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十法」

2022-12-15 03:33:06 字數 3922 閱讀 1144

——陸波

一、自問自答法

由於試題提問「籠統」,沒有具體指明思維的起點和終點,致使有些考生往往不知從何下手去理解。其實,遇到這種情況,只要針對具體的句子自己提出若干個問題,然後一一解答,就能得出答案來。提問的常見形式是:

「×××」,指的是什麼?為什麼說「×××」?

例1:文章結尾強調「該有人為黃河作傳的,那應是中國人的自傳」。這句話有什麼含意?(2023年廣東卷第20題)

【解題提示】解答本題時,考生可設計如下三個問題分別作答:①為什麼說「該有人為黃河作傳」?②「應是中國人的自傳」是指什麼?③給黃河作的傳為什麼說是「中國人的自傳」?

【參***】①因為黃河哺育了中華文明,體現了中國的歷史和中國人的精神。②是指應該由中國人自己為黃河作傳,而不是像非洲的尼羅河那樣由歐洲人來作傳。③中國人通過為黃河作傳來表現中國人的歷史和精神,所以是「中國人的自傳」。

例2:《有個搞笑的大師叫啟功》文章中說:「但我理解先生,他把這些都視為儀式,在他內心深處有著真正的嚴肅。」請簡述你是如何理解這句話的。

【參***】1.在啟功先生看來,形式上的莊重嚴肅,並不等同於內心深處的重視。2.

乙個人內心真正重視一件事,並不一定非得講究過於嚴格的形式。3.這實際上是啟功先生重內容不重形式的一種灑脫。

二、向「心」凝聚法這裡的「心」指的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文學作品可稱「主題」或「主題思想」)。高考的現代文大閱讀命題往往堅持「中心輻射」的原則,其讓考生理解的文句多為「主旨句」「中心句」「關鍵句」等與文章中心的理解有密切關係的句子。要解答好這類試題,必須整體把握全文的中心思想。

例2:解釋下列兩句話在文中的含意。(1)走一趟大西北,長不大的孩子會長大。(2)南方的天地太玲瓏剔透了,太經不起摔打了。(2023年全國卷i第15題)

【解題提示】①《總想為你唱支歌》一文的主題是通過對大西北人、事、物、景的描敘和聯想,表達了人應該能夠經得起艱苦環境的磨鍊並在歷練中成長的思想和對大西北的熱愛之情。解題時要從全文角度綜合考慮,扣準主旨作答。②這兩句話構成對比,作者的情感傾向是「揚」北「抑」南。

【參***】①大西北環境的惡劣、生命的頑強抗爭,會強烈震撼來自其他地方的孩子,使他們學會堅強,早日成熟。②南方的環境過於溫和,不如大西北更能讓人磨鍊意志。三、瞻前顧後法

「瞻前顧後」就是要聯絡上下文,結合具體語境。這是理解文中詞句應共同遵循的原則。例3:

「春風吹開了故都的城門。也廓清了我心靈上的迷霧。」結合上下文,說說這句話在文中的含意。

(2023年全國卷ⅱ第16題)【解題提示】①該句在全文第8段中間,本段開頭交代了該句所敘事件發生

的時間是「三十多年前」,即段尾的「2023年」;再結合「吹開故都(北京)城門」,可知是北京解放。②再看此句的上文有「我覺得一切都沒有希望,我曾在作文裡發過『人生如夢』的嘆息」,此句的下文有「我真的像一棵小草伸出了青春的嫩芽」等語句,由此可以知道作者度過了人生的「迷茫期」。

【參***】故都(北京)解放,讓「我」對人生義有了信心,對前途不再迷茫。

四、語體轉換法

有些文句是「修辭句」,使用的是形象的、感性的文學語言。理解這種文句的含意需要把它轉化為抽象的、理性的、平實的科學語言。

例4:怎樣理解「風是最美的問候,把那些曾在往事中褶皺的情感撫摸得平展展的」這句話的含意?(據2023年天津卷第18題改編)

【解題提示】①該句運用了擬人手法,將無思想意識的「風」人格化了,使抽象的情感具體可感。②結合語境可知「褶皺的情感」是指往日一些解不開的煩惱。

【參***】風能使人拋卻往日的煩惱,使人心情平和。五、深層透析法

有些語句單從字面理解往往是膚淺的,必須結合語境、聯絡作者的真實意圖作深層剖析。

例5:聯絡最後一段,談談你對「這憎惡是朋友的憎惡」一句的理解。(2023年湖南卷第20題)

【解題提示】「憎惡」前加「朋友」二字。這比較容易理解,是一種關愛。但僅僅理解到這一層是較淺的,如果我們聯絡本段中「於中國有益」則可發現此句有更深層的含意:

作為為社會進步而不懈奮鬥的魯迅,希望老朋友劉半農也能做個始終如一的戰士。再聯絡文末「我願以憤火照出他的戰績,免使」—句,又可知已經轉變為共產主義戰士的魯迅「憎惡」近幾年的劉半農的目的,是為了突出老朋友的「戰績」,防止別有廂心的人全盤否定老朋友劉半農。

【參***】①「這憎惡」是魯迅從朋友的立場出發所產生的一種情感,是他對劉半農關切的另一種表現形式。②魯迅是站在「於中國有益」的高度來要求劉半農的,他認為劉半農應該始終做乙個戰士。③寫「憎惡」劉半農的近幾年,是為了肯定、突出他過去的戰績,以免「陷沙鬼將他先前的光榮和死屍一同拖入爛泥的深淵」。

