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低年級數學課開始

2023-01-02 18:36:03 字數 4722 閱讀 5832

培養學生小組合作能力

近日,筆者參加了鎮教研室舉辦的聽課活動。授課的老師們在課堂上都紛紛採取了小組合作的教學方式,但多數是老師一宣布小組討論,前排學生刷地轉過身來,滿教室裡嗡嗡聲一片,小組內學習好的同學爭著搶著張嘴說話,差一點的學生乾脆只顧自己玩弄小動作,誰也聽不清誰說了些什麼。交流時,站起來發言的同學一張口仍然在說「我怎麼樣。

」而不是「我們小組怎麼樣。」像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生之間沒有相互合作,沒有共同任務中的**和個人責任,更沒有對成員完成任務進行總結和評估。顯然,這樣的小組合作只是形式化的。

那麼,如何才能有效地組織學生合作學習,我認為,必須從低年級抓起,為他們今後的合作學習、合作共事打下良好的基礎,這就需要我們在低年級教學中不斷探索。下面就結合我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做法及體會。

一、細心培育學習小組,完善小組合作機制

合作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體為了實現共同的目標而結合在一起,研究、討論、**,最終圓滿地完成一項工作、一項任務,同時個人受益、獲得滿足的一種社會交往活動。在數學課上,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它能夠使學生相互促進、密切配合,共同完成稍有難度的學習任務。

然而,引導不好,形式上的合作就會失去意義,誤時、誤事,徒勞無功。因此,培育學習小組,讓學生學會合作,就成了小組合作學習順利進行的前提。小學低年級學生,合作意識、合作習慣、合作能力極其有限,在培育學習小組時,我認為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分階段培育學習小組

對於剛入學的小學生來說,合作能力幾乎為零,此時合作小組人數最好為兩人。一人說,另一人聽;一人操作,另一人觀察、評價,然後換位進行。讓學生逐步適應、接受這種學習方式。

當兩人合作經歷了一段時間,學生已有了初步的合作經驗,再結合具體情況逐步向3人、4人等多人小組過渡,這樣才能逐步建立起他們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才能逐步掌握合作的方法。

2、針對小組成員水平不同合理分組

在小組活動過程中,常出現這種現象:各小組的活動速度有快有慢,速度快的小組完成任務後,就不能自己,開始「亂說」、「亂動」起來。究其原因,一是低年級學生自製能力差,二是小組之間成員的基礎不同,水平不一。

因此,在組建3人或3人以上的多人小組時,小組間成員的水平應相對均衡搭配,他們的研討速度、探索水平才可能大體保持一致。這樣組內異智保證了組內各個成員之間在各方面的差異互補,為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相合作、取長補短和優勢互補奠定了基礎,有利於大家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而小組間成員水平相對均衡,即組間異智,又為全班各個學習小組之間在同一起點和同一水平上公平、合理的競爭創造了條件。

3、給小組成員編號

各小組成員中的學識水平、智力能力、性格品質各不相同,老師可以按不同的水平,給學生編號,基礎強、能力高、成績好的同學都編為1號,成績中等的編為2號和3號,學習有困難、能力相對較差的編為4號(這些只有老師清楚,學生不須知道)。在進行小組匯報、發言之前,教師要有目的地向全班同學表明:請每一組的某號同學代表你們組發言,請大家齊心協力幫助他整理**的內容,為他的發言做好準備。

那些不善思考的學生在小集體力量的支援、幫助下,在小組學習的氛圍中不得不去思考、討論,找到問題的答案。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使組內的每個成員都樹立起集體意識,充分體現了小組合作的力量。

4、小組成員分工合作

小組合作的目的是讓每個小組成員都從中有所收穫。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學生自由發揮,就會出現只是幾個好學生七嘴八舌,誰也不理會誰,整個合作過程如同一盤散沙,學生從合作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的出現,在成立小組時指導小組成員分好工就顯得十分重要。

