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學複習 名詞解析

2022-12-25 02:45:02 字數 4576 閱讀 2149

◆ 鹼基堆積力:層層堆積的芳香族鹼基上π電子雲交錯而形成的一種力,使雙螺旋結構內部形成乙個強大的疏水區,與介質中的水分子隔開,有利於互補鹼基間形成氫鍵,穩定雙螺旋結構。

◆ 磷酸二脂鍵:一分子磷酸和2個醇酯化形成的鍵,是兩個醇之間的橋梁。

◆ dna變性:dna雙鏈解開,分離成兩條單鏈,生物活性散失的現象。

◆ 溶解(解鏈)溫度tm:熱變性過程中,dna光吸收達到最大一半時的溫度,又稱熔點。

◆ 增色效應:當dna雙螺旋變性時,260nm處紫外吸收急劇增加的現象。

◆ 減色效應:隨著核酸復性,紫外吸收急劇降低的現象。

◆ 核小體:用於包裝蛋白質的基本結構單位,是由dna鏈纏繞乙個組蛋白八聚體而成。

◆ 必需氨基酸:指人(或其它脊椎動物)不能自身合成,需要從食物中獲得的氨基酸。

◆ 等電點:使分子處於兼性分子狀態,在電場中不遷移的ph值。

◆ 肽鍵:乙個氨基酸的羧基與另乙個氨基酸的氨基縮合。除去一分子水形成的醯胺鍵。

◆ 沉降係數:以時間表示的溶質在單位離心力場中的沉降速度。使用超速離心機根據沉降速度法求算。

◆ 肽單位:又稱鹼基,使指肽鏈中的醯胺基。

◆ 蛋白質的一級結構:多肽鏈內氨基酸殘基從n-末端到c-末端的排列順序稱為蛋白質的一級結構。

◆ 蛋白質的二級結構:蛋白質主鏈摺疊產生的由氫鍵維繫的有規則的構象。

◆ 蛋白質的**結構:指由二級結構元件構建成的總三維結構,包括一級結構中相距遠的肽段之間的幾何相互關係和側鏈在三維空間中彼此間的相互關係。

◆ 蛋白質的四級結構:四級結構是指由相同或不同的稱作亞基(subunit)的亞單位按照一定排布方式聚合而成的蛋白質結構。

◆ 超二級結構:蛋白質中相鄰的二級結構單位(即單個α-螺旋或β-摺疊或β-轉角)組合在一起,形成有規則的、在空間上能辯認的二級結構組合體稱為蛋白質的超二級結構。

◆ 二面角:兩肽平面之間,能以共同的cα為定點而旋轉,繞cα-n鍵旋轉的角度稱φ角,繞c-cα鍵旋轉的角度稱ψ角。φ和ψ稱作二面角,亦稱構象角。

◆ 結構域:在蛋白質的**結構內的獨立摺疊單元。通常都是幾個超二級結構單元的組合。

◆ 別構效應:又稱變構效應,是寡聚蛋白與配基結合改變蛋白質的構象,導致蛋白質生物功能改變的現象。

◆ 輔基(prosthetic group)\配體(ligand):許多其它蛋白質含有除氨基酸外的各種化學成分作為其結構的一部分,這些非蛋白質部分,稱為輔基。

◆ 同源蛋白質(homologous protein) :在不同生物體中,行使相同或相似功能的蛋白質,具有明顯系列同源的蛋白質也稱同源蛋白質。

◆ 單體蛋白質(monomeric protein):由一條多肽鏈構成的蛋白質。

◆ 寡聚蛋白:有2個或2個以上的亞基或單體組成的蛋白。

◆ 結合蛋白:除含氨基酸成分外,還有其它非蛋白質的存在才能保證蛋白質正常生物活性。

◆ 全酶:在結合酶中,蛋白質部分成為酶蛋白,蛋白質以外的部分成為輔酶因子,二者結合在一起時表現出酶活性,成為全酶。

◆ 細胞色素c ( cytochrome c):細胞色素c是生物氧化的乙個非常重要的電子傳遞體,**粒體崤上與其它氧化酶排列成呼吸鏈,參與細胞呼吸過程。

◆ 鹽溶:某些蛋白質通常不溶或微溶於純水,而溶於稀中性鹽溶液,在一定範圍內,其溶解度隨稀鹽溶液濃度的公升高而公升高,這種特性稱為鹽溶。

◆ 鹽析:加入高濃度的中性鹽可有效地破壞蛋白質顆粒的水化層,同時又中和了蛋白質的電荷。從而使蛋白質生成沉澱,這種加入中性鹽使蛋白質沉澱的現象稱為鹽析。

◆ 透析:利用蛋白質分子不能通過半透膜的性質,使蛋白質和其它小分子物質如無機鹽、單醣等分開的方法。

