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滲透理論」的認知解析

2023-01-02 19:00:05 字數 1829 閱讀 1114

在科學哲學家們嘗試用心理學的理論來解析這一論題的過程中,仍然劃分為對立的兩個陣營,爭論的焦點集中在科學觀察僅僅是大腦的靜態知覺過程還是主體的動態認知過程的劃分上。例如福多作為「 觀察滲透理論」的反對方就強調: 「 知覺過程是隔離的,它們向高水平的認知過程提供輸入,但不能被認知滲入」。

他的結論是:人類有共同的知覺經驗,所以作為知覺過程的科學觀察具有客觀性。然而,心理學中大量的錯覺實驗( 例如鴨兔雙關圖)已經證明,觀察中大腦接受外界資訊的過程不僅僅只停留在知覺階段,還要經過一系列的資訊處理,形成對事物的整體印象,歷經大腦的認知推理階段。

所以,傾向於從認知視角研究科學觀察的哲學家們認為,將科學觀察停留在知覺裝置的靜態可靠性上是十分狹隘的,背景理論通過認知的發生已經滲入了主體的觀察過程。他們的辯護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來進行:

(一)認知過程中知覺系統的工作方式。

在認知過程中,大腦將感覺資訊組成有意義的物件,知覺系統的工作方式可以分為以下兩個層次來考慮。首先,知覺系統對直接作用於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採用一種自下而上的加工方式,或者稱之為「 資料驅動加工」。外部刺激的一些簡單屬性作用於各個感覺器官,形成我們的視覺、聽覺、嗅覺等等,其發生過程可以模擬為大腦的編碼過程,只要大腦皮層中的感覺區域工作正常,大腦就會對同一外界刺激產生相同的編碼和圖景。

例如人們在辨認物體形狀時,相同的空間形狀刺激對應著一系列相同的編碼特徵,所以大腦才會接受知識的轉遞,形成自身的知識基礎。然而,主體的認知卻不僅僅停留在這一階段,還會歷經知覺系統第二個層面的資訊加工過程———自上而下的加工方式,或者稱為「 概念驅動加工」。這種方式由知覺物件的一般特徵開始,大腦首先形成了關於知覺物件的一般概念、期望或者假設,並由此制約認知的水平和方向,背景理論的滲透也正是在這一過程中發生的。

主體對事物的需要、興趣、愛好、對活動的期待以及事先所作的準備,都在這一加工過程中產生影響。

一般來說,認知過程是知覺系統這兩種加工方式共同作用的過程。如果沒有外界刺激物的直接作用,知覺自上而下的加工只能產生幻覺;如果僅僅只有外界刺激物的低水平刺激,大腦所要負擔的思維工作必將太重,接受外界資訊的速度也會變慢,甚至無法構成對事物的正常認知。在不同的情況下,知覺系統對這兩種加工方式也有不同的側重。

良好條件下或者在主體較少重視的過程中,一般採用自下而上的方式較多;而相對惡化的環境或者主體較為重視的過程中,自上而下的方式會逐漸增多,甚至佔據主導地位。科學的觀察過程是主體傾注較多注意力的過程,所以,主張認知解析的哲學家們得出結論:雖然知覺的這兩種工作方式之間的相互關係我們還不能準確地加以描述,也不能由此為科學觀察過程提供準確的模型,但是在排除觀察理論無負荷這一結論上已經提供了較有說服力的證據。

(二)認知過程中對錯覺的抑制。

大腦在某些情況下會產生所謂的錯覺。將「 觀察滲透理論」的論題絕對化而得出的相對主義結論,就是誇大了錯覺產生的範圍,並由此斷言科學活動失去了客觀性。而從認知角度來講,錯覺的產生原因不但能夠被認識,而且錯覺的產生也是可以被修正的。

實際上,大腦本身已經具備了協調解決錯覺產生的功能。

神經科學的研究表明:特定或一般的知覺裝置都具有可塑性,知覺的形成是受大腦和環境的相互作用限制的。並且,通過知覺學習,能夠有效地改變知覺系統神經元聯結方式,「 視野顛倒」的實驗就是這一結論的有效證明。

人們帶上某種使視野顛倒的倒像鏡後,能夠在一段時間訓練之後適應這一視覺環境,在視野顛倒的情形下做出行為調整。由此可以證明,指導認知過程的預期假定通過新經驗的獲得而發生了改變,即知覺系統通過學習,使認知過程調整了方向,避免主體行為的偏差。所以,在預期和感覺之間發生錯配的情況下,知覺的喚醒系統就有可能喚醒注意,對預期發生克制作用。

對於這種喚醒作用的發生,心理學家借用物理學的電流理論來形象地描述,例如格斯伯格等人的研究就表明:如果注意是預期和實在之間的錯配所引起的,那麼來自喚醒系統的輸入就構成一種復位波,引發大腦意識到這種錯配,從而抑制知覺定勢的形成,使認知錯誤不發生成為可能。

人的認知發展理論

每個人在逐漸發展成熟的過程中,對周圍世界的人和事的理解也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這是由於我們在成長過程中獲得了越來越多的認知能力 技巧和策略。這些認知能力發生在不同時期,運用著不同的方式所被我們吸收。現在,讓我們來學習認知能力是如何發展的。一 理解認知和認知發展的概念。根據當代著名認知心理學家弗拉维爾的...

課堂觀察的理論與實踐

引言 作為一種科學研究的方法,課堂觀察源自西方,在我國早已有所介紹,也有零星的學校或教師開展了一些嘗試性的課堂觀察的研究工作。令人可喜的是,最近幾年課堂觀察受到了學者和一線教師越來越多的關注,並呈現出良好的研究與實踐勢頭。然而,作為一種他鄉經驗,課堂觀察如何在我國本土扎根與發展,仍然有許多理論和實踐...

對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的認識與評價

皮亞傑認為兒童的認知能力發展經歷了四個主要階段 1 感知運動階段 0 2歲 個體靠感覺與動作認識世界 2 前運算階段 2 7歲 個體開始運用簡單的語言符號從事思考,具有表象思維能力,但缺乏可逆性 3 具體運算階段 7 11歲 出現了邏輯思維和零散的可逆運算,但一般只能對具體事物或形象進行運算 4 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