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常見手術記錄

2023-01-15 09:06:06 字數 6015 閱讀 4769

普外科常見手術記錄直腸、肛管經腹會陰聯合切除術

手術記錄

手術日期:

術前診斷:直腸癌 rectal carcinoma

術後診斷:直腸癌 rectal carcinoma

手術方式:直腸、肛管經腹會陰聯合切除術 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 of anus and rectum (miles』 operation)

手術人員:

麻醉方式:插管全麻

麻醉人員:

術中所見:術中見肝臟、腹主動脈旁、腸繫膜下血管和髂內血管附近淋巴結無轉移。腫瘤經腹未能觸及。直腸指檢示腫瘤位於直腸前壁,距**5cm,可推動,上緣未及。

手術經過: 1. 氣插全麻,膀胱截石位,常規消毒鋪巾。 2. 取下腹部正中切口,上至臍上4cm,下至恥骨聯合上緣,逐層進腹,保護膀胱。

腹腔探查入術中所見。擬行miles』手術。 3. 用紗布條於腫瘤近端結紮後提起乙狀結腸,沿乙狀結腸繫膜左側根部及降結腸發腹膜返折處剪開,並向盆腔部延長到直腸膀胱陷凹(女性為直腸子宮陷凹)。

向左分離盆腔腹膜,顯露並保護左側輸尿管、精索(或卵巢)血管。向右游離乙狀結腸繫膜到腹主動脈分叉處。 4. 切開乙狀結腸繫膜的右側根部,上至腸繫膜下動脈根部,下至直腸膀胱陷凹(女性為直腸子宮陷凹),與對側切口相會合,並認清右側輸尿管的走向。

5. 切斷腸繫膜下動、靜脈,近端雙重結紮。提起乙狀結腸及其繫膜,鈍性分離直腸後壁直達尾骨尖肛提肌平面。分離直腸前壁和兩側直腸側韌帶,將直腸前後、左右都分離到肛提肌平面。

6. 在左髂前上棘與臍連線的中、外1/3交界處作一直徑約3cm的圓形切口,切除**、皮下組織和腹外斜肌腱膜,分開腹內斜肌、腹橫肌後切開腹膜。用一把腸鉗由造口處伸入腹腔內,夾住近端乙狀結腸,遠側再夾一把止血鉗後,在兩鉗間切斷乙狀結腸。將近端乙狀結腸斷端自造口處拉出腹腔外4cm,採用開放吻合法作人工**,即將腸壁邊緣全層與周圍**間斷縫合一周,針距約1cm。

觀察造口處結腸血供正常。 7. 遠端結腸斷端結紮後用橡皮手套套上,送入骶前凹內。 8. 會**手術組用荷包縫合關閉**口,距**3cm處作一梭形切口,前至會陰中間,後至尾骨尖端。

9. 切開**和皮下組織,沿坐骨結節及臀大肌內側緣分離,並盡量切除坐骨直腸窩脂肪,顯露肛提肌,結紮**動脈。在尾骨尖前方切斷**尾骨韌帶。切斷左側和右側髂骨尾骨肌。

將**直腸向前方牽拉,切開盆筋膜壁層,鈍性分離至骶骨前間隙,與腹部手術組會合。將遠端乙狀結腸和直腸拉出切口外,切斷部分恥骨直腸肌,直至將**、直腸和乙狀結腸由會**切除。 10. 沖洗腹腔及盆腔創面,確切止血,縫合盆腔底部兩側腹膜,重建盆底。

清點器械無誤後常規用pds和**釘關腹。盆腔創面內建一200ml負壓引流球后縫合會**切口。 11. 手術經過順利,術**血約500ml,術中病人血壓平穩,麻醉效果滿意,術後標本送病檢,病人送pacu。

普外科常見手術記錄乙狀結腸癌**切除術

手術記錄

手術日期:

