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實詞含義的推斷策略

2023-01-18 10:06:04 字數 2225 閱讀 3895

在人教版九年制初中語文文言課文所包含的詞彙中,文言虛詞相對較少,意義較為單

一、固定,詞義較好把握。這樣一來,理解實詞詞義就成了文言文閱讀教學的主要障礙。這主要是因為詞義的引申會產生一詞多義的現象,另外,還有假借、轉注等用字法的作用以及詞義範圍擴大、縮小、轉移、感**彩的改變等,這些都增加了詞義的複雜性。

其實,實詞的本義和引申義有規律可循,並不是雜亂無章的。下面介紹文言實詞含義的幾種常見的推斷策略,如果能靈活運用這些方法,文言實詞的解釋、句子的翻譯都能很好地得以解決。

一、從字形結構進行推斷由於漢字採用了象形、會意、指事、形聲等造字方法,因此可以通過字形結構來分析詞的本義。特別需要注意的是:絕大部分漢字都是形聲字,而形旁大多表意,這就為我們領悟詞義提供了有利條件,對我們推斷詞義很有幫助。

例如字的形旁如果為「禾」,就可推知此字與五穀有關;如果為「貝」,就可推知與金錢有關;如果為「皿」,就可推知與器具有關;如果為「系」,就可推知與**有關等。又如「天下縞素」(《戰國策·魏策〈唐雎不辱使命〉》),在課堂上,我讓學生脫離工具書對「縞」注音並解釋「天下縞素」,不少學生能注音,但是無法說明為何這麼讀,對這句的解釋也不清楚。於是,我便引導學生從「縞」是形聲字這一點入手進行推斷:

由「高」可以推知其大致讀音;借助形旁「糹」可以推斷意思與絲帛、布料有關;再讓學生根據語境推斷。經過這些步驟後,學生都能明白這句意思為:「天下都要為他披麻戴孝。

」相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如《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檣櫓灰飛煙滅」一句,學生大多知道「櫓」是木製的船具,但因「檣」是冷僻字而無法理解其含義。教師可以這樣引導學生:由「檣」從木並與「櫓」聯合成詞可知,「檣」也是木製的船具;再聯絡語境,便可推出「檣」與「櫓」均借指戰船(部分代整體)。

二、從語境推斷這種方法通俗地講就是結合上下文來理解詞義。「詞不離句,句不離篇」是古已有之的閱讀準則。對於一些不能較快識別的文言實詞,我們就必須結合具體語境,用代入法,瞻前顧後,披文入理,從邏輯上去檢測詞義是否正確。

有了具體的語言環境,詞語的多義、活用、通假、偏義複詞的用法、古今異義等,都變得容易判定起來。這是最常用、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前提是必須了解文段大意,抓住前後關鍵詞語,否則就會無處下手。 在課文《大道之行也》中,孔子對大同社會的描述有這樣一句: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句中有兩個「親」和兩個「子」,意義都不一樣。在教學中讓學生對「親」字和「子」字單獨解釋,學生完全靠猜測,有人說分別是「親人」和「兒子」,有人說分別是「親戚」和「子女」,答案是五花八門。

實際上,如果脫離原句單獨抽出來看,是誰也難以確定其意義的。所以,我們只能放入語境中理解。課堂上,我讓學生結合上下文,重點對「親其親」「子其子」的意思進行分析,最後學生明白了全句說的是每個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養父母、撫育兒女的心意擴大到其他人身上,自然也對兩個「親」字和兩個「子」字的意義有了明確的認識。

三、從讀音入手進行推斷根據讀音,可以發現通假關係,找到通假關係,用本義去解釋借義,然後根據本義推斷通假字的意思。例如,在「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桃花源記》)一句中,「要」與「邀」同音(yāo)通假,由此可推斷「要」的意思是「邀請」。 另外,有些字的讀法比較特殊,在學習過程中碰到時,我會引導學生找出用了這個字(讀音不同)的句子進行比較。

比如教學《愛蓮說》時,其中「陶後鮮有聞」的「鮮」字,應讀作「xiǎn」,但一位學生卻把該字讀作「xiān」。我讓其他同學評論,竟有不少人支援該生的讀法。於是我便讓他們檢視課文注釋,知道了它是「少」的意思。

但這種理解是孤立的,印象不是很深刻。所以,我又讓學生與課文《桃花源記》中的「芳草鮮美」中的「鮮」進行比較。他們在通過比較和討論之後得出:

當它作「少」理解時讀作「xiǎn」,作「鮮嫩,味道鮮美」解釋時讀作「xiān」。後來,我又讓學生就這兩個讀音各舉出乙個例子來,學生都能舉出不少例子,如成語「鮮(xiǎn)為人知」「鮮(xiān)豔奪目」等。學生對該字(詞)多音多義的印象遂得到強化。

四、從語法入手進行推斷

五、在漢語中,主語、賓語多由名詞、代詞充當,謂語多由動詞、形容詞充當,定語多由形容詞、名詞、代詞充當,狀語多由副詞充當。文言文與現代漢語在句子的語法結構上基本是一致的,也是按「主+狀+謂+定+賓」的順序排列的,所以其相應成分上的詞的詞性,也與現代漢語基本一致。所以,我們解釋實詞時就可根據這個詞在句中所處的位置、充當的成分,來判定它的詞性,進而推知它的意義。

在《陋室銘》中,作者在篇末引用了孔子的話:「何陋之有?」我讓學生對「何陋之有」逐字翻譯,學生覺得無從下手。

此時我便強調原句是賓語前置的倒裝句式,按現代人的說話習慣,就是「有何陋」——知道了這點,對於其中的「何」即可推知為「什麼」。學生豁然開朗。又如「信義著於四海」(《隆中對》),其中的「信義」在句中是主語,由此可推斷「信」是名詞,作「信用」講。

文言文實詞推斷學案

文言文專題複習瞻前顧後,合理推求 文言實詞詞義推斷 複習目標 1.文言文實詞詞義的幾種推斷方法。2.能結合具體語境,根據上下文準確推測實詞詞義。一 解釋加點的詞語,推斷的方法。一 1 豐則貴糴,歉則賤糶 2 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 3 撫軍亦厚賚成名 我的推斷方法是 二 1 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

文言文實詞詞義推斷一

主講人 宋正鬥 一 考試大綱 要求 能閱讀淺易的古代詩文。1 理解 b 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 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 2 分析綜合 c 篩選文中的資訊 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思想 二 考點闡釋 1 考試大綱 中規定應該掌握120個常...

初中文言文

2010第九屆中學生古詩文閱讀大賽初中文言文 1 酒以成禮 原文 鍾毓 y 兄弟小時,值父晝寢,因共偷服藥酒。其父時覺,且託寐以觀之。毓拜而後飲,會飲而不拜。既而問毓何以拜,毓曰 酒以成禮,不敢不拜。又問會何以不拜,會曰 偷本非禮,所以不拜。選自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 注釋 託 假裝。酒以成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