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民俗特色旅遊的開發

2023-01-15 16:54:04 字數 4830 閱讀 4143

摘要: 民俗旅遊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有利於發揮旅遊業潛力和提高旅遊業競爭力。我國民俗旅遊文化內涵深厚且資源豐富,我們要在保護和融合當地特色文化的基礎上合理開發和利用旅遊資源。

探索民俗旅遊資源開發目前的現狀和以後如何去創新和開發展開分析。旨在促進民俗旅遊業的發展,提高旅遊效益。

關鍵詞:民俗旅遊措施

前言民俗是乙個國家或民族的集體創造、共同享用並世代傳承的生活文化。每個

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特殊歷史傳統和風俗習慣,並加以強調,賦予以強烈的感情,

把它昇華為本民族的標誌。因而,民俗是民族構成的乙個要素,是最能反映乙個

民族的性格特徵的。同一類民俗在不同的民族中,可以產生不同的民族表現形式:

不同的民族及其所處的歷史條件、地理環境不同,又各有區別於其他民族的獨特

民俗。從人類文化意識結構看,民俗是它基礎層中未經分化的原始生態文化意識團。民俗文化因地而異,因人而異,因此民俗旅遊也就顯得豐富多彩。

民俗旅遊的開發雖然有一定的模式,但因其自身的特徵,它的內容選擇和開發都應講究一定的原則,那就是堅持民俗的獨特性,只有保持各民俗旅遊的獨特性,所開發的民俗資源才是可游的,其旅遊發展才是可持續的。

一、 民俗的概念作用

民俗,是民間風俗的簡稱。 是乙個國家或民族的集體創造、共同享用並世代傳承的生活文化。每個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特殊歷史傳統和風俗習慣,並加以強調,賦予以強烈的感情,把它昇華為本民族的標誌。

因而,民俗是民族構成的乙個要素,是最能反映乙個民族的性格特徵的。

(一)基本特徵

民俗具有豐富多樣性的特點。具有歷史傳成性的特點,它是各民族,地域人民在長期的勞動生產和日常生活中逐漸形成的,具有代代相傳的特點。民俗具有集體性,是指民俗在產生流傳過程中所體現的基本特徵,也是民俗的本質特徵.

民俗文化不是個人行為,而是集體的語言,心態,行為的模式.比如,汗民族的春節,主要體現了中國農業社會的特點.有青草一次為一年,谷熟一次為一年的俗語.

民俗的傳承性。具有時間上傳統的連續性和蔓延性.民俗具有變異性的特點。

它是一種社會現象,會隨著時間的變遷,人們認識水平的提高和文化狀況的不同而不斷發生變化。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經濟基礎的不同,民俗文化有著不同的發展,但是還是具有一定的穩定性.

民俗的型別性,民俗文化的表現形式是一種民眾共同遵守的標準.型別,某些民俗在內容或形式上的大同小異是造成這種情形的主要原因.

(二)民俗旅遊概念

民俗旅遊是指人們離開慣常住地,到異地去以地域民俗事項為主要觀賞內容而進行的文化旅遊活動的總和。目前民俗旅遊已和自然風光、名勝古蹟旅遊一起構成了頗具特色的旅遊三大系列產品。

二、如何認識民俗旅遊

(一)民俗旅遊的範圍

民俗旅遊是當今的熱點,其作為一種無形文化資源,代表的價值呈現出巨大的吸引力。民俗旅遊能將自然文化、社會生活、觀覽體驗、傳統現代等結合起來,反映著民俗區域豐厚的文化底蘊和多彩的生活情趣。「民俗旅遊」是一種高層次的文化旅遊,它以乙個國家或民族的民俗事項和民俗活動為旅遊資源、在內容和形式上具有鮮明突出的民族性和獨特性、在心理上滿足遊客追求「新異樂知」的需求慾望的一種旅遊形式。

針對民俗旅遊的範疇問題,學術界有著不同的見解,其中就有關於上層文化中的宮廷文化是否被納含於民俗旅遊資源之中還有待進一步研究。隨著時代的遷移,上層的宗教儀典等已經成為當地的民俗文化傳統,所謂的「神聖」已經加了民俗的基調與內容,把上述歸為民俗旅遊的範疇有其可行性與合理性:符合時代的變遷性質,保留歷史原有的上層文化;豐富旅遊文化的內涵,順應民俗旅遊發展趨勢;共同參與並了解,弘揚中華民族文化之博大精深。

