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述文化遺產的功能及其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係

2023-01-13 00:03:05 字數 3008 閱讀 1843

物質文化遺產又稱「有形文化遺產」即傳統意義上的「文化遺產」,根據《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包括歷史文物、歷史建築、人類文化遺址。文物,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建築物、碑刻和雕塑、書籍、書法與繪畫、具有考古性質成份或結構、銘文、洞窟以及聯合體;建築群,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在建築式樣、分布均勻或與環境景色結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單立或連線的建築群;文化遺址,從歷史、審美、人種學或人類學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人類工程或自然與人聯合工程以及考古等區域。

可見文化遺產有很多重要的意義,它更是有很多重要的價值,它是一筆不菲的財產,是歷史文化的展現和儲存載體,是一種文明存在與發展的證明。文化遺產與經濟社會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兩者不可分離:文化遺產的保護需要經濟社會的經濟支援,經濟社會的發展也因文化遺產的推動作用而效益漸增。

在我國,有很多的文化遺產,我們該怎麼去認識文化遺產的價值呢?

中國的古典戲劇是一門非常深奧的綜合藝術,它是語言文學、**舞蹈、布景設計、服飾繪畫、燈光音效、形體動作等諸多藝術種類的綜合。那些經久不衰的經典劇目把歷史事件、文學藝術、風俗民情和倫理道德表現得淋漓盡致。世界上還沒有一種戲劇藝術具有如此豐富與多樣的表現力。

但是,對於在文化遺產的傳承和發展的問題上仍然有許多的問題。有些專家擔憂這些遺產多了是否會失去品位和掉價,這就說明我們還停留在它們是否具有商業價值的膚淺認識階段,還沒有真正認識到它們對科學進步和創新能力所具有的啟迪作用,對人類生存意義與價值觀形成的潛移默化功能。

從經濟學角度考慮,戲劇表演藝術面臨著一種兩難的局面,即演藝成本與演藝質量之間的矛盾。怎樣解決表演藝術這種兩難局面呢?一般採取兩種途徑:

一是靠**的財政支援;二是通過社團組織的扶持。財政支援不可能無限地增加,社團組織及民間的藝術**會靠有識之士的個人捐贈。顯然,要維持表演藝術的發展,只有靠藝術團體、**和社會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我們不會淡忘康梁的深邃思想、孫中山的偉大革命、可歌可泣的三元里抗英和虎門銷煙,還有特色鮮明的粵劇藝術、詩情畫意的嶺南水鄉、石灣的公仔,等等。假如我們能夠很好地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和保護歷史古蹟,在由工業社會向後工業社會轉變的時候,便有了開創知識經濟的資源和展現人們精神特質的內涵。這才是文化遺產最核心的價值部分所在。

文化遺產既是古代歷史的見證,又是現代文明的象徵,是祖先的成就。我們要保護好文化遺產,保護好我們的歷史與文明。然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是被大家所忽視的。

在經濟發展的程序中,很多文化遺產、大量古代建築,在人們的經意或不經意間消失了。傳統文化與落後文化、舊文化的混淆,直接導致了人們對於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不力。許多珍貴的古代建築在一些地方的城市建設、房地產開發、旅遊景點建設中被破壞。

「破壞」為利益而往,「保護」為利益而來,文化遺產成了旅遊開發和創造經濟效益的工具。

其實,已經現代化的國家的發展經驗告訴我們,在乙個國家間交往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際交流日益便利的時代,文化的多樣性是交往和交流的根本所在。現代化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物質財富,我們卻越發地感到枯燥和單一。多樣性,是自然的法則。

從這個意義上講,保護文化遺產就是儲存文化的多樣性。不可否認,不同的文化之間巨大的差異常常會造成交流的困難和障礙。但是,也正是文化的多樣性,形成了不同國家間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之間彼此相互溝通的衝動和基礎。

乙個民族文化的根基,一種精神文明的傳承,需要載體。悠久的文化,是承載於千年文化遺產。相反,如果承載著歷史資訊的載體消亡了,負載在其上的歷史和文化也必然會被沖淡或消亡。

