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公司經營與管理

2022-12-24 06:18:02 字數 4765 閱讀 4073

一、 跨國公司的定義。跨國公司是一種在多個國家進行直接投資,並設立分支機構或子公司,從事全球性生產、銷售或其他經濟活動的國際企業組織。

三、跨國公司的特徵1、跨國公司是「國際化」了的企業。「國際化」指:跨國公司在世界各地直接投資,設立分支機構,從事國際生產,在世界範圍內進行銷售2、對外直接投資是跨國公司經營跨國化的基本手段。

對外直接投資是指一國企業在外國進行的伴有經營控制權的投資。3、全球戰略和內部一體化、實行全球化戰略,是指跨國公司具有全球性戰略目標和戰略部署。「內部一體化」:

跨國公司一般實行集中決策、分散經營的管理體制。公司內部實行統一指揮,密切配合,相互合作,形成乙個整體。4、技術內部化跨國公司一般把主要的研究機構設在母公司所在國,使研究成果牢牢掌握在公司總部手中,並且首先在公司內部使用,推遲擴散,以盡可能保持自身較長時間的領先地位。

第二節跨國公司的構成和型別

一、跨國公司的構成

1、母公司指負責對外直接投資,並對接受投資的經濟實體進行控制的公司。

2、子公司母公司直接投資在母國內外設立的經濟實體。其所在的國被稱為東道國。

子公司一般是所在國**機構註冊的法人組織,在法律上獨立於母公司,在公司名稱、章程、組織機構與資金構成等方面,表面上與母公司沒有明顯的聯絡,但實際上受母公司的控制和管理。

3、 分公司、是母公司的分部,利用母公司的名稱和章程,在公司的直接控制下開展經營活動,財產所有有權屬於母公司,資產與負債通常直接反映在母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上。

分公司一般不是獨立的法人組織。

四、20世紀90年代以來跨國公司的發展動態

1、大型跨國公司在國際直接投資中繼續佔主導地位

2、跨國公司的戰略聯盟趨勢 3、企業兼併收購已成為跨國公司直接的重要內涵投資

(1)企業併購規模巨大,(2)併購領域廣泛。(3)跨行業併購;(4)跨國併購。4、跨國公司擔當了技術創新的發動機 5、亞洲發展中國家跨國公司不斷崛起,並逐漸成為區域內投資的主要力量。

第四節跨國公司對世界經濟所起的作用

一、加速生產國際化,促進生產力發展

二、加速了資本的國際流動,提高資金的利用率

三、擴大了國際**,促進經濟增長

四、促進技術進步,加快國際技術轉移

第五節跨國公司對發展中國家經濟的影響

一、有利的影響

1、跨國公司是乙個重要的資金** 2、跨國公司帶給發展中國家較為先進的技術 。

3、提供豐富的管理現代化大企業的經驗 4、帶給發展中國家較為成熟的營銷技能和營銷渠道 。 5、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一部分就業機會

二、不利影響 1、發展目標的不一致造成跨國公司與發展中國家東道國利益上的矛盾

2、跨國公司有可能控制發展中國家東道國的某些行業,影響其經濟發展的目標。

3、某些跨國公司會把一些汙染較嚴重的產業或工藝過程轉移到發展中國家,造成一定的危害。

第一節跨國公司理論的演變

跨國公司理論產生於20世紀60年代

一、新古典國際資本流通理論

新古典國際資本流通理論應用瑞典經濟學家赫克謝爾-俄林的「要素稟賦理論」來解釋資本的國際流動。

該理論認為:國際資本流動的原因在於各國利率的差異,而利率的差異又取決於各國資本存量的相對充裕程度。

在自由競爭的條件下,資本存量相對充裕的國家利率比較低,而資本存量相對稀缺的國家利率比較高。只要後者的利率絕對高於前者的利率,那麼,肯定會發生部分資本從前者向後者的流動。

直接投資與**投資有根本的不同:

(1)直接投資不是單純的資本國際流動,還包括技術、管理和其他有壟斷優勢的生產要素的國際轉移。(2)對「對外直接投資問題」進行研究,主要是弄清楚跨國公司對外直接投資的動機、條件和決定因素;弄清楚為什麼它們不通過出口**和許可證**的方式利用其知識資產?

