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招聘考試 教育寫作看完就明白其實很簡單

2023-01-18 21:15:07 字數 4941 閱讀 2144

從「一滴水」到「常流水」

以往常聽到這樣一句話:「要給學生一滴水,教師就要有一杯水;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得有一桶水」。它之所以流行,在那個時代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就目前科技和社會發展的速度而言,「一滴水」和「一桶水」的關係已經不是靜態的,而是動態的,需要我們以運動的觀點去認真的對待!

首先,這滴「水」應該是學生所需要、所渴求的。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說的任何事都是對的,教師就是權威,是整個課堂的主宰者。所謂的「教學」就是教師教,學生學。教師就如同乙個裝滿知識的容器,對學生說道:

「過來!把我有的給你倒上!」於是,今年給這批學生向腦子裡倒,明年再給另外一批學生往腦子倒,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常有這樣的現象,教師在前面講的可謂是聲情並茂,熱火朝天,但一看學生卻是無精打采或強顏歡笑,為什麼!困為這滴水不是學生所想要的,雖然你給學生倒了好幾杯,但卻沒有學生所想的那一滴。 於是,教師越教,學生就越不會學,越不愛學。

長此以往學生的主體性沒有了,獨立品格也沒有了,擁有的只是教師所給的那幾滴水。我們的課堂應該是學生的「我要」,而不是教師的「給你」。

其次,教師所擁有的不應僅僅是"一桶水",而應是"常流水"。

正所謂"學高為師,師正為范"。唯有"學高"才能有資格做老師,"學高"指的是本身必須具有一定的知識量,能正確的指導學生如何主動**,從而獲取知識,即教師自己先得有"水"。當然這"水"不一定非得比學生多,因為隨著科技的發展,各種傳播**的大量湧現,尤其是網路的普及,知識總量呈幾何倍數增長,學生在某一方面所具有的知識也許遠遠的大於教師所有的知識量,尤其是對於一些新生事物,更是如此.在此種情況下,我們所擁有的那"一桶水"必須不斷地更新,否則就將變成一桶死水,那麼教師的工作僅僅是在機械的重複.

隨著時代的發展,可以肯定的說,今後學生所需要的每一滴水,僅靠教師原有的知識和能力是不行的。 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教師唯有通過不同的途徑,不斷的學習新的知識,接觸新的事物,培養新的能力,向他人虛心好問,不斷的往自己的「那桶水」注入新的活力,從而力爭使自己的那桶水成為"常流水",才能讓學生得到學生所想要的,所渴求的那"一滴水"。

也許學生想要的並不在我們的「常流水」中,但是我們可以讓學生在這其中學生到尋找知識的方法,共同尋找,唯有這樣的,教師才能真正做到傳到授業解惑。

誠然,這是乙個極為複雜,艱難的過程,但作為一名教師從一滴水做起,讓一滴又一滴鮮活的、知識的水珠,匯成一條潺潺流動的小溪,才能托起祖國明天的風帆!

師愛的智慧型

談及教師工作,人們普遍認為「師愛」是關鍵,認為「愛」學生是做好教師工作的前提,「愛」要貫穿於工作的全過程。關於「師愛」的話題很多,經典論述也很多,人們不厭其煩地談論著「愛」,「愛」成了教師工作中的永恆主題。

其實,對於教師而言,愛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教師只有以責任為支點,通過愛的槓桿將文化資訊傳遞給學生,去撬動學生進步的車輪,促進學生健康成長,這才是目的。而槓桿的撬動是需要智慧型的,師愛的智慧型在於如何去愛,如何把握愛。

第一,愛生如人。把學生當人看,而不是「盛裝知識的容器」。學生就是他自己,有自身獨特的生命內涵和成長過程,是乙個值得敬畏的獨特生命個體。

作為「園丁」的教師,應尊重他們的人格和差異,「因材施教」,並以愛為槓桿,把人類社會生活、交往的基本規範傳遞給學生,使他們更好地適應和融入社會生活,「學會做人」!

第二,愛生如生。學生是未成年人,教育不要「凌節而施」,不要「埋怨學生的無知」,更不要抱怨「學生的犯錯」。因為「未完成性」和「不確定性」是未成年人最大的特質。

作為「先知先覺」的教師,應視學生的「無知」為自然,正確理解「犯錯也是學生成長的一種方式」,以愛為槓桿,,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和技巧,尤其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學會學習」!