◆ 超濾:利用壓力或離心機,強行使水和其它小分子溶質通過半透膜,而蛋白質被截留在膜上,以達到濃縮和脫鹽的目的。

◆ 電泳:不處於等電狀態的蛋白質分子,將向著與其電性相反的電極運動。

◆ 親和層析:利用蛋白質分子對其配體分子特有的識別能力,建立起來的有效純化方法。

◆ 蛋白質的變性:蛋白質在某些物理或化學因素的作用下,其特定的的空間構象被破壞,也即有序的空間結構變成無序的空間結構,從而導致其理化性質發生改變和生物學活性的喪失稱為蛋白質的變性作用

◆ 蛋白質的復性:如果除去變性因素,在適當條件下變性蛋白質可恢復其天然構象和生物活性,這種現象稱為蛋白質的復性。

◆ 酸鹼催化:在反應中通過瞬時的向反應物提供質子或從反應物接受質子以穩定過渡態,從而加快反應速度。

◆ 共價催化:底物或底物的一部分與催化劑形成共價鍵,然後被傳遞給第二個底物,形成產物。

◆ 公尺氏常數km:酶促反應速度達到最大反應速度一半時底物濃度。

◆ 可逆抑制:抑制劑與酶以非共價鍵結合而引起酶活力降低或喪失,能用物理方法除去抑制劑而使酶復活,這種抑制作用是可逆的。

◆ 競爭性抑制:競爭性抑制劑與正常的底物或配體競爭酶上同一結合部位,這種抑制使km公升高,vmax不變。

◆ 非競爭性抑制:抑制劑不僅與游離酶結合,也可與酶-底物複合物結合的一種酶促反應抑制作用,km不變,vmax減小。

◆ 反競爭性抑制:抑制劑只與酶-底物複合物結合,km、vmax均減小,但vmax/ km不變。

◆ 酶活力單位:1個酶活力單位指在特定條件下(25℃,其它條件適宜),在1min內能轉化1μmol底物或有關基團的酶量。

◆ 比活力:每毫克酶蛋白所具有的酶活力,單位是u*mg-1。

◆ 別構酶:又名變構酶。由多個亞基組成,分子中能給與底物結合的部位和能夠與調節物結合的調節部位。當調節物結合到調節部分時,使分子構象發生改變,從而使酶活性迅速改變的酶。

◆ 同工酶:催化同一化學反應而化學組成,理化性質和分布部位不同的一組酶,他們彼此在氨基酸序列,底物的親和力等方面都存在這差異。

◆ 誘導契合學說:酶的活性中心在結構上具柔性,底物接近活性中心時,可誘導酶蛋白構象發生變化,這樣就使使酶活性中心有關基團正確排列和定向,使之與底物成互補形狀有機的結合而催化反應進行。

◆ 酶的活性中心和必需基團:酶分子中直接與底物結合,並和酶催化作用直接有關的區域叫酶的活性中心或活性部位,參與構成酶的活性中心和維持酶的特定構象所必需的基團為酶分子的必需基團。

◆ 抑制劑:凡是使酶的必需基因或酶的活性部位中的基團的化學性質改變而降低酶活力甚至使酶完全喪失活性的物質,叫酶的抑制劑。

◆ 別構調節:酶分子的非催化部位與某些化合物可逆地非共價結合後,引起酶的構象的改變,進而改變酶的活性狀態,酶的這種調節作用稱為變構調節。

◆ 高能化合物:含有高能鍵的化合物,該高能鍵能隨水解反應或集團轉移反應放出大量的自由能。

◆ 生物氧化:有機物在體內氧化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病釋放能量的過程。

◆ 電子傳遞鏈(呼吸鏈):是一系列電子載體按對電子親和力逐漸公升高的順序組成的電子傳遞系統,所有組成成分都嵌合於線粒體內膜。

◆ p/o值:生物氧化中,每消耗乙個氧原子所產生的atp分子數。

◆ 氧化磷酸化:電子從nadph或fadh2經電子傳遞鏈傳遞到分子氧形成水,同時偶聯adp磷酸化生成atp的過程。是需氧生物合成atp的主要途徑。

◆ 水平磷酸化:在底物氧化過程中,形成了某些高能中間代謝物,再通過酶促磷酸集團轉移反應,直接偶聯atp的主要途徑。

◆ 解偶聯劑:使氧化與磷酸化偶聯脫節的物質,其基本作用在於經呼吸鏈幫浦出的h+不經f0質子通道,而通過其他途徑返回線粒體基質,破壞了電化學梯度,atp合成被抑制。

