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大題

2023-01-09 23:12:04 字數 5323 閱讀 3881

1.性格差異的教育意義是什麼?

答:性格是指個體在生活過程中形成的對現實的穩固態度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習慣化行為方式,是人格的核心。性格雖然不會決定學習是否發生,但它卻影響學生的學習方式,同時也作為動力因素,影響學生學習的速度和質量。

性格的性別差異會影響學生對學習內容的選擇。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學校教育應更重視性格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內容的選擇和組織跟好的適應學生的性格差異。

2.行為改變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答:行為改變的基本方法有強化法、代幣獎勵法、行為塑造法、示範法、消退法、處罰法、自我控制法等。

(1)強化法。根據學習原理,乙個行為發生後,如果緊跟著乙個強化刺激,這個行為就會再一次發生。

(2)代幣獎勵法。代幣是一種象徵性強化物,籌碼、小紅星、蓋章的卡片、特製的塑料幣等都可以作為代幣。

(3)行為塑造法。這是根據斯金納的操作條件反射原理而設計的培育和養成新反應或行為的一項行為**技術。主要是通過不斷強化逐漸近目標的反應,來形成某種較複雜的行為。

(4)示範法。示範法是通過求診者觀察和模仿來矯正其適應不良行為與神經症狀反應的。2023年由班杜拉等人建立。

其基本原理是:人的各種行為,無論是適應性行為還是不良行為,都是通過後天的學習獲得的。因此,同樣的方式也可以改變不良行為,或重新學習適應性行為。

(5)處罰法。處罰的作用是消除不良行為。處罰有兩種:一是在不良行為出現後,呈現乙個厭惡刺激(如否定評價、給予處分);二是在不良行為出現後,撤銷乙個愉快刺激。

(6)自我控制法。自我控制是讓當事人自己運用學習原理,進行自我分析、自我監督、自我強化、自我懲罰,以改善自身行為。

3.簡述教師在培養學生學習動機中應用的評分藝術。

答:(1)成功和失敗不僅可以提供反映活動的資訊,而且能對後續學習活動的動機產生影響。總體上講,適當的成功和失敗都可以增強後續學習的動機,成功體檢對動機的激發作用大於失敗體驗,尤其是對成績較差的學生。

(2)評分或評價是教學活動中的重要一環,它可以使學生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結果,對學習動機起強化作用。因此,教師的評分在客觀、公正、全面、合理的同時,還應掌握評分藝術。在實際教學中要注意:

1)學生的成敗感與他們的自我標準有關,教師應注意這種個別差異,使每個學生都體驗到成功。2)課題難度要適當,經過努力可以完成,否則,就會喪失信心,產生失敗感;3)課題應由易到難呈現,以使學生不斷獲得成功感;4)在某一課題失敗時,可先完成有關基礎課題,使學生下次在原來失敗的課題上獲得成功感。

4.簡述影響課堂管理的因素。

答:(1)件事的領導風格。教師的領導風格。

教師的領導風格對課堂管理有直接的影響。參與式領導注意創造自由空氣,鼓勵自由發表意見,不強加於人。而監督式領導則待人冷淡,只注重集體討論的程序,經常監督人的行為有無軌跡。

(2)班級規模。班級的大小是影響課堂管理的乙個重要因素。首先,班級的大小會影響成員間的情感聯絡;其次,班級越大,學生間的個別差異就越大,課堂管理所遇到阻力也可能越大;再次,班級的大小也會影響交往模式;最後,班級越大,內部越容易形成各種非正式小群體,而這些小群體又會影響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

(3)班級的性質。不同的班級往往有不同的群體規範和凝聚力。

(4)對教師的期望。人們對教師在學校情境中執行任務往往有一種比較固定的看法。人們還是會按照這種固定的看法去看待和解釋教師的行為,這就是定型的期望。

一般說來,它的形成是教師長期交往方式而後一般行為的結果。

5.簡述教學評級的功能。

答:(1)導向功能。教育觀、質量觀和人才觀直接影響著教學評價的觀念,而教學評價有制約著辦學方向。

科學的評價要通過全面合理地制定評價標準、客觀地評價教學質量,創造全面發展的育人環境,推動教育事業發展。

(2)鑑定選拔功能。教學評價的鑑定選拔工呢過是教學評價的重要功能。教學評價的鑑定功能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使用者配置和決策;二是進行認可鑑定;三是資格鑑定;四是用於選拔評優。