第三,愛生如子。把學生當自己的孩子,於是乎我們要重點培養學生的獨立意識、自立和自理能力。

「生存」是普天之下所有父母對孩子的第一企望,每一位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他們首先關心的決不是孩子的學習,而是健康。因此,我們決不要以「學習」為藉口去傷害孩子的「健康」,要以愛為槓桿,嚴慈相濟,精心呵護,把生活的技能和常識傳遞給學生,使他們「學會生存」。

第四,愛生如友。把學生當朋友,就不要處處時時「師道尊嚴」,不要「規訓」學生,更不要「命令」。

我們需要秉持教育就是「合作」的理念,教師承載「夥伴」的功能。教師要以愛為槓桿,把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愛、相互幫助、相互體諒、相互支援的合作精神傳遞給學生,使他們「學會共處」。

第五,愛生如己。把他人當自己,要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把學生當自己,我們就會理解學生的「自利性」,尊重成長中的個人意願與主觀能動性。

作為「重要他人」的教師,要愛崗敬業,以身示範,把創業精神和創業技能傳遞給學生,使他們「學會做事」!

大愛無言,卻深沉凝重,它要用責任和精神作依託;大愛無聲,卻馨香遠播,它需用汗水與淚水來澆灌;大愛無形,卻有跡可循,它要用理論與實踐作支撐。智慧型的師愛永遠是教育廣深的根基,有了這樣的根基,攀登起來才會身輕步健,才會凌絕頂而覽眾山。

甩開莫名的「威信」,努力貼近學生

「天、地、君、親、師位」,教師以其崇高的歷史和社會地位永久地載入「香盒」。可能眾多的光環讓教師有些莫名的「驕傲」。故而有些教師要求學生必須毫無保留地服從自己,老師怎麼說學生就必須怎麼做。

教師的「威信」固然重要,但那一切必須用對學生嚴厲的做法來實現嗎?一種穩定的「威信」應該建立在和學生平等的交際層面上。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採取以下措施樹立威信:

首先,保持冷靜,平和心態,排除一切外在干擾因素。有時教師在遇到學生犯錯誤時,顯出急躁情緒,表現為缺乏細心、耐心和信心。輕則譏諷謾罵,重則罰站罰跑,甚至施以拳腳。

殊不知,這樣不僅挫傷了學生的自尊心,傷害了學生和老師之間的感情,師生之間的距離就此拉開。因而,教師應平和心態,排除雜念,一切以學生為先,以工作為重,保持冷靜,繼續保持教育者的崇高風範。

其次,寬容大度。寬容大度是一種長者風範、智者修養。當你怒氣衝天時,切記「人無完人,金無足赤」。

或者將心比心多想想自己讀書時是否也曾如此。當學生犯錯誤時,只要教師正確引導,在允許的情況下多給予諒解,學生會把教師不僅當作「指揮者和管理者」,也會把我們當作好朋友的,那貼近學生之內心世界就不是紙上談兵了。

再次,深入調查,多與學生交流,聽取學生心聲。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對待學生出現的錯誤,教師切忌主觀臆斷、處事武斷。

應深入調查,查明緣由,再對症下藥。同時,教師應充分「擠」出時間,多與學生交流,聽取學生心聲,知道學生最近到底在想什麼,這樣就可以對學生出現的問題有乙個正確的判斷,也可以對學生可能出現的現象有乙個諸葛般的預判。

最後,自我檢討。學生犯錯誤,做教師的對其大發雷霆或怒斥一通並不能使學生誠懇地接受,有時還會把事情弄僵。在發脾氣前,不妨檢討一下自己,或許會收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遇事若能自我檢討,「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對於拉近師生關係是大有裨益的。

人非草木,孰能無過?何況我們面對的是些天真無邪的學生呢?因此,我們在日常教育和管理中,應把他們看成幼苗,懷著「孺子可教」的信念教誨他,用「慈母」般的愛心感化他,甩開教師莫名的「威信」,樹立正確而穩定的威信。

走向和諧奮進的前曲——理解學生

教育是一門藝術,因為人是最神秘最複雜的生物。面對一群有思想有感情的學生,如何贏得他們的信任與尊重,如何將德育教育的目標轉化為他們的內在素質呢?

