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六年級傳統文化全冊備課

2023-01-18 07:51:04 字數 5113 閱讀 1128

第一單元蒙書誦讀

第一課 《幼學瓊林》(一)

一、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節選自第一部分「天文」的起始部分,這也是《幼學瓊林》這部書的開篇,主要介紹了宇宙的起源以及日月星辰、風雨雷電等自然現象。

二、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詩文,背誦詩文。

2.理解詩文內容,了解一些自然科學知識及有關的神話人物。

3.引導孩子了解古代人是怎樣認識世界的,培養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精神。

4.積累語言,增強文化底蘊,培養孩子豐富的想象力。

三、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內容、了解一些自然科學知識及各種和天文有關得神話人物。

四、課時安排

1課時五、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要求學生在解決生字認讀的情況下初步練習朗讀詩文,嘗試根據自己的理解斷句、朗讀,初步做到正確、通順。

布置學生蒐集關於詩文中神話故事的資料,準備課堂上與小夥伴進行交流,為更好的理解詩文內容做好鋪墊。

(二)課中學習

1.朗讀:在學生課前嘗試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進行回顧性朗讀;然後指名朗讀詩文;最後讓學生進行自由朗讀練習,達到能正確、流利地朗讀。

2.會意:在學生達到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文之後,可讓學生自由閱讀詩文解析,大體明白所選詩文的意思,了解其中的知識。

3.引導學生質疑,組織全體學生通過資料交流、觀點討論等形式共同解決。

4.誦讀在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文的基礎上,要求學生讀出詩的節奏美、韻律美,進而熟讀成誦。

第二課《幼學瓊林》(二)

第1 課時

教學目標

1、能背誦節選內容。懂得節選內容的意思。

2、會講程門立雪的故事。

3、能知道古代的一些名人故事。

教學準備: 課件古代名人故事

核心問題:(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文明理。難點:背誦選文。

教學過程

一、 故事引入

車胤「囊螢夜讀」的故事。

二、學文明理

1、課件展示師生選文,師領讀一遍范文,並認識其中難讀難認的字。

課件出示課文內容及難讀難認的字。

曰(yue)衣缽(bo)真傳為當世儒(ru)宗

2、師講述幼學瓊林的大體文采及寫作手法。

《幼學瓊林》從明朝開始,成為我國古代兒童必讀的教材,這本書包括了師生、花木、鳥獸等三十三個方面的內容,稱得上是一部百科全書,他不為字數所限,不拘於長短,只求對偶成句,便於誦讀。

3、學生自由誦讀一遍。

4、學生個別誦讀。(多人)

5、讀得好的同學領讀一遍。

6、學生試著背誦。

7、學生試著談一下課文意思。

你知道這些人嗎?

a:楊震:漢朝人,自幼好學,博覽群書,被當時人稱為關西孔子或關西夫子。

b:賀循:晉代人,因學識淵博,被當事人尊稱為最有學問的大儒。

8、分組說說你體會到了什麼意思。

9、指名匯報各組討論結果。

三、小結:通過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四、談古論今,動之以情。

五、總結(略)、 師生(節選)

第 2課時

教學目標

1、能背誦節選內容。懂得節選內容的意思。

2、會講程門立雪的故事。

3、能知道古代的一些名人故事。

教學準備: 課件古代名人故事

核心問題:(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文明理。難點:背誦選文。

教學過程

一、經典回放

把節選內容用課件展示出來。

師領讀一遍。

學生自由誦讀一邊遍。

二、溫馨點選

把節選內容的意思用課件展示出來。

這段話告訴我們,冰是由水生成的,但是比水還要寒冷,青色出於靛藍,但是比靛藍的顏色還要深,這是用來比喻學生能夠超過老師。

師領讀一遍,講述一遍。

學生自由讀一遍。

分小組討論,懂得了多少內容?

學生分組匯報。

學生談談自己的感想。

三、活動廣角

同學們,你們知道應該怎樣尊敬自己的老師嗎?在中國數千年的文明史上,留下了許多師生間動人的故事,這些故事告訴我們,能夠遇到以為自己喜歡的老師 ,是人生中多麼幸運的事啊。他已經握著你的手,讓你在自己人生的書本上,端端正正的寫下了第一行字。

你能把《師生》這一段背誦下來嗎?

