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八年級數學命題的證明

2022-12-19 23:57:05 字數 3612 閱讀 3319

24.2命題的證明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思路

本節主要是讓學生經歷通過觀察、驗證、歸納、模擬等方法猜想結論的過程,了解證明的必要性,真命題的證明步驟與格式.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說出定義、定理、公理的含義;

初步體會證明的基本步驟和書寫格式;

通過了解定義、定理、證明的含義,能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分析、處理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

經歷通過觀察、驗證、歸納、模擬等方法猜想結論的過程,發現由這些方法得到的結論可能不正確,從而認識證明的必要性.

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分析探索過程中強化邏輯思維意識,體會邏輯推理在幾何學中的重要地位.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是了解證明的必要性,真命題的證明步驟與格式.

難點是推論證明的思路和方法.

教學方法

啟發引導、小組討論,合作**

課時安排

2課時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或電腦

教學過程設計

第1課時

在前面的學習過程中,我們用觀察、驗證、歸納、模擬等方法,發現了很多幾何圖形的性質.由這些方法得到的結論有時不具有一般性.因此,要說明命題是真命題,常需要我們進行嚴格的推理證明.

(一)觀察與思考

1.已知;如下圖,a∥b,b∥c直線a,b平行嗎?

(1)請你先通過觀察作出判斷.你能肯定自己的判斷正確嗎?

(2)在圖24—3(1)中,再作一條直線l,使直線l與直線a,b,c都相交,如圖24—3(2).用量角器測量∠1和∠2,根據∠1和∠2的大小關係,你能判定「a與b平行」這一結論正確嗎?

2.當n=1時,(n2-5n+5)2=1;

當n=2時,(n2-5n+5)2=1;

當n=3時,(n2-5n+5)2=1.

由此歸納得出:當n取任意正整數時,(n2-5n+5)2的值都是1.你認為這個命題正確嗎?為什麼?

3.如果a=b,那麼a2=b2.由此模擬猜想得出:當a>b時,a2>b2,你認為這個命題正確嗎?為什麼?

目的是通過學生的觀察與思考,認識證明的必要性,

1.(1)a∥b,不能,

(2)由∠1=∠2,能判斷a∥b

2.不正確.當n=5時,(n2-5n+5)2=25.

3.不正確,因為0>-1,但02<(-1)2,

本節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了解證明的必要性.教學時,務必要充分體現這一點.

以上事例說明,我們經常採用觀察、測量、歸納、模擬的方法來探索結論,發現命題.但是,由這些方法得到的命題可能是真命題,也可能是假命題.

乙個命題的真假,常常需要進行有理有據的推理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這個推理的過程叫做命題的證明(proof).我們把經過證明的真命題叫做定理(theorem).

經過實踐檢驗公認是真命題的,我們把它叫做公理(axiom).如「過平面上兩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就是乙個公理.等式和不等式的性質也可以看做公理.

對乙個名詞或術語的含義加以描述,規定,就是這個名詞或術語的定義(definition).例如,對「角」「平行線」「方程」和「不等式」等概念的描述,就是它們的定義.

證明命題時,僅有已知條件作為證明的基礎是不夠的,還需要一些公理、定義和定理作為推理論證的依據.

(二)大家談談

回憶你所學過的公理和定義,並與同學交流.

讓學生廣泛參與,加深對公理和定義的理解.

(三)例題

例已知:如圖,點c,d**段ab上,點c是ad的中點,點d是cb的中點.

求證:ad=cb.

向學生初步滲透推理意識,讓他們去感知和體驗推理的嚴謹性,為下節課進行嚴格的證明作鋪墊,暫不要求學生掌握.

分析:由「點c是ad的中點,點d是cb的中點」,可以得到ac=cd=db,進而可以得到ad=cb.

證明:因為點c是線段ad的中點(已知),

所以 ac=cd(線段中點的定義).

因為點d是線段cb的中點(已知),

所以cd=db(線段中點的定義).

所以ac=db(等量代換).

所以ac+cd=db+cd(等式的性質).

即ad=cb.

注:在等式或不等式中,乙個量可以用與它相等的量來代替,這叫做「等量代換」.

在上面的證明過程中,我們根據的都是定義、性質和已知條件.在敘述中經常用到「因為」和「所以」這兩個詞,為了方便,今後,我們在證明時用符號「∵」表示「因為」,用符號「∴」表示「所以」.