六、置換代入法

有些文句中只有某些詞語是另有含義的,只要破解了這些詞語的意義,整個句意就清楚了。

例6:如何理解「村落在今天似乎已經成為乙個符號」的含意?(2023年重慶卷第15題)

【解題提示】「村落符號」是《說村落》中首段的首句,且打了乙個比方,所以搞清「符號」的含義是關鍵。村落成為乙個符號,什麼符號呢?聯絡後文可知,「村落」指的是農民們聚居的地方。

【參***】村落的真正意義在今天被許多人淡忘了,似乎僅僅只是農民居住的地方。

七、注釋參考法

注釋是命題者用來幫**生解題的,因此,考生要學會利用它。下面仍以「例1」為例說明。

例1的那句話是全文的末段,原文是:「(路德維希為尼羅河作傳,)也該有人為黃河作傳的,那應是中國人的自傳。」目文唇有對路德維希的注釋:

「埃公尺爾·路德維希(emil ludwig,1881—1948),德國著名傳記作家,著有《地中海傳》、《尼羅河傳》等。」這個注釋告訴我們,非洲的尼羅河不是由非洲人自己作傳的,而是由「外人」作了「他傳」。結合括號中文句的作用(一是引出黃河也應該有傳記,二是通過對比突出「黃河傳」應是「中國人的自傳」)我們不難得出正確答案。

八、兩相比較法

比較是一種思維方式,有求同思維——用來尋找共性;有求異思維——用來辨別事物(人物等)各自的區別點。

例7:魯迅先生在《記念劉和珍君》中寫道:「沉默呵,沉默呵!

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而本文(指試卷文字《痛哭和珍》,作者石評梅——筆者注)寫道:「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後你便贈給我永久的沉默。

」試比較這兩段話的含意。(2023年全國卷第20題)

【解題提示】《記念劉和珍君》一文學生很熟悉,就文中「沉默」一段話而言,主導感情是「憤怒」。而《痛哭和珍》一文雖亦有頌揚、憤怒之情,但就「沉默」一句來說,其主導感情是悲哀:一則悲哀劉和珍這樣的優秀青年慘遭殺害,二則悲哀社會仍然豺狼當道,自己的命運無從把握。

【參***】魯迅的話表達的主要是憤怒。沉默是無言的憤怒,而憤怒遲早將在沉默中爆發,不爆發就會在沉默中滅亡。石評梅的話表達的主要是悲哀。

劉和珍的犧牲給作者帶來最深的悲哀,永久的沉默。九、賞析法

賞析語句類的主觀題,在現代文閱讀中是近幾年新出現的題型。解答「賞析」類題目,一般要從形式和內容兩方面考慮,既要「賞」又要「析」,既要指出運用的表現手法及其表達效果,又要說明這句話的含意(思想、情感、道理等)。例8:

文章用「有什麼花朵能比這樣的烟花更美麗呢?」收束全文,請對此簡要賞析。(2023年四川卷第17題)

【解題提示】①理解此句首先要注意它所處的位置。它處在文末,一般起概括全文、揭示主旨即「卒章顯志」的作用。②這是乙個反問句,其語氣更堅定、更強烈,且能引起人們的深思。

③注意「這樣的烟花」在文中的象徵意義是什麼。【參***】作者以這個反問句單設一段,卒章顯志。「這樣的烟花」不僅有形式、顏色與光亮的美麗,更是和平團圓的象徵。

這個反問句強烈地表達了作者反對戰爭、熱愛和平的願望。十、摘片語合法

即摘出文中符合答案要求的重要詞語組合成答案的方法。

例9:「遊人的告別只是乙個概念乙個情結一種詩情,而百萬移民的告別才是實實在在撕心裂肺感天動地的」,這句話在文中的含意是什麼?(2023年重慶卷第15題)

【解題提示】解答本題要結合全文主旨和遊人、移民的心態作答。本文主旨是讚頌在偉大的三峽工程建設中,百萬移民捨小家為國家的崇高精神,作者寫遊人就是為了突出這種精神。寫遊人和移民心態的關鍵詞句,原文中幾乎都能找到,我們只要根據題意,摘取其中的關鍵詞語,組合成一段通順連貫的話即可。

【參***】①遊人的告別只是對「原始長江三峽」景點的告別,由此生出

的只是憐惜、惆悵和失落。②百萬移民的告別則是故土難離的割捨之痛和捨棄家園的巨大犧牲。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學案教師

一 學習目標 1 了解重要句子的型別 2 掌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方法 二 概念闡述 重要的句子 是就它們在文中的表達作用而言的,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從作用上說,指那些能點明主旨的語句,或能顯示脈絡層次的關鍵性語句,即人們常說的 文眼 從語句特點上說,指那些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中心句 總結句 過渡句,理解...

理解重要句子在文中的含意 2 學生版

讓香格里拉發現自己 這是套用了乙個現成句式。拉美的烏拉圭作家加萊亞諾寫過一篇散文 讓美洲發現自己 他是有感於西方世界數百年的偏見而寫的。在哥倫布的船隊到達美洲之前,那片大陸就自然地存在著,後來者占有了 發現 的專利權。從此以後,印第安人就一直被判為終身有罪 遭到滅絕性的殺掠。所以他說 1492年,美...

年高考語文複習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教學案

教學目標 1 了解重要句子的型別 2 掌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方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匯入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作為現代文閱讀的乙個能力點,是乙個常考點,即每年必考。更重要的是,篩選文中的資訊,概括內容要點和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鑑賞作品的形象 語言 表達技巧,評價文章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