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

2021-04-30 07:57:44 字數 3573 閱讀 2340

(校際公開示範課教案)

時間:2023年12月28日班級:高三(1) 執教人:劉孝同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譯題的基本要求。

2、通過課文中的例句掌握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

3、利用掌握的方法解決課外文言語句的翻譯中出現的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實物投影展示高考真題,分析考點,講練結合。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繼承文化傳統,古為今用,學習古人高尚的道德品質。

教學重難點

1、學生對文言實詞、虛詞和特殊句式的掌握。(前面已複習)

2、翻譯時的要求。

教學時數一教時

教學過程

一、考點精析:

《考試說明》中「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b。它包含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是「理解」,即能正確領會文章的內容,它是文言文閱讀的基礎;二是「翻譯」,即能把文言文的內容用現代漢語準確通順地表達出來。本考點是對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等知識的綜合考查,命題者在設計題目時,往往注重考查以下因素:

一是成為理解句子關鍵或難點的若干常用實詞,以一詞多義、古今異義為主;二是句中往往有詞類活用現象;三是往往存在文言特殊句式;四是句子往往具有鮮明的語氣特點;五是有時句子還使用一些修辭方法。

二、文言文翻譯的原則: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三、文言文翻譯的要求:信、達、雅是對文言文翻譯的基本要求。信,指譯文要準確地表達原文意思。

達,合乎語法。雅,突出修辭。實詞翻譯要準確,虛詞翻譯要明白,句式翻譯要恰當。

四、文言語句翻譯方法歸納

例題1(實物投影)

①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鴻門宴》)

②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師說》)

③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屈原列傳》)

④對曰:「將以釁鐘。」⑤於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過秦論》)

(學生自譯,教師提問;學生然後總結規律,教師明確。)

1、 留:

㈠人名(名、字、號等)、地名、官職名、年號、國號等專門稱謂。

㈡度量衡單位、數量詞、器物名稱。

㈢古今意義相同的詞。

例題2(實物投影)

故予與同社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名而為之記,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於社稷也。(《五人墓碑記》)

(學生自譯,教師提問;學生然後總結規律,教師明確。)

予:我。 斯:這。 徒:只。記:記載明:使……明了。 匹夫:百姓。 社稷:國家。

2、換:用現代漢語詞彙替換古代漢語詞彙

㈠古代的單音詞換成現代漢語的雙音詞。

㈡古今異義、通假字、今已不用的字。

例題3:指出下面各句中加點詞的用法

(學生自譯,教師提問;學生然後總結規律,教師明確。)(實物投影)

①夫戰,勇氣也。(《曹劌論戰》)

②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師說》)

③魏王怒公子之盜其兵符(《信陵君竊符救趙》)

④卒然問曰:「天下惡乎定?」(《孟子見梁襄王》)

⑤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游刃必有餘地矣。(《庖丁解牛》)

⑥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陳涉世家》)

⑦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異常也。

3、刪:刪除沒有實在意義、也無須譯出的文言詞。物件:

僅起結構作用,沒有具體意義的虛詞。情況:①句首發語詞。

②句中停頓或結構作用的詞。③句末調節音節的詞。④偏義複詞中的襯字。

例題4:在下列句中準確的位置寫出省略的成分,並用括號表示出來(實物投影)

(學生自譯,教師提問;學生然後總結規律,教師明確。)

①(桃花源中人)見漁人,乃大驚,問(漁人)所從來,(漁人)具答之。(《桃花源記》)

②豎子,不足與(之)謀(《鴻門宴》)

③今以鐘磬置(於)水中(《石鐘山記》)

④尉劍挺,廣起,奪(之)而殺尉(《陳涉世家》)

⑤無以,則王乎(《齊桓晉文之事》)

(如果)不能不說,那麼還是(說說)如何行王道吧。

4、補:把文言文中省略的而現代漢語不能省略的成分補上。包括主語省略、動詞後賓語的省略、介賓省略、介詞省略等。

例題5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注意語序的變化。(實物投影)

(學生自譯,教師提問;學生然後總結規律,教師明確。)

①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

②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③牛何之

④ 王語暴以好樂(介詞結構後置)

⑤ 石之鏗然有聲者

①(主謂倒裝)②(賓語前置)③(賓語前置)④(介詞結構後置)⑤(定語後置)

