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在大學轉了圈

2023-01-15 00:39:04 字數 1692 閱讀 2254

我曾經說過,歷史的好玩之處在於,它不見得總是推陳出新,而是經常舊戲重演,演員雖然變了,但戲的內容卻依然如故。也不講究,有的時候連戲名都換了,曲牌也不講究,亂七八糟,但是細細聽,還是那個老調子,連台步都按老規矩走的有板有眼。

按道理,舊戲重演,靠的是演員一輩輩的心口相傳。過去唱戲的師傅,除了教徒弟唸唱做打,就是口授幾齣戲,肚子裡的戲越多,師傅就越值錢。但是,歷史上的舊戲重演,卻沒有師徒相授,可一樣傳的真、演的像。

看來,咱們中國人的歷史,背後有乙個老是重複的大指令碼。

蔡元培先生以北大知名。北大的前身,是京師大學堂。蔡先生回憶說,在他接管北大之前,京師大學堂的遺風猶存,學生在學校,不是為了求學,「只要年限滿後,可以得到一張畢業文憑。

教員是自己不用功的,把第一次的講義,照樣印出來,按期散發給學生,在講台上讀一遍。學生覺得沒有趣味,或瞌睡,或看雜書。下課時,把講義帶回去,堆在書架上。

等到學期、學年或畢業考試,教員是認真的,學生就拼命地連夜閱讀講義,只有把考試對付過去,就永遠不去翻一翻了。要是教員通融一點,學生就先期要求教員告知他要出的題目,至少要求表示乙個出題的範圍;教員為避免學生的懷恨與顧全自身的體面起見,往往把題目或範圍告知他們了。」學生的另乙個毛病是,專門研究學術的教員,並不見得受歡迎,「考試嚴格一點,他就借個話頭反對他,雖罷課也在所不惜。

若是一位在**有地位的人來兼課,雖時時請假,他們還是歡迎得很,因為畢業後可以有闊老師做靠山。」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前蔡元培時代的大學,是前清衙門轉來的。

前清的大臣奉旨辦學,辦的就是官學。京師大學堂原來只招進士,科舉停辦,大家都把大學堂當成翰林院,畢業生就是翰林。以至於有個大學究陳漢章,大學堂請他去教書他不幹,非要去做學生,為的就是日後可以做「翰林」。

因此,習慣上,學生被稱為老爺,而監督(校長)及教員都被稱為中堂或大人。不幸的是,時隔九十年,北大已經慶祝過自己百歲誕辰眼看就要過一百一十歲生日了,我們大學裡的學習景象,居然和前蔡元培時代的北大如此相像。教師乙份講義打天下,通吃多少年,紙黃頁爛不肯換,倒是可以評節約標兵。

比那時進步的是,老師不發講義,要考學生當堂記筆記。學生們平時不燒香,考前磨著老師要考試範圍,老是不肯給的,臨陣磨槍,狂背筆記,上課缺課多的,則借同學筆記影印完了再背。老師肯通融的,則師生皆大歡喜,掌聲雷動。

對於相當多的學生而言,最好的老師,就是那些上課不負責,考試寬容放水的老師。他們不在乎學到了什麼,只在乎那張畢業文憑。連當年學生對教師的態度都在重演。

認真負責而且有點學術水平的老師,不見得真受學生歡迎,而那些在**裡身居高位或者曾經身居高位的人,無論在學校裡做兼職也罷,來掛名也行,都無一例外的受到熱捧。哪個學校那些兼職的博導們,都有最多的人報考,得以廁身**或者曾經**的門牆之內,不僅在「畢業後可以有闊老師做靠山」,而且畢業的當口,就有若許進入仕途的便利。官大學問大,不僅在大學體系內是顛撲不破的鐵律,也得到相當一部分學生的認可。

稍有不同的是,學生不再是老爺,他們已經變成聽話的良民和不聽話的刁民;老師類似於三班衙役,而管理人員則是六房書吏;我們的校長和院長,則是不折不扣的大人,青天大老爺。

中國的大學,走過了百多年的歷史。曾經,我們的大學已經走出了文憑時代,這個出走,是以蔡元培的北大改革為標誌的,可是到今天,我們居然又轉了回來。奇怪的是,在已經早就不包分配的情況下,學生對於學校的要求,還只是文憑,而學校方面對於教學、學生如何適應社會需求,也沒有多少改進,甚至感受不到改進的壓力。

社會對於大學的期待,好像就是乙個蓋章發文憑、戴方帽子的所在。

有人說我們大學的歷史總是在轉圈,轉乙個,又乙個。什麼時候我們的大學能從這圈裡走出來,而且永遠不再鑽進去呢?

你在「朋友圈」嗎

微信誕生於2011年。伴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目前,微信已經有超過6億使用者,成了亞洲最大的移動即時通訊軟體。對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來說,瀏覽微信 朋友圈 不僅是生活中的一劑 調味品 也逐漸成了精神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看看誰在 玩,誰吃了什麼美食,誰讀了哪些好文字 這些事情本身不是太有意思,當它們事關...

在德國找工作「朋友圈」很重要

作者 國際公關 2016年第02期 摘編自德國之聲2016年3月3日 編譯 曹劼 要找工作?先去問問親戚 熟人,這一點在德國同樣適用!最近一項研究顯示,德國三分之一的人是靠人脈關係找到工作的。人脈好,走天下,這一點也不假。位於紐倫堡的就業市場研究機構 iab 的最新調查顯示 在德國,三分之一的人是靠...

在圓明園中感受歷史

週末和同學去圓明園參觀,回想起來,上次進圓明園還是少先隊員退隊的時候。剛上初中的小孩,也許對 國恥 一詞沒有多少深刻的理解。但是當我身為一名大學生的時候,再次看到滿目的瘡痍,到處的廢墟,我心底深處不禁發出的憤怒的吶喊,我們的文化就這樣被燒光?我們的尊嚴就這樣被踐踏麼?進入圓明園後,綠地,湖畔,小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