術前診斷:腸梗阻,乙狀結腸癌 intestinal obstruction, sigmoid colon cancer

術後診斷:腸梗阻,乙狀結腸癌 intestinal obstruction, sigmoid colon cancer

手術方式:乙狀結腸癌**切除術 radical resection of sigmoid colon cancer

麻醉方式:插管全麻

術中所見:腫塊位於乙狀結腸,約5*5cm大小,距肛約25cm。已浸潤至漿膜層,周圍可及腫大淋巴結。

腫塊以上結腸腸段明顯擴張。盆腔、肝臟、胃、腹主動脈旁、腹壁等無轉移性結節。

手術經過: 1. 平臥位,氣插全麻,常規消毒鋪巾。 2. 取下腹部正中切口,上至臍上4cm,下至恥骨聯合上緣,逐層進腹。

3. 探查腹腔,如術中所見。擬行乙狀結腸癌**切除術。 4. 游離左半結腸:

沿降結腸旁溝剪開側腹膜,上至乙狀結腸上方10cm,下至直腸、乙狀結腸交界處。預定切除腸管至腫瘤上、下各10cm處。將預定切除的腸段、繫膜及腫大淋巴結與腹膜後組織分離。

注意保護輸尿管及精索血管。在腫瘤上方約5cm處擴張腸管處切開腸壁,放入螺紋管減壓。 5. 切除並吻合:

在腫瘤上、下各10cm處切斷腸管,移去切下的腸段。兩端腸管行端端吻合。 6. 吻合切口:

間斷縫合側腹膜及腸繫膜裂口。沖洗腹腔,確切止血後腹腔內灌注5- fu,清點器械無誤後常規用pds和**釘關腹。 7. 手術經過順利,術**血約100ml,術中病人血壓平穩,麻醉效果滿意,術後標本送病檢,病人送pacu。

普外科常見手術記錄腹腔鏡闌尾切除術

手術記錄

手術日期:

術前診斷: chronic appendicitis

術後診斷: chronic appendicitis

手術方式: 腹腔鏡闌尾切除術 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

麻醉方式: general anesthesia

術中所見:闌尾無明顯腫脹,周圍未見膿性積液,迴盲部結構解剖清楚,無水腫,闌尾腔內可及多枚糞石。

手術經過; 1. 平臥,氣插全麻,置下肢氣壓帶,消毒鋪巾。 2.

於臍上作弧行小切口,以氣腹針穿刺入腹腔,充入二氧化碳氣體成15 mmhg氣腹。 3. 拔出氣腹針,以套管針穿刺腹腔,拔出內芯,插入腹腔鏡,檢查腹腔表面為見異常。

4. 腹腔鏡明視下再作二個套管針穿刺,右側置抓鉗,左側置各種操作器械。 5.

改頭高腳低左側臥位,用抓鉗提起闌尾,鈍性解剖闌尾繫膜,流離闌尾動脈後上三個鈦夾後切斷闌尾動脈。 6. 流離闌尾至跟部,距回盲部0.

5cm處用loop雙道套扎闌尾,切斷闌尾。 7. 取出闌尾後腹腔沖洗,檢查腹腔內無出血,縫合切口。

8. 手術經過順利,出血量約5ml,術中血壓穩定,麻醉效果滿意,病人安返pacu,標本送病檢。

普外科常見手術記錄腹腔鏡轉開腹膽囊切除

手術記錄

手術日期:

術前診斷:膽囊炎,膽囊結石 cholecystitis,cholecystlithiasis

術後診斷:膽囊炎,膽囊結石 cholecystitis,cholecystlithiasis

手術方式:腹腔鏡轉開腹膽囊切除 laparoscopic to open cholecystectomy

麻醉方式:插管全麻 general anesthe

術中所見:腹腔鏡下見結腸肝曲至結腸脾曲段橫結腸與腹壁緊密粘連,難以鬆解。其餘腸道及盆腔未見明顯異常。

中轉開腹後見膽囊網膜粘連明顯,膽囊壁炎性增厚,膽囊內 5*5cm大小結石一枚,膽總管未見擴張。

手術經過: 1. 平臥位,氣插全麻,常規消毒鋪巾。 2. 於臍上作弧行小切口,以氣腹針穿刺入腹腔,充入二氧化碳氣體成15 mmhg氣腹。

腹腔鏡明視下左右腹直肌外側再作兩個套筒針穿刺。用解剖器稍分離,見腹腔內粘連嚴重,難以分離,與家屬講明情況後決定中轉開腹。 3. 取右肋緣下弧行切口,長約20cm,逐層進腹,探查腹腔。

