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張揚生命個性走向生本課

2023-01-03 20:27:05 字數 3665 閱讀 1191

實施新課程以來,許多教師的教學行為,教學的形式悄悄發生了變化,語文教學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良好局面,各種教學思潮、教學理念湧現在我們面前,不管是錯誤的,還是科學的,不容你接受也好不接受也好。真理畢竟需要實踐檢驗,科學的畢竟充滿生命力,對語文教學來講,同樣如此。夾雜著和煦的春風撲面而來。

雖然「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為廣大教師所熟知,但教師為尊、教材為上、考試為重的局面並未打破,這可以從許多教師的公開課展示、教學講座的情況中得到驗證。而從學生實際出發,從學情出發,從每個學生的發展出發,確定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教學為學生的發展服務,為學生良好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服務的觀念並未真正形成。我認為語文課堂更應該從學生本位出發,尊重學生,相信學生,引領學生,在原有的知識、情感的基礎上,邁向快樂的學習之旅。

為了破解語文閱讀教學的難題,在追尋生本課堂的過程中我作了一些探索。

一、因學施教,順學而導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有人認為,教師教的好,講解透徹,精講多練就是好的語文課。

也有人認為,課堂氣氛活躍,教師問題不斷,學生勇躍發言,就是好的語文課。我們清楚地認識到:學生是學習發展的主體,教的目的是讓學生更好地學。

我們允許學生通過不同的途徑去感知、理解、體會、積累,給學生選擇方法的機會,給學生質疑討論的機會,給學生表達見解的時間。教師發揮主導作用,重要的是在於適時點撥,必要的引導,為學生提供參與的機會和學習的空間,僅此而已。「要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教師應該做導演、做嚮導、做教練、做陪讀,應該讓學生有自己的直接體驗,吸收文章之精華。

」「3」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和學習興趣,教學每一環節都應根據學生的學情,有機順勢而導,如在教學《釣魚的啟示》時,我在引導學生理解、感悟父親為什麼要把魚放掉時,是這樣順學施教的:師:作者釣到的是一條怎樣的魚?

從哪些詞句寫出這條魚很大?自已先找出來讀讀,並能說出你的體會。生1:

這條魚很大、很漂亮。師:你從何得知?

讀讀句子。生2:我釣到了一條魚很高興、很得意。

生3:因為這是等了好長時間才釣到的一條大魚。師:

不錯,確實不容易,花了好長時間才等到一條魚上鉤,而且是大魚,也好不容易才拉上岸。帶著自己的體會,自已的理解再讀讀這些句子。生自由讀句子,練讀句子。

師:誰能把自己的體會用朗讀表現出來。生有感情朗讀句子。

「啊,這樣大的魚,我還從來沒有見過,還是條鱸魚」。師:這樣一條大魚,好不容易才釣到,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拉上岸,父親卻要我把它放回到湖裡,這又是為什麼呢?

讀讀課文,找找你的發現,說說你的看法,該不該放掉?指導小組合作學習。師:

哪個小組意見統一了,先來發表意見。生1:該放。

雖然放了這條魚很可惜,正向父親說的那樣,還會有別的魚的。生2:我也認為該放,不放就是違反規定,雖然沒有人發現,但內心會不安。

生3:我這一組發現了乙個問題,我和爸爸為什麼不遲點去,等到開放捕撈的時間再去,不是更好嗎?那就不用放了。

師:第四組提出的問題,老師發現他們讀書很細緻,提出的問題很有研究價值,我們能否帶著問題再讀讀課文,可能會有新的發現。生再讀課文。

師:哪組同學找到了問題的答案?生1:

「往常」一詞說明了這個問題。師:此話怎講?

生2:我從「父親看了看錶……」這句話中發現,釣魚已變成了父親的一種習慣和愛好,當時根本就沒有顧及到是什麼時間。師:

你們說的真好,理解的很到位,帶著你的理解再讀一讀這些句子。從上述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教師是依據學生的學習思路,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發現、去**,也自然而然產生了課堂的生成。教師導在關鍵處,導在學生迷惑處,也導在學生情感的迸發處。

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把教的過程轉化為學生學習的過程,實現了「以生為本」的要求

二、尊重個性,突出自主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自主學習的情境,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已的學習方式。」尊重學生個性,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活躍生命的靈性,實現自主學習,是生本課堂的重要特徵。

我們知道,很多時候學生的學習是被動的、是單向的輸入。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是靈魂所在,學習活動要引導學生自我去發現,讓學生自已去學會。教師不能包辦代替,不能簡單給予,更不能高高在上,盛氣凌人,對學生太過強勢,應該創造機會讓學生「逞強」,敢於向學生示弱,從而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

如教《七顆鑽石》時,我是這樣引導學生去理解的:母親已經奄奄一息了水為什麼一口水也不喝?師:

小姑娘端著這罐清水,翻山越嶺回到了家,母親已經奄奄一息了,她是多麼需要水啊!可是當女兒把水端到她面前時,母親卻說:「我反正要死了,還是你自己喝吧。

」讀讀母親的話,多讀幾遍,說說你讀出了什麼。(學生投入地讀書)師:讀了幾遍,你們讀懂了什麼,有什麼疑問嗎?

