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營養學

2023-01-19 01:09:04 字數 4679 閱讀 8460

1、營養物質—飼料中凡能被動物用以維持生命、生產產品的物質,被稱為營養物質,簡稱養分。

2、粗蛋白質—是常規飼料分析中用以估計飼料、動物組織或動物排洩物中一切含氮物質的指標。它包括了真蛋白質和非蛋白質含氮物(npn)兩部分。

3、粗纖維—是植物細胞壁的主要組成成分,包括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等成分。

4、無氮浸出物—主要由易被動物利用的澱粉、菊糖、雙醣、單醣等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組成。

5、吸收—飼料中營養物質在動物消化道內經物理的、化學的、微生物的消化後,經消化道上皮細胞進入血液或淋巴的過程稱為吸收。

6、可消化營養物質—動物營養研究中,把消化吸收了的營養物質稱為可消化營養物質。

7、蛋白質的變性—在紫外線照射、加熱煮沸以及用強酸、強鹼、重金屬鹽或有機溶劑處理蛋白質時,可使其若干理化和生物學性質發生變化,這種現象稱為蛋白質的變性。

8、瘤胃中的氮素迴圈—氨在瘤胃內積聚並超過微生物所能利用的最大氨濃度。多餘的氨就會被瘤胃壁吸收,經血液輸送到肝臟,在肝中轉變成尿素。生成的尿素一部份可經唾液和血液返回瘤胃,但大部分卻隨尿排出而浪費掉。

這種氨和尿素的生成和不斷迴圈,稱為瘤胃中的氮素迴圈。

9、未代謝尿氮—瘤胃中未被利用的氨通過瘤胃壁進入肝臟,合成尿素,而從尿中排走的那部分稱為未代謝尿氮。

10、過瘤胃蛋白—未被瘤胃微生物降解的飼料蛋白質隨其它營養物質一起通過瘤胃,進入真胃,再被真胃所分泌的胃蛋白酶降解成氨基酸而吸收的這部分蛋白質叫過瘤胃蛋白

11、蛋白質的熱損害—飼料中蛋白質肽鏈上的氨基酸殘基與碳水化合物中的半纖維素結合生成聚合物的反應,類似於木質素,完全不能被宿主或瘤胃微生物消化。因此,這種聚合物也稱為「人造木質素」。

12、飼料蛋白質表觀生物學價值(bv— 指動物利用的氮佔吸收氮的百分比即表觀生物學價值。

13、真實生物學價值(tbv—是從糞氮中扣除來自內源的代謝糞氮(mfn),從尿氮中扣除非飼料**的內源尿氮(un ),則可計算出真實生物學價值(tbv

14、淨蛋白利用率—是指動物體內沉積的蛋白質或氮佔食入的蛋白質或氮的百分比,

蛋白質效率比—是動物食入單位蛋白質或氮的體增重,per愈大,其蛋白質品質愈好。

15、化學比分—待測蛋白質的必需氨基酸含量與某種標準蛋白質的必需氨基酸含量相比,其比值最低的那種必需氨基酸的比值,則為該待測蛋白質相對於標準蛋白質的化學比分。種或兩種以上飼料蛋白質配合,相互取長補短,彌補氨基酸的缺陷,使飼糧氨基酸比例達到較理想狀態。這是提高飼糧蛋白質品質和利用率的經濟有效的方法

16、氨基酸的拮抗—某些氨基酸在過量的情況下,有可能在腸道和腎小管吸收時與另一種或幾種氨基酸產生競爭,增加機體對這種(些)氨基酸的需要,這種現象稱為氨基酸的拮抗。賴氨酸與精氨酸精氨酸與組氨酸纈氨酸與亮氨酸、異亮氨酸之間存在拮抗作用;苯丙氨酸與纈氨酸蘇氨酸,亮氨酸與甘氨酸蘇氨酸與色氨酸之間也存在拮抗作用;比例相差愈大,拮抗作用愈明顯。

17、氨基酸中毒— 在自然條件下幾乎不存在氨基酸中毒,只有在使用合成氨基酸大大過量時才有可能發生,導致動物採食量下降和嚴重的生長障礙。

18、可溶性非澱粉多醣(nsp)—— 可溶性nsp的抗營養作用主要指大麥中含的β-葡聚醣和部分阿拉伯木聚醣。可溶性nsp在動物消化道內能使食糜變黏,進而阻止養分接近腸黏膜表面,最終降低養分消化率。