四、明理引行

請你再去蒐集一些名人學習的故事,在班裡舉行乙個故事會。

我給大家講講司馬遷的故事……。唐朝的劉晏七歲就金榜題名,他真的很棒啊。

學會講《程門立雪》的故事。

五、成長記錄

背過了這段,畫一顆背誦星。做了一件愛心小事,畫一顆愛心星。明白了一句話的意思,畫一顆知識星。

第三課《幼學瓊林》(三)

一、背景:

《幼學瓊林》原名《幼學求源》, 明代程登吉(允公升)所著。清代鄒聖脈為之增補,易名為《幼學故事瓊林》,簡稱《幼學瓊林》, 曾風行於世。**時人費有容、葉浦蓀和蔡東藩等,都曾一再增補。

此外,還有人仿效其體式,另行撰述,如清人譚貴球的《故事逢原》就是如此。《幼學瓊林》在整個清代乃至**時期風行全國各地,版本甚多,名稱也不盡一致,如《故事尋源》、《幼學求源》、《幼學故事珠璣》、《幼學須知句解》等。此書的作者,一般都認為是明西昌人程登吉 (字允公升),也有的意見認為是明景泰年間的進士邱濬。

二、了解全冊:

凡四卷, 三十三項內容,依次是:天文、地輿、歲時、朝廷、文臣、武職(卷一);祖孫父子、兄弟、夫婦、叔侄、師生、朋友賓主、婚姻、女子、外戚、老幼壽誕、身體、衣服、(卷二);人事、飲食、宮室、器用、珍寶、貧富、疾病死喪(卷三);文事、科第、製作、技藝、訟獄、釋道鬼神、鳥獸、花木(卷四)。它相當於一部百科知識詞典,用生動形象的對偶句,宣講各種典故、知識和成語等。

抑或可以把它看作是一部成語詞典,裡面的奇詞妙語,比比皆是,不愧為「瓊林」。

這本蒙書, 對宣傳知識,普及成語,起過積極的作用。古人這樣編寫「成語詞典」專供學童記誦,自有高明之處,其中奧妙,值得今人深味。

三、本課注釋:

父所交遊,尊為父執;己所共事,謂之同袍。 執:至交,好友。

心志相孚為莫逆,老幼相交曰忘年。 孚:相應,符合。

刎頸交,相如與廉頗;總角好,孫策與周瑜。 總角:古代兒童將頭髮梳成乙個向上的小辮,這裡指童年時代。

膠漆相投,陳重之與雷義;雞黍之約,元伯之與巨卿。 陳重、雷義:漢代人。

人們稱他們的關係就象膠漆一樣堅固。漢人范巨卿在太學與張元伯分手時約定兩年後探望張元伯的母親。兩年後張元伯讓母親準備好雞與黍招待,他母親說:

「分別兩年,千里之外,難以認真。」張元伯說:「范巨卿是信人,一定不會違約。

」結果范巨卿果然如期而來。

與善人交,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惡人交,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 鮑魚:醃魚。

第二單元詩詞誦讀(一)

第4課古詩兩首

《登高》

1、 題解

杜甫詩以律詩見長,《登高》便成了杜甫的一篇最有名的七言律詩。此詩是作者在代宗大曆二年(767)九月重陽節登高時所作。當時杜甫身居夔州,已經五十六歲,長期顛沛流離的生活,加之心情抑鬱憂憤,致使詩人身患重病。

重陽登高無心遊賞,觸景傷懷,抒發了自己的內心的感慨。

2、 學生自讀感悟自讀全詩

根據註腳,解讀詩歌的內容與結構 (前四句寫登高見聞,重在寫景,以天、風、沙、渚、猿嘯、鳥飛、落木、江水構圖;後四句依景抒情,寫詩人長年飄泊、老病孤愁、憂國傷時的感情。) 思考情景間的聯絡

感悟沉鬱頓挫的美學風格。

——師生討論:前四句所繪的秋景圖是一幅什麼樣的圖畫,溶鑄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情? (是一幅淒涼的秋景圖。

