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落花生》測案

2022-12-31 08:39:04 字數 4239 閱讀 5964

15五年級語文《落花生》測案

設計審核責任校對批准使用創作時間

學習內容:小學語文課標實驗版五年級上冊四單元15課《落花生》

【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學會本課六個生字,正確讀寫「居然」、「榨油」、「便宜」、「愛慕」、「體面」、「吩咐」「分辨」等詞語。

2過程與方法目標.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理解父親的話的含義,明白花生最可貴的好處,懂得做人

應該做乙個對他人有好處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只求外表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學習重點】

理解父親讚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懂得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初步學習分清文章主次的閱讀方法。這兩點,也是選編本課的主要意圖。

【學習難點】

1.如何把花生的品格與做人聯絡起來,進而悟出深刻的做人道理,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2.分角色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理解「父親」所說的話的深刻含義,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4.初步學習分清文章的主次,加深對文章思想內容的理解;學習作者主次分明的表達方法。

學習方法

反覆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情感,梳理課文記敘的事件

用心領會,收穫人生的道理

【閱讀鏈結許地山(1893—2023年)名讚,字地山,筆名落華生。祖籍台灣省台南市,落籍福建龍溪(今龍海)。生於台灣乙個愛國志士的家庭。

現代**家、散文家。早年就讀於燕京大學,後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英國牛津大學研究文學、宗教和哲學,回國後在燕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執教。曾積極參加五四運動,合辦《新社會》旬刊。

抗日戰爭開始後,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香港分會常務理事,為抗日救國事業奔走呼號,展開各項組織和教育工作。他的創作雖不豐碩卻獨樹一幟,作品具有愛國、進步的思想傾向。他以「落華生」為筆名(在古文中,「華」同「花」),表明了他的人生態度和高尚品格。

《落花生》是一篇現代優秀散文,比較真實地記錄了許地山小時候所受到的家教。許地山的父親叫許南英,曾是清朝**駐台灣籌防局統領。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後,許南英率部奮起抗擊侵略軍,但由於清**的腐敗,終因寡不敵眾,台灣遭致陷落,並淪為日本殖民地。

許南英出於愛國之心,毅然拋棄全部家產,攜帶家眷在福建龍溪定居,過著清貧的生活。許地山小時,父親曾以「落花生」作比,要求子女們為人做事要腳踏實地,不求虛榮,給許地山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許地山以後不僅寫了《落花生》一文追憶父親的教誨,而且以「落華生」為筆名勉勵自己。

著作有《許地山選集》。

花生花生開花受精三四次,子房柄(果針)就開始迅速生長,向上長到5至10公釐時,即向下彎曲,使尖銳的子房插入土中。通常開花、受精後的10天至15天,子房柄深入土中5至10厘公尺深處就停止生長。這時,平臥土中的子房就開始脹大,最後形成莢果。

因為它是地上開花、花落以後在地下結果的作物,所以也叫「落花生」。

二自主**交流展示

一我能分辨下列漢字,還能組成詞語。

辨辯辮瓣

紛吩份扮

二我能按一定順序重新排列下列順序混亂的詞語。

1.播種買種澆水收穫

按種花生過程從前到後排

2.市省國鄉

按範圍從大到小排

三選詞填空。

居然果然

1.父親早上說要回來過花生節,晚上他回來了。

2.父親早上沒說要回來過花生節,晚上他回來了。

創造製造

1.經過艱苦攻關,他們終於出中國第一台超級計算機。

2.他們的超級計算機一秒鐘可以運算幾十億次呢。

第二部分閱讀知識**

1指導學生有感情讀課文並質疑

**的問題

(1)1. 齊讀課題,你知道「落花生」是什麼意思嗎?你是怎麼知道的?

3.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課文,看看你對課文都有了哪些了解?

↘默讀課文,理清思路

1.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請大家默讀課文之後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本文是按什麼順序寫的?你準備怎樣給本文分段,為什麼?(討論並明確分段)

↘回憶課文內容,整體感知

3齊讀課題,回憶課文內容,想想課文圍繞「落花生」寫了哪些內容默讀課文,看看你對哪部分內容更有感受,再好好讀一讀。(根據自己讀的理解互相談談你的理解和體會情況)①填表助學,運用對比的手法突出花生的可貴之處:(在同學自由讀之後填表)

花生桃、石榴、蘋果

位置埋在地里高高地掛在枝頭

外表矮矮地長鮮紅嫩綠

印象挖起來才知道一見就生愛慕之心

(4)對比讀句子,體會父親對我們的希望

「那麼,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那麼,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兩句話意思不一樣,「只」是單單的意思,爸爸的意思是做人不能只追求外表的體面,更重要希望我們做乙個腳踏實地、埋頭苦幹、不計名利,像花生一樣的對別人有用的人)

