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概論期末複習名詞解析

2021-03-12 19:00:18 字數 4736 閱讀 8528

社會學概論

名詞解釋:

第一章1、孔德的社會學研究方法:必須用研究自然界的科學方法來研究人類社會,這些方法是觀察法、實驗法、比較法和歷史法。

2、涂爾幹所說的社會事實:社會事實「是存在於人們自身以外的行為方式、思想方式和感覺方式,同時通過一種強制力,施之於每個人。

3、韋伯提出的理解社會學:聲韋伯明確指出:「社會學是指這樣一門學科,即它以解釋的方式來理解社會行動。據此,通過社會行動的過程及其結果,對社會行動作出因果解釋。

4、芝加哥學派:是指芝加哥大學社會系師生以城市研究為中心所形成的學術思想的統稱。

5、本土化:就是使移植進來的某一事物扎根於本鄉本土,適應本土的特性,並萌芽、成長、壯大。

6、社會學本土化:是一種外來社會學與本土社會的實際相結合,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社會學理論與研究方法的學術過程。

第二章1、社會學:是研究個人與社會的關係的一門綜合性社會科學。

2、社會學的基本問題:是個人與社會的關係問題。

3、群體:是把個人和社會緊緊地聯絡一起,成為乙個不可分誰先誰後的整體,但又是存在矛盾需要不斷調整的乙個整體。

4、社會批評:是對舊的思想、舊的觀念和阻礙社會進步的事物、行為進行揭露實事求是地進行理論分析,提出克服和解決問題的意見與建議。

5、社會研究:是尋求有關社會中各種問題的答案的一種科學研究型別。

6、社會學研究方法:指的是以實證的方式,對個人與社會的關係所產生、形成、變化的人們的關係、行為、態度以及各種社會現象、社會產物進行科學探索的一種研究方法。

7、問卷調查:是以問題**形式向被調查者收集相關資料的一種定量研究方法。

8、自填式問卷:一般是指採用分發、郵寄或電子郵件等方式送給被調查者,由被調查者按要求自行填答,然後由訪問員收回或通過郵局和電子信箱寄回來的問卷。

9、訪問式問卷:是指由經過培訓的訪問員依據問卷所列的問題通過面對面或**詢問逐一向被調查者發問,然後根據被調查者的回答進行填寫的問卷。

10、實地研究:又稱田野調查,它是一種深入研究物件內部,以參與觀察和非結構訪問的方式收集資料,並通過對這些資料的定性分析來解釋社會現象的一種研究方法。

11、參與觀察:是研究者在某種程度上置身於觀察物件的環境和社會活動中,使自己成為被研究群體中的一員的一種觀察方法。

12、個案研究:是指對某個社會單位的生活全過程或關於它的某方面的個別事例和整體相關聯的一種研究方法。

13、社會實驗方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假設,在有控制的條件下,通過觀察、記錄、分析,發現或證實社會現象變數之間因果關係的一種研究方法。其型別有實地實驗、實驗室實驗、準實驗和雙盲實驗。

14、定性方法:是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歸納、分類、比較,進而對某個或某類現象的性質和特徵作出概括的一種分析方法。

15、定量方法:是對社會現象的數量特徵、數量關係與數量變化進行分析的一種分析方法。

第三章1、社會:是以一定物質資料生產活動為基礎的人類生活共同體。

2、社會關係:是人們在物質生產活動和社會交往過程中所形成函式的相互關係的總稱。

3、初級社會關係:就是指歷史上最原始和最早出現的、簡單和初步的、人們之間直接互動的社會關係。

4、次級社會關係:是人們在初級社會關係基礎上派生出來的各種關係的總稱,如政治關係、宗教關係等。

5、結合關係:就是人們在感情和行為諸方面相結合,以達到共同目標的關係。結合關係可以分為和睦關係、協作關係、共同關係和強制關係四種。

6、對立關係:是人們的相互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對立或相互否定的一種社會關係。對立關係表現為反感關係、競爭關係、鬥爭關係和敵對關係四種。

