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的反映

2022-12-25 12:51:04 字數 4211 閱讀 4639

《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

⑴ 識記:宗教觀念的本質。

⑵ 理解:①意識的概念。

②分析意識的不同型別,說明意識根源於物質,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

2.能力方面:

通過對意識的三種型別的分析及對其進行的概括,讓學生體會哲學的思維要求,重點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和比較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

⑴ 通過關於宗教本質的教學,進一步進行無神論的教育。

⑵ 通過對「人們關於未來的正確判斷和**」的分析,進行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信念的教育。

教學重點

意識的本質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

教學難點

⑴ 宗教是客觀世界在人們頭腦中虛幻和歪曲的反映。

⑵ 抽象思維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

⑶ 關於未來的正確判斷和**也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

教學方法

⑴ 主要採用歸納法進行敘述。

⑵ 運用啟發式教學,設疑造成懸念,啟發學生主動思考問題。

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

展示「猜猜他是誰?」

你們可以判斷出是我,為什麼得出這樣的判斷呀?

小實驗:「我的手怎麼啦?」

有的人觀察到手的變化,有的人卻觀察不到。這是為什麼呢?

這些事例說明了人有了對事物的看法是來自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觀察,而且不同的人產生的意識也會不一樣。

[新課教學]

第二節人們的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 (板書)

一、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 (板書)

1.什麼是意識?(板書)

故事:老馬識途、丟不掉的狗等。

馬和狗是不是有意識?你是根據什麼來判斷的?

學生發言,提出各種判斷依據。

教師歸納:判斷這些現象是不是意識,首先要弄明白到底什麼是意識。

動物也有大腦,受具體事物的刺激會產生條件反射,但這種反射是本能的適應自然,沒有思想,不能能動地去改造自然,不是意識。

(設問:你喜歡排骨怎麼烹飪呢?狗會這樣做嗎?人會發展畜牧業,但是狗會去生產排骨嗎?)

而人腦不同於動物大腦,二者具有區別。人腦是意識的物質器官和載體,這是意識產生的生理基礎。離開了高度發達的人腦這一物質,就不會產生意識。

分析:「心之官則思」、「狼心狗肺、胃口不小、脾氣暴躁、肝火旺盛、膽小如鼠、黑心腸」等錯誤之處,就在於把人的其他器官當作思維的器官。

根據所學的知識,說說人是怎麼產生的?

有了人才有了意識,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而人的產生,勞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沒有社會性的勞動,古猿就進化不**,也就不會有人的意識。因此,意識是社會的直接產物。

(1)意識是人腦的機能,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板書)

有了人腦,是否就有了意識?

觀察蘋果(看是圓的,聞是香的,如果要想知道甜不甜可以吃一口啊。)

有了人腦並不等於就有了意識。因為意識的內容不是**於人腦自身,而是**於人腦反映的客觀實在。人生活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客觀存在通過人的實踐作用於人腦時,人腦才會形成對客觀存在的反映,這才有了意識。

所以,意識的根源在於客觀存在。

離開一定的社會生活環境,客觀存在就不能通過社會實踐作用於人腦,就不會產生意識,(舉例:如狼孩)離開了客觀存在,意識就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所以說:意識的形式是主觀的,內容是客觀的。歸納以上所說,意識的概念是:意識是客觀物質世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

圖示:「原材料----加工廠----產品」

「客觀事物----人的實踐----人的感官----訊號傳輸----人腦----意識」

(2)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板書)

客觀事物在人的實踐中作用於人腦,而人腦又以不同的形式反映它們,成為不同的意識現象。

那麼如何理解各種意識都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呢?

2.理解任何意識都是對客觀事物的反映。(板書)

情景展示:筷子是直的還是彎的呢?(把筷子插入水中觀察)

提問:如何區分正確思想意識和錯誤思想意識?

學生回答後,教師歸納:

面對同一客觀事物,人們在頭腦中的反映總會有這樣和那樣的差別。其中最重要的差別就是如實反映和歪曲反映的差別。如實地反映客觀事物的本來面目(包括狀態、性質、變化規律等)的意識,我們稱之為正確的思想意識。

反之,歪曲地反映客觀事物本來面目的意識,就是錯誤的思想意識。這二者的區別不在於對客觀事物是否做出了反映,而在於對客觀事物做出了不同性質的反映。

(1) 正確與錯誤的意識都是對客觀事物的反映(板書)

科學的概念和原理,正確的路線和政策,同實際相一致的計畫和方案,都是正確的思想意識。例如:在剛剛閉幕的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上提出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方針,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證,是我們黨不懈奮鬥的目標。

但是以主觀想象作出判斷,作出脫離實際的決策,以及宗教中的鬼神觀念等,都是錯誤的思想意識。

**:孫悟空

設問:孫悟空的形象來自**?(孫悟空穿的是和尚的僧袍,長的象猴子,用的是金箍棒怎麼不用手榴彈?甚至有人的思想,封個小官還覺得懷才不遇等。)

學生回答後,教師歸納:宗教觀念可以在客觀世界中找到某種原型,因為宗教觀念也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一種反映,它的根源不是在天上,而是在人間。但宗教觀念對「某種原型」的反映是不真實的。

從本質上看,宗教觀念仍然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一種反映,但它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虛幻的歪曲的反映。決不能認為宗教觀念中有什麼就意味著客觀世界中也有什麼。

多**顯示:「一切宗教都不過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們頭腦中的幻想的反映。」 ——恩格斯

**:「哈雷慧星」

學生思考:我國春秋時期就發現了這一顆慧星,為什麼卻以「哈雷」來命名?為什麼不叫魯國星啊?