(二)民俗旅遊的價值

由於過於關注民俗文化的形式,常常導致民俗文化精神核心的喪失,出現大量的偽民俗,破壞了旅遊地民俗文化的和諧性,促使旅遊地民俗文化出現與外來文化快速趨同的趨勢,使民俗文化的特色日漸消失。民俗旅遊是在豐厚的民間文化土壤上發展起來的旅遊形式,本應有利於民間文化的傳承,但在不少地方,旅遊開發卻使民間文化受到了傷害,導致民族風情徒具形式,手工藝品藝術價值降低,文化的多樣性漸趨喪失。主要原因是開發者和旅遊者的功利主義,為此我們應強調民俗旅遊對文化保護的責任,在發揮其經濟功能的同時不忘其對文化傳承應有的意義。

從「沒有科學地處理民族文化保護與開發的關係」和「沒弄明白民俗文化保護與開發的主體問題」兩個角度對民俗旅遊文化進行了反思。

除此以外,還有學者認為中國當代文化巨變的明顯特點是物質生活習俗與社會生活習俗、信仰生活習俗的兩極化發展,即一方面在物質生活方式上疾速追逐超越時空和國情的消費與享受,甚至不加選擇地套用外來文化模式,或錯誤地引進西方文化的敗筆來填補鄙棄傳統生活方式的空缺,另一方面在家族習俗、人生禮儀及信仰行為與觀念上不加區別地全面恢復古舊的宗法性禮俗,無論外來的風俗還是本土的習慣,都處在衝撞、融合或重整再造之中。此外,現時風俗打上了「時尚」的印記,研究時尚這種能夠趨同性行為模式的形成、時尚的不斷更替等則成為民俗學者們的主要任務。

三、民俗旅遊的現狀及開發措施

民俗旅遊日漸成為一種高層次的文化型旅遊。我國民俗旅遊資源豐富多彩,獨具特色,然而到目前為止,還未充分開發利用,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開發深度不夠,對民俗旅遊產品的內涵挖掘不深

我國現是發展中國家,現有狀況決定了我國旅遊資源大量不合理閒置和浪費,影響了我國旅遊業的快速發展。我國民俗旅遊資源分布全國各地,且各具特色,目前真正開發的為數甚少,比較偏遠的幾乎沒有得到開發。只有把分散各地的民俗旅遊資源挖掘出來,與當地已成的自然人文景觀相結合。

不管是開發的還是未開發的民俗旅遊資源,我們都應該挖掘其深層次的東西。例如,山西的婚喪嫁娶別具一格,在旅遊當中就可以體現,而且還要全盤端出來,把真正獨特的地方特色讓遊客能體會到、感受到,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旅遊者,還有壯族的刺繡、苗族的織錦、無錫市華西村開發江南水鄉特色的民俗旅遊、雲南西雙版納傣族潑水節活動等,它們創意新穎,文化內涵突出,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增強了旅遊業發展的後勁,等手工藝品只流傳於民間,沒有打入市場,這都是開發廣度、深度不夠的表現。我們在開發民俗旅遊時應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內涵,要讓遊客在親身觀賞、實際體驗中感受到古老而獨特的民俗文化。

(二)宣傳的力度不夠

宣傳對旅遊業是至關重要的,民俗旅遊尤其借重宣傳,由於民俗所具有的地方性、民間性,當地民俗不易為外人所知。宣傳滯後會使民俗旅遊資源不為人道,使民俗旅遊資源得不到開發利用,影響民俗旅遊業發展。因此我們應該加大對民俗旅遊的宣傳力度,使更多的人了解,參與到民俗旅遊中來。

(三)思想觀念侷限性

有著豐富、深刻文化內涵的眾多民俗旅遊資源沒有得到開發,是因為民族地區主要是西部地區,反映的是經濟欠發達地區旅遊發展的現狀與規律,這些地區旅遊業整體發展水平較低,思想觀念不解放。比如手工藝品(刺繡、剪紙、草編),土特產品等都是特有的東西,但由於人們的思想觀念不解放,沒有充分認識到這些資源的可開發性,因此至今沒有打入市場,沒有形成系列產業。思想上不前衛,比較守舊,而且旅遊方面的從業人員觀念落後,服務意識差,水平低等主觀因素嚴重的影響了民俗旅遊資源開發利用。

(四)延習性差

民俗是一種悠久的歷史文化傳承,是一種相沿成習的東西。每一處民俗都有著與眾不同之處,但現代文化的衝擊使民俗越來越地方化,許多民俗獨特之處只能在深山鄉村或個別群體中找到,絕大多數地區民俗被同化和大眾化,這對民俗旅遊資源極為不利。如何將經過祖祖輩輩繁衍生息、相沿成習的民俗文化歷代傳承,在鞏固自己優秀民俗文化傳承的同時,又吸納其它地區先進的民俗文化,不斷的發展,形成自己的特色,是值得重視和深思的乙個問題。

