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課程開發的要義

2022-12-19 15:39:07 字數 5256 閱讀 3581

摘要:「校本」課程作為「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課程之一,是「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必要補充,校本課程開發遵循的目的是面對學生的需要,為了學生的個性發展。但「校本」課程開發的前提是課程權利開發權利的下放。

以以往的經驗和教訓,教師的專業素質是「校本」課程開發成功與否的關鍵。校本課程的開發也必須依託課程資源來體現辦學特色,校本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在特色學校建設中的重要性更加凸顯。本文通過對當前校本課程開發所面臨的一些問題及原因作簡要分析提出相應對策,力圖當前教育實踐提供較為科學的指導。

關鍵詞:「校本」課程;開發;要義;

從「校本」課程的價值來說,校本課程是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延伸和拓展,是本土化的、更具有學校特質的、長期積澱下來的學校文化資源的體現。「校本」課程是學校、教師、學生根據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結合學校自身的實際情況,經過理論上的論證和實踐的檢驗共同創設的課程。「廣義的校本課程是指學校所實施的全部課程。

狹義的校本課程是除了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學校自主開發的、適合本校的、具有學校特質的課程,人們習慣上說的「校本」課程就是指狹義的學校課程。」[1]

學校作為「校本」開發的主體,需要國家和地方課程開發權利下放到學校;「校本」課程開發的目的是為了學生更全面的發展,它需要根據國家、地方課程的變化而發展,更要關注學生的需求而發展,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修正、補充和完善;「校本」課程開發的成敗在於教師是否意識到學生的個性發展需要個性化的課程體系,是否全身心的投入到「校本」課程開發中來,這需要教師具備較高的專業素質。「校本」課程開發離不開學校和當地課程資源的支援,它必須兼顧地方和學校的資源,必須和地方、社會發展同步協調發展。

一、「校本」課程開發的前提:課程開發權利的下放

「校本」課程,十年來最為流行的解釋莫過於「源於學校、通過學校、為了學校」[3]這樣「校本」課程的開發也應該依託於學校,學校是課程開發的主戰場,教師是課程開發的主體。這就需要學校擁有學校自主開發課程的權利,學校擁有一定的課程開發的

獨立性。

1.「校本」課程開發的前車之鑑

深入了解「校本」課程開發的精髓要義,必須首先**其發展的歷史起源。「校本」課程開發的興起,與歐美上世紀60年代課程改革的失敗,教育民主化運動的深入發展,從而觸動國家課程決策權力下放密切相關。歐美各國課程改革的失敗成為我們「校本」課程開發的前車之鑑。

上世紀60年代伊始,歐美各國進行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國家課程改革運動。這場世界範圍內的課程革新運動,構成了上世紀60年代世界範圍的教育現代化改革的主要內容。但是這場耗資巨大社會資源,耗時近十年的新課程改革運動,並沒有取得預期的成效。

這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不滿,從而也引起了廣大教育理論者的反思。雖然,課程改革失敗存在各方面的原因,但是課程改革失敗的主要原因仍是課程改革權利沒有下放。

2.「校本」課程開發的前提:課程開發權利的下放

這場新課程運動沒有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這次課程改革的課程開發和推廣遵循的是以國家為首「自上而下」的方式。課程的開發並沒有吸收廣大學校教師參與,相反卻遭到學校教師的強烈抵制。以國家為首「自上而下」的課程開發模式,把課程開發的決策與課程實施隔絕開來。

而教師作為課程的實施者卻無法清楚地了解新課程的意圖。

歐美各國上世紀60年代的課程改革,「由於改革者是專家學者,他們與公立學校和教育學院沒有多少聯絡,他們也趨向於忽視教室和學校組織的嚴峻現實。」[2]由此,從70年代開始,一些教育理論工作者開展了關於校本課程開發的研究,並開始意識到國家課程和校本課程兩種課程模式的區別,這兩種模式本身也會引起不同的課程實施結果。正是基於這樣的反思,「校本」課程的開發必須給予學校老師的課程開發的自主權利。

讓學校裡的老師成為「校本」課程開發的主力軍。

二、「校本」課程開發的目的:為了學生的個性發展

「校本」課程開發的目的和價值,在於彌補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不足,更好的促進學生的個性的、和諧的發展。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面對的是整個國家和全區域的學生,但由於地區和民族文化的差異性決定著,國家和地方課程很難做到全面適合。這就需要「校本」課程,這種根據本校特色具有高度靈活性和適切性的課程來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

