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於國也

2022-12-24 00:21:02 字數 1600 閱讀 7822

銅山中學2012——2013學年度第二學期

高一年級語文學科導學案

課題《寡人之於國也》

主備人: 張杰審核人: 王興輝編制時間: 2013.4 限時:

姓名班級組別評價:

一、學習目標

1、掌握本文重要的文言常用詞語和句式。

2、理解文中「五十步笑百步」這個故事的作用。

3、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4、了解本文行文自然流暢,說理透闢,比喻鮮明,善用排比來增強文章氣勢的特點。

二、學法指導

誦讀法、討論法、點撥法

三、知識鏈結

1、了解孟子及《孟子》

2、寫作背景

戰國時期,各國諸侯對外爭城掠地,相互攻伐,「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對內殘酷剝削,稅役繁重,各國勞力不足,兵員匱乏,爭奪戶口人力,就成為各諸侯國的當務之急。

《寡人之於國也》記載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對話,圍繞「民不加多」的問題展開討論,闡述了孟子「仁政」的具體內容,課文還反映了孟子的雄辯。

四、自學質疑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棄甲曳兵數罟王好戰洿池衣帛雞豚狗彘之畜庠序孝悌餓莩

2、通假字

(1)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者2)塗有餓殍而不知發

(3)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

3、詞類活用

(1)填然鼓之2)七十者衣帛食肉

(3)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4)樹之以桑

(5)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6)謹庠序之教

(7)王無罪歲

4、特殊句式

(1)是亦走也2)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

(3)樹之以桑4)申之以孝悌之義

(5)未之有也6)非我也,兵也

5、一詞多義

(1)之

斯天下之民至焉

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

未之有也

(2)於

寡人之於國也

則以其民於河東

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

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也

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

5、翻譯句子

(1)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

譯:(2)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也。

譯:(3)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

譯:五、問題導引

1、梳理本文的論述思路。( 提示:找出課文中談及「民之加多」的語句。)

2、「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說明了什麼道理 ?

3、在孟子看來,要使「民加多」,就需要「行王道」,那麼應該怎麼樣「行王道」呢?

提示:找出實行「王道」的七種措施的句子。

六、達標檢測

1.下列加點字讀音和意義都正確的一項是()

a.數罟(ɡǔ 網)  餓莩(piǎo 餓死的人)

b.頒白(bān 通「斑」) 曳兵(yè 搖著)

c.庠序(yá 學校) 衣帛(yì 穿)

d.孝悌(dì 尊重父母) 狗彘(zhì 豬)

3.將下面的句子譯為現代漢語。

①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矣。

②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

4.孟子在文中提出了哪些仁政的措施?(用原文回答)

寡人之於國也學案設計

第三課時 學習目標 1 自主學習,合作 理解文章內容,掌握比喻論證方式和排比 對偶手法。2 分析孟子的政治主張中的 仁政 思想。3 提公升文言文閱讀能力和自主學習 合作 能力。學習重點 歸納文言知識點和比喻論證方式。學習難點 孟子政治主張中的仁政思想。學法 教法 自主預習合作 鞏固檢測 教具 多 教...

寡人之於國也預習題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數罟 洿池 魚鱉 河豚 狗彘 庠序 孝悌餓莩 衣帛 不王者 2.下列各句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通假字分別是 寫在每項括號內 a.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通 意思是 b.塗有餓莩而不知發 通 意思是 c.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 通 意思是 d.謹庠序之教 通 意思是 3.解釋下列句子...

寡人之於國也教學設計

孟子 一 教學目標 一 知識與技能目標 1 通過學習此文,進一步了解孟子及其 仁政 思想 2 積累文言知識,背誦課文 3 理解本文思想內容,掌握本文的藝術特色。二 過程與方法 1 學生通過結合注釋,借助工具書,同學間相互合作 問老師等方式,歸納整理文言知識,疏通文意,讀懂大意。2 通過比較閱讀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