5、調:將古代漢語句子中語序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進行調整,使之符合現代漢語的表達習慣。物件是文言文中倒裝句,如主謂倒裝、賓語前置、定語後置、介詞結構後置等。

五、注意事項:

1.聯絡平時的學習積累,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段"來翻譯文言句。

2、觀照上下文語境

例題6:將下面語段中加線的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實物投影)

嚴光字子陵,一名遵,會稽餘姚人也。少有高名,與光武同遊學。及光武即位,乃變名姓,隱身不見。

帝思其賢,乃令以物色訪之。後齊國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釣澤中。

」帝疑其光,乃備安車玄纁,遣使聘之。

譯文:皇帝想念他的賢才,於是命令憑形體相貌來尋訪他。

解析:畫線句的翻譯,難點在「物色」一詞的理解,學生很容易將「物色」理解成動詞「尋找什麼人」,但根據上下文來看,這個詞在介詞以的後面,應該是名詞,所以這裡應理解**的形貌外表。

六、高考真題回顧:(實物投影)

貪人不解愛財也,至如內外官五品以上,祿秩優厚,一年所得,其數自多。若受人財賄,不過數萬,一朝彰露,祿秩削奪,此豈是解愛財物?規小得而大失者也。

昔公儀休性嗜魚,而不受人魚,其魚長存。且為主貪,必喪其國;為臣貪,必亡其身。《詩》雲:

「大風有隧,貪人敗類。」固非謬言也。昔秦惠王欲伐蜀,不知其徑,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後。

蜀人見之,以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師隨而伐之,蜀國遂亡。漢大司農田延年贓賄三千萬,事覺自死。

如此之流,何可勝記!若能小心奉法,常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寧,自身常得歡樂。古人云:

「賢者多財損其志,愚者多財生其過。」此言可為深誡。若徇私貪濁非止壞公法損百姓縱事未髮聞中心豈不常懼?

恐懼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豈得苟貪財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孫每懷愧恥耶?

古人云:「鳥棲於林,猶恐其不高,覆巢於木末;魚藏於水,猶恐其不深,復穴於窟下。然而為人所獲者,皆由貪餌故也。

」今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祿,當須履忠正,蹈公清,則無災害,長守富貴矣。古人云:「禍福無門,惟人所召。

」然陷其身者,皆為貪冒財利,與夫魚鳥何以異哉?

(節選自《貞觀政要貪鄙》)

翻譯:①且為主貪,必喪其國;為臣貪,必亡其身。

譯文②然陷其身者,皆為貪冒財利,與夫魚鳥何以異哉?

譯文明確:①況且作為國君,如果貪婪,一定會使他的國家滅亡;作為臣子,如果貪婪,一定會使他自身喪命。

②然而使自身陷於災禍的,都是為了貪求財利,和那魚鳥有什麼區別呢?

教師分析:且,況且;根據上下文意思,應是假設關係。然,然而;陷,使動用法,為,為了。

七、布置作業

《走向高考》「課堂鞏固練習」8-10題

附板書設計:原則: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要求:信、達、雅

方法:留、換、刪、補、調

2 15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

a組 1 翻譯下面文言短文中畫線的句子。工之僑得良桐焉,斫而為琴,弦而鼓之,金聲而玉應。自以為天下之美也,獻之太常 使國工視之,曰 弗古。還之。工之僑以歸,謀諸漆工,作斷紋焉。又謀諸篆工,作古窾 焉。匣而埋諸土,期年出之,抱以適市。貴人過而見之,易之以百金,獻諸朝。樂官傳視,皆曰 希世奇珍也!工之僑...

文言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專題訓練

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 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 是2002年新增加的乙個考點。這個考點雖然形式上是兩個方面,但實質上是文言文翻譯的兩個層次,乙個強調了理解是翻譯的基礎,乙個強調在此基礎上的書面表達結果。在平時的學習中,很多學生只注重文言句的大概意思而不能具體 準確地作出翻譯,其主要原因就是沒有掌握文言文...

高考語文專題複習 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

第三章古詩文閱讀 專題十四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 一 將下面一段文字翻譯成現代漢語。文帝嘗病癰,鄧通常為上嗽吮之。上不樂,從容問曰 天下誰最愛我者乎?通曰 宜莫若太子。太子入問疾,上使太子齰癰。太子齰癰而色難之。已而聞通嘗為上齰之,太子慚,由是心恨通。及文帝崩,景帝立,鄧通免,家居。居無何,人有告通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