19、脂類的水解特性—脂類分解成基本結構單位的過程除在稀酸或強鹼溶液中進行外,微生物產生的脂酶也可催化脂類水解,這類水解對脂類營養價值沒有影響,但水解產生某些脂肪酸有特殊異味或酸敗味,可能影響適口性。

20、脂質自動氧化—是一種由自由基激發的氧化。先形成脂過氧化物,這種中間產物並無異味,但脂質「過氧化物價」明顯公升高,此中間產物再與脂肪分子反應形成氫過氧化物,當氫過氧化物達到一定濃度時則分解形成短鏈的醛和醇,使脂肪出現不適宜的酸敗味,自動氧化是乙個自身催化加速進行的過程。

1、必需脂肪酸: 凡是動物體內不能合成,必需由飼糧供給,或者通過體內特定先體物形成,對機體正常機能和健康具有保護作用的脂肪酸稱為~。

2、蛋白質的周轉代謝:機體蛋白質是乙個動態平衡體系,在合成機體組織新的蛋白質的同時,老組織的蛋白質也在不斷更新,被更新的組織蛋白降解為氨基酸,而又重新用於合成組織蛋白質的過程稱為~。

3、美拉德反應:還原性糖與蛋白質之間發生的縮合反應,產生動物自身分泌的消化酶不能降解的氨基-糖複合物,影響氨基酸的吸收利用,降低飼料營養價值。這一反應稱為~。

4、瘤胃的氮素迴圈:瘤胃液中多餘的氨會被瘤胃壁吸收,經血液運輸到肝臟,並在肝中轉變成尿素,生成的尿素一部分可經唾液和血液返回瘤胃,這種氨和尿素的生成和不斷迴圈,稱為瘤胃中的氮素迴圈。

5、飼養標準:根據大量飼養實驗結果和生產實踐的經驗總結,對各種特定動物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物質的定額作出規定,這種系統的營養定額及有關資料稱為

二、填空、單選、多選類:

1、營養物質的利用先經過消化才能吸收,不同消化器官消化方式不同,有些器官存在幾種消化方式,口腔的消化包括物理消化, 化學消化;小腸的消化屬化學消化 ;馬結腸的消化屬微生物消化。

2、飼料中含有很多抗營養因子影響動物對營養的利用,花生中主要的抗營養因子為抗胰蛋白酶,棉粕中的主要抗營養因子為棉酚 。

3、支鏈氨基酸在母豬中的營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支鏈氨基酸包括亮氨酸, 異亮氨酸,纈氨酸 3種;

4、酮病是指高產奶牛碳水化合物攝入不足時,導致脂肪氧化產生過多酮體過多引起的疾病,酮體包括: 丙酮,β-羥丁酸 ,乙醯乙酸 3種物質。

5、與造血有關的微量元素包括鐵 ,銅 ,鈷 。

6、飼料新增劑中有很多非營養性新增劑具有促進動物飼料利用,提高動物生產效能的功能,請列舉5類具有促生長作用的無食品安全問題的非營養性新增劑,酶製劑益生素寡糖酸化劑大蒜素 ;

7、動物性飼料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很少1%血糖、肝醣元、肌糖元。

8、單胃雜食類動物的消化特點主要是酶的消化,

9、動物體內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少1%,主要為糖原和葡萄糖,不含粗纖維碳水化合物是植物體的結構物質和能量貯備物質。脂類是動物體內能量的貯備物質。

10、微生物消化的最大特點是:優點:將大量不能被宿主直接利用的物質(粗纖維)轉化成能被畜主利用的高質量的營養素(菌體蛋白)。

缺點:在微生物消化過程中,也有一定量能被宿主動物直接利用的營養物質首先被微生物利用或發酵損失,這種營養物質二次利用明顯降低利用效率,特別是能量利用效率。

飼料中蛋白質的表觀消化率小於真實消化率。飼料中碳水化合物的表觀消化率大於真實消化率。

蛋白質的主要組成元素是碳、氫、氧、氮,大多數的蛋白質還含有硫,少數含有磷、鐵、銅、碘、鈷、鋅和錳等元素。 一般蛋白質的含氮量按16%計。蛋白質的營養實際上是氨基酸的營養。

從營養生理角度考慮,多醣可分為營養性多醣和結構性多醣。

非反芻動物的消化吸收營養性碳水化合物主要在消化道前段(口腔到迴腸末端)消化、吸收。結構性碳水化合物主要在消化道後段(迴腸末端以後)消化、吸收。豬、禽對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特點,是以澱粉形成葡萄糖為主,以粗纖維形成vfa為輔,主要消化部位在小腸。

