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管理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貢獻

2023-01-01 01:45:05 字數 4710 閱讀 1214

科學管理理論

代表人物弗雷德里克.w.泰勒

<1>人物簡介

泰勒被稱為科學管理之父,他從工人做起,通過不斷地努力,最終成為一名優秀的工程師。在他的管理生涯中,他不斷地在工廠進行實地試驗,系統研究和分析工人的操作方法和作業所花費的時間,將這些試驗逐步改進發展,成為系統的管理制度,即「泰勒制」 。他一生獲得的專利 100 多種,1902 年獲「埃利奧特.

克雷森獎章」 。1906 年, 他曾任美國機械工程師協會主席,並獲得賓夕法尼亞大學和霍巴特學院的榮譽博士學位。

<2>主要貢獻

a 科學管理原則

1 對工人提出科學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時,提高效率

2 在工資制度上實行差別計件制

3 對工人進行科學的選擇,培訓和提高

4 制定科學的工藝規程,並用檔案形式固定下來以利推廣

5 使管理和勞動分離,把管理工作稱為計畫職能、工人的勞動稱為執行職能

b 精神革命

科學管理不僅是將科學化、標準化引入管理,更重要的泰勒所倡導的精神革命是實施科學管理的核心問題,許多人認為雇主和雇員的根本利益是對立的,而泰勒所提的科學管理卻恰恰相反,它相信雙方的利益是一致的。對於雇主而言,追求的不僅是利潤,更重要的是事業的發展。而正是這事業使雇主和雇員相聯絡在一起,事業的發展不僅會給雇員帶來較豐厚的工資, 而且更意味著充分發揮其個人潛質,滿足自我實現的需要。

只有雇主和雇員雙方互相協作,才會達到較高的績效水平,這種合作觀念是非常重要的。即「將蛋糕做大,然後大家都能多分一點」 。 科學管理是一場重要的精神革命, 每個人都要對工作對同事建立起責任觀念;每個人都要有很強的敬業心和事業心。

<3>侷限性

泰勒單純從經濟人假設出發,認為企業家的目的只是為了獲得最大限度的利潤,工人只是為了獲得最大限度的工資收入。這就忽略了人的動機的多面性。他一機械的模式看待員工,他們把員工看成進行一定生產作業生產工具——活的機器。

科學管理不是萬能的,但沒有科學管理卻是萬萬不能的。

二組織管理理論

代表人物亨利.法約爾 、馬克斯.韋伯

(一) 亨利.法約爾

<1>人物簡介

法約爾是歐洲一位傑出的經營管理思想家,被稱為「一般管理理論之父」 泰羅制在科學管理中的侷限性主要是由法約爾加以補充的。

<2>主要貢獻

a 法約爾認為要經營好乙個企業,不僅要改善生產現場的管理,而且應當注意改善有關經營的六個方面的職能:技術職能、 經營職能、 財務職能、 安全職能、 會計職能、 管理職能(計畫、組織、指揮、協調、控制)

b 管理的 14 條原則 1 分工 2 權力與責任 3 紀律 4 統一命令 5 統一領導 8 集權 13 主動性 6 員工個人要服從整體鏈 10 秩序 11 公平 7 人員的報酬要公平 12 人員保持穩定 9 等級 14 集體精神

c 法約爾的一般管理理論是從「辦公桌前的總經理」向上延伸,他以大企業的整體運作作為研究物件, 對管理理論進行了較為系統全面的研究,把研究的重點放在管理職能和組織原則上,以更加概括的、系統的和的形式從管理的組織和職能關係上揭示了管理的本質, 歸納了管理的普遍原則是管理理論更加巨集觀化、系統化。他的管理思想從具體的環節中、技巧中抽象出來形成了具有普遍意義的只能和原則。既適合於一般的企業管理,也對社會組織、**和國家的管理具有普遍意義。

<3>侷限性

其管理理論的體系不夠完整,管理能容比較膚淺簡單,管理方法過於直觀和單一,而且他只考慮了組織的內在因素,沒有考察組織同期外在環境之間的關係。

(二) 馬克斯.韋伯

<1>人物簡介

馬克斯.韋伯是和泰勒、法約爾同一歷史時期並且對西方古典管理理論的確立做出傑出貢獻的德國著名社會學家和哲學家。後人把他和馬克思、涂爾幹並成為社會學的三位「現世神明」 。