低年級特別是一年級剛入學的學生,他們頭腦中沒有任何學習的模式,這時兩人小組比較合適。三、四個月後,再將班上同學分成3人或4人學習小組,並給每乙個小組成員作以分工:一名組長,負責組織討論與合作;一名操作員,負責具體的操作;一名記錄員,負責記錄、整理本組討論或合作的成果;還有一名匯報員,負責將小組合作的情況在全班做出匯報。

每次合作時,同學就能各盡其責,不用擔心誰在裡面無事可做,誰在裡面「唯我獨行」 了。

各小組成員的分工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一定週期後(乙個周或乙個月),調換一次,讓每個學生對小組中的四個角色所擔任的工作都有所了解,都會做,並明白每一項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

二、培養良好習慣,促進合作學習開展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較好的學習方式,同時也是一種集體性的技藝,需要小組成員都掌握一定的能力,否則小組活動只能停留在形式上,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孔子雲:「少年若天性,習慣如自然。」有了良好的習慣,才能提高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對於合作學習來說也一樣,只有有了良好的合作習慣,才能使合作學習落到實處。我們認為,合作學習必須培養學生的以下五個習慣:

1、收集資料的能力和習慣

合作學習的課題一般都有一定難度,需要學生平時的收集、積累和積澱。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就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的習慣,要教會學生用某種工具,並通過某種途徑、某種形式,收集某種資料的技能,認真做好課前準備。如:

我們讓學生養成記數學日記的習慣。比如跟媽媽一起去商場時,要留心自己熟悉物品(書包、彩筆;衣服、鞋、帽等)的**,觀察和體驗買、賣交易的經過;自己所看到物體的形狀、大小;親戚、朋友家所在的方位等等,都可以寫在自己的日記裡,這樣即能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又能為小組學習做好積澱。

2、積極思考的習慣

小組合作學習必須建立在學生的思考之上,在小組合作學習之前,學生必須有自己的思考空間,讓每個學生都投入到思考當中去,是教師要著力培養學生積極動手操作實踐的能力和習慣。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的質量。

3、主動參與交流討論的能力和習慣

交流是合作學習中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合作學習需要每個成員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對方的觀點,在此基礎上才能合作**問題。交流的過程也是個體從狹隘走向廣闊的過程,可以給學生帶來視角的敞亮、思路的寬闊。討論是合作解決問題的關鍵,每個成員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可能有不一致之處,這就需要討論,攻克難點,形成解決方案。

教師要在關鍵處予以指導,讓學生不輕易放棄自己的方案或想法,也不迷信權威,逐漸學會討論問題的步驟和方法。

4、認真傾聽的能力和習慣

合作學習中除了要獨立思考,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外,還應具有認真傾聽他人發言的能力和習慣。傾聽是合作學習的重要環節,不僅要讓學生肯聽,更要讓學生會聽,能夠聽出別人說的重點、問題,並加以思考,從而重視並採納他人意見,達到優勢互補,共同提高。低年級學生剛開始合作學習,同學之間最大的問題是不能容納別人的意見,為此,教師要逐步要求學生學會三聽:

一是認真聽每個同學的發言,不插嘴;二是聽出別人發言的要點,培養自己收集他人發言中重要資訊的能力;三是聽後需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見解,提高自己處理資訊、反思評價的能力。

5、善於肯定別人優點並敢於質疑的習慣

善於肯定別人的優點,敢於質疑都是良好的合作品質,這兩方面有利於小組成員博採眾長,取長補短,也有利於深入**問題,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

三、深入鑽研教材,精選合作學習內容

很多的小組合作,追求的是形式,是可有可無的。提供給小組學習的內容必須依據學生的認知基礎、合作能力,把那些具有**性和開放性,僅憑個人的力量難以考慮周全,須發揮小組集體智慧型的問題讓學生合作學習。才能更充分地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

我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安排合作學習的內容:

1、單憑個人力量難以考慮周全的內容

低年級學生的思考還停留在直觀、具體、片面的層面,對某些問題或現象還不能全面、開闊地去思考、分折。教材中的某些學習內容單憑某個人的力量和智慧型難以考慮周全,這時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小組合作,依靠集體的力量和智慧型來解決,讓學生在互動中取長補短,體驗合作思維的豐富性。如:

一年級下冊「怎樣租車」一題:「一班有38人,二班有39人,要租車去春遊。已知1號車限坐42人,2號車限坐60人,3號車限坐19人。

」經小組探索,學生提出了兩種租車方案:第一種:兩個班合租2號車和3號車;第二種:

一班租2輛3號車,二班租一輛1號車。同學們在小組內其他同學的啟發下,思路開闊了,思維也活躍了。

2、學生感到困惑的內容

當學生處於「心求通而未達,口欲言而未能」的狀態時,就自然地渴望與夥伴交流、**,共同解決問題。這種渴望下的情境,往往能使學生取得互求到得,啟迪智慧型的效果。如:

在「觀察物體」這節課中,老師提出「如果從乙個角度觀察長方形體時,最多能看到幾個面?這一問題時,學生的答案有:1個、2個、3個、4個……他們都認為自己的答案是正確的,但又不能用準確的理由說服別人。

在學生思考不成熟的情況下,老師組織了小組合作,讓同學們邊觀察、邊記錄,從某乙個角度看到的面有:從正對著長方體的某乙個面平視時可看到1個面;從正對著長方體的某一條稜平視時可以看到2個面;從對著長方體的某乙個項點**時可以看到3個面。通過自主**、合作交流,學生們悟出:

從乙個角度觀察長方體時,最多能看到三個面。在困惑之中求得小組的合作,學習豁然開朗,對**出來的知識記憶深刻。

3、「實踐活動」內容

在數學教材中,設計了許多的「實踐活動」。這些活動具有很強的操作性、開放性、**性和趣味性,對學生的活動提出了明確的責任分工,需要幾人密切配合才能很好地完成,這無疑是我們的首選內容。如:

一年級教材中「調查物品**」這一實踐活動,小組成員可先分頭到商店、集市等地去詢問、調查、收集、記錄,回來後共同整理資料,匯報調查的方法、過程及成果。這即鍛鍊了學生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及口語表達能力。

四、教師及時參與,適時點撥與指導。

合作學習是學生的一種學習方式,同時也是教師教學的一種組織形式。學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師的參與指導是分不開的。因此,在學生開展合作學習的時候,教師不應是袖手旁觀、無事可做,而應該深入到小組中去,了解學生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認知的程序等等,指導學生的**,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同時,教師還應針對學生合作**現的各種問題進行及時高效的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合作技巧,順利完成學習任務。對不清楚任務的小組及時說明操作程式;對開展得很順利的小組予以及時的表揚;對合作交流中偏離主題或遇到困難的小組提供及時的點撥;對完成任務的小組進行檢查;對小組成員的各司其職進行監督等等。

如何上好低年級數學課

長期以來,鑽研教材和設計教學過程,是教師備課的中心任務,完成這個任務,成為課堂教學的中心或惟一目的。傳統教學導致了課堂教學變得機械 沉悶和程式化,缺乏生氣與樂趣,缺乏對智慧型的挑戰和好奇心的刺激,師生的生命力在課堂中被扼殺。實施素質教育,教師的主要任務應發生根本性的轉變。因而,我們的教師要善於轉變任...

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提問技巧

華陽九年制學校嶽非平 課堂提問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課堂提問是小學數學課堂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手段,是教師向學生輸出資訊的主要途徑之一,也是溝通教師 教材 學生之間聯絡的主渠道和 鋪路石 善於把握教材的特點,舊中求新 從不同的方面或角度提出生動曲折 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將有助於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也有...

低年級數學課堂中應教會學生什麼

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到處充滿著數學。但為什麼很多孩子學起數學卻有些吃力呢?尤其對於低年級孩子來說,如何讓其陶醉於數學之中,流連忘返,對學習產生興趣呢?這就要看教師怎麼教,教會什麼?教學的本身不是備課,不是上課,而是育人。尤其針對低年級孩子來說,在這一過程中到底該教會他們什麼,才能達到育人的目的呢?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