4. 分離膽囊與網膜間炎性粘連,膽囊穿刺得膿性膽汁,送培養。以無損傷鉗夾持膽囊底部,沿膽囊兩側切開膽囊漿膜,由膽囊底部游離膽囊至膽囊頸部,顯露肝十二指腸韌帶和winslow孔,鈍性分離,找到膽囊管,在膽囊管後上方分離出膽囊動脈,近膽囊壁處切斷膽囊動脈,距膽總管0.5cm處切斷膽囊管,近端雙重結紮。

移去膽囊後膽囊床徹底止血。 5. 沖洗腹腔,確切止血,置一200ml負壓引流球於網膜孔處,清點器械無誤後逐層關腹。 6. 手術經過順利,術**血約500ml,術中病人血壓平穩,麻醉效果滿意,術後標本送病檢,病人送pacu。

普外科常見手術記錄左肝切除術,肝十二指腸韌帶骨骼化清掃

手術記錄

手術日期:

術前診斷:左肝內膽管結石,左肝膽管癌待排。left intrahepatic duct stone,left 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was suspected

術後診斷: 左肝內膽管結石,左肝膽管癌,急性化膿性膽管炎 。left intrahepatic duct stone,left 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acut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

手術方式:左肝切除術,肝十二指腸韌帶骨骼化清掃 left liver resection,hepatoduodenal ligament skeletonization,t tube dainage .

麻醉方式:插管全麻 general anesthesia

麻醉人員:

術中所見:術中見膽囊常大,左肝略萎縮,左肝管已閉塞,左肝呈灰白,質硬,內膽管擴張 ,含結石和白色膿液,肝十二指腸韌帶粘連緊密,肝動脈部分門脈包繞,肝動脈內見癌栓, 膽總管擴張,肝十二指腸韌帶及胃小網膜淋巴結見數枚腫大。胃胰腺脾臟盆腔餘臟器未見明顯病灶.

手術經過: 1. 平臥位,氣插全麻,常規導尿消毒鋪巾。 2. 取右上腹部l形切口,長約12厘公尺,逐層進腹,探查腹腔,如術中所見。

3. 分離結紮切斷膽囊動脈及膽囊管,切除膽囊.分離肝十二指腸韌帶,粘連的灰白質硬組織送快速病理切片,結果顯示轉移性腺癌,分別切斷結紮肝動脈門靜脈左支及左肝管, 骨骼化清掃肝十二指腸韌帶的淋巴結締組織,清掃胃小網膜區的腫大淋巴組織及結締組織.切開膽總管,膽道探子示左肝管閉塞,右肝管及膽總管下端通暢.

4. 切斷肝圓韌帶,近腹前壁剪開鐮狀韌帶,分離至肝頂部處,將左外葉向下輕推,近肝面剪開左冠狀韌帶,切斷左三角韌帶,翻起左肝。在鐮狀韌帶左側0.5cm處切開肝包膜,用彭氏多功能解剖器切肝,分離結紮切斷左肝內膽管及血管,分離結紮或縫扎切斷左肝靜脈,切除左肝,腫塊完整切除。

右肝血供顯示良好. 5. 膽總管內置入16號t管,經t管注入生理鹽水未見滲漏。 6. 沖洗腹腔,確切無出血和膽漏後,肝斷面噴灑生物蛋白膠,並予明膠海綿填塞.

於脾窩及肝十二指腸韌帶旁各置一200ml負壓引流球,清點器械無誤後逐層關腹。t管及腹引管固定於腹壁. 7. 手術經過順利,術**血約 ml,術中病人血壓平穩,麻醉效果滿意,術後標本送病檢,病人送pacu。

普外科常見手術記錄胃癌姑息切除術,遠端胃次全切除,畢ⅱ式吻合

手術記錄

手術日期:

術前診斷:胃癌穿孔,侷限性腹膜炎 gastric carcinoma with peforation,limited peritonitis

術後診斷:胃癌穿孔伴胰腺、橫結腸繫膜、肝門侵犯,侷限性腹膜炎 gastric carcin oma with peforation,invasion to the pancrease,tranverse colon and hilar of liver,limited peritonitis

手術方式:胃癌姑息切除術,遠端胃次全切除,畢ⅱ式吻合,肝門部淋巴結無水酒精注射 palliative resection of gastric carcinoma,distal subtotal gastrectomy ,bi llroth ⅱreconstruction, alcohol injection of the lymph node of the hilar.