留存文化遺產,其意義也關乎未來。理解文化遺產,應該理解遺產背後蘊含著的深刻歷史文化含義,更要在傳統的基礎上培育出新的現代文化。

保護文化遺產,保護獨特文化延續和發展,就是保護我們的文化生態。在實施和參與文化遺產保護的過程中,每乙個人都是受益者。文化遺產是歷史的載體,保護文化遺產也就是保護我們自己的歷史。

因此,保護自己的文化遺產,是我們每乙個公民應盡的義務,這種義務不僅僅基於我們對多樣文化共存和保護文化生態的需要,也是基於我們對文化發展繁榮的一種責任。

保護與發展是一對難解的矛盾,卻不是一對不可化解的矛盾。繼承和發展、歷史傳統和現代化要求都是人們的需求。財富理應包括文化財富。

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深入展開,關鍵是要讓社會各界更好地體味與認同它的價值,歷史文化的價值同樣蘊藏著巨大的財富。

文化遺產保護要與經濟社會的發展相結合,遺產保護不考慮經濟效益,是不行的;離開經濟效益,保護工作難以完善。

文物古蹟發揮作用,旅遊是乙個非常重要的橋梁。發展旅遊是乙個綜合性的保護方式。保護工作越來越受到重視,就是因為對於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和利用發揮出了效益。

有的是經濟效益,有的是社會效益。當然社會效益是首先要考慮的。作為保護工作者,不能不考慮經濟效益,而是應當考慮正常的經濟效益,在保護的前提下談經濟效益。

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才能更好地開展保護工作。

要將保護與發展協調起來,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協調發展。不論是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還是名鎮、名村的保護,都不能單純地只重視保護工作,同時還要重視和關心老百姓的安置。保護歷史名城、文物、古村鎮,都是為了群眾,群眾才是保護的主力軍,不能把群眾看成是對立面。

文化資源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日趨增強。文化遺產是區域文化資源的主要體現,因而文化遺產對區域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顯然是不言而喻的。文化遺產增強了區域競爭優勢文化遺產作為文化資本成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一種資本;,為區域文化產業集群創造了良好的氛圍;文化遺產促進了區域品牌的形成對於物質文化遺產而言,由於其惟一性和壟斷經營的特性,很容易形成區域品牌,從而大大帶動相關行業尤其是文化旅遊業的發展,對一些世界知名的自然文化遺產而言更是如此。

文化遺產的教育和科研功能大大提高了區域人力資本的素質,而人力資本也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充分發揮文化遺產的教育價值,也可以增強國家及地區軟實力,種類豐富的文化遺產使其在人文歷史和技術領域都成為重要的甚至在某些領域不可或缺的科研載體。另外,文化遺產的教育和科研功能還有利於形成區域的文化模式,區域文化是區域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的內在驅動力,先進的區域文化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落後的區域文化不利於區域經濟的發展。

也就是說,區域文化是區域經濟起飛的乙個重要原因。

文化遺產有很多的功能,有很多的價值,對文化遺產的保護,不僅是保護乙個國家的歷史、文明,也是關係著經濟社會未來的發展,保護文化遺產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有力支撐。

姓名:恆

學號:111111111

班級:物電系09應用物理班

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對策

三 以統籌就業為重點,培育統一的勞動力市場。要加快農漁民就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走多元化 多渠道 多途徑轉移之路 一是拓寬轉移渠道,促進農村勞動力向鄉鎮企業 私營企業和城鎮轉移 二是改變轉移方式,由就近就地轉移向跨縣 區 跨省際轉移 三是擴大轉移領域。為此,必須加快建立健全促進農漁村勞動力有序轉移的組...

日本農田水利發展現狀及其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係 格式

摘自 灌排中心 國內外農田水利建設和管理對比研究 參閱報告 日本的國土地面積約為38萬平方公里,其中2 3為山地。日本降水主要集中於6 10月,全國年平均降水量為1690mm,約為全球 陸地 年平均降水量的兩倍,南部地區最多達2300mm 北部地區約為1100 1500mm。日本人均水資源量3200...

職稱工作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思考

摘要 職稱工作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的重要職能之一,為使職稱工作更好 更快開展,通過對現階段存在的問題調查分析,提出幾點初淺的想法。關鍵詞 職稱工作 技術人才 存在問題 初淺想法 職稱工作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的重要職能之一,肩負著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和選拔的重要使命,也承擔著開發人才 留住人才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