(5)通過填空,加深理解:在你身邊一定有許多像花生一樣的人,讓我們來讚美花生,讚美像花生一樣有用的人。

拓展延伸靈活運用

「我愛花生,它的好處很多,它雖然沒有(),但可貴的是()。我們的()不正像花生一樣嗎?他()。我讚美花生,我更要

在當今的社會你想做乙個像桃子、石榴、蘋果一樣的人呢,還是做乙個像花生一樣的人呢?為什麼、?(展開討論 )①填表助學,運用對比的手法突出花生的可貴之處:(在同學自由讀之後填表)

花生桃、石榴、蘋果

位置埋在地里高高地掛在枝頭

外表矮矮地長鮮紅嫩綠

印象挖起來才知道一見就生愛慕之心

②出示花生和桃、石榴、蘋果的**,同桌對比著讀。乙個讀桃、石榴、蘋果,乙個讀花生

③指名讀,評讀:你覺得他讀得怎麼樣?或者通過他的朗讀你感受到什麼?

④再次讀,看看你對花生又有什麼新的認識?(引導學生體會出花生雖然不好看,可是它非常實用,默

默地為人類奉獻)

(4)對比讀句子,體會父親對我們的希望

「那麼,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那麼,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兩句話意思不一樣,「只」是單單的意思,爸爸的意思是做人不能只追求外表的體面,更重要希望我們做乙個腳踏實地、埋頭苦幹、不計名利,像花生一樣的對別人有用的人)

(5)通過填空,加深理解:在你身邊一定有許多像花生一樣的人,讓我們來讚美花生,讚美像花生一樣有用的人。

拓展延伸靈活運用

「我愛花生,它的好處很多,它雖然沒有(),但可貴的是()。我們的()不正像花生一樣嗎?他()。我讚美花生,我更要

在當今的社會你想做乙個像桃子、石榴、蘋果一樣的人呢,還是做乙個像花生一樣的人呢?為什麼/? ↘回歸整體漫談收穫

那一夜我們談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親的話卻深深印在我的心上。

許地山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他長大後埋頭苦幹,默默奉獻,成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個筆名叫落花生,這就是他筆名的由來。在抗日戰爭中,他為抗日奔波勞累過度而去世,年僅48歲,他的確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讓我們來一起讀讀他說的這句話:

「我要像落花生一樣,踏踏實實地做乙個淳樸的人,有用的人,我要為中華而生,為中華而貢獻。」

通過對本文的學習**,交流,展示和感悟,能談談你的收穫嗎、

鞏固新知檢測反饋落花生1作業

一我能分辨下列漢字,還能組成詞語。

辨辯辮瓣

紛吩份扮

二我能按一定順序重新排列下列順序混亂的詞語。

1.播種買種澆水收穫

按種花生過程從前到後排

2.市省國鄉

按範圍從大到小排

三選詞填空。

居然果然

1.父親早上說要回來過花生節,晚上他回來了。

2.父親早上沒說要回來過花生節,晚上他回來了。

創造製造

1.經過艱苦攻關,他們終於出中國第一台超級計算機。

2.他們的超級計算機一秒鐘可以運算幾十億次呢。

後學生開始行動,結果全班學生都坐到了教室右邊。我很驚奇,原來準備的辯論會「砸鍋」了,只好成為「闡述會」。

生1說:「現代科學證明四父親的話中提到了四種事物,父親認為雖然讓人一見就________,但是和________相比,還是_______最可貴。

五讀父親的話,並根據自己的理解,判斷以下句子是否正確,並說出理由。

1.花生好、桃子、石榴、蘋果不好

2.凡是埋在地里的東西都是好的,高高掛在枝頭上的東西都是不好的

3.我們不需要外表美

來自: 中科軟體園( 詳細出處參考:

① 填空,體會父親話的含義。

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它的果實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的果實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你們看它長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分辨出來它有沒有果實必須挖起來才知道。

15課落花生說課稿

一 說教材內容 落花生 是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15課。第四單元的學習主題是生活中的啟示。這單元的每篇課文都包含著深刻的如何做人的哲理,情節性強,語言質樸簡潔,含義深刻。落花生 是兩篇精讀課文中的一篇,課文著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穫節的情況。通過談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的敘事散文,揭示了學習花生不圖虛...

15 落花生教學設計

課題教學目標 知識學習積累生字新詞,能有感情的朗讀文章,能用自己的語言講出自 己名字的含義 能力聯絡生活實際理解為人們 默默奉獻 的是哪些人,他們的可貴之 處自在 能從長輩為自己起的名字理解長輩的期望。情感及能真切體會許地山先生通過落花生所讚美的 從不炫耀,默默奉獻 價值觀的可貴精神,懂得做人要做不...

落花生反思

宋秀偉 落花生 是一篇敘事散文,在表達上頗具匠心 其一,語言淺顯平實,簡明精當,卻旨趣深遠,寓理於物 其二,布局詳略得當,主次分明。所以文章篇幅雖短,卻給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從平凡的事物中悟 出了耐人尋味的道理。語文課程標準 明確指出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