1.留給學生一片天空

個性的發展需要有一定的自由空間,沒有自由空間就談不上個性的發展。在大一統的國家課程的背景下,學生享受不到差別化的教育,面對應試教育的現狀和公升學的壓力,又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供學生自由發展。在這樣的時空之下,學生成為學校這個大工廠加工的物件,導致教育的共性嚴重大於個性,學生差異性和相應的創新能力嚴重缺乏。

我們的教育也成了考試的手段。

新的基礎教育課程結構應體現課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可選擇性,強調尊重學生的興趣和經驗,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選擇,為學生的個性發展留下一片自由發展的天空。「校本」課程開發正是基於這樣的理念,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選擇自己喜歡的「校本」課程。同時,學生在某種程度上還有參與課程決策的權利,將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提供給教師,參與到課程的開發中。

此外,校本課程開發是乙個動態完善的過程。並且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學生和教師都有改變內容的權利,而且內容的結構和呈現方式是在師生的**中完成的。

2.給予學生選擇的權利

「校本」課程開發其目的在於給學生提供了乙個自我個性張揚的現實條件。任何乙個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將來發展的需求,選擇形成乙個具有獨特性的個性化課程。因此,校本課程開發強調學生的主體性,要求課程內容和教學形式向學生的「生活世界」回歸,發揮兒童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在這種新的課程形態中,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教師必須了解每乙個學生的需要及其發展的潛力,注意學生的差異性,在教學過程中針對每個學生的個性因材施教,盡可能滿足學生的不同的興趣和需要,從學生的經驗出發提供差別性教育。這種差別性教育的物質載體就需要「校本」課程的支援。

只有這樣學生選擇的權利才能夠落到實處。

三、「校本」課程開發的關鍵:教師專業素質的提高

「課程的變革,從某種意義上說,不僅僅是變革教學內容和方法,而且也是變革人。」[4]相對於課程內容而言,「校本」課程的開發更重視教師素質的發展。因為,「校本」課程的開發的主體不是某些「專家」而是作為教學實踐者的廣大教師。

教師的專業素質直接的影響到「校本」課程的開發質量和實施的成敗。因此,「校本」課程的開發

與教師的專業素質有很大的關係,「校本」課程的開發不僅需要教師的專業素質,同時「校本」課程的開發過程也是教師專業素質提公升的過程。

1.教師課程開發意識的提公升

長期以來,我國的教師被排斥在課程開發之外,只是被動地執行指令性的課程計畫。長此以往,教師習慣於被動的執行課程計畫,逐漸固化對課程的理解。錯誤地吧課程當做提供給學生的學習材料,其內容選擇和組織方式是一成不變和不可置疑的。

這種事不關己的旁觀者心態使教師的課程開發意識逐漸弱化。校本課程開發強調的是在分析學生學習的基礎上的課程的開發,這就必然要求教師心中要有學生。與此同時,校本課程的課程呈現方式具有多樣化,由此也使得課程的實施、評價方式等,不再侷限於原來的單一形式。

「校本」課程的開發有助於拓寬了教師對課程的理解,也有利於提公升教師的課程開發意識。

2.教師課程開發能力的發展

由於長期以來,我國實行的是國家本位的課程開發政策。對於廣大教師來講,「校本」課程開發是乙個完全陌生的領域,這與他們長期從事的教學工作是完全不同的新興事件。「校本」課程開發把課程開發的權力賦予教師,教師成為課程開發的主體。

教師的課程開發能力決定著「校本」課程質量。教師要開發適合學生需要的課程,不但要具有現代意義的課程理念,而且必須具備課程開發的能力。而教師受制於以往的課程開發政策,課程開發的能力無從獲得。

因此,教師只有在「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通過與課程專家的合作、與其它教師的協作、與校長的交流、與學生**等形式,通過對於自己課程開發活動實踐的反思,才能形成自己的課程開發的能力。「校本」課程的開發不僅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的和個性化的發展,還可以促進教師課程開發能力的發展。

3.教師合作精神的培養

課程開發本來就是一件集體配合的事,「校本」課程開發更是如此。教師作為校本課程開發的主體,就必須加強與各方面的合作:教師之間的合作、教師與校長的合作、教師與學生的合作、教師與課程專家的合作、教師與學生家長等方面的合作。