<2>主要貢獻 (科層制)

a 理想官僚組織模式 1 組織中的人員應有固定和正式的職責並依法行使職權。組織是根據合法程式制定的,應有其明確目標,並靠著這一套完整的法規制度, 組織與規範成員的行為,以期有效地追求與達到組織的目標。

2 組織的結構是一層層控制的體系。在組織內,按照地位的高低規定成員間命令與服從的關係。

3 人與工作的關係。成員間的關係只有對事的關係而無對人的關係。

4 成員的選用與保障。每一職位根據其資格限制(資歷或學歷) ,按自由契約原則,經公開考試合格予以使用,務求人盡其才。

5 專業分工與技術訓練。對成員進行合理分工並明確每人的工作範圍及權責,然後通過技術培訓來提高工作效率。

6 成員的工資及公升遷。按職位支付薪金,並建立獎懲與公升遷制度,使成員安心工作,培養其事業心。

b 韋伯的理論一方面使他們自己的行為受其制約, 另一方面使他們有責任監督其它成員服從於這些規則。 把目光投向其準確性、 連續性、 紀律性、嚴整性與可靠性。韋伯這種強調規則、強調能力、強調知識的行政組織理論為社會發展提供了一種高效率、 合乎理性的管理體制。

<3>侷限性

1 假設的有效性 2 忽視了非正式組織的存在 3 過跟的強調執行規章制度

三行為管理理論

代表人物喬治.g.埃爾頓.梅奧

<1>人物簡介

喬治.g.埃爾頓.梅奧,美國行為科學家,人際關係理論的創始人,堅持了著名的「霍桑試驗」 ,解開了組織中的人的行為研究的序幕,並為人際關係學說和行為科學的創立奠定了基礎

<2>主要貢獻

a 主要觀點 1 企業的職工是社會人 2 滿足工人慾望,提高工人的士氣是提高生產效率的關鍵 3 企業中實際存在一種「非正式組織」——企業職工在共同工作和共同生產中必然產生相互之間的人群關係,產生共同的感情,自然形成一種行為準則和慣例,要求個人服從。這就構成了「非正式組織」

b 霍桑試驗對古典管理理論進行了大膽的突破,第一次把管理研究的重點從工作和物上的因素轉到人的因素上來,不僅對古典理論作了修正和補充,也為現代行為科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3>侷限性

梅奧在研究中過於注重非正式組織而忽略了正式組織, 過於偏重於人的感情和社會的因素而忽略了理性和經濟因素

四激勵理論

激勵理論可以劃分為的內容型激勵理論、強化型激勵理論、過程型激勵理論、綜合型激勵理論內容型激勵理論代表人物亞伯拉罕.馬斯洛

<1>人物簡介

亞伯拉罕.馬斯洛是美國社會心理學家、人格理論家和比較心理學家, 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主要發起者和理論家,心理學第三勢力的領導人。

<2>主要貢獻

需要層次理論

1 人是有需要的動物,其需要取決於它已經得到了什麼,還缺少什麼, 只有尚未滿足的需要能影響行為 。

2 人的需要都是有輕重的某一層次得到滿足後,另一層次需要才出現。需要層次劃分為五級: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 自我實現需要

3 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稱為低階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稱為較高階的需要。高階需要是從內部使人得到滿足,低階需要主要從外部使人得到滿足。 需要層次理論強調了人的價值和尊嚴,對於促進管理中對人的重視具有積極意義。

傳統管理理論的出發點往往是把人看作是「工具」,認為人與動物並沒有本質的區別,否認人的感情、價值以及尊嚴等特性。 需要層次理論突出了人的因素, 促使了資本主義企業管理重點由物到人的轉變。

<3>侷限性

需求歸類有重疊傾向,乙個人在不同時期可能有多種不同的需要,需要的層次也並不是絕對的,需要滿足的標準和程度是模糊的。人的需要在不同情況下可能是模糊的。因此,馬斯洛的分類方法是否科學也就遭到質疑