(3)激勵改進功能。教學評價的改進功能是伴隨著教學評價的發展,在觀念上的重要突破。現代教育評價通過合理的評價,促使教學更加適合學生的健康成長。

6.聯絡實際,談談專家教師與新手教師在教學過程方面的差異。

答:(1)課堂規則的制定與執行。專家教師制定的課堂規則明確,並能堅持執行;而新教師的課堂規則較為含糊,不能堅持執行下去。

同時,專家教師知道許多課堂規則是可以通過練習與反饋習得的;而新教師卻不會這樣去做,在闡述規則的時候,新教師往往是含糊其辭的。

(2)吸引學生注意力。專家教師有一套完善的維持學生注意的方法,新教師則相對缺乏這些方法。

(3)教材的呈現。專家教師在教學時注重回顧先前的知識,並能根據教學內容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新教師不能。

(4)課堂練習。專家教師將練習看作檢查學生學習的手段,新教師僅僅把它當作必經的步驟。專家教師關心的是學生是否學到了剛才教的知識,而不知紀律問題;而新教師則往往把練習時的紀律看作是課堂中最重要的事情。

(5)家庭作業的檢查。專家教師具有一套檢查學生家庭作業的規範化、自動化的常規程式,時間短,效率高;而新教師缺乏必要的程式,話費的時間長,效率低。

(6)教學策略的運用。專家教師比新教師具有豐富的教學策略,並能靈活應用;新教師或者缺乏,或者不會運用教學策略。

7.埃里克森把人的心理發函分為哪八個階段?

答:(1)基本的信任感對基本的不信任感(0-15歲),該階段的發展任務是發展對周圍世界尤其是對社會環境的基本態度,培養信任感。

(2)自主感對羞恥感與懷疑(2-3歲),該階段的發展任務是培養自主性。

(3)主動感對內疚感(4-5歲),該階段的發展任務是培養主動性。

(4)勤奮感對自卑感(6-11歲),該階段的發展任務是培養勤奮感。

(5)自我同一性對角色混亂(12-18歲),該階段的發展任務是培養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是指個體組織由自己的動機、能力、信仰及其活動經驗而形成的有關自我的一致性形象。每一階段都有乙個由生物學的成熟與社會文化環境、社會期望之間的衝突和矛盾所決定的發展危機。

成功而合理地解決每個階段的危機或衝突,將使個體形成積極的人格特徵,發展健全的人格。

(6)友愛親密對孤獨(18-30歲)。

(7)繁殖對停滯(30-60歲)。

(8)完美無憾對悲觀絕望(60歲以後)。

8.如何利用感知的基本規律,提高直觀教學的效果?

答:(1)靈活選用實物直觀和模象直觀。一般而言,模象直觀的教學效果優於實物直觀。

但是,這一結論只限於知識的初級學習階段。在具體的教學中,先進行模象直觀,在獲得基本的概念和原理後再進行實物直觀,比一開始就進行實物直觀的學習效果要好。

(2)加強詞與形象的配合。為了增強直觀的效果,必須加強詞與形象的結合。在形象直觀過程中,首先要加強言語的指導,明確觀察目標,提示合理的觀察程式。

其次,形象的直觀加過應以確切的詞語加以表述,以檢驗直觀效果並使物件的各組成要素進行分化。再次,應依據教學任務,選擇合理的細雨與形象的結合方式。採用何種方式應視教學目標和教學過程而定。

(3)運用感知規律,突出直觀物件的特點。要想在直觀過程中獲得有關的知識,首先必須注意和觀察直觀物件。而要有效地觀察直觀物件,必須運用感知規律,突出直觀物件的特點。

(4)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觀察是知覺的特殊形式,是有目的。有計畫地主動的知覺過程。

觀察是一切知識的門戶,一切科學實驗、科學的新發現、新規律,都是建立在周密、精確、系統的觀察基礎之上的。觀察力是智力結構的乙個組成部分,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是教學過程中的一項重要任務。

(5)讓學生充分參與直觀過程。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的熱情。在可能的情況下,應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操作,改變「教師演,學生看」的消極被動的直觀方式。

