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法的有關問題

2022-12-25 10:21:02 字數 4963 閱讀 3673

嚴太平內容摘要

筆者認為,章草是運用 「古隸」(曾經充當過篆書的草書)改造篆書的方法對「古隸」再行簡化而造出來的一種省略的書體。筆者還發現點劃、使轉是章草的基本符號,是用來代替字中的框和其他構件的,這個帶規律性的問題深化和完善了草書符號的理論。草書是採用了綜合的生成方法,包括符號替代,省略和連帶,只有全面正確的認識草書生成的規律,才能防止對草書規律性認識的偏差。

一概述中國漢字歷來存在著的正體和手寫體兩類書體。正體字是指篆書、隸書和楷書;手寫體是指行書和草書。我們過去定義的行書是專指與楷書相對應的行書,我們過去定義的草書是指與隸書、楷書相對應的章草和今草。

那麼在篆書時代有沒有與篆書相對應的行書和草書呢?應該是有的。

文字初創時只被統治者周圍極少數人所掌握,所以大篆多記載與皇室貴族有關的事,如:殷商時期用於占卜的甲骨文和鑄在青銅器上的文字,這些刻寫和鑄造的文字屬於正體字。那時也會在竹木簡上書寫,結構變化不大的字便是大篆的行書。

隨著交往的增多文字使用的範圍越來越廣,當民眾掌握了文字之後,書寫便不再顧及文字初創時象形的初衷,也不必考慮刻鑄的特殊需要,文字便朝著便利和順手的方向發展。為了充分利用竹木簡的空白,篆字修長的體勢也逐漸演化橫向伸展,於是中國文字史上最為重要的「隸變」便在民間的書寫實踐的推動下展開了,「隸變」不僅使字簡便,而且使字朝著有利藝術地表現邁出了一大步。在「隸變」中一批批好寫好認的俗體簡化字脫穎而出,這些「古隸」曾經和篆書共同存在了相當長的歷史時期,當人們在應急書寫時肯定會選擇「古隸」,於是「古隸」便責無旁貸的充當了篆書的草書。

「隸變」起於何時還難斷定,到了秦代「古隸」就已脫離了篆味,從(圖1-5)秦代《湖北雲夢睡虎地簡》的「必精潔正直」五個選字來看,隸書的特徵已經很明顯了,點劃已經代替了篆書圓曲的線條。「古隸」雖然比篆書簡省,但是仍然不能滿足快捷書寫的需要,尤其是在戰爭頻發之際,迫切需要生成一種能提高書寫速度的草書,章草就是採用「古隸」改造篆書的方法對「古隸」再行改造而生成的一套能快捷書寫的草書。要弄清章草是如何生成的,就必須首先弄清「古隸」形成的方法。

作為篆書的草書的「古隸」是如何改造篆書的呢?概括地說「古隸」是對篆字進行省略,刪除字的重迭部分或者用取半的方法進行簡化。「古隸」把篆書字中的線條變連為斷或者改斷為連。

還採用了偏旁同化,偏旁異化,改變筆順,調換偏旁位置等等有利便捷書寫的變革方法。所謂「偏旁同化」就是「古隸」把篆書字中形態相似寫法不同的那個部分用筆劃少的偏旁來代替,使這些字具有乙個共同的偏旁,這不僅使字簡化,而且便於認讀和書寫。如:

篆書的(圖6、7)「鳥」、「魚」下邊不相同的部分變成「四點火」,(圖8-10)「樊」、「莫」、「真」下邊不相同的部分變成「大字底」,「奉」、「泰」、「秦」、「春」上邊不相同的部分變成「春字頭」。「古隸」對於篆書不同部位的偏旁亦有同化的現象。如:

篆字(圖11-14) 「期」、「胡」右旁,「服」左旁,「青」下邊的寫法均不同,「古隸」都同化為「月字旁」(「古隸」字、漢隸字和楷書繁體字的結構基本一致,所以未列圖對比)。

在「古隸」對篆書進行「偏旁同化」的基礎上,章草創造者仿照「古隸」又對「古隸」進行了一次較為廣泛的「偏旁同化」。如:用 「子字元」代替「子字旁」、(圖15)「絕」字左旁的「絞絲旁」以及「能」、「弱」等字的左旁;用「月字元」代替(圖21)「胡」右旁的「月字旁」,代替(圖24)「獨」的「蜀字旁」、(圖25)「鴻」的「鳥字旁」以及「禍」、「將」等字的右旁。

生成章草還採用了「古隸」對篆書「偏旁異化」的造字方法。「偏旁異化」是對同乙個偏旁採取不同寫法的造字方法。如:

篆書「水字旁」不論處於字的什麼部位,其寫法都和(圖16-19)「泰」、「益」、「水」、「河」一樣是一致的,而在「古隸」中這四個水旁卻有四種寫法。章草對「古隸」寫法統一的「月字旁」也採取了「偏旁異化」的方法,如:章草(圖20-22)「肘」、「胡」、「腎」的「月字旁」因其所處的位置不同就有三種寫法。

