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農田水利發展現狀及其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係 格式

2022-12-26 17:00:02 字數 4542 閱讀 3434

摘自:灌排中心《國內外農田水利建設和管理對比研究(參閱報告)》

**:日本的國土地面積約為38萬平方公里,其中2/3為山地。日本降水主要集中於6~10月,全國年平均降水量為1690mm,約為全球(陸地)年平均降水量的兩倍,南部地區最多達2300mm;北部地區約為1100~1500mm。

日本人均水資源量3200 立方公尺。儘管日本降水豐沛,但時空分布不均;加之日本是乙個狹長的島國,河流短坡降大,暴漲暴落,攔蓄困難,洪澇災害頻繁,無雨時很多地區同樣存在著乾旱缺水。

日本的耕地面積在2023年達到歷史最高的607萬公頃,此後因**實施休耕政策,以及工程建設、道路、住宅等占用耕地和棄耕等原因,耕地面積逐年減少,但近幾年減少的幅度有所減緩(***)。2023年日本耕地面積約455萬公頃,人均耕地僅0.037公頃,相當於中國的1/3。

日本的總人口約1.27億(2023年),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之一,其中城鎮人口佔92%。2023年農業勞動力數量177.

8萬人,約佔總勞動力的4%,且較為穩定。農業勞動力中,65歲以上佔60%, 50歲以下僅佔10%。女性農業勞動力佔42%,女性在農業生產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023年,日本人均gdp為46720美元,農業生產總值佔gdp的比例僅為0.92%。

日本的城鄉差距經歷了先擴大後縮小的過程,即:在城市化、工業化初期(明治維新至二戰),城鄉差距迅速擴大;城市化、工業化中後期(上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城鄉差距出現短期的穩定並呈縮小之勢;城市化、工業化結束(20世紀80年代以後),基本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

日本是實行君主立憲的單一制國家,政治體制上實行三權分立,**集權和地方分權相結合,行政管理體系分為**(國)、都道府縣和市町村(地方**)3個等級。****是行政管理的主體,地方**雖然受****的控制和監督,但在行政管理中也具有一定的自治權。按照日本憲法和地方自治法律,地方行政事務由地方行政機關和地方議會實行自主管理,並在法律範圍內制定地方條例。

(1)土地經營方式

日本實施土地私有制度。農業生產以家庭為單位經營為主,平均每個農業勞動力耕地面積為2.7公頃。

日本農村人口的減少和農業勞動者的老齡化、棄耕農地增加等問題日益嚴重,**在全國範圍內採取土地集約措施,通過規模化生產降低成本,強化國內農業實力。同時,將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開,鼓勵土地租賃,促進農地有效利用,培養有效穩定的核心農戶,積極推行農業生產法人制度,吸引更多的城市人口和資金參與農業經營。

(2)農業及糧食生產扶持政策

日本歷來以稻公尺為主食,但近幾十年飲食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目前,日本的人均年大公尺消耗量為60公斤,比50年前的120公斤減少了一半。大公尺消耗量的下降,導致大公尺過剩、****。

另一方面,旱田作物種植不足,向國外大量進口小麥、大豆等糧食以及水果。因此,近些年國家不斷對農業生產進行相應調整。例如,將水田改造為旱田,減少大公尺種植面積。

長期以來,日本的糧食自給率在不斷下降,2023年糧食自給率達73%,2023年為48%,2023年以後基本維持在40%左右,大公尺自給率約為95%,蔬菜自給率約為80%。2003 年, 日本**成立了直屬內閣的「食品安全委員會」,通過政治、經濟、**、文化宣傳等多種手段保護國內稻公尺市場,提高稻公尺自給率。

2023年3月,日本**以「內閣會議決定」的形式發表了《糧食、農業、農村基本計畫》,提出了到2023年糧食自給率達到45%的目標。按照該《計畫》,日本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大力推廣農業集約化經營,並開展農業農村治理建設,主要包括以下政策:

①鼓勵城鎮居民和年輕人從事農業生產。從2023年開始,對45歲以下的獨立經營人員,**發放「青年務農資助金」(每年150萬日元),並開展對務農人員的培訓。

②推進農地利用集約化,通過委託經營形式將土地集中起來由核心農戶經營。

③2023年開始,對水田農戶實施補償,提高稻公尺自給率,並確保糧食安全和消費者的信賴度。

④整治農業生產、生活和生態環境,鼓勵兼職農戶和小規模農戶從事農業生產。

⑤確保優良農地有效利用,嚴格土地用於轉換制度,研究減少棄耕的對策。

⑥加強農地和農田水利等農業基礎設施整治,確保農地具備良好的農業經營條件,提高農業生產力。

⑦促進環境友好型的農業經營活動,擴大有機農業生產。

⑧促進城市與農村的交流,促進城市居民對農業的理解,發動全民共同來振興農村。

⑨維持農村村落功能,促進農村資源和環境的保持。

(3)農村社會經濟組織

在農業生產者相關社會團體有農業協作組織、農業委員會、農業共濟團體、土地改良區等。

①農業協作組織(農協),是以增進農業生產力、提高農業勞動者的經濟社會地位為目的,自主成立的一種農業勞動者相互扶助的組織,著重於農產品的流通、生產資料的**等,以提高農業產值。2023年有723個農協,會員達983.4萬人。

②農業委員會是由農業生產者代表選舉組成的市町村行政委員會,主要工作是根據農地法等法律對農地買賣、租借、農地用途轉換等事務。2023年有1713個農業委員會,委員人數3.6萬人、職員數7758人。

③農業共濟團體擔當農業災害補償業務,實施區域內互助,開展農業保險業務,基本上推行乙個縣乙個團體(聯合會)。2023年農業共濟組織有255個,農業共濟組織聯合會有41個,職員7606人。

④土地改良區是根據《土地改良法》由一定區域內農業勞動者組織的農民團體,實施農業灌排設施整治、農業區劃整理等土地改良事業,以及對土地改良設施的維護管理,是土地改良專案實施的核心主體。2023年有4943個土地改良區,覆蓋面積265.9萬公頃。

(1)農田水利設施基本情況

日本歷來重視稻作農業及水田灌溉。2023年日本的耕地面積為455萬公頃,其中水田約佔54%,旱田約佔46%。耕地灌溉面積約250萬公頃,佔耕地面積的55%。

水田灌溉設施完善,旱田僅有20%建有灌溉設施,且主要用於灌溉蔬菜和果樹,其餘80%為雨養農業,種植麥、豆、飼料等。

日本的輸水幹渠一般採用預製混凝土襯砌。由於土地有限,而管道輸水效率高、占地少、易管理,因此日本非常重視發展管道輸水。上世紀70年代初,開始用管道取代鬥農渠,70年代末開始建設大口徑輸水管道。

全國約有30%的田間灌溉工程實現了管道化(張令梅,2005),並且管網的自動化、半自動化給水控制裝置也較完善。

日本在上世紀50~60年代從美國引進噴灌技術,並逐漸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以噴灌為主體的旱地灌溉事業,使起源於乾旱地帶的噴灌技術在地處濕潤地帶的日本扎下了根。在旱地灌溉面積中,噴微灌佔90%以上;微灌大多在塑料大棚等保護地和花卉種植業上使用。

日本在20世紀50~70年代開展大規模土地改良,興修大型多用途水利工程,普及機械化耕作,至70年代末,大部分地區的土地改良事業均告完成,農業基本上實現了現代化。

(2)農業灌溉用水狀況

根據日本國土交通省水資源部的統計結果,2023年日本農業用水約549億立方公尺,佔總用水量的66%;灌溉用水545億立方公尺,佔總用水量的65%。

日本約有94%的農業用水被用於水田灌溉。近年來,由於耕地面積減少,且以水田面積減少為主,水田灌溉用水量逐漸減少,而旱田灌溉用水基本保持不變,因此,農業用水整體上呈減少趨勢。近年來,日本的社會經濟發展相對較慢,城市用水量(工業和生活用水量)沒有太大的變化。