(五)措施

1、加強統一的管理規範和標準

由於缺乏統一的管理規範和標準,很多地方開展的民俗旅遊專案服務設施不健全、衛生不合格、安全有隱患、服務無標準,管理混亂無序,嚴重影響了民俗旅遊的持續健康發展。規範管理既包括了**部門的直接管理,也包括了行業協會組織的間接服務和管理,只有直接管理和間接管理有機地結合起來,共同發揮作用,才能走上有序發展之路。從直接管理的角度看,開展民俗旅遊專案必須取得旅遊、工商、衛生、安全等相關部門的許可,具備相應的條件才能接待遊客;間接管理則是通過行業協會組織制定統一的服務規範和標準,並通過業務指導、會員培訓、活動安排等工作,達到整合現有資源,提公升產品品質,實現集約化經營的目標

2、挖掘文化內涵,開發特色產品,增強競爭力:

特色是旅遊產品對旅遊者產生吸引力之所在,也是旅遊開發過程中的重要原則之一。自然原始的生態環境和傳統文化是有別於城市鋼筋水泥之林的最突出特徵,是民俗旅遊的生命力所在。突出特色,不斷提公升產品的特有民俗文化品位和經營服務水平,正是現在民俗旅遊開發的當務之急。

3、樹立民俗意識,保持鄉土特色

民俗意識強調的是一種整體的氛圍,依靠長期的對內營造,在開發過程中有意識的在民俗形成一種「可印象性」的整體氛圍。意識是指導性的,所以樹立民俗意識對於民俗旅遊的開發甚為關鍵。

保持民俗旅遊產品的鄉土氣息的濃郁性和真實性,是民俗旅遊魅力持續不減的基礎。因此,在開發過程中必須認真分析所在民俗的歷史發展過程,從中探尋民俗發展的文脈、生活習慣的演變、風土人情的沿革,在保護的前提下開發出具有濃郁鄉土氣息的產品。

4、自然風光、文物古蹟與民俗文化有機結合

我國是乙個多民族國家,蘊藏著豐富的民俗文化資源,尤其很多偏遠貧困的少數民族地區,民俗活動更為豐富。雖然民俗旅遊投資少,不需要大興土木和投入鉅額資金去培植旅遊景觀,但要在民俗源地逐一開辦民俗旅遊活動,從可進入性和區域集中性來考慮,都十分困難。要使民俗旅遊資源得到充分的開發和利用,與自然風光、文物古蹟有機結合,可通過開闢民俗旅遊一條線或籌建民俗文化村、民俗風情區、民俗博物館、民俗娛樂城等形式,帶動民族飲食、民間蠟染、刺繡、挑花、編織等工藝品的綜合開發,將有突出特色的民俗旅遊專案引進著名的自然風景旅遊點,以及國內外旅遊城市,作為固定的或流動性專案,參與到觀光和文物古蹟旅遊,使它們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5、創新民俗旅遊的現代化建設

民俗旅遊的古樸性與承傳性並不排斥民俗旅遊中的現代化建設。科技的進步,交通的發展使原來封閉但具有豐富民俗特色的區域開始面向外部世界;經濟的融通與資訊的交流使民俗旅遊的發展趨向於現代化,但值得注意的是現代化的提出是建立在不損耗當地生態環境並實現可持續發展基礎上的,過度的商品化與經濟化只會導致民俗文化的消亡於隨之而來的經濟衰退,我們在開發建設過程中要盡量避免的惡性迴圈。與此同時,在良性發展的基礎上我們可以引進現代化的網路技術,創造當地人們的數位化生活,為民俗旅遊市場的進一步開闢、實現市場和效益的規模化等提供便捷性。

論民俗與旅遊

關鍵詞 民俗旅遊聯絡開發 內容摘要 民俗文化是重要的旅遊資源民俗即民間風俗習慣,是廣大中下層勞動人民所創造和傳承的民間文化,包括飲食 服飾 居住 節日 民間歌舞 遊戲競技等各方面的民俗風情。在旅遊中作為人文景觀的乙個極為重要內容,以其美學風貌,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這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的核心在於人的...

特色旅遊對提公升景區旅遊吸引力的作用

摘要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旅遊休閒的需求增多,多數景區開闢了特色旅遊專案,以滿足旅遊者在 吃 住 行 遊 購 娛 等旅遊活動中的個性需求。本文從特定角度對提公升旅遊吸引力問題進行 並就特色旅遊對提公升景區旅遊吸引力的作用展開討論。關鍵詞 特色旅遊 景區 吸引力 個性化需求 旅遊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民俗旅遊開發與保護

提要在旅遊資源保護呼聲日盛的今天,民俗旅遊資源的保護更是受到了廣泛的關注。我們不但要對民俗旅遊資源進行保護,更應該關注其開發與可持續發展。我們要認真地對民俗旅遊資源進行審視,對其價值進行充分認識和發掘,在保護民俗旅遊資源的基礎上,才能開發利用它。同時,這也需要我們在尊重傳統和事實的前提下,科學地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