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國土規劃過程中方案策略的分析

2023-01-18 07:27:05 字數 2926 閱讀 6430

【摘要】國土資源是國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性條件,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1],是社會生產的勞動資料,是農業生產的基本生產資料,是一切生產和一切存在的源泉,是不能出讓的存在條件和再生產條件。當前,我國國土資源規劃存在諸多問題,致使國土資源利用不充分、不合理,造成對土地資源的浪費。本文將從我國國土規劃的現狀及存在問題入手,著力分析國土規劃過程中的方案策略,希望對我國的國土規劃提供合理性、可行性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國土,規劃,方案,策略

1.前言

所謂國土規劃是指國家從土地、水、礦產、氣候、海洋、旅遊、勞動力等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角度入手,確定經濟發展布局,從而協調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關係[2],明確資源綜合開發的方向、目標、重點和步驟,提出國土開發、利用、整治的戰略重大措施和基本構想。我國國土規劃的具體任務包括:確定本地區人口、生產以及城鎮的布局情況,確定該地區主要城鎮的發展狀況及其城鎮之間的關係;合理規劃該地區的供水、交通、資訊流、供電等多種基礎設施問題;找出本地區的主要自然資源,並做出合理的開發利用策略。

然而,我國當前的國土資源規劃過程中,沒有充分考慮到對耕地的保護,不能與我國的現實情況緊密結合,造成了與國情的脫節,此外,在規劃過程中缺乏靈活性,隨意性較大,造成了對國土資源的浪費。因此,當前情況下必須從我國的國情出發,採取切實可行的規劃方案措施。

2.國土規劃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2.1存在問題

儘管當前我國的國土規劃正一步步走向規範化,但仍存在諸多問題。首先表現在政策指導不科學,一般情況下,國土規劃政策並未經過嚴格的、細緻的社會調研工作,沒有充分考慮經濟、社會和民眾意願等多方面的因素,往往是令來如山倒,隨意性較大,群眾只得接受,這就缺乏了群眾基礎,使得後期的規劃難度增大,阻力重重,最終導致規劃效果不佳。

問題首先表現在新增耕地計算方法不夠科學[3]。土地整理專案是指通過對田、水、路、林、村的綜合整治,達到增加耕作面積和增加農業產出,改善耕作條件和農村環境。而在計算專案實施後的耕地面積時,對於南方小於一公尺和北方小於二公尺的生產路、土質溝渠也可計入耕地面積,但在專案實施前,這些南方小於一公尺,北方小於二公尺的田埂、生產路、土質溝渠計在其他農用地那一類,並可作為新增耕地的**,這樣在計算新增耕地面積時,無形中將一部分只是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布置後同樣規格的田埂、生產路、溝渠計入了新增耕作面積,但本質卻沒有增加。

其次是新增耕地質量監督機制不夠完善。因為在新增耕地質量驗收一塊,國家有明確規定,要有農業主管部門參與,但事實上各地做法不一,有的地方農業主管部門還未實際參與到專案中來。另外,即使農業專家在質量驗收一塊也沒有統一標準。

土地整理專案具有土地產權關係複雜、利益主體多;影響施工因素多、風險分散且隱含、不易引起重視;專案工程點多面廣、工程型別多、綜合性強;屬於公益性、農業基礎設施類專案;專案投資、管理和受益主體分離等特點。此外宣傳不夠,缺乏必要的社會基礎。我國土地整理起步較晚,是一項新生事業,政策性、技術性較強。

要被社會了解和接受,還需要加大宣傳、擴大影響,建立必要的社會基礎,尤其是要得到廣大群眾和基層幹部接受和支援。因為土地整理工作涉及千家萬戶、一草一木,事關群眾切身利益,利益主體多。部分幹部由於自身對土地整理專案的理解不夠,在專案施工過程中積極性不高,甚至極個別幹部出於個人目的,有意阻擾,致使施工環境難以保障,專案實施難度增大,給專案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

2.2原因分析

針對我國土地規劃當前存在的問題,我們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是規劃的過程沒有從實際出發,沒有充分考慮社會各階層的利益問題,不能很好的解決好利益糾紛,使得推行過程中阻力重重。其次在於規劃的過程嚴肅性不夠,不能自始至終的貫徹執行下去,隨意性較大,缺少有效的監督機制,致使規劃過程中阻力重重。