反芻動物對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是以形成vfa為主,形成葡萄糖為輔。

反芻動物體內代謝所需的葡萄糖必須全部由糖原異生作用提供。

單胃動物碳水化合物消化產物以葡萄糖為主,而反芻動物則以揮發性脂肪酸為主。

乙酸可用於體脂肪和乳脂肪的合成,丁酸也可用於脂肪的合成。丙酸可用於葡萄糖和乳糖的合成。

動物所需的能量主要來自飼料三大養分中的化學能,飼料能量主要**於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

哺乳動物和禽類飼料能量的最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反芻動物能量的主要**是碳水化合物中的粗纖維、vfa非反芻動物能量的主要**是碳水化合物中的澱粉、葡萄糖

2、使用禾穀類及其它植物性飼料配製家禽飼料時,(蛋氨酸)常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3、當前脂肪酸的營養深受人們的關注,通常魚油含(二十二碳五烯酸)較高,橄欖油含(油酸)高,

4、在飼料能量營養價值體系中,世界各國的豬營養需要多採用(消化能)系表示

11、當反芻動物飼糧中粗飼料比例比較高時,瘤胃液中乙酸比例相對較高

三、簡答、論述類:

2.影響動物採食量的因素有哪些?

1)動物生理因素:①體重:體重越大維持需要的能量更多,另外胃腸道容積也越大,採食量和採食潛力也越大;②動物的個體差別和生理狀態:

動物個體對飼料的喜好程度不同,不同生理狀態時採食量也不一樣;③疾**素:疾病對動物的採食量影響最大,臨床疾病通常表現就是食慾減退,亞臨床感染通常表現出食慾缺乏;④條件反射:訓練動物建立條件反射,以便提高採食量。

2)飼料物理化學因素:①味道;②氣味;③物理性狀;④視覺。

影響消化率的因素:(一)動物 1、動物種類不同種類動物,由於消化道的結構、功能、長度和容積不同,因而消化力不同。2、年齡及個體差異(二)飼料 1、種類 2、化學成分 (1)蛋白質含量 (2)粗纖維隨飼料中粗纖維含量增加,有機物質的消化率下降,這在非反芻動物中反應十分明顯。

3、飼料中的抗營養物質飼料中的抗營養物質是指飼料本身含有,或從外界進入飼料中的阻礙養分消化的微量成分。(抗胰蛋白酶、尿素酶、致甲狀腺腫因子、紅血球凝結素、單寧、棉酚、硫葡萄糖苷、草酸、雙香豆素)等。阻礙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的消化、吸收。

(三)飼養管理技術1、飼料的加工調製飼料加工調製的方法很多,有物理、化學、微生物等方面。2、飼養水平隨飼餵量的增加,飼料消化率降低。物理性消化物理性消化主要靠動物口腔內牙齒和消化道管壁的肌肉運動把飼料撕碎、磨爛、壓扁,有利於在消化道內形成多水的食糜,為胃腸中的化學性消化、微生物消化作好準備。

同時,通過消化道管壁的運動,把食糜研磨、攪拌並從乙個部位運送到另乙個部位。化學性消化動物對飼料的化學性消化,主要是酶的消化。微生物消化消化道微生物在動物消化過程中能分泌α澱粉酶、蔗糖酶、呋喃果聚糖酶、蛋白酶、胱氨酸酶、半纖維素酶和纖維素酶等。

這些酶將飼料中醣類和蛋白質分解成揮發性脂肪酸、nh3等物質,同時微生物發酵也產生ch4、co2、h2、o2、n2等氣體,通過噯氣排出體外。

食品營養學

全國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課程 00988 一 單項選擇題 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乙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 填寫在題後的括號內。錯選 多選或未選均無分。1 以下產能營養素淨能量係數最高的是 b a 蛋白質 b 脂肪 c 醣類 d 乙醇 2...

植物營養學

一 名詞解釋 1 植物必須營養元素 2 養分的長距離運輸 3 生理酸性肥料 4 復混肥料 5 漚肥 6 礦質營養學說 7 植物營養臨界期 8 最小養分律 9 過磷酸鈣的退化作用 10 報酬遞減率 11 根外營養 12 長距離運輸 13 擴散 14 磷的固定作用 二 簡答題 1 簡述養分從土壤到達植物...

植物營養學知識

植物生長所需的營養元素 1.必需營養元素 營養元素在植物體內的含量不同,所引起的作用也不同,有些元素在植物體內含量很少,但是是不可缺少的,判斷必需營養元素的三個依據 1 如缺少某種營養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生活史 2 必須營養元素的功能不能由其它營養元素代替 3 必需營養元素直接參入植物代謝作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