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的分離技術

2022-12-28 11:45:02 字數 5291 閱讀 8720

酶的分離純化方法

摘要:酶的分離純化工作,是酶學研究的基礎。乙個特定酶的提純往往需要通過許多次小實驗進行摸索,很少有通用的規律可循。

本文從酶原料選擇、酶的分離與純化、酶純度的評價三個方面進行總結,列舉了一些常用的分離純化方法。

關鍵詞:酶、分離純化、方法、純度

酶的分離純化工作,是酶學研究的基礎。乙個特定酶的提純往往需要通過許多次小實驗進行摸索,很少有通用的規律可循。酶的純化過程與一般的蛋白質純化過程相比,又有其本身獨有的特點:

一是酶一般取自生物細胞,而特定的一種酶在細胞中的含量很少;二是酶可以通過測定活力的方法加以跟蹤,前者給純化帶來了困難,而後者卻能使我們迅速找出純化過程的關鍵所在。

1 酶原料選擇

提取某一種酶時,首先應當根據需要,選擇含此酶最豐富的材料,如胰臟是提取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澱粉酶和脂酶的好材料。但是由於從動物內臟或植物果實中提取酶製劑受到原料的限制,如不能綜合利用,成本又很大。目前工業上大多採用培養微生物的方法來獲得大量的酶製劑。

從微生物中來生產酶製劑的優點有很多,既不受氣候地理條件限制,而且動植物體內酶大都可以在微生物中找到,微生物繁殖快,產酶量又豐富,還可以通過選育菌種來提高產量,用廉價原料可以大量生產。

2 酶的分離純化

由於在生物組織中,除了我們所需要的某一種酶之外,往往還有許多其它酶和一般蛋白質以及其他雜質,因此為製取某酶製劑時,必須經過分純化的手續。

酶是具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質,蛋白質很容易變性,所以在酶的提純過程中應避免用強酸強鹼,保持在較低的溫度下操作。在提純的過程中通過測定酶的催化活性可以比較容易跟蹤酶在分離提純過程中的去向。酶的催化活性又可以作為選擇分離純化方法和操作條件的指標,在整個酶的分離純化過程中的每一步驟,始終要測定酶的總活力和比活力,這樣才能知道經過某一步驟**到多少酶,純度提高了多少,從而決定著一步驟的取捨。

酶的分離純化一般包括三個基本步驟:即抽提、純化、結晶或製劑。首先將所需的酶從原料中引入溶液,此時不可避免地夾帶著一些雜質,然後再將此酶從溶液中選擇性地分離出來,或者從此溶液中選擇性地除去雜質,然後製成純化的酶製劑。

下面就酶的分離純化的常用方法作一綜合介紹。

2.1 預處理及固液分離

2.1.1 細胞破碎(cell disruption)

高壓均質器法:此法可用於破碎酵母菌、大腸菌、假單胞菌、桿菌甚至黑曲黴菌。將細胞懸浮液在高壓下通入乙個孔徑可調的排放孔中,菌體從高壓環境轉到低壓環境,細胞就容易破碎。

菌懸液一次通過均質器的細胞破碎率12%-67%。細胞破碎率與細胞的種類有關。要達到90%以上的細胞破碎率,起碼要將菌懸液通過均質器兩次。

最好是提高操作壓力,減少操作次數。但有人報道,當操作壓力達到175mpa時,破碎率可達100%。當壓力超過70mpa時,細胞破碎率上公升較為緩慢。

高壓均質器的閥門是影響細胞破碎率的重要因素。絲狀菌會堵塞均質器的閥門,尤其高濃度菌體時更是如此。在豐富培養基上比在合成培養基上生長的大腸菌更難破碎。

容菌酶處理法:蛋清中含有豐富的溶菌酶,**便宜,常用來裂解細胞。具體做法是:

溶壁微球菌(micrococcus lysodeikticus)43kg,置於0.5%的氯化鈉溶液中,使細胞濃度為5%(乾重),在35℃用0.68kg(乾重)的蛋清處理20min,得到的細胞碎片用相同體積的乙醇處理,用離心機將細胞碎片和胞內蛋白質除去,再將乙醇濃度提高到75%(體積分數),可以得到純度為5%的過氧化氫酶1500g。

2.1.2 離心

離心分離過程可分為離心過濾、離心沉澱、離心分離3種型別,所使用的裝置有過濾式離心機、沉降式離心機和離心機。過濾式離心機的轉鼓壁上開有小孔,壁上有過濾介質,一般可用於處理懸浮固體顆粒較大、固體含量較高的場合。沉降式離心機用於分離固體濃度較低的固液分離,如發酵液中的菌體,用鹽析法或有機溶劑處理過的蛋白質等。

分離機用於分離兩種互不相溶的、密度有微小差別的乳濁液或含微量固體微粒的乳濁液。

在生物領域採用的離心機系統,除了應具備離心機的一般要求外,還應滿足生物生產的技術要求,這包括滅菌、冷卻、密封,以保證產品不受汙染並不汙染環境。現代哦離心機裝置包括以下三個步驟,並進行程式控制:離心、離心系統的滅菌及就地清洗。

如阿法-拉伐公司離心機產品的裝置,具有雙重軸向密封,密封由裝在轉筒主軸上下的碳化矽動環和固定環組成,密封由水連續冷卻和潤滑,可防止產品被汙染,也可防止生產過程中排出的廢物對環境的汙染。該離心機又如乙個密閉的壓力容器,可在121℃溫度下進行蒸汽滅菌,該離心裝置設有環繞離心機轉筒的冷卻夾套,對懸浮液和濃縮的固體都能進行充分的冷卻,並能有效地控制溫度,這對於生物製品是非常重要的。如btpx205型離心機可用於細胞收集、培養液的淨化和細胞碎片的分離,可用於疫苗、酶製劑等的提取。

該機的其他輔助系統及控制系統也較為完善,如設有壓力指示器、力量計、溫度感測器和液面感測器。

2.1.3 膜分離技術

在蛋白質純化過程中主要用到的膜分離技術多為超濾。在靜壓作用下降溶液通過孔徑非常小的濾膜,使溶液中分子量較小的溶質透過薄膜,而大分子被截留於膜表面。大多數超濾膜是由一層非常薄的功能膜與較厚的支撐膜結合在一起而組成的。

功能膜決定了膜的孔徑,而支撐膜提供機械強度以抵抗靜壓力。超濾濃縮的優點是:操作條件溫和,無相變化,對生物活性物質沒有破壞。

超濾系統主要由料液貯罐、幫浦、超濾器、透過液收集罐組成,料液經幫浦打入超濾器,水及低分子量物質排出超濾器外,被濃縮的料液在料液貯罐、幫浦、及超濾器中迴圈。當料液濃縮至一定的倍數後即可作為進一步處理的濃縮料液。

超濾應用於蛋白質類物質的濃縮和脫鹽過程中時應注意以下問題:第一,在超濾迴圈過程中,由於幫浦和葉輪與料液的摩擦放熱作用,料液的溫度會逐漸公升高,會造成蛋白質分子的損失。因此,料液貯罐應加冷卻系統,並安裝自動測溫及控制系統。

第二,某些酶的輔助因子散失為問題:一些酶含有輔助因子,其分子量小,超濾時易從透過液中排除掉,因而在超濾前或超濾後要新增一定濃度的的輔助因子。

還可將超濾與親和層析相結合以提高分離純度。其工作原理是:當溶液中欲被分離的蛋白質不受阻礙地通過超濾膜的孔隙時,如果在膜的一側結合著親和配基,該蛋白質就會與配基結合因而結聚在膜的這一側。