詩人登上高處,峽中不斷傳來「高猿長嘯」之聲,使頓生悲情;接著仰望茫無邊際、蕭蕭而下的木葉,俯視奔流不息、滾滾而來的江水,一種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愴自然而生,尤其是「無邊、不盡」,透出其沉鬱悲涼,不僅寫出了空間的廣漠,更強調無處不含悲秋之氣。)

——師生討論:後四句的所思所感,是如何內化為整個民族的苦難與艱辛的? (第三聯從時空著筆。

由異鄉飄泊到貧病殘生,「萬里、百年」呼應上聯的「無邊、不盡」,使悲秋具體而沉痛。第四聯從白髮日多寫到護病斷飲,使人聯想到潦倒不堪的根源是時世的艱難。這樣,詩人憂國傷時的情操,便躍然紙上。

)鑑賞對仗工整的形式美。

——請同學以詩中的某一聯為例,研討對仗工整的形式美。 (例句:首聯不僅上下兩句對,而且還有句中對,上句天對風,高對急;下句沙對渚,白對清,對仗極其工整。

仔細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全詩八句皆對,顯出工整有致的形式美。)

3、 譯詩風猛天高猿叫聲悲哀,島清沙白鳥飛翔徘徊。 無邊的秋葉刷刷落下,沒頭的長江滾滾奔來。 萬里漂泊悲傷居他鄉,年老多病一人登高臺。

國衰國破可恨白髮增。窮困潦倒濁酒也停買。

《書憤》

一、教學目的

1.用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方法分析詩人情感。

2.通過對藝術手法的分析,提高學生的詩歌鑑賞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學習陸游的愛國精神。2.白描、對比等手法的運用。

三、教學步驟:

一、匯入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這是每乙個愛國人士的情懷,幾乎他的每一首詩歌都洋溢著強烈的愛國激情,下面讓我們從他的《書憤》中一起感悟。

二、作者介紹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南宋時越州山陰人,我國古代著名的愛國詩人。詩作今存九千多首,內容豐富,主要表現渴望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

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主要詩作《遊山西村》、《劍門道中遇微雨》、《書憤》、《臨安春雨初霽》、《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其二)、《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沈園二首》、《示兒》等。

三、背景介紹:

這首有名的七律作於宋孝宗十三年(2023年),此時陸游已61歲,在山陰閒居了6年,「掃胡塵」「靖國難」的志向眼看就要化為泡影,在悲憤失望中他揮毫寫下了這首詩,抒發了自己報國無門、壯志難酬、虛度年華的滿腔激憤。書:書寫;憤:

悲憤。這首詩是陸游一生感情經歷的藝術概括。

此詩作於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這時陸游退居於山陰家中,已是六十二歲的老人。從淳熙七年起,他罷官已六年,掛著乙個空銜在故鄉蟄居。直到作此詩時,才以朝奉大夫、權知嚴州軍州事起用。

因此,詩的內容兼有追懷往事和重新立誓報國的兩重感情。

四、詩歌鑑賞

1.教師範讀,學生自由朗讀並背誦

2.師問:陸游詩作的突出特點是「多豪麗語,言征伐事」。本詩哪兩句最能體現這個特點,寫出來試加以分析。

師問:此聯既是敘事,也是寫景。你能說出它在寫景上的特點嗎?你還能舉出一例運用了此種手法的其它詩句嗎?

六年級傳統文化教學計畫

一 學生分析 六年級一班45人,二班46人,三班45人,四班47人。經過小學時期的傳統文化學習,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以前的學習中,學生對 論語 大學 等傳統經典的內容有了一定的學習積累,對 論語 等的內容有了初步的背誦基礎,大多數學生對祖國的傳統文化表現出較濃郁...

六年級傳統文化教學計畫

一 教材分析 教材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 蒙書誦讀 詩歌誦讀 古城建築 文學巨匠 對外交流 傳統工藝 陶瓷藝術。對少年兒童人格的陶冶和智慧型的啟迪,對培養他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都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在教學中應多鼓勵學生在課外查詢資料,對課堂學習進行補充,進一步討論交流,甚至可以看 根據...

六年級傳統文化教學計畫

2014 2015學年第一學期 地方教學計畫 姓名班級六年級 二 一四年九月 一 學情分析 學生經過三年的學習,對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多數學生對祖國的文化表現出較濃郁的興趣,藉此時機,將傳統文化精髓灌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志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讓學生做個具有傳統文化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