但是,長期以來,教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課堂生活是與其他教師的課堂活動相互隔離而不是相互依賴。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更加傾向於「單打獨鬥」和各自為伍。教師之間的相互交流與溝通的順暢程度也會影響到「校本」課程開發的順利程度。

「校本」課程開發是基於分析學校辦學宗旨,分析學生學習需求,充分利用學校及社群資源的基礎上來確立校本課程目標,選擇組織課程內容,決定課程實施方案,進行課程評價的。這就需要教師在有乙個共同目標的團隊之中,相互協作,發掘出教師們的聰明才智,不斷完善「校本」課程。

四、「校本」課程開發的條件:學校課程資源的利用

「校本」課程的開發,需要課程資源的支援。但是,由於校長、教師的課程觀缺失,對設計和開發課程資源無從下手。再者,學校在文化傳承和積累等方面有所欠缺,校長、學校的辦學理念和辦學方針等問題,使得學校對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特別是符合學校特色的課程資源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1.校本課程資源開應具有地方和學校特色。

目前很多學校已經開始關注課程資源的利用和校本課程的開發,但幾乎是千篇一律、千校一面,缺乏地方和學校特色。不少學校也沒有明確的教育理念和辦學宗旨,更沒有健全的學校發展規劃,學校忙於應付公升學和考試,無暇顧及開發體現地方特色和學校特色的校本課程。

富有特色的校本課程正可以彰顯出乙個學校的辦學思想。那種只圖當前學生學習成績,不顧學生的後續發展、終身發展的急功近利的做法,是對學生極不負責任的態度。「校本」課程的開發,其目的就在於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如果「校本」課程毫無特色和傳統的課程無異,則無法給與學生個性化的教育。

因此,只有開發出具有學校特色和文化內涵的校本課程資源,才能更好地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需求,造就素質過硬的人才,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

2.建立合理的課程評價體系

目前,對中學教育教學的評價仍然是以考試成績和公升學率為主要指標,這已成為制約課程改革、培養創新人才的瓶頸。迫於公升學的壓力,大多數教師對校本課程資源開發都沒有太多熱情。即使有些教師注意利用課程資源來開發校本課程,也是多與教材內容有關,做為考試課程的拓展和延伸。

而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的另一主體———學生,迫於沉重的學習壓力與心理負擔,不得不把主要精力和時間放在應付大量的作業和考試上,無暇顧及參與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

單一的評價方式無異,不利於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因為很多的東西,例如道德發展

水平、人格完善程度是無法通過傳統的測試進行評價的。在注重量化評價的同時也要結合質性評價,在注重結果評價的同時,也要注重過程評價。因此,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也必須豐富評價方式,準確全面的評價學生各方面的發展,避免「分數至上」給學生造成的缺失性發展。

[1]嚴開巨集.教育實踐研究課程在培養高學歷小學教師中的定位及其模式[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01 (3).

[2]江山野主編譯.簡明國際教育百科全書·課程[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1(16).[3]李臣之.校本課程開發的三個問題[j].

課程·教材·教法.2012(9).

[4]施良方.課程理論:課程的基礎、原理與問題[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135.

校本課程開發計畫

2 就即將開發實施的校本課程徵求學生及家長的意見,考察所開發的課程是否符合學生及家長的意願與需要,如符合需要的,學校負責可行性論證 如不符合的,則取消該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計畫。師資培訓 隨著現代化建設的發展和素質教育的深化,校本課程的內容和形式將越來越豐富多樣。在職教師能否適應與承擔新課程的教學任...

校本課程開發計畫

蘭溪鎮學校校本課程開發計畫 一 指導思想 以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 試行 的基本精神為指導,調動學校自主開發課程和自主管理課程的積極性,充分利用我校和社群的課程資源,通過與外部力量的合作,採用選擇,改編,新編教學材料或設計學習活動的方式,研究 開發校本課程並逐步形成適應地方 學校和學生特殊需要的,體...

校本課程開發計畫

2 學校將盡力地在經費 人力和物力上給予最大的支援。3 學校將對參加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工作的教師給予一定的獎勵。如有突出成績的,將在評優 評先時給予傾斜。五 課程實施效果設想 1 教材內容不斷充實,教學案例不斷完善,逐漸構建一套完整的校本課程體系,形成一套適合本校學生的校本課程教材。2 學生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