我認為,首先一條就是要理解學生,尊重學生。

在傳統的「師道尊嚴」理念的影響下,人們常常有這樣的觀點:學生就應該服從老師,被老師批評是理所當然的事。然而,這種觀點早已被時代所摒棄,學生,尤其是處於生長叛逆期的中學生,他們追求個性發展,個體意識明顯加強,更追求人與人之間的一種平等交往。

因此,教師在與學生的交往過程中,尤其是當學生犯錯誤的時候,一定要有換位思考的意識,尊重學生,理解學生。

理解就是理解學生的思想實際、心理實際和生活實際。班級德育工作的開展,學生德育素質的提高,必須遵守一切從實際出發這一分析、處理問題的原則。尊重就是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和要求、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待人,中學生的人格尤為重要。

由於受遺傳因素、家庭條件、社會環境等方面的影響,學生中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在平時的學校生活中,教師就應注意觀察學生的個體差異,應對每個學生都有全面的細緻的了解。而要了解學生光靠觀察還遠遠不夠,要利用各種機會和學生溝通,溝通多了,就能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行動表現,及時解決他們的思想困惑,糾正其不良行為。而事實證明,要想讓學生接受老師的觀點,批評說教的效果遠及不上和學生談話的效果明顯。

老師應首先把自己擺在和學生平等的位置上,從關愛的心態出發,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們,要讓學生真正的從心底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

尊重學生,寬容學生,並不是放任自流,對學生的不良行為有時還要作恰如其分的批評。作為乙個班主任、乙個老師即使學生犯了錯誤,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時,也應尊重學生的人格諄諄教導學生才能取得教育的效應。一味的訓斥,只能促成學生逆反心理的產生,更不能用挖苦、諷刺傷學生的心。

批評學生要慎用批評用語,要講究語言藝術,要處處顧及學生的自尊,使學生產生親切感、信任感,願意與你作心靈的交流,這樣才能使學生從思想深處認識錯誤,改正錯誤,切實有效地發揮批評的作用。

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就會使師生關係愉快。老師要從愛心出發,愛心出發即是進行教育的前提,班主任要關心愛護班級的每乙個學生,使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教育,是真心的愛護,是真心希望學生個個都能健康成長,真心希望學生個個都能成材。老師有愛心,能夠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學生才能更加尊敬,愛戴老師,師生的感情才能更加融洽,充分發揮情感教育作用。

用寬容之心對待學生 (保護學生的尊嚴)

《教育學》中指出:「學生往往透過師生關係這面窗戶透視人與人之間的一切關係,從中體會人世間的炎涼冷暖,學習與人處世的準則,從教師那裡獲得熾熱情感的學生,可以在他們身上萌發出熱愛人、熱愛人生的積極態度,打下與人相處的良好行為基礎。」對人寬容,是做人的一種美德,而對孩子寬容,則不僅是美德,還是一種教育藝術。

在工作中,我發現:有時孩子犯錯誤並非是有意的。有時是出於好奇或無知。

因為孩子不能像成年人一樣控制自己的行為,這時老師需要從心底裡寬容孩子的過錯。我以前總是要求每乙個孩子做得乙個樣,上課時都必須像一座鐘似的坐在座位上,不准亂動,課堂上常常因為學生坐不住而發脾氣。一味按照自己的意願對孩子進行「修剪」,這樣扼殺了孩子的個性發展。

那麼怎樣以寬容之心對待學生呢?

一、包容學生的錯誤, 保護孩子的自尊心。當孩子犯了錯誤的時候,按實際情況給予寬容,為孩子的錯誤行為找出合適的理由,讓孩子有台階可下,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為孩子的錯誤保守秘密,從而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學筆記及教師招聘考試熱點知識總結

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學複習總結版筆記 第一章 教育的產生與發展 第一節教育的概念及其演變 在我國,如 學記 中的 教者也,長其善而就其失者也 戰國時荀子說 以善先人者謂之教 許慎在 說文解字 中認為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最早將 教育 作一詞連用的則是戰國時期的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斯賓塞認...

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學真題

一 填空 1 根據課程理論或設計的指導思想的不同,課程型別可分為和 2 德育過程的基本矛盾是德育的任務和同受教育者之間的矛盾。3 初中生的身心發展處於從童年期向青年期過渡,主要特點是半幼稚 變化大 4 教育這一實踐活動,是由這三個基本要素組成的。5 中學教育的特點 教育程度的教育物件的教育內容教育階...

教師招聘考試教育教學評價型別與原則

教師招聘考試教育教學評價的基本型別要根據從不同的方向來評定,主要有三個方向 一 針對評價採用的標準,可以分為相對性評價 絕對性評價和個體內差異評價 1.相對性評價 概念 又稱常模參照性評價,是運用常模參照性測驗對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的評價,他要依據學生的學習成績在該班學生成績序列或常模中所處的位置來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