第二節壟斷優勢理論

壟斷優勢理論首先由美國學者史蒂芬·海默提出(20世紀60年代初)。其導師查爾斯·金德爾伯格又進行了系統的闡述,於是該理論被稱為「海默-金德爾伯格傳統。」

由於該理論利用了產業組織理論,因此又被稱為產業組織理論分析法。

一、該理論的基本觀點

(一)海默利用兩個基本觀點來解釋對外直接投資,即壟斷優勢和市場不完全。

1、壟斷優勢是指企業對某些經營要素大量占有或完全獨佔而形成的優勢。如專有技術、資本數量、融資能力、管理經驗、銷售渠道等。

2、市場不完全性是指市場受到壟斷優勢的企業影響而呈現出不完全競爭或寡占型局面的性質。

在東道國市場具有不完全性的條件下,跨國公司就可以在那裡利用其壟斷優勢排斥自由競爭,維護壟斷**以獲得超額利潤。

這是跨國公司對外直接投資的主要原因。

海默的結論:對外直接投資是具有某種優勢的寡頭壟斷企業為追求控制不完全市場而採取的一種行為方式。

二、對跨國公司各種壟斷優勢的進一步論證

1、知識優勢2、產品差異優勢3、規模優勢4、管理優勢5、資本優勢

1、何希的成本比較模型

該模型提出:出口方式的成本可由母國生產成本和出口稅費之和來計算;直接投資的成本視為東道國生產成本與公司到當地生產的附加費用之和;許可證交易成本等於東道國生產成本與技術優勢耗散的成本之和。

跨國公司必然會選擇成本最低的方式,即只有當直接投資的成本既低於出口方式的成本,又低於許可證交易成本時,才會選擇直接投資。

2、魯特的收益分析觀點

比較直接投資與許可證交易之間的選擇問題。

觀點:跨國公司的知識優勢有些可以通過許可證交易轉讓給國外企業,如專利、商標、技術訣竅等。公司從中收取特許權使用費而獲得收益。

有些知識資產如技術創新能力、管理與銷售技能則難以轉讓,跨國公司為了獲得這些優勢的收益,就必須通過對外直接投資。

第三節產品週期理論

該理論由哈佛大學教授雷蒙·維農提出。

產品週期理論認為:以對外直接投資取代商品出口的演變過程,與出口國對有關商品技術優勢的變化過程有一定的聯絡。

一、早期的產品週期理論

生命週期,其過程可分為「創新」、「成熟」、「標準化」三個階段。

1、創新階段

新產品投入市場,處於創造需求的階段。

該階段的特點:(1)企業對新產品具有獨家壟斷優勢,所關心的主要是產品設計是否受消費者歡迎,並非成本。(2)新產品的需求主要在國內。

(3)消費者受新產品、新功能的吸引,一般不在乎**,也沒有比較機會,市場對新產品需求的**彈性較低。(4)企業主要利用產品差別等競爭手段或力圖壟斷技術來占領市場,生產成本對企業生產區位選擇影響不大。(5)產品尚未定型,需要不斷改進設計以適應消費者的需求和偏好;市場需求不穩定,加工工藝及規程變化較大。

生產者應當在本國生產,以便於及時了解市場動態,與材料**商保持密切的聯絡。

2、成熟階段

該階段的特點:1)產品設計已基本定型,並逐漸標準化,最有效的生產工藝已經形成,產品功能、質量都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2)消費者對產品已有全面的了解,需求的**彈性逐漸增大;(3)國內其它企業開始模仿這一產品,替代品增多,市場競爭日趨激烈。(4)企業一方面通過擴大生產規模謀求規模經濟效益,降低成本,取得**競爭的主動性;另一方面,向國外市場尋找新的出路,選擇那些經濟水平低、消費結構類同且對此產品的需求日益增加的國家不斷擴大出口。

(5)由於國外也出現了一些仿製者,進口國為保護國內仿製品市場,會設定**障礙,造成發明國擴大出口困難。

結論:在這種情況下,直接到國外建立子公司,就地生產,就地銷售就成為跨國公司的必然選擇。

3、標準化階段1)產品設計已完全成熟,產品的生產技術、規模及式樣等都已完全標準化,對生產工人的勞動熟練程度要求隨之降低。(2)仿製者不斷增多,許多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已相當強大,原創新企業的技術壟斷優勢已完全消失,市場競爭優勢完全依賴於成本與**。(3)為進一步降低成本,跨國公司就要在勞動力成本低的發展中國家尋找機會,選擇最佳的生產區位。

