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工作案例

2022-12-17 17:54:03 字數 3631 閱讀 7639

教學基本資訊

課題(人教版小學數學公升和毫公升)

作者及工作單位阜平縣北果無鄉光城小學:劉耀輝

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將自己在本節課教學中的亮點設計所依據的指導思想或者核心教育教學理論簡述即可,指導思想和依據的教育理論應該在後面的教學過程中明確體現出來。本部分內容必須和實際的教學內容緊密聯絡,避免出現照搬課標中整個模組的教學指導思想等情況

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發展規律而言,用實物,來吸引學生,在實驗中學習數學,鍛鍊學生的觀察能力。

二、設計學生喜歡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出問題,讓學生在思考和交流中解決問題。通過學生的親自操作活動,讓學生再次體驗容量的概念。

讓學生積極參與「玩水」的數學活動,在具體的情境中靈活運用,進一步加深對容量的認識,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學生小組合作鞏固強化。學生進一步體驗容量的概念,加深理解。

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進行練習,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永遠保持旺盛的精力來參與學習活動。

教材分析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闡述,不必面面俱到)

課標中對本節內容的要求;本節內容的知識體系;本節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後教材內容的邏輯關係。本節核心內容的功能和價值(為什麼學本節內容),不僅要思考其他內容對本節內容學習的幫助,本節內容的學習對學科體系的建立、其他學科內容學習的幫助;還應該思考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對學生學科能力甚至綜合素質的幫助,以及思維方式的變化影響等。

學生進一步體驗容量的概念,加深理解

學情分析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闡述,但不需要格式化,不必面面俱到)

教師主觀分析、師生訪談、學生作業或試題分析反饋、問卷調查等是比較有效的學習者分析的測量手段。

學生認知發展分析:主要分析學生現在的認知基礎(包括知識基礎和能力基礎),要形成本節內容應該要走的認知發展線,即從學生現有的認知基礎,經過哪幾個環節,最終形成本節課要達到的知識。

學生認知障礙點:學生形成本節課知識時最主要的障礙點,可能是知識基礎不足、舊的概念或者能力方法不夠、思維方式變化等。

大部分的學生有一定的認知能力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確定應注意按照新課程的三維目標體系進行分析)

1、在實際操作活動中,經歷了解容量概念和認識測量工具,以及認識「公升」和「毫公升」的過程。

2、了解容量的含義,認識「公升」和「毫公升」,知道「公升」和「毫公升」怎樣用字母表示;會讀量杯和量筒中液體的多少。3、積極參與「玩水」的實驗活動,獲得愉快的學習和數學活動經驗。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公升和毫公升的認識

教學難點容量概念的形成和正確讀取量杯量筒液體的多少。

教學流程示意

(按課時設計教學流程,教學流程應能清晰準確的表述本節課的教學環節,以及教學環節的核心活動內容。因此既要避免只有簡單的環節,而沒有環節實施的具體內容;還要避免把環節細化,一般來說,一節課的主要環節最好控制在4~6個之間,這樣比較有利於教學環節的實施。)

1、匯入2、新授3、練一練4、課堂小結5、布置作業

教學過程(教學過程的表述不必詳細到將教師、學生的所有對話、活動逐字記錄,但是應該把主要環節的實施過程很清楚地再現。)教學環節

一、匯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喝飲料嗎?

教師活動預設學生行為設計意圖

生:喜歡。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兩瓶飲料(出示飲料),你們知道哪個瓶子裡的飲料多嗎?你是怎樣知道的?

生:左手拿的瓶子裡飲料多,用眼直接看出來的。師:

今天我們要一起來認識容量單位:「公升和毫公升」。學了今天的知識,你就可以用數來表示飲料的多少了。

(板書課題)二、新授

1、實驗,容量

⑴出示兩杯不同顏色的水(高度不一樣)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哪一杯水多呢?生:紅色(藍色)⑵再出示兩個杯子。(大小不同)

師:哪一杯裝水多?有什麼好辦法?同桌互相討論一下。(出示課件)生:一樣多。左邊的

⑶提出小組合作實驗,在實驗中考慮有什麼好的方法,讓學生積極配合,共同解決問題。師:你們都想到了哪些方法?

