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理念下一年級數學課堂教學幾點體會

2023-01-18 00:51:02 字數 4048 閱讀 5060

用人要看他的忠誠度和可靠程度、歸依企業的程度,希望能夠跟企業結合一起的意向有多少,如果這三樣東西都是對的,我們企業會給他非常大的機會去發展。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

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

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

創設有助於學生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

獲得知識

形成技能

發展思維

學會學習

促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一、 課堂教學模式

1、 創設有趣情境

培養問題意識

一年級數學教學的乙個重要任務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學會發現問題並嘗試解決問題

同時《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

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

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

"這無疑是告訴我們在課堂中要經常開展一些有趣的活動

投其所好

讓學生在玩中學習數學

在教學《前後》時

我創設了小朋友跟笑笑、淘氣一起去動物園報道"森林運動會"的故事情景

讓學生來做小記者報道一下比賽情況

這樣的設定調動了孩子們的興趣都積極投入到當堂要學習的內容中去了

同時還培養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當然作為一年級的學生大多不會提問或不能提出很好的與數學學習相關的問題

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

要求教師要隨時創造條件

營造機會

注意引導學生

讓學生感知什麼是數學問題並學會用數學語言準確地表達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還必須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哪怕是與學習內容不相符了的問題都應給予適當的鼓勵

重視培養學生敢問、敢說的性格

2、 數學學習緊密聯絡生活

源於生活

用於生活

新教材從選材上就已經注重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絡

不再是空洞而枯燥的知識羅列

教師在明確教材內容知識的要點是什麼後

根據本班或者本地的實際情況可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尋找與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有關的數學知識為切入點

