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解因式法教學設計

2022-12-25 17:15:05 字數 4785 閱讀 9353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一、學生知識狀況分析

學生的知識技能基礎:在前幾冊學生已經學習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組、可化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等,初步感受了方程的模型作用,並積累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熟練掌握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驟;在八年級學生學習了分解因式,掌握了提公因式法及運用公式法(平方差、完全平方)熟練的分解因式;在本章前幾節課中又學習了配方法及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掌握了這兩種方法的解題思路及步驟。

學生活動經驗基礎:在相關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已經經歷了用配方法和公式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過程,並在現實情景中加以應用,切實提高了應用意識和能力,也感受到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必要性和作用;同時在以前的數學學習中,學生已經經歷了很多合作學習的過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學習的經驗,具備了一定的合作與交流的能力。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能根據具體一元二次方程的特徵,靈活選擇方程的解法,體會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

2、會用分解因式法(提公因式法、公式法)解決某些簡單的數字係數的一元二次方程;

3、通過分解因式法的學習,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體會轉化的思想。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學生**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使學生知道分解因式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種簡便、特殊的方法,通過「降次」把一元二次方程轉化為兩個一元一次方程;

2、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嘗試在解方程過程中,多角度地思考問題,尋求從不同角度解決問題的方

法,並初步學會不同方法之間的差異,學會在與他人的交流中獲益。

情感與態度目標

1、經歷觀察,歸納分解因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過程,激發好奇心;

2、進一步豐富數學學習的成功體驗,使學生在學習中培養良好的情感、態度和主動參與、合作交流的意識,進一步提高觀察、分析、概括等能力。

三、教學過程分析

本節課設計了七個教學環節:第一環節:複習回顧;第二環節:

情境引入,**新知;第三環節:例題解析;第四環節:鞏固練習;第五環節:

拓展延伸;第六環節:感悟與收穫;第七環節:布置作業。

第一環節:複習回顧

內容:1、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關鍵是將方程轉化為(x+m)2=n(n≥0)的形式。

2、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應先將方程化為一般形式。

3、選擇合適的方法解下列方程:

x2-6x=7 3x2+8x-3=0

目的:以問題串的形式引導學生思考,回憶兩種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有利於學生銜接前後知識,形成清晰的知識脈絡,為學生後面的學習作好鋪墊。

實際效果:第一問題學生先動筆寫在練習本上,有個別同學少了條件「n≥0」。

第二問題由於較簡單,學生很快回答出來。

第三問題由學生獨立完成,通過練習學生複習了配方法及公式法,並能靈活應用,提高了學生自信心。

第二環節:情景引入、**新知

內容:1、師:有一道題難住了我,想請同學們幫助一下,行不行?

生:齊答行。

師:出示問題,乙個數的平方與這個數的3倍有可能相等嗎?如果能,這個數是幾?你是怎樣求出來的?

說明:學生獨自完成,教師巡視指導,選擇不同答案準備展示。

附:學生a:設這個數為x,根據題意,可列方程

x2=3x

∴x2-3x=0

∵a=1,b= -3,c=0

∴ b2-4ac=9

∴ x1=0, x2=3

∴ 這個數是0或3。

學生b::設這個數為x,根據題意,可列方程

x2=3x

∴ x2-3x=0

x2-3x+(3/2)2=(3/2) 2

(x-3/2) 2=9/4

∴ x-3/2=3/2或x-3/2= -3/2

∴ x1=3, x2=0

∴這個數是0或3。

學生c::設這個數為x,根據題意,可列方程

x2=3x

∴ x2-3x=0

即x(x-3)=0

∴ x=0或x-3=0

∴ x1=0, x2=3

∴ 這個數是0或3。

學生d:設這個數為x,根據題意,可列方程

x2=3x

兩邊同時約去x,得

∴ x=3

∴ 這個數是3。

2、師:同學們在下面用了多種方法解決此問題,觀察以上四個同學的做法是否存在問題?你認為那種方法更合適?為什麼?

說明:小組內交流,中心發言人回答,及時讓學生補充不同的思路,關注每乙個學生的參與情況。

超越小組:我們認為d小組的做法不正確,因為要兩邊同時約去x,必須確保x不等於0,但題目中沒有說明。雖然我們組沒有人用c同學的做法,但我們一致認為c同學的做法最好,這樣做簡單又準確.

學生e:補充一點,剛才講x須確保不等於0,而此題恰好x=0,所以不能約去,否則丟根.

師:這兩位同學的回答條理清楚並且敘述嚴密,相信下面同學的回答會乙個比乙個棒!(及**價鼓勵,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3、師:現在請c同學為大家說說他的想法好不好?

生:齊答好

學生c:x(x-3)=0 所以x1=0或x2=3 因為我想3×0=0, 0×(-3)=0 , 0×0=0反過來,如果ab=0,那麼a=0或b=0,所以a與b至少有乙個等於0

4、師:好,這時我們可這樣表示:

如果a×b=0,那麼a=0或b=0 這就是說:當乙個一元二次方程降為兩個一元一次方程時,這兩個一元一次方程中用的是「或」,而不用「且」。

所以由x(x-3)=0得到x=0和x-3=0時,中間應寫上「或」字。

我們再來看c同學解方程x2=3x的方法,他是把方程的一邊變為0,而另一邊可以分解成兩個因式的乘積,然後利用a×b=0,則a=0或b=0,把一元二次方程變成一元一次方程,從而求出方程的解。我們把這種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稱為分解因式法,即

當一元二次方程的一邊為0,而另一邊易於分解成兩個一次因式的乘積時,我門就採用分解因式法來解一元二次方程。

目的:通過獨立思考,小組協作交流,力求使學生根據方程的具體特徵,靈活選取適當的解法.在操作活動過程中,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態度,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思考的能力,讓學生盡可能自己探索新知,教師要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問題3和4進一步點明了分解因式的理論根據及實質,教師總結了本節課的重點.