(四)練習

和同學們一起學習課本的練習

(五)小結

引導學生總結本節的主要知識點,認識證明的必要性.

(六)板書設計

第2課時

證明是推理論證命題的過程,要步步有據.下面,我們以證明「對頂角相等」為例,說明命題證明的格式和步驟.

(一)例題

已知:如圖,直線ab和cd相交於點o.

求證:∠1=∠2.

分析:觀察圖,我們發現∠1,∠2都是∠aod(或∠cob)的補角,由此便可得到∠1=∠2.

證明:∵∠1+∠aod=l80°(平角的定義),∠2+∠aod=180°(平角的定義),

∴∠1+∠aod=∠2+∠aod(等量代換),

∴∠1=∠2(等式的性質).

(二)大家談談

回顧上面的證明過程,請你說說證明的步驟,並與同學交流.

一般地,證明乙個幾何命題有如下步驟,

結合對上節例題和本節證明「對頂角相等」過程的回顧與思考,讓學生嘗試說出證明的步驟.

(三)做一做

下面是證明「同角(或等角)的餘角相等」的過程,請你在括號內填寫各步推理的依據.

已知:∠1+∠=90°,∠2+∠=90°.

求證:∠1=∠2.

證明:∵∠1+∠=90°( ),

∴∠1= 90

∵∠2+∠=90°( ),

∴∠2= 90

∴∠1=∠2 ( ).

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熟悉證明的步驟和格式.可要求學生自己畫出乙個符合要求的圖形,再結合圖形填寫.各步推理的依據.

依次為:已知,等式的性質,已知,等式的性質,等量代換.

(四)練習

1.請在括號內填上推理的依據.

已知:如圖,∠abc=∠a′b′c′,∠1=∠2.

求證:∠3=∠4.

證明,∵∠abc=∠a′b′c′,∠1=∠2 ( ),

∴∠abc-∠1=∠a′b′c′-∠2( ).

又∵∠3=∠abc-∠1,∠4=∠a′b′c′-∠2,

∴∠3=∠4( ).

答案已知,等式的性質,等量代換.

2.已知:如圖,直線ef和ab交於點d,∠b+∠ade=180°.

求證ef∥bc.

小亮在證明這個問題時是這樣思考的,

要證ef∥bc,只需證∠b=∠adf,而∠ade+∠adf=180°,∠b+∠ade=180°,所以∠b=∠adf,此題可證.

請按小亮的思路,寫出證明過程.

答案∵∠b+∠ade=180° (已知),

∴∠b =180°-∠ade (等式的性質).

∵∠ade+∠adf=180° (平角的定義),

∴∠adf =180°-∠ade (等式的性質).

∴∠b =∠adf (等量代換).

∴ef∥bc(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五)小結

引導學生總結本節的主要知識點,做題的步驟以及思路.

(六)板書設計

八年級數學證明

麻栗坡縣楊萬中學北師大版八年級數學上冊 第七章平行線的證明第一節 為什麼要證明 導學案 班級姓名主備鄧髮周審核 一 學習目標 1 通過生活例項使學生了解通過觀察 實驗 歸納 模擬 猜測等活動得到的命題,其正確性有待確認。2 知道證明的意義及證明的重要性。3 培養學生對網路資訊的搜尋 獲取與加工能力及...

八年級數學命題與證明測試題

第二十四章證明與命題 一 複習 一 教學目標 1 了解定義 命題 定理的含義,會區分命題的條件 題設 和結論。2 會在簡單情況下判斷乙個命題的真假。理解反例的作用,知道利用反例可證明乙個命題是錯誤的。3 了解證明的含義,理解證明的必要性,體會證明的過程要步步有據。4 會根據一些基本事實證明簡單命題。...

八年級數學下冊24 2命題的證明同步練習冀教版

24.2命題與證明 第1題.已知四個命題 1 如果乙個數的相反數等於它本身,則這個數是0 2 乙個數的倒數等於它本身,則這個數是 3 乙個數的算術平方根等於它本身,則這個數是1或0 4 如果乙個數的絕對值等於它本身,則這個數是正數 其中真命題有 個個個個 答案 b 第2題.判斷下列命題的真假 大於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