三、寡占反應理論介紹

維農在修正產品週期理論中,為解釋成熟期跨國公司謀求寡占地位的行為,利用了寡占反應理論是2023年英國學者尼克博克提出來的。

尼克博克認為:美國跨國公司對外直接投資中存在著一種寡占反應的行為模式,即一些跨國公司的對外直接投資是對其他企業對外直接投資行為所作出的反應。其目的是防止競爭對手可能獲得新的市場機會和競爭優勢,保持彼此間競爭力的均衡,維護公司的市場地位和市場份額。

所謂寡占,是指乙個行業中有幾家大企業佔統治地位,它們能決定市場供給和**。

寡頭企業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依賴,競爭力相互均衡。

為維護它們的統治地位,維持彼此之間的競爭力均衡,寡頭企業多採用「寡頭反應行為模式」,即當一家寡頭企業在國外進行直接投資時,其它寡頭企業便採取緊隨競爭對手戰略,在競爭對手直接投資的東道國或地區市場迅速建立自己的子公司。

這實際上是一種防禦性投資。由於採取緊隨競爭對手戰略,寡頭企業之間始終平分機會市場,保持相當的競爭優勢,因此,任何一家寡頭企業都不可能排擠掉另一家企業。

按照尼克博克的觀點,跨國公司的對外直接投資分為兩種:

1、進攻性投資。首先在國外市場建立子公司的寡頭企業的投資行為,其動因可用維農的產品週期理論來解釋。

2、防禦性投資。指同一行業其他寡頭企業隨進攻性投資者而在相同國外市場建立子公司的投資,其動因來自於寡占反應行為模式。

所以,寡占反應理論,是對產品週期理論的補充。

第四節邊際產業擴張理論

一、該理論的主要內容

對外直接投資應該從本國(投資國)已經處於或即將陷於比較劣勢的產業(即邊際產業,也是對方國家具有顯在或潛在比較優勢的產業)依次進行。對這一觀點,小島清用乙個圖形來進行表述。

小島清的邊際產業擴張理論包括以下推論:

1、把「比較優勢原理」作為國際**和對外直接投資理論共同的基礎。2、按邊際產業擴張原則進行對外直接投資,不是取代**,而是補足**,創造**。3、「邊際產業」概念可以擴大,更一般地稱為「邊際性生產」。

4、應立足於「比較成本原則」進行判斷。5、重視「產業移植的比較優勢」在對外直接投資中的意義。

凡是具有比較成本優勢的行業,其比較利潤率也會較高,這就是比較成本與比較利潤率對應原理。這一原理既適用於國際**,也適用於對外直接投資。

跨國公司經營與管理複習

1.跨國公司 是一種在多個國家進行直接投資,並設立分支機構或子公司,從事全球性生產 銷售或其他經營活動的國際企業組織。2.跨國公司的特徵 跨國公司是 國際化 了的企業全球戰略和內部一體化 對外直接投資是跨國公司經營跨國化的基本手段 技術內部化。3.跨國公司對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影響 1 有利影響 跨...

跨國公司經營與管理複習

一,了解 跨國公司 是一種在多個國家進行直接投資,並設立分支機構或子公司,從事全球性生產 銷售或其他經營活動的國際企業組織。壟斷優勢 知識優勢 產品差異優勢 規模優勢 管理優勢 資本優勢。國際生產折衷理論特點 吸收了過去各種理論精華,尤其是繼承和發揚了內部化理論 與直接投資的所有形式都有關係 能夠解...

跨國公司管理

國際戰略及其與組織結構關係案例 跨國公司的組織結構 是為實現跨國經營目標而確定的一種內部權力 責任 控制和協調關係的形式。跨國公司的組織結構既涉及公司內部職能部門之間 崗位之間和員工之間的相互關係,也涉及公司內部的決策和控制系統。跨國公司應根據外部環境的要求去制定相應的經營戰略,然後根據戰略目標來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