使生活和數學有機的融為一體

知識的應用與再創造得以完美的結合

在學習《認識物體》一課時

學生對長方體、正方體、球體等這些物體的概念比較陌生

但是他們對足球、魔方、牙膏盒等這些東西卻十分熟悉

於是課堂上我就通過學生對這些東西的進行分類

看一看摸一摸等方法讓學生逐步建立起長方體、正方體、球體的概念

並初步了解它們的特徵

之後又讓他們在生活中尋找這些物體在生活**現在**

進一步加強學生對這些物體的理解

這樣從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和以有知識背景出發

得到充分進行數學實踐活動的機會

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思想和方法

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將數學的真實作用還原於生活

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生活的問題

要學生學會數學

做數學在生活中感悟數學

運用數學

發揮、發展、創新數學

3、"互動式"教學模式

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不再是教師簡單的灌輸

盲目地的"填鴨式"教學

不再是學生單純接受式的學習

而應創設以活動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構建互動的師生關係、教學關係

強調發現學習、**學習、互動學習

所謂"互動式"教學模式

就是把教育活動看作是師生進行一種生命與生命的交往、溝通

把教學過程看作是乙個動態發展著的教與學統一的互動影響和互動活動過程

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環節為"複習--匯入--新授--小結--作業"的模式

採用以學生活動為主的教學:組織-討論、指導-練習

或是學生討論--學生提問--教師回答

師生共同活動

課堂上注意師生之間的交流

課堂提問不少於10人

同時還應當為學生創設條件

引入小組學習的方式

爭取讓每個學生得到展現自我的機會

二、 學生學習方式

1、 主動參與

善於合作

教學中我注意為學生提供合作學習的機會

同時精心組織每次合作

使他們在有效、有序共同學習中得到交流、受到啟發

我認為教師在引導學生開展討論交流的合作學習時應注意不要將合作學習變成"走過場"、形式化

不見得每個知識點

每個學習內容都必須要採取合作的學習方式

只有當在某些地方意見發生分歧時或可多方面解決問題時就適時地採用討論交流的合作學習的方式

這樣使學生在充分交流中吸收了別人的想法

增加了知識面又在與同學的交流中建立了良好的人際關係

得到愉悅的情感體驗

樹立學習的信心

例如在新教材中很多練習題都是給一幅主題圖要求學生提出數學問題

這樣的練習就應當給學生創設乙個討論交流的條件

同時在新課程的合作學習中

要注意引導學生彼此相互傾聽、解釋、思考、交流

老師時而穿針引線

巧妙點拔

適**價

學生也才在這多元性、豐富性和生動性的學習交流中

展示自己的聰明才智

得到了發展

我認為低年級學生小組合作宜四人為佳

這樣既可以使學生間充分交流

又不至於因人多嘴雜而忙中生亂收穫甚微

2、 注重體驗

勤於動手

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已由"關注學生學習結果"

轉向"關注學生活動"

數學新教材的編排上也體現了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隨處可見的 "數學故事"、"數學遊戲"等

體現數學再發現的過程

數學教學不再是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

而是鼓勵學生"觀察、操作、發現"

更加注重了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

要讓學生充分動口、動手、動腦

主動收集、交流、加工和處理學習資訊

例如在講授加減法的過程中就應當盡量通過學生親自動手用小棒擺一擺

用計數器撥一撥

體驗知識形成過程

又如在"統計"教學中

教師有意將各種水果**雜亂無章的擺在各組桌面上

問:"你們能將他們進行統計嗎?"學生經過小組分工

都饒有興趣的參與了動手操作

他們把水果**先進行分類

然後每人統計一種或兩種水果

並擺放整齊

在教師的指導下製成了統計圖

3、 打破常規

樂於創新

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已成為課程改革的重大課題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

首先要為學生創造和諧、活潑的氣氛

只有在乙個相對寬鬆、包容的環境中學生才敢於去放任自己的思想去插上創新的翅膀

也才樂於表達自己與眾不同的想法

其次要善於開發資源

為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創造條件

例如在學習了《認識圖形》以後

我為學生安排的家庭作業就是要求他們應用學過的這些圖形畫一幅美麗的圖畫

這樣的家庭作業受到了孩子們的歡迎

積極性也很高

經過他們的描繪一幅幅充滿創意的圖畫出現在我眼前

讓人感嘆孩子們的思維是如此的活躍

這樣的家庭作業不僅在孩子們喜歡的活動中鞏固了知識還培養孩子們的創新能力

為以後的繼續學習打下基礎

三、 評價方式

新課程下課堂教學中的評價採用靈活多樣的方法

評價內容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心理素質以及情緒、態度和習慣等綜合素質

評價時要注意個體差異

促進不同的學生都得不同的發展

開展同學間互評、自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

採取學生評學生

老師評學生以及學生評老師的方式在平等、民主的互動中關注學生發展的需要

促進其不斷地發展

經過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

我相信經過我們共同的努力

一定能轉變陳舊的教育理念

優化課堂教學模式

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適應教育新形式

幾點體驗願和各同仁共同商榷

一年級數學新課程教學反思

新學期一年級數學實施新課程教學,傳統的接受式教學模式已被生動活潑的教學活動所取代,新課標的課堂教學由傳統的知識性教學轉向現代的發展性教學,數學課程 標準 2011 中指出 通過數學學習使學生增強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教學課堂教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課改的全...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落實新課程理念

面對全球性的教育改革與創新,我國啟動了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新課程在課程目標 課程結構 課程內容 課程評價 課程實施等方面都積極倡導了全新的理念,我們在教學中應找力全面貫徹新課程概念。一 樹立 以生為本,育人為本 思想 以生為本,育人為本 是現代教育教學的重要思想,課改自始至終堅持以學生發展為出發點和...

小學一年級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

二 以操作助學習,體驗數學 皮亞傑曾說 兒童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是活動,活動是聯絡主客體的橋梁,是認知發展的直接源泉。教學中,我們應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操作能力基礎出發,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以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為目標,設計能激發學生興趣,可行性強的活動,引導學生觀察 操作 合作交流,體驗數學的奧妙與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