生1:可以把兩個杯子放在一起比一比。

2:可以把乙個杯子裝滿水,再倒入另乙個杯子裡。

生3:還可以把兩個杯子都倒滿水,然後再分別倒進兩個一樣大的杯子裡。師:

同學們真聰明,你們想出了這麼多好辦法!(鼓勵的語氣)小結:哪個杯子裝水多,我們就說哪個杯子的容量大。

(出示課件)2、實驗,認識公升和毫公升

⑴出示兩個高度一樣、裝著水的高度也一樣、但粗細不同的兩個瓶子。(用不同顏色區分)

師:老師這裡還有兩個瓶子。比一比,哪個瓶子裝的水多?你是怎麼比較的?現在以小組為單位相互討論。師生交流

生1:用乙個大杯子,先把乙個瓶子的水倒進去,做乙個記號,然後倒出來。再把另乙個瓶子的水倒進去,和剛才做的記號比較。

2:分別倒進兩個一樣大的杯子裡,再比一比哪個多。生3:

用量杯也可以測量出哪個瓶裡的水多。

師:同學們,你們真了不起,想出了許多好方法。那現在,我們就來按剛才的方法試一試吧。實際操作

⑵師:如果要精確的知道液體的容量,就要用到計量液體工具。(出示、認識量筒和量杯)計量液體,如汽油、飲料、藥水、等,用公升或毫公升做單位。

師:公升用字母「l」表示,毫公升用字母「ml」表示。(出示課件並板書,學生讀一讀)師:生活中還有哪些液體用公升或毫公升來計量?生:油,牛奶,可樂,啤酒。

⑶用量杯測量兩個瓶子中液體的多少。師生一起進行實際操作。

師:請同學們認真觀察,讀出兩個量杯中紅色液面和藍色液面所在的刻度。(學生匯報,老師在黑板上記錄)三、練一練

1、讓學生獨立觀察並填空。然後全班交流。(教師出示課件)2、先請一位學生讀題。

生:找三個大小不同的玻璃瓶,分別測量它們的容量。分小組進行實驗,完成後匯報結果。

3、怎樣使兩個瓶子裡的水一樣多?分小組進行。(鼓勵學生嘗試不同的方法,然後全班交流)生1:

用量杯或者量筒,準確量出同樣多的水。

生2:用兩個同樣大小的杯子,然後分別倒進水,使兩個杯子液面高度相同。

4、根據你的生活經驗判斷:哪個杯子的容量大,哪個杯子容量小。(課件展示)四、課堂小結:同學們,這節課你學得愉快嗎?誰能說說你的收穫是什麼?五、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機板書)

公升和毫公升公升:l毫公升:ml

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的撰寫應避免對教學設計思路、指導思想的再次重複。教學反思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反思在備課過程中對教材內容、教學理論、學習方法的認知變化。

反思教學設計的落實情況,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出現問題的原因是什麼,如何解決等,避免空談出現的問題而不思考出現的原因,也不思考解決方案。

對教學設計中精心設計的教學環節,尤其是對以前教學方式進行的改進,通過設計教學反饋,實際的改進效果如何。

如果讓你重新上這節課,你會怎樣上?有什麼新想法嗎?或當時聽課的老師或者專家對你這節課有什麼評價?對你有什麼啟發?

問題的發現與提出是促進學生成長的關鍵因素。隨機的課堂生成的問題帶有一定的普遍性,問題是數學教學的源泉,問題是

課堂教學得以推進和執行的動力所在。也就是說,課堂教學離不開問題,問題的「生成」也就成了課堂教學得以實施的前提和基礎因素。課堂上隨機生成的問題,有的專家將其稱之為創生的問題。

在課堂教學領域內,問題生成在某種程度上的價值大於問題解決,「發現乙個問題比解決乙個問題更重要」,學生發現和生成問題的過程,實質上就是他們主動探求知識、知識構建並運用已知經驗和學習能力批判性地審視學習內容的過程,學生能提出問題,就是一種超越自我、具有創新價值的過程,我會善待學生的每一次提問,正確分析學生的每乙個問題。

小學數學工作案例

教學基本資訊 課題 時間的計算 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五章 工作單位館陶縣王二廂聯合小學 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1 使學生在學習時間單位時感受到時間的寶貴,逐步養成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2 2 使學生在與同學的交流討論中逐步加強團隊合作精神。3 3使學生在親手製作作息時間表的過程中逐步養成良好的習慣。教材...

小學數學工作案例

教學基本資訊 課題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 乘法的初步認識 作者及工作單位李豔芹秦皇島市撫寧縣深河鄉北莊河小學 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將自己在本節課教學中的亮點設計所依據的指導思想或者核心教育教學理論簡述即可,指導思想和依據的教育理論應該在後面的教學過程中明確體現出來。本部分內容必須和實際的...

小學數學工作案例

課題作者及工作單位 教學基本資訊 二年級上冊第70 71頁 冀教版 第六單元表內除法的第五節用2 6的乘法口訣求商 趙縣東關小學何麗萍 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我的設計思路 根據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點,力求突出乙個 趣 字,曾經聽過這樣一句話 課伊始,趣味鮮,課進行,趣味濃,課結束,趣未盡。說明在一節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