五領導理論

代表人物弗雷德.e.菲德勒

<1>人物簡介

弗雷德·菲德勒是美國當代著名心理學家和管理專家,他所提出的「權變領導理論」開創了西方領導學理論的乙個新階段,使以往盛行的領導形態學理論研究轉向了領導動態學研究的新軌道。 使以往盛行的領導形態學理論研究轉向了領導動態學研究的新軌道。 菲德勒的理論對爾後領導學和管理學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他本人被西方管理學界稱為「權變管理的創始人」。

<2>主要貢獻

a 領導效率的高低取決於以下兩方面的因素:

第一, 領導者對其同事和下屬的看法和感覺會影響領導者與被領導者之間的關係。 (lpc)

第二,對領導者是否有利的情境。這取決於三種主要因素:

1 領導者同下屬的相互關係;

2 工作結構即工作明確規定的程度;

3 職位權力,即不同於領導者個人權力的正式的職位賦予的權力。

b 任務取向的領導者在非常有利的情境非常不利的情境下工作更有利。而關係取向的領導者在中等的情境下工作績效最好。當領導風格與情境適應時,領導活動的效果最佳,如果二者不能相匹配,按費德勒的觀點,要麼替換領導者以適應情境,要麼改變情境適應領導者。

<3>侷限性

1 一些變數還需要改進和彌補

2 lpc 量表以及該模型的實際應用方面也存在量化問題

3 三項權變變數對於實踐者進行評估也過於困難,資料不夠準確

六權變管理理論

代表人物傑伊.w.洛希

<1>人物簡介

傑伊.w.洛希是美國哈弗大學人際關係學教授。

曾獲安提阿大學學士學位、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學位和哈弗大學工商管理博士學位。洛希是權變理論學派的著名代表人物,他的貢獻集中在企業組織結構的設計和研究方面以及對企業的人事管理問題上

<2>主要貢獻

超 y 理論

1 人們帶著許多不同的需要和動機加入組織,但最主要的是實現其勝任感;

2 由於人們的勝任感有不同的滿足方法,所以對管理要求也不同,有人適用 x 理論管理方式,有人適用 y 理論管理方式;

3 組織結構、管理層次、職工培訓、工作分配、工資報酬和控制水平等都要隨著工作性質、工作目標及人員素質等因素而定,才能提高績效; 4 乙個目標達成時,就會產生新的更高的目標,然後進行新的組合, 以提高工作效率。 超 y 理論的提出有效解決了 x-y 理論中 x 理論和 y 理論對立的狀態, 不存在 x 理論和 y 理論哪個一定好。該理論突破了古典管理理論關於組織結構的理論,並具體給出設計組著結構的指導思想和操作要點。

管理學主要內容

四 決策的過程 1 識別機會或診斷問題。2 識別目標。3 擬訂備選方案。4 評估備選方案。5 作出決定。6 選擇實施戰略。7 監督和評估 五 決策的方法 1 集體決策方法。2 有關活動方向的決策方法。3 有關活動方案的決策方法。第六章計畫與計畫工作 一 計畫的概念及其性質 1 計畫的概念。2 計畫與...

現代管理理論的主要學派

哈洛德 孔茨在1961年12月發表的 管理理論的叢林 一文,19年後又發展 再論管理理論的叢林 他對管理流派進行分類,指出管理已由6個學派發展形成了11個學派。管理思想史 第十章主要講述了以下八部分內容 一 關於管理過程學派 管理過程學派又稱為經營管理學派 管理職能學派,是歷史悠久並有巨大影響力的一...

管理學原因中激勵的主要方法

一 形象激勵 這裡所說的形象包括組織中領導者 模範人物的個人形象與優秀團隊的集體形象等。無論哪一種形象,都能激發員工的榮譽感 成就感和自豪感,達到激勵人的作用。為此,企業的領導者應把自己的學識水平 品德修養 工作能力 個性風格貫穿於自己的日常工作之中,以自己良好的個人形象對被領導者的思想和行為進行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