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築自由呼吸的氣場

2022-12-26 19:03:01 字數 2835 閱讀 8845

我們還可以結合課後習題去預習,這些習題往往體現了作者的思路、課文的重難點。預習時,看看並想想這些題目,可以幫助理清課文的條理,了解課文的重難點。練習題則側重詞、句、段的訓練,富有啟發性。

同時把積累的重點詞語、句子和自己認為值得學習、借鑑的詞句摘錄下來,便於以後更好地運用。這樣動手摘錄,使眼、手、腦並用,預習效果更好。

3.援解文字材料

要想真正預習好文字,還要查閱文章的寫作背景以及其它相關知識,可以利用圖書館查閱資料,也可以在網路上查。可以是文字資料,也可以是**、錄音、錄影等多**資料。

二、雲月花影細把弄——意義建構的專場演繹

1.涵泳中生成意義

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讀有助於學生產生獨特的體驗,習得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尤其可貴的是喚起學生更為深切的情感體驗。在反覆朗讀的過程中,新知自然生成,學生的情感體驗更為深切。

例如教學《西湖》一文時,可以配上貝多芬的《愛的紀念》指導朗讀,優美的文章,似行雲流水般的**,很好地體現出了文章的意境。在優美的旋律聲中,多**展示一幅幅美麗動人的西湖畫面,讓學生欣賞西湖的美景,自主學習,討論交流。一節課下來,學生沉浸在優美的意境中,意猶未盡。

課堂上的朗讀給予了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知識的願望。

2.體驗中感悟意義

在教學中採用多樣的活動形式啟用課堂,可以幫助學生施展才華,促進課堂的動態生成。《生命橋》是一篇極其悲壯感人的散文,老羚羊用死亡架起了生命橋,年輕羚羊秩序井然地飛躍懸崖以求生存的感人故事。每次朗讀,同學們都被老羚羊那種最本質、最原始、最淳樸的捨己為人的精神感動得潸然淚下。

在《生命橋》一文的教學中,讓學生與課文做情感交流,開啟學生的發散思維,觸動學生的稚嫩心靈。老羚羊獻身的悲壯場面,弱小動物面對生與死的坦然從容,奏響了一曲震撼人心的生命讚歌。通過對課文內容的深刻**,學生對老羚羊捨己為人、甘為橋墩的精神有了透徹的理解。

3.對話中建構意義

對話教學認為學習與學習發生的情境緊密相連,學生的學習本質上就是借助學習情境的幫助,實現對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為此,必須創設真實的情境。在這種學習情境中學習,可以促使學生利用原有認知結構中有關知識經驗去同化新知識,並賦予新知識以新的意義;如果原有知識經驗不能同化新知識,就要借助於情境的支援,引發認知衝突,促使學生通過「順應」過程,即對原有認知結構進行改造或重建,以接納新知識。

總之,將學習置於真實的、複雜的情境中,會導致學習者對知識和技能的不同理解,從而使學習能適應不同的問題情境,在實際生活中能有更為廣泛的遷移。同時,將學習置於知識產生的真實情境中,能促使學生主動探索、自己解決問題,從而實現對知識的自主建構。問題是對話教學的核心。

對話教學要使教學過程發端於問題,推進於問題,歸屬於問題。在對話教學中,具有整體意義的「問題群」將一以貫之,伴隨著知識獲得過程的始終。對話教學中的問題具有定向、整合、導學、引思的功能。

對話教學認為,教學是師生、生生的交往,是互動與對話的過程。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相互溝通、多維互動,一方面實現需要、興趣、知識資訊、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交流,另一方面,也實現了知識意義和自我身份的雙重建構。促使學生在與他人的對話中建構知識,就是要構建和諧的人際關係,促進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

三、錦瑟年華同與度——情智重構的磁場共生

1.昇華情感與產生智慧型的融點

文章不是無情物。教師在課堂上,通過感悟把學生帶上曼妙豐盈的心路歷程,走進人物的心靈世界,對文字的感悟「豪華落盡見真淳,鉛華洗卻見本真」,把課上到孩子們的心裡,是一種理想,更是一種境界。如執教《愛如茉莉》時,學生質疑:

「老師,『我』為什麼『怔住』了呢?」頓時,教室裡一片寂靜。我就勢引導:

「這個問題提得真好!請同學們去讀課文,想想作者為什麼會『怔住』呢?」學生讀後討論,有的認為作者看到爸爸睡著了卻「緊握著媽媽的手」,因此怔住了;有的認為作者看到媽媽雖然生病了,但是嘴角卻「掛著恬靜的微笑」,於是怔住了;也有的認為作者為陽光下這一溫馨的場面怔住了……在這個案例中,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而在問題比較棘手的時候,老師給了自己也給了孩子們時間去思考,在聯絡上文討論後,孩子們被文中濃濃的親情薰陶著。

乙個「怔住」,簡單而深邃,學生充分理解課文,並捕捉到了新的情感質點,同時還激發起了孩子們深入閱讀的興趣。

2.獲得情智與習得知能的融點

學生千差萬別的生活積澱、文化底蘊、審美情趣和認知方式,決定了他們對文字豐富內涵的理解和習得是多元的。例如在執教《番茄太陽》時小結:「明明這個小姑娘的形象已深深地印在我們的腦海裡了,但課文中還有乙個人寫得不錯,她是誰?

」引導學生**作者人生經歷的短片。學生紛紛對作者進行了祝福:「您的堅強、開朗,將會伴您走過以後的生活。

」「衛阿姨,堅強吧,勇敢吧,像明明一樣溫暖地微笑吧,生活是溫暖的、絢麗的,有溫暖就有希望。」「衛阿姨說了一句話——心裡有了快樂,光明就不遠了。願我們所有人的心中都充滿光明,願明明的笑留在我們每個人心中。

」案例中,乙個看似平常簡單的問題,通過巧妙的點撥,促使學生向前一步,課堂頓時掀起了道道思維的狂瀾,為更好地理解「愛」奠定了基礎。在學生經歷體驗、放飛個性時,他們在交流中互動思維,碰撞激情,生成智慧型,習得知識,催生出生命課堂,正所謂:「水本無華,相盪乃生漣漪;石本無火,相擊始發靈光。

」3.學生成長與教師成就的融點

《禮記·學記》中說:「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故曰教學相長也。」在教學活動中,讓不斷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學會正確對待失敗,才能更加積極地投身到學習活動中去,不斷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才能鍛鍊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從而才能逐步形成積極的自我概念,健全的人格魅力,最終獲得全面成長。課堂教學只有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關注每乙個學生的成長,幫助每乙個學生成功,才可以真正實現學生個體的素養的全面發展。

只有讓生本觀念、生命意識根植於我們每乙個人心中,還「學」於生,一顰一笑為學生、一言一語為學生、一舉一動為學生、一心一意為學生,才能讓課堂成為學堂,成為真正自由呼吸的氣場,不斷煥發出蓬勃的生命活力。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心得

蘇霍姆林斯基說 一本書最好的並不是它包含的思想,而是它提出的思想,正如 的美妙並不寄寓於它的音調,而在於我們心中的迴響。李希貴老師的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一書,用非常平實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乙個乙個他曾經實踐過 經歷過的小故事。每乙個故事都能讀出他對教育的獨特感悟和思考.書中,李希貴老師一再強調,教育...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草稿

學生當一當老師 尊敬的各位領導 老師 大家好!作為一名青年教師,很高興有機會能在這裡和大家相互交流這本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這本書裡的很多觀點都對我產生了很深刻的印象,我也很認同。今天我選取了兩段跟我專業相關的話,借助 走進父母 這節課,和大家共同分享 一下這本書對我個人的啟示。第一段 每天10分鐘...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讀書心得

在這個寒假中,我用了18天的時間,認認真真的讀完了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這本由教育家李希貴編寫的教育經典書,讀後讓我明白了許多問題,同時也學會了不少教學理念及方式。認識到李希貴不愧為是當代著名的教育家,改革家。他為祖國培養人才嘔心瀝血,為改革創新殫精竭慮,為教書育人譜寫了一首首綺麗的教育詩篇。他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