7、血緣關係:是指人類的代際傳遞中人與人之間存在著的一種自然的社會關係。

8、地緣關係:是人們依賴土地資源形成的生存關係,是種植業發生和發展的產物。

9、業緣關係:是指由於手工業和農業的分離使一部分有專門技術的人從土地上分離出來,以行業為基礎,而形成了的新的社會關係。

10、社會結構:一般是指社會諸要素之間在相互作用過程中形成的相對穩定的關係。

11、人口資源:是指在特定地域內具有一定數量、質量和關係的人的總稱。

12、人力資源:是指表現在勞動者身上的以勞動者數量和質量表示的資源,體現了包含在人體內的生產能力。

13、人口數量:是對人口資源的量的規定性,指一定時間和一定地區有生命的個體總和,通常指的是人口規模。

14、人口質量:也稱人口素質,是對人口資源質的規定性,包括人口的身體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素質等。

15、自然資源:是與人類活動相關聯的全部自然條件的總和,是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外部條件。

16、環境資源:是指自然界中可以通過自然迴圈不斷更新的光、熱、空氣、水和土地等等。

17、生物資源:是指自然界中可以根據生物自身的生長生殖規律保持自我更新的動植物和微生物等。

18、礦產資源:是指經人類開發利用以後只會不斷減少無法更新的銅、鐵、錫、鎢、鋁等金屬礦產和石油、天然氣、粘土、石墨等非金屬礦廣。

19、可持續發展:就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時對後代人滿足他們需要的能力和機會構成危害的發展。

20、工業化實現觀:就是以工業增長作為衡量發展的唯一標誌,即把乙個國家的工業化和由此產生的工業文明當作是現代工業化實現的標誌。

第四章1、文化:廣義的文化是指人類創造出來的一切物質產品和非物質產品的總和。狹義的文化指精神文化,甚至是專指文學藝術**、體育等。

2、文化特質:是組成文化的最小單位,也稱文化元素。

3、文化集叢:功能上互相整合的一組文化特質,它們結合起來共同發揮一項功能,經滿足人的某種需要,這些文化特質就是組成乙個文化集叢。

4、文化模式:模式,就是相對穩定的樣式,人們看得見、感覺得到的。文化模式是指由許多文化集叢結合而成的乙個文化整體,而與其他文化模式互相區別。

5、習俗:也稱民俗,是指歷代相沿積久而成的被人們普遍遵守的行為模式。

6、道德:是以善惡評價的方式來評價和調節人們行為的觀念和規範,是人類自我完善的一種價值標準。

7、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體現統治階級意志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其他施行的社會行為規範。

8、宗教:從本質上說,宗教是人們對超人超自然的神的幻想、敬畏與信仰,是現實世界在人的頭腦裡的歪曲反映。從文化上講,宗教也是人類社會的一種重要文化現象,是調整人們社會行為地理學的重要規範,是集信仰、觀念、組織、制度等於一體的複合體。