基於這兩方面的原因,國土規劃過程中才會出現諸如此類的問題。

3.國土規劃過程中的方案策略

3.1完善制度,規範管理

完善的制度能夠有效的促進事業的推進,因此要進一步完善土地開發整理相關的規章制度,使土地整理工作的開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達到以制度管人,以規範管事[4]。在制度的貫徹過程中要嚴格,規範,細緻,認真,切實增強制度的可信度,公正性和公平性。

3.2共同責任, 各負其責

要進一步理順體制,進一步明確責任,要明確各級**及相關職能部門在土地整理中的職責, 做到齊抓共管, 責、權、利相一致, 形成市、縣(市)、鄉鎮)、村四級聯動的工作機制。同時,出台鼓勵政策,調動各級尤其是基層積極性。發揮地方人大、政協監督職能,有意識地組織代表、委員深入專案區督促檢查, 監督**把實事做好, 把好事做實。

3.3做好宣傳,擴大基礎

採取各種形式宣傳土地整理, 提公升社會對土地整理重要性的認識。正確認識和對待土地整理,為土地整理專案實施打好社會基礎,提高農民對土地整理的參與性和自覺性,爭取群眾強有力的支援,形成良好的群眾基礎。

3.4公眾參與,彌補不足

積極推進土地開發整理的公眾參與制度。公眾參與土地整理專案,可直接了解專案各方面的情況,提出意見,起到彌補設計人員的不足, 使規劃方案更加可行, 設計更加科學, 實施更為順利, 效果更加理想。

3.5認真調研,嚴格管理

嚴把專案選擇、前期論證關。充分聽取當地領導、群眾的意見,在認真分析土地開發整理必要性、可行性和合理性的基礎上,結合當地實際,因地制宜地確定專案區位置、範圍、投資規模、新增耕地比例和專案主要工程內容,全面分析專案實施對生態環境和農民收入的影響。嚴把規劃設計關,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三個效益統一。

4.小結

我國國土規劃過程有其自身的限制性條件,相關的策略方案也需進一步完善和發展,因此,我們必須從我國的現實情況出發,充分聽取各方意見,在國土規劃過程中要不斷完善相關制度,做好宣傳工作,規範化管理,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嚴格管理,是國土規劃朝著更加制度化、規範化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黃海.土地整理專案規劃中的風險識別與風險評價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8,(09).

[2]黃海.基於資料報絡分析的土地整理專案規劃方案評價[j].安徽農業科學,2008,(16).

[3]宮曉芳,謝寶元,邵妍.土地整理在解決土地供需矛盾中的應用——以北京市通州區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08,(23).

[4]鄭擁軍,孫鵬舉.土地整理研究綜述[j].安徽農業科學,2009,(08).

論城市規劃過程中舊城改造的對策

摘要 城市舊城區是社會雙重轉型中的難點及社會矛盾集中爆發的地區,立足舊城改造的重點及實質,做到在城市化程序中現代性與傳統社會觀念的衝突與對立的有效平衡,為實現舊城改造中和諧社會的建成目標,應採用堅多元化規劃改造手段,大力倡導歷史文化 文脈的延續與繼承,牢固樹立可持續漸進式保護與利用改造模式,重點關注...

校史館設計策劃過程中的注意要點

大連紅方塊展覽展示 2012.12.06 紅方塊展覽展示工程 校史館目前還沒有嚴格的定義。從性質上看,它是屬於收藏 研究 陳列和開展教育活動的場所。從本質上看,校史館屬於博物館的乙個分支。校史館在收藏 陳列 展覽 研究的同時,更大的作用是校園文化的建設,是學校對師生開展德育教育 人文教育的重要場所。...

土地規劃過程中環境影響識別主要內容研究

摘要 一般規劃環境影響識別的內容主要包括對規劃方案的影響因子識別 影響範圍和時間跨度識別,對土地利用規劃而言,由於規劃區以外地區受規劃的環境影響不大,故其環境影響識別的內容主要為規劃目標和規劃方案的環境影響因子識別。規劃的環境目標是指在規劃實施當中為了保護環境主題或環境影響因子而設定的目標,根據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