教師指出,人們對事物的認識,既有具體感覺,又有抽象思維。所以要提高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

如何才能提高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要參加實踐,接觸客觀事物。

中學生要經常走出校門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提高自己的認識能力。

設問:你們到過農村嗎?看到了什麼樣的景象?

**展示:「貧困農村」、「華西村的成就」

學生活動:比較分析農村發展不同狀態的原因和解決的措施。(學生討論教師歸納)

教師概括:貧困的鄉村現象和富裕的華西村景象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一種反映;同學們分析的原因與提出的解決措施是一種抽象的思維,也是對客觀事物的反映;針對我國農村的實際情況,**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政策,反映了社會主義本質的要求,更是對客觀事物的反映。

(2) 具體感覺和抽象思維,也是對客觀事物的反映 (板書)

上面說到的正確意識與錯誤意識、具體感覺和抽象思維都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它們都是現在時,那麼對過去的思考與總結和未來的**,是不是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呢?

設問:日本首相**晉三於10月8日至9日訪華,作為南京市民的一員,你對中日關係的過去和發展前景有什麼看法?

學生回答後,教師歸納。

多**展示:「南京大**」系列**、「小泉參拜靖國神社」、「日本歷史教科書修改」 、「日本首相**晉三於10月8日至9日訪華」(教師邊**邊解釋)

過去:歷史不是空白,自然史遺留下許多痕跡,社會歷史則儲存下許多歷史資料,如實物器件、文字記載、口頭傳說、圖畫作品、近現代科技興起後遺留下聲像記錄等。這些歷史資料作用於人腦,經過加工分析形成了人們對歷史人物和事件以及發展規律的反映。

所以,人們對歷史的思考與總結,其內容歸根到底還是來自當時的客觀事物。

未來:人們關於未來的正確判斷和**,都是根據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做出的一種超前反映。不管是對自然現象還是對社會現象的認識都是如此。

(3) 對現狀、過去和未來認識,還是對客觀事物的反映(板書)

[課堂小結]

人的意識活動是一種複雜的高階心理活動,它不是像平面鏡子一樣簡單,刻板,表面地反映客觀事物,而是具有抽象思維能力和豐富的想象力,它不僅能夠認識事物的現象,還能夠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不僅能夠直接反映客觀事物,還能夠根據自己的需要浮想聯翩,因此,恩格斯把人類的意識譽為「地球上最美麗的花朵」。但是意識這朵花不管怎麼美麗,都是扎根與物質世界的土壤之中。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意識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

這些觀點不僅直接表明了意識的起源與本質,而且還深刻地說明了意識依賴於物質。物質決定意識,進一步證明世界的本原不是意識而是物質。

[問題**]

人的意識是客觀事物的反映,我們不僅要善於觀察事物,如實地反映事物,更要通過實踐去發現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南京是乙個美麗的城市,風景優美,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民風淳樸。但也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你能否根據你對家鄉的歷史與現狀的了解,針對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過程中南京的發展和建設提出自己的問題,同時分析解決問題的措施。

(將建議發到南京市市長信箱)

美是客觀存在整體總結

1 尊敬的主席 評委 對方辯友,你們好 首先請允許我指出在今天陳詞和攻辯環節中,反方都明顯偏離了辯題 首先何為美,何為美感。美是一種固有屬性,他不以個人的意識為轉移 美感,是人對美的一種認識,美產生,然後才決定了美感程度,在兩者之間界定如此清晰的情況下,對方辯友還試圖將今天 美 的 誤導成 美感 的...

什麼是創新意識

創新精神屬於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範疇,是進行創新活動必須具備的一些心理特徵,包括創新意識 創新興趣 創新膽量 創新決心,以及相關的思維活動。刨新精神是一種勇於拋棄舊思想舊事物 創立新思想新事物的精神。例如 不滿足已有認識 掌握的事實 建立的理論 總結的方法 不斷追求新知 不滑足現有的生活生產方式 方法...

哲學常識第一課第二節第一框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

哲學常識第一課第二節第一框 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 教學設計 全國第四屆思想品德 思想政治優質課評比一等獎作品 福建南安國光中學鄭曉東 教學目標 1 知識方面 1 識記 宗教觀念的本質。2 理解 意識的概念。分析意識的不同型別,說明意識根源於物質,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2 能力方面 通過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