9、文化傳播:是指某種文化元素隨同社會交往而擴散,為其他社會所採借或吸收的過程。

10、文化採借:又譯文化雜交,是指一種文化接受或吸收另一種文化的某些文化元素或文化叢,融入本文化的過程。

11、文化融合(也稱文化濡化):對採借過來的文化文化元素,要放要本土文化中進行磨合,乃之改造,使之與本土文化協調起來,融為一體,這個過程就是文化融合。

12、文化衝突:是指異質文化在傳播、接觸中出現的互相排斥的傾向和狀態。

第五章1、社會化:是社會對個人的文化教化和個人對社會主動選擇與能動調適的統一過程。

2、生活技能社會化:是人們學習並獲得維持生存狀態和改善生活質量的本領的過程。

3、價值觀念社會化:是人們認知與認同社會主導價值觀念的過程。

4、政治社會化:是個人逐漸學習和接受被現有政治制度採用和確定的政治信念、思想體系統、社會制度和政治態度的過程。

5、行為社會化:是人們按照通行的社會行為規範模塑自身行為的過程。

6、角色社會化:就是按照社會上規定的角色的要求來支配自已的行為,使個人符合於一定社會期望的品質特徵。

7、基本社會化:就是「生物人」通過社會文化教化,獲得人的社會性,獲得社會生活資格的過程。

8、繼續社會化(也叫二級社會化):繼續社會化是具有社會成員資格的成年人,在自己的生活實踐中,主動選擇,學習和接受新的文化以及調適個人與社會的角色關係的過程。

9、再社會化:也稱重新社會化,它是使個人改變以前的知識結構、價值標準和行為模式,建立起新的、符合社會要求和新的形勢需要的知識結構、價值標準和行為模式的過程。或者說是乙個人從一種生活方式轉變與適應的過程。

10、正向社會化:是指上代人對下代人的文化傳遞和教化過程。

11、反向社會化:是年輕一代用新知識、新觀念影響前輩的過程,這種社會化又稱為文化反哺。

12、人的全面發展:人的全面發展是人的一切屬性的全面發展。所謂一切屬性,既包括人的智力和體力,又包括人的思想、情操、道德、審美能力等等。

第六章1、社會互動:就是人們對他人採取行動或對他人的行動作出反應的過程。

2、交換:指的是在一定的規則下,行為者為了獲得回報而行動、並獲得回報的社會互動形式。換言之,交換是不同行為者之間彼此通過轉讓讓自己所有物獲得對方所有物的行動。

3、合作:就是指在社會互動中,行為者之間為達到某些共同的利益或目標彼此密切配合的一種聯合行動。4、競爭:

是指行動者之間為了共同的目標面展開的較量、爭奪,它是社會互動的一種普遍可見的方式。

5、衝突:主要是針對稀有資源的鬥爭,是不同行動者之間相互反對或阻止對方意圖的自覺行動。

6、符號:指的是由一群人所共同認可的、有意義地代表其自身以外的別的事物的東西。

7、語言:指的是人類所特有的用來表達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由語音、詞彙和語法構成的一定的系統。

8、身體語言:指的是人類所毛茸茸特有的用來表達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由語音、詞彙和語法構成的一定的系統。

9、個人空間:指的是環繞乙個人周圍的直接的物理區域。

10、人際空間:就是兩個談話者之間的人際距離。人際距離接近或是疏遠,其實也可以通過兩個人身體之間的空間距離來測量。

11、社會網路:是經過各種媒介、通過社會互動所形成的人個之間複雜聯絡網。

12、「小世界」:指的就是由於人際網路的存在,導致在我們眼中世界其實很小的意思。

13、封閉形態的社會網路:比較排斥新成員的加入或者對新成員的加入有嚴格規定,一旦加入這樣的社會網路,也很難退出該社會網路,這樣的社會網路就是封閉形態的社會網路。

14、開放形態的社會網路:對新成員的加入沒有嚴格規定,加入後比較容易退出該社會網路,這樣的社會網路就是開放形態的社會網路。

社會學概論期末複習

9.整合 整合也稱社會整合,它是社會學家斯賓塞從功能主義角度提出的乙個概念,並且在功能學派那裡得到了發展,成為社會學理論的乙個重要範疇。在斯賓塞那裡,整合指的是社會各組成部分的一體化問題。與整合相對應的概念是分化 分立。整合是整體的各部分之間相互協調 結合成乙個有機體的過程和狀態。10.人的社會化的...

社會學概論複習

2008 01 01 23 54 2008 01 01 23 57 1 本世紀40 50年代,西方社會學界盛行的社會變遷理論是 c a 生物有機體 說 b 社會演化論 c 社會均衡論 d 文化型別 說 2 社會是從簡單到複雜,由低階到高階的直線式發展 這是社會變遷哪種理論的觀點 a a 社會演化論 ...

社會學概論複習

第一章 社會學的產生與發展 1 社會學產生於19世紀上半葉的法國。2 孔德是第乙個提出 社會學 概念並創立社會學的人,被人們稱為 社會學之父 3 人類理性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 神學階段 哲學階段和實證階段。4 秩序 和 進步 成為孔德實證主義社會學的兩個核心概念。5 研究方法 觀察法 實驗法 比較法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