實際效果:對於問題1學生能根據自己的理解選擇一定的方法解決,速度比較快。第2問讓學生合作解決,學生在交流中產生了不同的看法,經過討論**進一步了解了分解因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是一種更特殊、簡單的方法。

c同學對於第3問的回答從特殊到一般講解透徹,學生語言學生更容易理解。問題4的解決很自然地**了新知——分解因式法.並且也點明了運用分解因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關鍵:

將方程左邊化為因式乘積,右邊化為0,這為後面的解題做了鋪墊。

說明:如果ab=0,那麼a=0或b=0,「或」是「二者中至少有乙個成立」的意思,包括兩種情況,二者同時成立;二者有乙個成立。「且」是「二者同時成立」的意思。

第三環節例題解析

內容:解下列方程 (1)、 5x2=4x (仿照引例學生自行解決)

(2)、 x-2=x(x-2) (師生共同解決)

(3)、 (x+1)2-25=0 (師生共同解決)

學生g:解方程(1)時,先把它化為一般形式,然後再分解因式求解。

解:(1)原方程可變形為

5x2-4x=0

x(5x-4)=0

∴ x=0或5x-4=0

∴ x1=0, x2=4/5

學生h:解方程(2)時因為方程的左、右兩邊都有(x-2),所以我把(x-2)看作整體,然後移項,再分解因式求解。

解:(2)原方程可變形為

x-2)-x(x-2)=0

∴ (x-2)(1-x)=0

∴ x-2=0或1-x=0

∴ x1=2 , x2=1

學生k:老師,解方程(2)時能否將原方程展開後再求解

師:能呀,只不過這樣的話會複雜一些,不如把(x-2)當作整體簡便。

學生m:方程(x+1) 2- 25=0的右邊是0,左邊(x+1) 2-25可以把(x+1)看做整體,這樣左邊就是乙個平方差,利用平方差公式即可分解因式。

解:(3)原方程可變形為

[(x+1)+5][(x+1)-5]=0

x+6)(x-4)=0

x+6=0或x-4=0

∴ x1=-6 , x2=4

師:好﹗這個題實際上我們在前幾節課時解過,當時我們用的是開平方法,現在用的是因式分解法。由此可知:乙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可能有多種,我們在選用時,以簡便為主。

問題:1、用這種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思路是什麼?步驟是什麼? (小組合作交流)

2、對於以上三道題你是否還有其他方法來解? (課下交流完成)

目的:例題講解中,第一題學生獨自完成,考察了學生對引例的掌握情況,便於及時反饋。第2、3題體現了師生互動共同合作,進一步規範解題步驟,最後提出兩個問題。

問題1進一步鞏固分解因式法定義及解題步驟,而問題2體現了解題的多樣化。

實際效果:對於例題中(1)學生做得很迅速,正確率比較高;(2)、(3)題經過**合作最終順利的完成,所以學生情緒高漲,討論熱烈,思維活躍,正是因為這,問題1、2學生們有見地的結論不斷湧現,敘述越來越嚴謹。

說明:在課本的基礎上例題又補充了一題,目的是練習使用公式法分解因式。

第四環節:鞏固練習

內容:1、解下列方程:(1) (x+2)(x-4)=0

(2 ) x2-4=0

(3 ) 4x(2x+1)=3(2x+1)

2、乙個數平方的兩倍等於這個數的7倍,求這個數?

目的:華羅庚說過「學數學而不練,猶如入寶山而空返」該練習對本節知識進行鞏固,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並靈活運用。

實際效果:此處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與空間進行獨立練習,通過練習基本能用分解因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第五環節拓展與延伸

分解因式法

分解因式法 教學設計方案 課題名稱 分解因式法 科目數學年級九年級 教學時間 1課時 45分鐘 學習者分析學生在本章先後學習了利用配方法 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通過適量訓練後,已經比較熟練地掌握了這兩種解方程的方法 學生在八年級下冊學習了分解因式的知識,基本掌握了利用 提公因式法 公式法 進行因式分...

分解因式法最終

因式分解法 一 教學目標 1 學會運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 能針對方程的特點運用適當的方法解方程 二 教學過程 1 溫故 1 如果,那麼a 或b 2 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的方法有 用公式法解方程 12 有別的方法嗎?2 知新 例解下列方程 12 因式分解法 1 當一元二次方程的一邊為0,而另一...

教學設計因式分解

教學設計 因式分解 李寨中學樊利軍 教學目標 1 認知目標 1 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和意義 2 認識因式分解與整式乘法的相互關係 相反變形,並會運用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尋求因式分解的方法。2 能力目標 由學生自行探求解題途徑,培養學生觀察 分析 判斷能力和創新能力,發展學生智慧型,深化學生逆向思維能力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