9.簡述學習策略訓練的原則。

答:(1)主體性原則。是指任何學習策略的使用都依賴與學生主動性和能動性的充分發揮。

(2)內化性原則。是指訓練學生不斷實踐各種學習策略,逐步將其內化成自己的學習能力,並能在新的情境中加以靈活運用。

(3)特定性原則。是指學習策略一定要適於學習目標和學生的型別。

(4)生成性原則。是指學生要利用學習策略對學習材料進行重新加工,生成某種新的東西。

(5)有效的監控。是指學生應當知道何時、如何應用他們的學習策略並能反思和描述自己對學習策略的運用過程。

(6)個人自我效能感。是指教師給學生一些機會,使他們感覺到策略的效力以及自己使用策略的能力。

10.簡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答:(1)是預防精神疾病,保障學生心理健康的需要。學校是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場合。

調查表明,我國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令人擔憂。近年來,各地中小學教師自發地開展各種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動因是幫助學生客服各種心理障礙,預防精神疾病的發生。

(2)是提高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其人格健全發展的需要。學生在成為一名獨立的社會成員之前,會經歷一系列發展中的矛盾與人生課題,兒童和青少年所經歷的心理衝突、矛盾和困擾,是比較特殊的。兒童和青少年迫切希望教師在訓中他們日益增長的獨立性的前提下,給予他們人生之旅以真誠的指導和幫助。

從更積極的意義上說,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其人格健全發展。

(3)是對學校日常教育教學工作的配合與補充。通過此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學生心理素質,可以為有效實施道德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背景。

11.怎樣培養團體凝聚力?

答:全體凝聚力是指群體對每乙個成員的吸引力。它可以通過群體成員對群體的忠誠、責任感、榮譽感、成員間的友誼感和志趣等來說明。

群體凝聚力對課堂管理功能的實現有重要影響,常常成為衡量乙個班級集體成功與否的重要標誌。

教師應採取措施提高課堂群體凝聚力。1)要全面、及時了解群體的凝聚力情況;2)要幫助課堂內所有學生對一些重大事件與原則問題保持共同的認識與評價,形成認同感;3)引導所有學生在情感上加入群體,以作為群體中的一員而自豪,形成歸屬感;4)當學生表現出符合群體規範和群體期待的行為時,就給予讚許與鼓勵,使其行為因強化而鞏固,形成力量感。

12.聯絡實際,談談如何提高教師的素質?

答:(1)大力培育優良的校風。學校風氣是每個學校的領導者和師生員工共同具有的、富有自己特色的、穩定的集體意識傾向和行為特點的集中表現。

校風的好壞對教師心態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並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教師素質的提高。良好的校風具有感染、行為導向和內聚功能,大力培養良好的校風是提高教師素質的一條重要的心理學途徑。

(2)注重教師教學監控能力的培養。教學監控能力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對自己的教學目標事先進行計畫和安排;二是對自己的實際教學過程進行有意識的監控、評價和反饋,三是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自我調控或校正。

(3)將自我教育作為提高教師素質的重點。自我教育是提高教師素質的內在動力,因而當作為提高教師素質的重點加以對待。教師的自我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環節:

1)自我認識與自我接納。正確的自我認識是自我教育的基礎。教師在進行自我認識時,既要防止自我否定,也要防止自我誇大;只有採取實事求是的自我認可態度,才能有效地進行自我教育。

2)自我籌畫與自我設計。自我籌畫是指圍繞教育的要求確定個人自我完善的總體目標;自我設計是指根據個人確定的、自我完善的總體目標進行自我教育的具體設計。3)自我監督與自我反省。

自我監督是乙個自我審視、自我督促的過程,自我反省是乙個自我反思、自我檢討的過程,自我激勵是一種自動加壓、自我鼓勵的方式。

教育心理學

第一章教育心理學概述 第一節教育心理學的研究物件與研究內容 一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物件 二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內容 一 學習與教學的要素 1學生2教師 3教學內容 4教學 5教學環境 二 學習與教學的過程 1學習過程 2教學過程 3評價 反思過程 一 教育心理學的內容體系 1總論 第一章 2學生與學習心...

教育心理學

期末作業考核 滿分100分 一 簡答題 每題8分,共40分 1 程式性知識的獲得過程如何?答 根據認知心理學家安德森和加涅等人的觀點,程式性知識的獲得通常要包括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陳述性階段。學習者獲得有關步驟或程式的陳述性知識。比如陳述分數加法的規則或者能夠描述在駕駛汽車時該如何換檔。在此階段...

教育心理學

09年教師資格考試教育心理學試題及答案解析 單選題 1 廖世承編寫了我國第一本 教育心理學 教科書是在年。選d a 1903 b 1908 c 1913 d 1924 2 20世紀初,我國出現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學著作是1908年由房東嶽譯 日本小原又一著的。選a a 教育實用心理學 b 教育心理學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