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2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

2023-01-04 19:24:04 字數 3020 閱讀 8558

(一)真理是客觀的

◇課堂**:(1)詹姆士關於真理的說法錯在**? (2)在人們對事物的認識中,什麼樣的結論能夠被稱為真理?

(3)對同一種事物的認識為何會有真理和謬誤的區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說法正確嗎?

**提示:(1)詹姆士關於真理含義的理解是錯誤的,是一種實用主義真理觀。(2)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

(3)由於人們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不同,每個人的知識結構、認識能力和認識水平不同,對同一確定的物件會產生多種不同的認識,其中與客觀物件相符合的認識就是真理,不符合的認識則是謬誤。「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是正確的,真理是標誌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範疇,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性,它不以人的意志(包括權力、地位等)為轉移。

(二)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

三角形內角之和等於180。,這是古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得提出的定理。在此之後的兩千多年裡,人們一直把它當作任何條件下都適用的真理。

隨著航海事業的發展和人們對於球面認識的不斷深入,這一定理的侷限性逐漸暴露出來。

19世紀初,**數學家羅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內角之和小於180度隨後,德國數學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內角之和大於180度由此,人們關於空間的觀念發生了革命性的轉變。

◇課堂**:(1)羅巴切夫斯基和黎曼的發現是否表明,歐幾里得定理不再是真理?

2)是什麼原因使人們認識到歐幾里得定理並不是任何情況下都適用的真理?

◇**提示:(1)歐幾里得定理是真理,但它的成立是有條件的。

2)隨著航海事業的發展和人們對球面認識的不斷深入。人們認識到歐幾里得定理並不是任何情況下都適用的真理。 類似的典型事例還有乙個:

17世紀,牛頓完成了創立經典力學的工作。19世紀末20世紀初,科學家發現經典力學無法解釋兩類問題:一是怎樣認識高速運動的物體,二是怎樣認識微觀粒子。

經典力學對這兩個問題無法解釋,這表明經典力學有其特定的適用條件和範圍,那就是低速運動的客觀物體。愛因斯坦提出的狹義相對論,正確處理了巨集觀物體的高速運動問題,人類獲得了新的認識,科學家提出了量子力學用來描述微觀粒子運動的規律性,並得到證實,人類又獲得了新的認識。

(1) 真理都是有條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範圍,如果超出了這個條件和範圍,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邁出的一小步,真理就會變成謬誤。

(2) 真理都是具體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對於特定的過程來說的,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如果我們不顧過程的推移,不隨著歷史條件的變化而豐富、發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過去的認識,或者超越歷史條件,把適用於一定條件下的科學認識不切實際地運用於另一條件之中,真理都會轉化為謬誤。

(三)、追求真理是乙個過程

1.認識具有反覆性。

◇課堂**:(1)當我們在實踐遭遇失敗時,應該怎樣看待已經獲得的認識?

2)你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挫折時,是怨天尤人,還是鼓起勇氣,再接再厲?

◇**提示:(1)我們以一定的認識指導自己的實踐,有時也會遭遇失敗,出現這一情況可能會有兩種原因:一是認識正確,我們的實踐過程控制存在問題,即操作性問題;二是我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還不夠全面和深入,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探索。

若屬於後者,我們不應輕易懷疑甚至否定已經取得的認識成果,而應當以這種認識為基礎,進一步研究和探索,以深化我們的認識,發展和豐富既有認識。(2)當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挫折時,怨天尤人當然是錯誤的,而應當鼓起勇氣,再接再厲,前途光明,道路曲折,山窮水復之後會迎來柳暗花明,這就是事物發展的過程。

◇認識的發展具有反覆性,對此,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認識:

(1)從認識的主體來看,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總要受主客觀條件的限制。

客觀條件:具體的實踐水平,特別是社會實踐所達到的廣度與深度的制約。

主觀條件:受不同的立場、觀點、方法、知識水平、思維能力、生理素質的限制。

(2)從認識的客體來看,客觀事物是複雜的、變化著的,其本質的暴露和展現也有乙個過程。

人們對乙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覆才能完成。

2.認識具有無限性

◇課堂**:人類對火星的認識還會發展嗎?為什麼?

◇**提示:對此的回答顯然是肯定的。人的認識能力是不斷發展的。

作為認識主體的人類是世代延續的,社會實踐也是不斷發展的,人的認識能力必將隨著社會實踐發展、隨著認識工具的不斷豐富而不斷發展,從而對火星獲得越來越深刻的認識。(1)認識的物件是無限的變化著的物質世界。(2)作為認識主體的人類是世代延續的。

(3)作為認識基礎的社會實踐是不斷發展的。人類認識是無限發展的。追求真理是乙個永無止境的過程。

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的迴圈是一種波浪式的前進或螺旋式的上公升。認識運動的反覆性和無限性,並不表明它是一種圓圈式的迴圈運動。

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是我們不懈的追求和永恆的使命。

教材引用***的名言論證了認識具有反覆性、無限性,真理永遠不會停止前進的步伐,它在發展中不斷超越自身,不斷地向前發展。

本課小結:

第一框講述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基本內容,強調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區別於一切舊哲學的根本特點,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成為科學的前提,圍繞實踐這個中心,本框分為兩個目題進行講述,第一目講實踐的含義和三個特點。第二目講實踐在認識中所起的決定作用,也就是說本框講述了實踐的三個觀點:實踐的含義、實踐的特點、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第二框講述有關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的內容,首先強調了真理是客觀的、具體的、有條件的,後講認識具有反覆性和無限性從而得出結論,追求真理是乙個過程,應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

附:板書

2、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

(一)真理是客觀的

1、含義: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

2、屬性:客觀性

真理內容的客觀性;檢驗真理的標準是客觀的社會實踐

(2)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

(3)追求真理是乙個過程

屬性:認識具有反覆性受具體實踐水平的限制

客觀事物本質的暴露和展現有乙個過程)

認識具有無限性認識的物件是無限變化著的物質世界

認識主體的人類是時代延續的

認識基礎的社會實踐是不斷發展的

認識運動的反覆性和無限性表明: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的迴圈是一種波浪式前進或螺旋式上公升過程。

6 2《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

一 設計思想 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本課依據建構主義理論 學科 理論和多元智力理論,採用 式的教學模式,通過創設多種情境,讓學生積極參與 體驗 感悟,主動獲得新知,並逐步提高學生發現問題 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和知識的主動構建者,激發他們的潛能。二 教材分析...

6 2說課稿 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

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 說課稿 一 教學理論依據及設計理念 以新課程理念和新課標為指標,依據建構主義理論 學科 理論和多元智力理論,採用 式的教學模式來組織實施本節課的教學。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和知識的主動構建者。通過創設多種情境,讓學生積極參與 體驗 感悟,主動獲得新知,並逐步提高學生發現問題 分析...

《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教學設計

銀川九中劉梅芳 一 教學內容 教學設計選用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 生活與哲學 第二單元第六課第二框題 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 本框題所在單元的核心問題是如何看待我們周圍的世界,該問題也是 生活與哲學 整本書的核心問題之一。而對這一問題的解決,單元中最終是由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