不與配基結合的其他物質就將穿過孔而被帶走。再用適宜的洗脫劑將該蛋白質洗脫下來,洗脫液用於進一步的分離純化。

2.1.4 泡沫分離

原理:將氣體通入含多種組分的溶液中,由於這些組分的表面活性由差異,因此在溶液的表面,某些組分將形成泡沫,泡沫的穩定性取決於操作條件及溶液的生物學特性。泡沫中含有更多的表面活性成分,故泡沫的組分種類及其含量與溶液中的不相同。

這樣,溶液中的組分舅得以分離。

蛋白質較易吸附與氣液介面,這有利於其結構的穩定。泡沫分離過程是:蛋白質從主體溶液中擴散到氣液介面,該過程可能是可逆的也可能是不可逆的;分子發生重排,一般認為在空氣-水介面會形成兩種型別的膜,一種是稀膜,另一種是濃膜,可能會發生由多個分子聚集在一起的現象。

在氣液介面形成的蛋白質膜可以是單層的也可以是多層的。膜的型別取決於主體溶液及氣液介面上蛋白質的特性、結構和濃度。

泡沫分離的目的,一方面提高酶蛋白的富集率(泡沫中蛋白質的濃度/最初溶液中蛋白質濃度),另一方面提高酶蛋白的提取率(泡沫中蛋白質的提取率/最初的蛋白質質量),或使多組分混合物中某一組分的分配係數最大。

2.2 抽提沉澱

2.2.1 鹽析

常用的鹽析劑是硫酸銨,其溶解度大、**便宜。硫酸銨沉澱蛋白質的能力很強,其飽和溶液能使大多數的蛋白質沉澱下來。對酶沒有破壞作用。

ph的控制:應從酶的溶解度與穩定性兩個方面考慮,在酶等電點時其溶解度最小易沉澱,但有些酶再等電點時穩定性較差,因此要選擇最佳ph值.一般要求在酶最穩定的ph值的前提下再考慮最適宜酶沉澱的ph值。

在操作中一旦確定最佳ph值後,在新增硫酸銨之前甲酸或鹼調節好酶液的ph值,要盡量避免溶液ph值的波動以免破壞酶的穩定性。在新增硫酸銨時要注意攪拌,並注意硫酸銨的加入速度,一般是由少到多,緩慢加入,硫酸銨盡可能磨成細粉。

溫度的控制:有些酶在較高溫度下穩定性能較好,可在常溫下進行鹽析操作,而對於大多數酶,盡可能在低溫下操作。

酶液的淨置:加完硫酸銨後,酶液要靜置一段時間,使酶蛋白完全沉澱下來,酶靜置後,就不要再加以攪拌。

2.2.2 有機溶劑沉澱

有機溶劑選擇:可用於酶蛋白沉澱的有機溶劑包括醇類物質等,如甲醇、乙醇、異丙醇。乙醇的親水性能較好,可防止蛋白質的變性,酶蛋白在其中的溶解度也較低。

有機溶劑沉澱操作:有機溶劑一般都使蛋白質變性,當溫度較高時變性蛋白質分子就會變成永久失活。因此用有機溶劑處理時最好在0℃以下進行。

用有機溶劑沉澱得到的酶蛋白不要放置過久,要盡快加水溶解。

2.2.3 聚合物絮凝劑沉澱

聚合物絮凝劑,如葡聚醣和聚乙二醇,與酶分子爭奪水分子,具有脫水作用使酶沉澱。聚乙二醇作為一種沉澱劑的優點是在水溶液中,其濃度可達到50%,濃度為6%-12%的蛋白質大都可以沉澱下來。這種試劑不需要低溫操作,而且對蛋白質的穩定還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聚乙二醇不會被吸附,故在離子交換吸附前不必去除。

2.2.4 用金屬離子和絡合物沉澱

酶和其他蛋白質都會形成金屬鹽,其溶解度較低。用金屬離子沉澱的缺點是酶與金屬離子相互作用後,可逆變化較差,尤其是用巰基衍生物,它結合的]金屬離子會催化酶變性而失活。