麻醉方式:插管全麻 general anesthesi

術中所見:腹腔內未見明顯腹水,胃小灣側胃角處後壁巨大潰瘍性病灶,6*8cm大小,質硬,浸出漿肌層,侵犯胰腺,橫結腸繫膜,及肝門。胃小彎側,肝門部多枚腫大淋巴結。

,肝臟、膽囊、脾臟、雙腎、腹壁及盆腔等未見轉移性結節。

手術經過: 1. 氣插全麻,常規導尿,消毒鋪巾。 2. 取上腹部正中由劍突至臍下1cm切口。

3. 逐層進腹,探查腹腔,見肝、膽、脾、腹壁及盆腔未見明顯轉移。 4. 在橫結腸上緣剪開胃結腸韌帶,見胃後壁腫瘤廣泛侵犯橫結腸繫膜。分離胃後壁與橫結腸繫膜後見腫瘤侵犯胰頭部,同時見肝門部多枚腫大淋巴結,難以**切除,決定行胃癌姑息切除術,遠端胃次全切除,畢ⅱ式吻合,肝門部淋巴結無水酒精注射。

5. 分離胃後壁與胰腺組織,游離胃網膜右動脈根部,將胃網膜右動脈由胰十二指腸動脈分支根部離斷結紮。 6. 游離小網膜,在肝下緣切開小網膜,清掃肝十二指腸韌帶及肝總動脈旁淋巴結,離斷胃右動脈。 7. 在幽門右側約4cm處離斷十二指腸。

採用2-0vicycle線全層連續縫合和絲線漿肌層間斷縫合法關閉十二指腸殘端。 8. 切斷胃左動靜脈。於小彎側距腫瘤6cm處,大彎側脾門下方離斷胃。

移去標本。 10. 胃腸吻合重建通路:

距屈氏韌帶25cm處提起空腸行殘胃空腸遠端空腸畢ⅱ式吻合。肝門部腫大淋巴結以5ml無水酒精注射。 11.

關閉腹部切口:腹腔徹底止血,蒸餾水沖洗腹腔,十二指腸殘端放置腹腔引流,清點器械無誤後逐層關腹,放置減張。 12.

手術經過順利,術**血約100ml,術中病人血壓平穩,麻醉效果滿意,術後標本送病檢,病人送pacu。

外科實驗手術記錄

外科學總論動物實驗手術記錄 手術日期 2016年12月13日 動物種類 家兔 手術名稱 闌尾切除術 腸切除及腸端端吻合術 胃切除術 手術者第一助手 器械師麻醉師 手術開始時間 13 00 結束時間 17 00 共計 4小時 品 2 戊巴比妥鈉方法 腹腔注射用量 15 20mg kg 手術步驟如下 一...

普外科分級護理制度

曲陽縣中醫醫院 第一章分級護理原則 確定患者的護理級別,應當以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為依據,並根據患者的情況變化進行動態調整。具備以下情況之一的患者可以確定為特級護理 1 病情危重,隨時可能發生病情變化需要進行搶救的患者。2 重症監護患者 3 各種複雜或者大手術術後的患者。4 嚴重創傷或大面積燒傷的...

7月普外科業務學習甲亢手術後甲狀腺危象的預防與處理

普外科業務學習記錄 時間主持人 2015年7月21日 下午 16 00 17 00 地點主講人 xx副主任醫師 參加人員 甲亢手術後甲狀腺危象的預防與處理 甲狀腺危象 thyroidstorm 是由於大量的甲狀腺激素釋放入血而引起的,多發生在術後12 36h,起病急 發展快 病死率高,常表現為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