日本重視區域內灌溉用水的迴圈利用。大量的水田灌溉用水通過河道、池塘等在區域內反覆利用,在對耕地灌溉的同時,在區域內形成了乙個動態水環境,對涵養地下水、提供生物多樣性、建設生態農村發揮了重要作用。

(3)農田水利面臨的形勢及挑戰

總體來說,日本農田水利工程條件較好,管理制度健全,但也面臨一些新的形勢和挑戰,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農田水利設施老化。日本在戰後建成了許多農業灌溉設施,隨著使用壽命期限的到來,正在逐步老化,必須更新改造,需要龐大經費,這與國家不斷減少的預算相衝突。

二是灌溉設施需進一步合理化管理。隨著農村地區的城市化及農業非農業人口混住增多,垃圾處理及安全防護設施設定等造成管理費用逐漸增加。

三是農村老齡化造成水利設施管理者日趨減少。伴隨著農村城市化,農村人口日漸減少,農業兼業化、農村勞動力老齡化程度日益加劇,造成有技術、有體力的水利設施管理日益減少。

四是農村水利設施與環境之間的關係仍然存在著不和諧。工業在推動農業生產發展的同時也給農業生產帶來了不良影響,例如,大量農藥化肥的使用,嚴重影響了農業用水水質,並對水環境造成不良影響。

(4)日本農田水利發展理念和近期工作重點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日本農田水利建設的理念和重點也在發生變化。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百廢待興,致力於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開展河川整治,修建大型水利工程;鼓勵開墾種植,進行溝田路渠統一規劃治理,開展適應機械化耕作的大規模土地改良。頒布和配套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例如《農地法》、《土地改良法》、《農振法》、《農促法》、《農業基本法》等。

隨著時代變遷,為適應不同時期社會經濟發展需要,日本適時調整政策,例如《土地改良法》自2023年頒布以來,已經歷了11次修訂(當代日本農村土地制度變遷及其啟示,中國農村研究)。當前,日本農田水利發展理念和工作重點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注重農田水利的生態功能。在實現工業化過程中,逐漸注重農村生活環境的建設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重視農田水利與環境間的和諧關係,發展水田文化,重視水田以及渠道等農田水利設施的生態功能,如改善水質、美化景觀、提供生物多樣性等。

二是強調農業農村的綜合治理。日本的「農業農村治理建設專案」把「水」和「土地」作為治理物件。農業農村治理建設專案是乙個總稱,內容包括農田水利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水田旱田治理、農道治理以及農村環境治理等。

其主要目的是:通過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建設,增強農業生產能力,提高糧食自給率;通過農村生活環境治理,建設充滿活力的宜居農村;通過農村的保護和管理專案,保護國土資源,合理管理現有農業設施。

農田水利的現狀及改進措施研究

作者 任巖 科技創新與應用 2014年第24期 摘要 農業在我國是切實關係到人民生存生活的基礎性產業,農田水利建設是農業管理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直接關係到農業的發展水平。但是現階段我國在農田水利建設方面還有很多的問題有待解決,文章以此作為出發點,提出了幾點合理化的改進建議,旨在改善我國農業管理的現狀。...

社旗縣農田水利現狀發展對策

關鍵詞 農田水利 現狀 發展對策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整個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 協調發展,必須以發展農業為基礎,而興修水利,建設高產穩產農田是發展農業生產的基本保證。近年來農田水利建設雖然獲得了很大發展,但還存在許多問題,我作為一名基層水利工作者,結合社旗...

農田水利建設的現狀與對策

摘要 中國是乙個農業大國,水利是農業的命脈,農田水利是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礎設施,在改善農業生產條件 保障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提高農民生活水平 保護區域生態環境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文字分析了我國農田水利建設的現狀,提出了加強農田水利建設的對策建議。關鍵詞 農田水利水利管理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