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習俗的變化

2022-12-16 07:18:04 字數 1745 閱讀 1736

汝陽縣外國語實驗中學活頁教案

年月日年級科目單元(章節)

八年級歷史

6備課組長輔備教師課題

張明燦劉佔樂

21、社會習俗的變化

主備教師課時

李戰勝1課時

1、知識與能力:知道髮型服飾變化、稱謂變化、禮節變革、提倡女權等知識。通過對**初

年社會風俗變遷的討論與分析,讓學生得出這是道德觀念、等級觀念和思想觀念的改革,是社會發展、歷史進步的結論,從而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

學習目標

2、過程與方法:通過各種途徑蒐集有關反映**初年社會風俗變遷的文字、**等史料,並對其進行歸類,培養學生收集、處理歷史資訊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初年社會風俗的變遷與創新,有其重大的社會價值,它是社會發展的縮影。

重點、難點教具準備

重點:清末民初的社會風俗變遷是社會發展與進步的標誌。難點:新風取代舊俗是乙個艱難曲折的過程。

教學過程

教學方法**法、討論法

一、匯入新課,展示目標

複習上一課時重點知識。

辛亥革命在結束兩千年封建君主**制度的同時,也促使中國人思想解放與生活方式改變,其突出表現是西風東漸,中國的社會風俗發生了巨變。

二、指導學生自學

學生讀課文,完成下列**時期類

別髮式服飾

稱謂禮節

腳形義務

辛亥革命前辛亥革命後

三、合作**

「剪髮辮、易服飾;改稱謂、廢跪拜;禁纏足、倡女權」這些社會現象的出現說明了什麼?

四、學生展示,教師精講釋疑(一)學生展示(二)教師精講

「剪髮辮、易服飾;改稱謂、廢跪拜;禁纏足、倡女權」這些社會現象的出現說明了什麼?

討論明確:剪髮辮、易服飾——生活方式近代化改稱謂、廢跪拜——人格獨立與平等觀念深入人心禁纏足、倡女權——婦女解放的兩大標誌

五、課堂練習

1、下列哪一社會現象,在當時的中國是不可能出現的( a )

a、2023年,一位中國商人在北京東交民巷建造住宅b、2023年,一對久別重逢的老朋友在南京街頭熱烈握手c、2023年,張謇的大生紗廠生產和銷售業績良好d、2023年6月,《申報》報到了上海工人罷工的情況2、下列各項,在20世紀初的中國可能出現的是( d )

①坐輪船、火車②使用洗衣機、電視機③照相、看電影④男子剪辮,女子不纏足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3、辛亥革命後,臨時**頒布了剪辮和廢止纏足等法令,其目的是(c)a、消除清**在政治方面的影響b、美化人們的生活c、改變愚昧落後的習俗d、滿足西方國家的要求

4、孫中山曾以臨時大**的名義發布命令,革除「大人」、「老爺」等稱謂,還規定民間普通稱謂改為「先生」或「某君」。這體現了(c)

a、在稱謂方面,臨時**犯了盲目追求國際潮流的錯誤b、中華****想標新立異以示與清**的區別c、資產階級追求平等的願望d、稱呼更簡潔了

5、下列服飾,屬於沿用西式服裝價值觀念和審美習俗,結合中國人穿著的習慣和傳統服裝的樣式,而創制的新服飾,並且在國際上被視為最具中國特色服裝的是(d)

a、西服和中山裝b、西服和唐裝c、中山裝和連衣裙d、中山裝和旗袍時期類

別髮式服飾稱謂禮節跪拜

作揖請安拱手鞠躬脫帽握手

腳形義務

辛亥革命前

剃髮留辮

大人頂戴花翎老太爺長袍馬褂老爺

少爺西裝中山裝長衫旗袍

先生某君同志

纏足女主內男主外

板書設計

辛亥革命後

強令剪辮

天足走向社會

課後反思

蒙古族的社會習俗對現代北方民族的影響

關鍵詞 蒙古族社會習俗北方民族影響 我國是乙個擁有五十六個民族的多民族國家,這些民族有著不同的社會習俗習慣,因此這也使得我國社會習俗文化更加的多元化。其中,蒙古族的社會習俗文化的形成根源無論從社會歷史方面還是從自然發展方面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同時蘊含的蘊意及其的深刻。蒙古族的社會習俗文化對處於現代化今...

社會實踐 春節習俗

春節習俗 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它的重要,傳承了中華上下世世代代的傳統文化,它的隆重,掀起了中華民族歡度春節的熱鬧氛圍。舉國上下,普天同慶,活躍了中華,活躍了整個民族。每年冬季,每個人們都有同樣的期盼,不管老人小孩,都希望過乙個非同尋常的年,遐想過節的喜慶,共度親人團聚的天...

家鄉的習俗

我的家鄉有一些習俗,無論是誰也無法改變。在我的家鄉,有這麼乙個規定,在過年的時候,無論是誰,都必須要趕回去跟家人團圓,吃團圓飯。在過年的時候,一家人圍在一張桌子上說說笑笑,那是一幅多麼幸福的畫卷。在平時,因為各自工作和學習的繁忙,大家很難聚合在一起。作為小孩,總對每年這種團聚的日子充滿了期盼。在吃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