2.2.5 用特殊試劑沉澱法

用鏈黴素可選擇性去除核酸,從而使胞內酶沉澱出來。鏈黴素鹽(濃度為0.5-1.0mg/mg蛋白質)對於選擇性沉澱核酸的效果比錳離子還要好,酶不易失活。

2.2.6 親和沉澱

將親和反應的高度選擇性、低處理量特性與沉澱操作的大處理量、地選擇性有機結合形成了親和沉澱技術。將配基與可溶性載體偶聯後形成載體-配基複合物,該複合物與生物分子結合後在一定條件下可以沉澱出來。

配基-載體複合物可以選擇性地與蛋白質結合,溶液中的ph值、離子強度及蛋白質濃度等條件對親和結合的影響力並不大,只有競爭性的配基會降低產物與原配基的親和結合力,甚至使親和結合發生逆轉。

引導產生沉澱的方法有:離子交聯;加入帶相反電荷的聚合物;加入帶相反電荷的疏水基團;改變ph值,誘導產生疏水沉澱;溫度誘導產生沉澱。

親和結合:將親和配基加入到含有目的物蛋白質的溶液中,調節好有關沉澱的條件,使之有利於親和結合。

洗滌:為經過處理的粗製液中發生親和沉澱可能會發生非特異性結合,尤其是使用帶電的聚合物,離子交換的效應將使其他蛋白質共同沉澱,因此在分離目的物之前要洗滌沉澱物。其做法是:

加入適當的清洗劑重新溶解沉澱,再沉澱;或在專一性洗脫之前,徹底清洗沉澱。在上述過程中要始終保持目的蛋白質與配基處於親和結合狀態。

配基-載體複合物與目的蛋白質的分離:分離結束之後,要確保**目的蛋白質和配基-載體複合物,目的蛋白質要達到一定的純度,**率要高。

3、酶純度的評價

酶純化的目標是使酶製劑具有最大的催化活性和最高純度,檢驗這些指標的方法主要有電泳法、活性染色法、等電聚集法、超速離心法、抗原-抗體免疫法等。

檢測純化酶的催化活性時,要使測定條件下在最適狀態。如測定體系中有足夠的啟用劑和輔因子,無抑制劑等,還需搞清酶在什麼條件下儲存較為穩定。在有些情況下需要加入一些還原劑,如二硫蘇糖醇、羥基乙醇,以保證半胱氨酸側鏈巰基處於還原態。

在低溫貯存酶時,可將酶在50%的甘油儲存,以減少酶失活。

色譜分離技術

色譜分離方法 1 根據分離原理還可將色譜法分為吸附色譜 分配色譜 離子交換色譜 凝膠色譜 親和色譜 電泳色譜 氣相色譜等。利用物質吸附能力不同進行分離的稱為吸附色譜,常用的吸附劑有矽膠 氧化鋁 聚醯胺 活性炭 大孔吸附樹脂等。利用物質在兩相不互溶的溶劑中的分配比不同進行分離的稱為分配色譜,常用的支援...

產纖維素酶真菌的分離方案 liu1006

產纖維素酶真菌的分離 篩選與鑑定 一 取樣 在深圳大學或周邊地區採集林地或某些特殊樹木下的土樣,並做好記錄。取樣的準備 準備好滅菌的信封 合適的取樣器具 如小刀 鐵鏟等 分離培養基等。取樣的方法 取取樣地點的表層土或地面15cm下的土樣約10g,裝入信封,立刻到實驗室分離純化。每組至少取三個地點的土...

傳質分離技術複習

一 判斷 1.回流是精餾與普通蒸餾的本質區別。2.解吸是與吸收相反的操作,通過解吸操作後吸收劑可迴圈使用。3.理想溶液中兩組分的相對揮發度等於同溫度下兩純組分的飽和蒸汽壓之比。4.吸收是分離液體混合物的操作。5.在精餾塔中從上到下,液體的輕組分濃度逐漸增大。6.降液管是流體自上一層塔板流至其下一層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