處在左、右旁的「月字元」雖然是「偏旁異化」的結果,而這兩個符號又分別成為同化其他字的偏旁符號,如:(圖23)「解」字左下的框,就是用左旁「月字元」代替的。類似情況在今草中尤為普遍,象「龍」、「融」、「驕」、「列」、「謝」、「壽」、「獻」等字,以及「水」、「永」、「泉」和「還」、「遠」、「袁」等字也借用該符代替字的左下那個部分。

上個世紀三十年代草書大師于右任先生曾經歸納了幾十個類似上述「偏旁同化」、「偏旁異化」的草書符號,編著了《標準草書》。筆者認為于右任先生歸納的草書符號對認識草書規律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他對草書符號的歸納還不夠全面,還缺乏層次,筆者認為草書符號應該是多層次的:

第乙個層次是以字為單位的音節符號。每個草字都是代表乙個音節的符號,在草字中雖然有的字象:(圖26-28)「門」、「甚」、「卿」是由乙個偏旁符號代替的,而多數的草字是由多個符號組合成的。

第二個層次是以偏旁為單位的偏旁符號。上述的「子字元」、「月字元」等符號以及于右任先生歸納的草書符號基本上屬於這一類。

第三個層次是以點劃和使轉為單位的基本符號。即是由點橫豎撇捺劃和鉤環盤紆組成的,他們不僅僅是作為音節符號、偏旁符號的組成構件,而且他們也能獨自代替字中的框和其他構件,是最基本的用途極廣的符號。

點劃、使轉符號是筆者在多年教授草書的實踐中歸納出來的,是經過反覆的研究和比較才認定這些符號是生成草書的基本符號。掌握了偏旁符號就等於掌握了生成草書的主要方法,就能大體知道草書是個什麼樣子,這無疑是為學習草書提供的一把鑰匙,于右任的功績正在於此。而掌握了以點劃和使轉為單位的基本符號就等於掌握了生成草書的基本規律,就破解了草書之謎,就可以懂得古人是如何把草書變成這個樣子的,這對進一步研究草書和規範草書必定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為此,以下重點介紹草書基本符號

二、草書基本符號

在「隸變」中點劃結束了「隨體詰屈」的歷史,使書寫走向藝術的道路。然而人們容易忽略點劃的符號作用,隸書、楷書字裡邊都有點劃,就某種書體自身而言,點、橫、豎、撇、捺這些筆劃的用途是單一的,點劃歷來是作為漢字最基礎的構件,只代表自身不能代替別的筆劃,更不能代替別的構件。要把點劃變成生成一種書體的最為普遍最為實用最為省略的基本符號,真有點象呂洞賓「點石成金」一樣,然而章草的生成者實現了這個夢想,就是用點劃和使轉這些基本符號對「古隸」進行草化的,而這個「點石成金」的秘密卻長期以來被草書的神秘性隱藏起來了。

下邊隨我逐步揭開草書的這層面紗。

(一)點劃符號

當用隸書和篆書對比時或者是用草書和正書對比時,點劃的符號作用便清晰地顯示出來。充作過篆書草書的「古隸」首先是用橫作符號來改造篆書的。如:

篆字(圖29、30)「木」、「言」中的曲線就是被「古隸」的橫代替的。一橫代替了需要兩筆才能寫好的曲線就使字簡化了。由曲變直的過程還等於「古隸」是用橫代替篆書中的半圓,篆書「言」字的三個(封口或者不封口的)半圓中有兩個是被橫代替的,很顯然橫對於篆書來說是具有符號意義的。

「古隸」消除了篆書中的許多半圓,把少數圓型構件變成了方框,這些方框大體有三類:一是像「口」、「日」、「曰」、「目」、「田」、「皿」、「臼」、「平目旁」和「曾」、「臘」等字中的四面封閉的框;二是像「冂字框」、「平寶蓋」、「寶蓋頭」等三面封閉的框;三是像「厶」以及像「多」、「絞絲旁」等偏旁中那些不規則的框。在「古隸」字中帶框的字比重很大佔絕大多數。

也許就是這一橫啟迪了章草創造者的睿智,繼續用這一橫來代替「古隸」字中的框,就能造出一批簡化的草字。證實上述推論並不難,「古隸」字中象 「哀」中的「口」,「廣」中的「田」,「責」、「負」中的「貝」等眾多字的框是被章草(圖31-34)用橫代替的。這個橫不是在草寫的過程中隨手帶出來的,而是創造章草時所用的符號。

通過對比古今草字也能搞明白這個問題,書聖王羲之《十七帖》中(圖36-39)「昌」、「如」、「重」、「書」等許多字與當今的寫法不完全相同,明顯是用橫代替框的。當今寫草書「堂」字,多是用乙個小的整環代替其中的「口」,而東漢皇象在《急就章》所寫的章草(圖35)「堂」字中的「口」是用一橫代替的,古今之差異就在於前者是尊從章草的古法,而近代人則是順應時代的變遷。孫過庭曾說過:

「古今阻絕……向規矩而猶遠」,那麼離章草源頭近的草字應該與初創章草時的規矩相吻合的。在《敦煌漢簡》 「王駿幕府檔案」 (公元16年)中的(圖33、125)「責」、「使」等字和稍晚些時侯的漢代《居延新簡》(圖40-45)中的「男」、「吏」、「尉」、「史」、「亭」、「譚」等字的框也明顯是用橫代替的。

章草除了用橫代替框以外,還象(圖47、46)「都」、「夏」那樣把框省略,或者用其他點劃代替,或者用半環採取取半的方法把「古隸」中各式各樣的框進行了一次系統地清理,在章草字中就很難見到完整形態的框了。

在章草中橫不僅代替框,還常代替字的眾多構件,如:(圖48、127)「谷」、「欲」的撇捺,(圖49-52)「藥」、「屬」、「卒」、「勞」等字中對稱的部分,以及象(圖53、54)「愚」、「赤」以「心」、「四點火」等四筆為底的那個部分常是被一橫代替的。

其他點劃的符號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的。點是最為短小的筆劃,以點為符號能使草字最大限度的簡化,因此點是用得較早用得較廣的符號。象西漢早期的《敦煌漢簡》的「雜禁方」中的許多橫就縮為點,如:

(圖123)「惡」。在早期的章草中還見到象(圖121)「記」那樣用獨點代替「言字旁」下邊的「口」。明代韓道亨的《草訣百韻歌》(以下簡稱《草訣》)稱:

「常收不用直」,就是說(圖55、56)「常」的豎(也包括象「郡」耳朵旁的豎)可以用點代替,「今」的下邊,「楷」、「潛」等字中對稱部分中的一半也是由一點代替的。(圖24、25)「獨」、「鴻」等眾多字的下邊被包括的部分也常是用一點代替的。

橫向兩點常代替撇捺,以及代替象(圖95)「斷」、(圖69)「器」上邊對稱的部分和(圖96、97、126)「姜」、「猶」、「數」等眾多字中的框。豎向兩點代替了(圖98、65)「令」、「論」的下邊。兩點加一橫的「草字元」,可以代替「草字頭」、「竹字頭」、「廿字頭」。

《草訣》稱:「點三上下心」,就是說「上」、「下」、「心」三個字是由三個點組成的。組合的三點可以代替左右對稱的(圖26)「門」和(圖130、80)「問」、「蘭」中的「門字旁」,可以代替象(圖99)「兒」以及「學」、「覺」、「黑」、「灸」、「息」、「檢」等字中對稱的部分。

章草有時還用三個點代替「口」如:(圖122)「居」。

豎只代替象(圖57、58)「府」、「往」等字的單、雙人旁。草書線條是圓轉的,若缺乏堅挺平直的豎就會單調乏味,直豎和圓轉的線條交替出現,就構成陽與陰、剛與柔、方與圓的對比,能起到調節情趣的作用。豎會影響字的長短和形態,作品的疏密、虛實往往是通過豎的長短變化實現的。

長豎尤如鶴立雞群格外招人顯眼,唐太宗曾說:「直畫不欲太多,多則神痴」,因此在草書中多數的豎在連帶中變或了環狀,單獨以豎為符號的較少,豎可以和其他筆劃組合成符號,如一豎三橫和三豎一橫代替象(圖93、100、101)「軍」、「執」、「禮」等字中橫豎交叉較多的部分。

關於xx有關問題的報告

關於xx有關問題的報告按照組織安排我們7月27日對 社群黨支部書記 居委會主任 同志進行了考察。8月10日我們一行4人再次就有關問題進行了調查先後與辦事處主要領導 分管社群工作領導 紀工委書記及 本人進行了談話。現就調查結果匯報如下 一 調查情況1 反映 紀律性不強的問題與 xx處領導 據反映3月1...

中考圓有關的證明問題

1 如圖,ab是 o的弦 非直徑 c d是ab上兩點,並且oc od,求證 ac bd 2 已知 如圖,在 abc中,ab ac,以ab為直徑的 o與bc交於點d,與ac 交於點e,求證 dec為等腰三角形 3 如圖,ab是 o的直徑,弦ac與ab成30 角,cd與 o切於c,交ab 的延長線於d,...

專業剖析的有關問題說明

關於高職高專院校專業剖析的有關問題說明 一 高職高專院校專業剖析的目標 主要目的是通過評估,進一步加強國家對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的巨集觀管理與指導,促使學院主管部門重視和支援高職高專院校的人才培養工作,促使學院自覺地按照教育規律不斷明確辦學指導思想 堅持教育創新 深化教學改革 改善辦學條件 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