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管名詞解析

2022-12-25 00:36:04 字數 2400 閱讀 5218

1 所謂社會公共事務,是指涉及社會公眾整體的生活質量和共同利益的那些社會事務。具體而言,在乙個社會中,公共事務是企業和個人家庭所不願做也不能做,但又是對整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也對社會全體公民基本生活來說必不可少的事務。公共性是其最基本而突出的特徵。

2 所謂公共事業,是指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事業單位體制改革而正在形成、發展的社會全體公眾的事業,是面向社會,以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為基本目標,直接或間接為國民經濟提供服務或創造條件,關係到社會全體公共基本生活質量和共同利益,而且不以營利為主要目的的活動。

3 所謂公共產品,是指那些按照私人市場的觀點來看待的公共事務,是與私人產品相對應,用於滿足社會公共消費需要的物品或勞務,它的兩個基本特徵是在消費上的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

4 所謂準公共產品,是指具備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兩個特點的乙個,另乙個不具備或不完全具備,或者雖然兩個特點都不完全具備但卻具有較大的外部收益的產品。

5 所謂公共組織,是指不以營利為目的,而是致力於協調社會公共利益關係,以服務社會大眾,提高公共利益為宗旨的組織,其本質是公共性,決定了公共組織是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主體,即公共管理的主體。

6 所謂公共權力,就是用於處理社會公共事務的權力,公共權力**於氏族權力,並經過其異化形式——國家演化而來,公共權利的主體是公眾,客體是社會公共事務,基本作用是通過對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維護和促進社會的發展,主要表現在:一是根據社會生活的變化和發展,維護社會生活現有的基本秩序,或調整某些已變化了的基本社會秩序,克服社會內部一般矛盾和衝突,保持社會發展必需的穩定,二是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引導原有的生活秩序向一定的發現發展。

7 所謂公共事業管理,就是在一定的環境中,以**為核心的公共組織憑藉公共權力,為滿足社會公共需要,促進社會整體利益的協調發展,採取一定的方式對公共事業活動進行調節和控制的過程。其基本特徵是:公共性、強制性、非營利性和服務性。

8 市場失靈是指由於市場機制本身的某些缺陷和外部環境的某種限制,而使單純的市場機制不能或難以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也稱市場缺陷。市場本身固有的缺陷,主要表現在:壟斷導致效率損失和降低商品服務質量;公共產品無法按定價收費或交易成本過高;經濟活動的外部性使等價交換原則不能貫徹;市場機制和競爭會產生收入上的不公平;市場機制的難以全面實現社會的共同利益;等等。

9 公民社會基本含義,是指介於國家和家庭或個人之間的乙個社會相互作用領域與之相關的價值或原則,它是國家和家庭之間的乙個中介性的社團領域,這一領域由同國家相分離的組織所佔據,這些組織在同國家的關係上享有自主權並由社會成員自願結合而形成以保護或增進他們的利益或價值。

10 所謂公共政策,是指公共權力機關經由政治過程所選擇和制定的為解決公共問題、達成公共目標、以實現公共利益的方案而做出的乙個正式的決定或安排

11 戰略管理是制定、實施和評價使組織能夠達到目標的跨功能決策的藝術和科學。戰略管理作為一種管理技術,是戰略規劃的發展,戰略管理具有未來導向性、長期性、外向性、由內向外以及直覺與理性相結合的特點。戰略管理還是乙個組織尋求成長和發展以識別威脅的過程。

12 公共專案的目標管理的含義:是以科學管理和行為科學理論為基礎形成的一套管理制度,其基本內涵是將乙個專案的總目標,分解為若干與總目標相連的具體目標,即一種樹狀的目標體系,並以目標即具體的管理結果為依據,明確每個具體目標的負責人、完成時間和資料配置等。

13 公共支出的概念:公共支出是公共事業管理中基本的經費**,也稱財政支出或**支出,是指**為履行其職能而支出的一切費用的總和。換言之,公共支出是**進行公共事務管理的成本,如果從公共產品的角度看,就是執行**一定的向社會提供公共產品或服務決策所付出的成本。

14 非**組織的支出原則:(一)非營利原則(二)安全原則即指非**組織要確保其投資的安全性,也就是要求非**組織成為**資源的消極持有者,而不是財富的積極創造者。為此,必須進行投資型別的必要限制。

通常,比如商品的買賣和昂貴藝術品的購置,投機行為和**交易、房地產投資等都是不允許的。

15 公共事業管理責任的基本內涵公共事業管理責任可分為主觀責任和客觀責任。所謂公共事業的主觀責任,是指公共事業管理主體對所從事的公共事業的忠誠、良心以及認同。所謂公共事業管理的客觀責任,是指有關公共事業管理的法律要求,以及上級交付的客觀應盡的義務責任,主要是指負責任和義務。

16 所謂績效管理,是「利用績效資訊協助設定已達到一致的績效目標,進行資源配置與優先順序的安排,以告知管理者為此或改變既定目標計畫,並且報告成功符合目標的管理過程」。

17 公共事業績效評估指標「4e」標準:經濟、效率、效果、公正。經濟指標一般是指公共部門投入到管理專案中的資源水準;效率指正確地做事,也指投入與產出之間的比例關係,包括:

生產效率、配置效率;效果是做正確的事,指公共服務實現公共管理目標的程度;公平指標是對享受公共服務的團體或個人所質疑的公正性來說的,是對公共管理最重要的本質的實現程度的衡量。

18 標桿管理又稱基準比較。基本含義是指實施基準比較方法的單位或組織,主動尋找參照物件,以之為基準或標桿進行比較。從管理的角度看,所謂標桿管理,即追求卓越的管理模式,即學習卓越的管理模式並將其轉化,設為標桿或基準並實施管理,以提高組織績效。

財管名詞解釋

1 財務管理 企業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乙個組成部分,它是根據財經法規制度,按照財務管理的原則,組織企業財務活動,處理財務關係的一項經濟管理工作。2 市盈率 市盈率,也稱 盈餘比率或 與收益比率,是指普通股每 價與每股利潤的比率。是反映股份公司獲利能力的乙個重要財務比率。3 風險報酬 風險報酬有兩種表...

初級財管名詞解釋

初級財務管理 名詞解釋 p4財務活動 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客觀存在的資金運動。p7財務管理 企業組織財務活動 處理與各方面財務關係的一項經濟管理工作。p63風險報酬 投資者因承擔風險而獲得的超過時間價值的那部分額外報酬。p48資金時間價值 資金在生產和流通過程中隨著時間推移而產生的增值。p51年金 ...

管理會計彙總名詞解析

1.沉沒成本 又稱 沉落成本 或 旁置成本 是指那些由於過去決策所引起,並已支付過款項而發生的成本。1.機會成本 是指在決策分析過程中,選取某一最優方案而放棄另一次優方案所喪失的潛在收益。61 現實的標準成本 是指以現計可能實現的生產水平,以及挺高努力能夠達到的生產效率為依據而制定的標準成本 2.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