾的鬥爭發展過程?怎樣才能做好學生的思想內部矛盾的轉化工作?(10分)

七、例項分析(8分)

用遺傳、環境、教育在人的身心發展中的作用理論分析:

宋朝王安石寫過一篇《傷仲永》的短文,說江西金溪有乙個叫方仲永的少年,5歲時就能作詩,但後來由於他父親沒有及時教育,使他到十

二、三歲時寫的詩就不如以前了,到20歲左右,則「泯然眾人矣」。

《教育學原理》第三套試卷參***及要點

四、解釋名詞

1、教育目的就是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一定社會所需要的人的總要求,規定著人才培養的質量規格。

2、教學大綱是根據教學計畫以綱要的形式編定的有關學科教學內容的教學指導檔案。

3、啟發式指教師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採取各種有效的形式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指導他們自已去學習的方法。通過啟發教學,促使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引起學習興趣,培養學習能力,使他們生動、活潑、主動地得到發展。

4、榜樣示範是利用他人的模範行為或英雄事蹟作榜樣,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一種教育方法。

5、集體**是指在集體中佔優勢的,為大多數人贊同的言論和意見。它以議論、褒貶等形式肯定或否定集體的動向和集體成員的言行,成為個人和集體發展的一種力量,是學生自我教育的主要手段。

五、簡答下列各題

1、①生產力的發展和剩餘產品的出現使一部分人能夠從生產勞動中分離出來,從事專門的教育工作。②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分工,出現了專門從事科學文化活動的知識分子。③社會生產經驗和社會生活經驗的積累,需要專門的學校教育進行傳遞。

④文字的產生,使人類文化有了書面記載,促進了學校的產生和發展。

2、教師工作性質任務和工作物件的特點,決定了教師勞動的特點:

①教師勞動的複雜性。②教師勞動的創造性。③教師勞動的示範性。④教師勞動的長期性。⑤教師勞動的個體性和群體性相結合。

3、課的結構是指課的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進行的順序和時間的分配。

綜合課的結構:①組織教學。②複習檢查。③講授新教材。

④鞏固新知識。⑤布置家庭作業。

4、①確立共同的奮鬥目標。②培養選拔班級幹部和積極分子,形成班級的核心。③樹立正確的集體**和優良的班風。④做好個別教育工作,促進集體的發展。

六、論述題

1、提示:發展學生的智力的意義:發展學生智力是時代的需要。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知識成倍增長,知識的物化過程縮短,知識的陳舊率迅速提高,學生所學的科學技術知識總是要落後於科學技術的發展。要解決這個矛盾,就要發展學生的智力,以提高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發展學生的智力是實現四化的需要。四化需要一大批具有創造性思維和具有探索精神的人才。現代化生產只有既掌握科學知識,又具有良好智力的人才能駕馭。

發展學生的智力是學生掌握知識的需要。智力是學生獲取知識崐的工具,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愈高,接受知識的速度就愈快,掌握知識就愈牢固,運用知識就愈靈活。

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的關係: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是辯證統一崐的,這是由知識和智力的辯證關係決定的。

知識與智力的關係:知識與智力不是乙個概念。知識是人對客觀世界的現象、事實及其規律的認識,是人類歷史實踐經驗的概括和總結。

而智力是指人們認識、適應和改變客觀世界的心理能力。知識是人對客觀事物的反映成果,而智力則是順利完成這種反映的主觀條件。知識與智力又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知識是人類智慧型的結晶,是智力的轉化物;作為智力活動原料的知識,又可促進智力的發展。這是知識向智力的轉化。

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的關係: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既相聯絡又相區別。二者的聯絡體現在學生掌握知識是通過自已的智力活動來完成的,智力的發展可以促進知識的掌握,智力是掌握知識的工具;智力又是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沒有知識,智力活動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掌握知識是智力發展的的基礎。

二者又是相互區別的。知識掌握的多少並不是任何情況下都能成為智力發展水平高低的標誌,這是因為智力不表現為知識本身,而表現在獲得知識的心理品質上。因此掌握了知識並不意味著自然而然地發展了智力。

2023年教師競聘招考教育學題庫教育學試題

2007年教師競聘招考教育學題庫教育學試題 附答案 一單選題 每小題2分,共10分 1.推動教育學發展的內在動力是 d 的發展。a.教育規律 b.教育價值 c.教育現象 d.教育問題 2.提出 泛智 教育思想,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類的全部藝術 的教育家是 b a.培根 b.誇美紐斯 c.赫爾巴特 d...

教育學心理學題庫

第一章1 埃里克森人格發展理論認為兒童人格發展的每一階段都有一種衝突和矛盾所決定的發展危機。比如12 18歲階段階段的危機衝突是什麼?a.勤奮感對自卑感b.主動感對內疚感c.自我同一性對角色混亂d.自主感對羞恥感 檢視答案 c 2 著名的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兒童認知發展的形式運算階段是在哪一年齡段...

教育學複習題庫

1 構成教育活動的兩個最基本的要素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2 與現代教育相比,古代教育的功能更注重政治功能。3 教育形成自己相對獨立形態的標誌是學校的出現。4 反映教育活動中個性化要求的現代教育特徵是教育的多元化。5 1632年出版的 大教學論 標誌著教育學已經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6 在世界教育史上被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