生:我有乙個問題,小姑娘的母親為什麼一口水也不喝呢?小姑娘帶回來的是一罐水,喝一兩口也沒多大關係吧。

生:我也覺得小姑娘的母親可以喝一點罐裡的水。生:

我知道小姑娘的母親為什麼不喝水,因為她快要死了,所以她不喝水,免得浪費了。…… 師:你們能在讀書後提出這些問題,真好!

母親就要死了,是不是不應該喝這水,母親究竟為什麼不喝這水?讀讀上文,想想下文,想想你又會得到什麼答案。學生默讀課文後發言。

生:我覺得小姑娘的母親非常疼愛自己的女兒,她怕自己喝了水後,留給女兒的水就少了,如果旱災還不結束,她的女兒以後可能也會渴死,所以她不肯喝水,生2:我認為小姑娘的母親並不是不需要水,她是要把生的希望留給女兒,是偉大無私的母愛是讓她這樣做的。

生3:我認為這位母親是可以喝幾口水的,喝了水有可能病就會慢慢好起來,就可以繼續活下去,但是她太愛自己的女兒了,所以寧願自己死去,也要多留點水給女兒,這位媽媽太偉大了。師:

說得太精彩了,想得真對。現在你們應該明白是什麼使水罐從銀罐變成金罐了吧?生:

那是偉大的母愛。在閱讀教學中,要使學生有所感悟,有所體驗,必然要注重感悟的過程,並非是直接獲得結果,若直接把答案告訴學生,顯然教師不明智、不智慧型,也不利學生的認知發展。有的時候,需要老師有一種「鈍感力」,讓學生「得寸進尺」、「得意忘形」。

「4」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這樣展開教學,既尊重了學生,又解讀了文字,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進一步**,學生產生了獨特的體驗,學生的情感受到了強烈的衝擊,心靈得到極大的震憾。

教學就超越了文字,發展了學生的思維,樹立了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不能不說這是從原點出發,又高於原點,尊重個性的同時,凸顯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學真正成了生命的課堂。五,教為不教,走向生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課程改革要突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

」「5」語文課程在這一方面承擔著更多的功能,承載著更多的作用,葉聖陶老先生曾一針見血地指出,「教任何功課,最終目的,都在於不需要教。」「6」假如學生進入這一境界,能夠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歷練,從而去獲得正確的知識,熟練的能力,學生也就具有了很強的自主學習的能力。我們的教學若能達到如此狀態,就進入了乙個全新的境界,教學實踐也就有了別樣的局面了,可以說生態課堂也已基本形成。

語文作為一門基礎課程,有些東西本來就教不會,需要學生自我去習得,關鍵點在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否引發學生的思考,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能否使學生較快地悟得學習的方法,乙個高明的老師常常把聰明的自己隱藏起來,以敏銳的洞察力去發現學生學習的問題,相信學生,把「球」拋給學生,假裝糊塗,造就強勢的學生,使語文課堂教學變得充滿智慧型。教學的最終目的也就在於此,教為了不教。也從而體現無痕之教學,實現生態課堂的終極目標。

山川鎮新生小學梁寧平

2012-2-23

主題班會走向生本

生本教育理念由華南師範大學郭思樂教授創立,該教育強調 以生為本 一切從學生出發 一切為了學生 不僅高度尊重學生,而且全面依靠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生在親自參與的學習實踐與活動中去體驗 去感悟,通過內化去實現智慧型的生成和人格的建樹。郭教授不但是生本教育理念的創始人,還積極的促進生本教育在全...

讀教育走向生本有感

假期閱讀了郭思樂教授的 教育走向生本 在教育中我們必須一切為了兒童,高度尊重兒童,全面依靠兒童 是該書的核心理念。教育就是要為兒童服務。用語言來影響他們,用環境來教育他們,用活動來培養他們,卻不是一味地把知識灌輸給他們。在以往的課堂上,我們經常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學生,要求學生依照自己的意志來辦事。要...

讀《教育走向生本》有感

為了學生主動發展,生本教育很自然地採用了小組活動與教師適時點撥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這不僅僅是簡單的課桌的移動,二十讓學生在小組活動中真正受益。如我們班在一次名為 如何使用壓歲錢 的社會實踐中,小組成員分工協作,調查 匯報 總結等,鍛鍊了學生們的實踐能力。我們班有11個組,還有1個特別組,每組3 4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