◆ 化學滲透機制:電子經呼吸鏈傳遞釋放的能量,將質子從線粒體內膜的基質側幫浦到內膜外側,在膜兩側形成電化學梯度而蓄積能量;當質子順此梯度經atp合酶f0部分回流時,f1催化adp與pi結合形成atp。

◆ 能荷:在總的腺苷酸系列中,atp,adp,amp濃度之和所負荷的高能磷酸基數量。

◆ 糖酵解:是將葡萄糖降解為丙酮酸並伴隨atp生成的一系列反應,是生物體內普遍存在的葡萄糖降解的途徑。

◆ 檸檬酸迴圈:也稱三羧酸迴圈。是**粒體中將乙醯coa中的乙醯基氧化成co2的酶促反應的迴圈系統,該迴圈的第一步是由乙醯coa經草醯乙酸縮合形成檸檬酸。

◆ 乙醛酸迴圈:是某些植物細菌和酵母中檸檬酸迴圈的修改形式,通過該迴圈可使乙醯coa變為草醯乙酸而生成葡萄糖。

◆ 醣異生:由非糖物質轉變為葡萄糖或糖元的過程,原料有生糖氨基酸,丙酮酸,乳酸,甘油及三羧酸迴圈中的有機酸。

◆ β-氧化作用:脂肪酸在體內氧化時在羧基端的β-碳原子上進行氧化,碳鏈逐次斷裂,每次斷下乙個二碳單位,既乙醯coa,該過程稱作β-氧化。

◆ 脂肪酸的α-氧化作用:脂肪酸氧化作用發生在α-碳原子上,分解出co2,生成比原來少乙個碳原子的脂肪酸,這種氧化作用稱為α-氧化作用。

◆ 脂肪酸的ω氧化作用:脂肪酸的ω-氧化指脂肪酸的末端甲基(ω-端)經氧化轉變成羥基,繼而再氧化成羧基,從而形成α,ω-二羧酸的過程。

◆ 乙醛酸迴圈:在某些細菌,藻類和油料種子等生物體內發生的兩分子乙醯coa合成一分子琥珀酸的代謝途徑。

◆ 酮體:在肝臟中由乙醯coa合成的β-羧基丁酸,乙醯乙酸和丙酮,這三個化合物合稱為酮體。

◆ 一碳單位:某些氨基酸在分解代謝過程中產生的含有乙個碳原子的集團。

◆ 氧化脫氨基作用:氨基酸在酶的催化下脫去氨基生成相應的α-酮酸的過程稱為氧化脫氨基作用。

◆ 聯合脫氨基作用:轉氨基作用和氧化脫氨基作用聯合進行的脫氨基作用方式。

◆ 轉氨基作用:由轉氨酶催化的α-氨基轉移到另一種α-酮酸的酮基上,生成相應的氨基酸,原來的氨基酸則轉化為α酮酸,反應是可逆的。

◆ 限制性內切酶:是一類能識別雙鏈dna分子中特定核苷酸序列,並由此切割dna雙鏈結構的核酸內切酶。

◆ 粘性末端:指dn**段雙鏈的兩端含有幾個延伸等長的鹼基互補配對的核苷酸末端。

生物化學複習

27 酶是產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 28 糖酵解過程中有3個不可逆的酶促反應,這些酶是和 29 trna的二級結構呈 形,結構呈形,其3 末端有一共同鹼基序列其功能是 30 dna 主要分布在rna 重要分布在 31 因為核酸分子具有所以在nm處有吸收峰。32 肽鍵是通過乙個氨基酸的基和另一氨基酸的 ...

生物化學複習

生物化學 複習資料3 3 一名詞解釋 1 酶原 2 生物氧化 3 水平衡 4 轉氨基 5 編碼鏈 6 非營養物質 二單項選擇題 1 下列都是屬於必需氨基酸的是 b a 組氨酸 異亮氨酸 酪氨酸b 蛋氨酸 色氨酸 賴氨酸 c 精氨酸 苯丙氨酸 亮氨酸 d 天冬氨酸 纈氨酸 丙氨酸 2 具有編碼功能的密...

生物化學複習總結

1 探針的分類 根據化學組成,可以將探針分為dna rna pna及寡核苷酸探針。dna探針這類探針應用最廣,可以通過化學合成 轉殖或pcr技術獲得。rna探針一般用rna聚合酶體外轉錄轉殖的dna序列獲得。rna rna雜交分子在所有可能的雜交分子中最穩定,但rna探針容易被rnase降解。肽核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