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八佾第三

2022-12-07 18:15:04 字數 5167 閱讀 1357

本篇主要內容涉及「禮」的問題,主張維護禮在制度上、禮節上的種種規定;孔子提出「繪事後素」的命題,表達了他的倫理思想以及「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的政治道德主張。本篇重點討論如何維護「禮」的問題。

第一則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1、八佾:佾音yì,行列的意思。古時一佾8人,八佾就是64人,據《周禮》規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諸侯為六佾,卿大夫為四佾,士用二佾。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

2、是可忍,孰不可忍

【解釋】:是:這個;孰:那個。如果這個都可以容忍,還有什麼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絕不能容忍。

本章強調禮,周禮是不可以逾越的,周禮在孔子心中是很重要的。

第二則三家者以《雍》徹。子曰:「『相維闢公,天子穆穆』,奚取於三家之堂?」

1、三家:魯國當政的三家:孟孫氏、叔孫氏、季孫氏。

2、《雍》:《詩經·周頌》中的一篇。古代天子祭宗廟完畢撤去祭品時唱這首詩。

3、相維闢公,天子穆穆:《雍》詩中的兩句。相,助。維,語助詞,無意義。闢公pì gōng,指諸侯。穆穆:莊嚴肅穆。

4、堂:接客祭祖的地方。

本章強調禮,批評三家僭越禮儀,越禮犯上。

第三則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強調樂是表達人們思想情感的一種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禮的一部分。禮與樂都是外在的表現,而仁則是人們內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所以樂必須反映人們的仁德。這裡,孔子就把禮、樂與仁緊緊聯絡起來,認為沒有仁德的人,根本談不上什麼禮、樂的問題。

第四則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

1、易:治理。這裡指有關喪葬的禮節儀式辦理得很周到。一說謙和、平易。

2、戚:心中悲哀的意思。

本章強調禮節儀式只是表達禮的一種形式,但根本不在形式而在內心。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儀式上,更重要的是要從內心和感情上體悟禮的根本,符合禮的要求。

第五則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

1、夷狄:古代中原地區的人對周邊地區的貶稱,謂之不開化,缺乏教養,不知書達禮。

2、諸夏:古代中原地區華夏族的自稱。

3、亡:同無。

本章強調「諸夏」有禮樂文明的傳統。

第六則季氏旅於泰山,子謂冉有曰:「女弗能救與?」對曰:「不能。」子曰:「嗚呼!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

1、旅:祭名。祭祀山川為旅。當時,只有天子和諸侯才有祭祀名山大川的資格。

2、女:同汝,你。

3、救:挽求、勸阻的意思。這裡指諫止。

本章批評季氏的僭禮」行徑

第七則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公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1、射:原意為射箭。此處指古代的射禮。

2、揖:拱手行禮,表示尊敬。

君子無所爭」,即使要爭,也是彬彬有禮的爭,這反映了孔子和儒家思想的乙個重要特點,即強調謙遜禮讓而鄙視無禮的、不公正的競爭。

第八則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後素。」曰:「禮後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1、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前兩句見《詩經·衛風·碩人》篇。倩,音 qiàn,笑得好看。兮,語助詞,相當於「啊」。盼:眼睛黑白分明。絢,有文采。

2、繪事後素:繪,畫。素,白底。

3、起予者商也:起,啟發。予,我,孔子自指。商,子夏名商。

「繪事後素」強調先仁後禮的道理

詩經·衛風·碩夫人

碩人其頎,衣錦褧衣。齊侯之子,衛侯之妻。東宮之妹,邢侯之姨,譚公維私。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碩人敖敖,說于農郊。四牡有驕,朱幩鑣鑣。翟茀以朝。大夫夙退,無使君勞。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鱣鮪發發。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1)碩:美。頎(qi):身材修長的樣子。

(2)扃(jong):麻布制的罩衣, 用來遮灰塵。

(3)東宮:指太子。

(4)私:姊妹的丈夫。

(5)荑 (ti):白茅初生的嫩芽。

(6)領:脖子。蝤蠐(qiu qi):天牛的幼蟲,身體長而白。

(7)瓠(hu)犀:葫蘆籽,潔白整齊。

(8)螓(qin):蟬類,頭寬廣方正。蛾:蠶蛾,眉細長而黑。

(9)倩:笑時臉頰現出酒渦的樣子。

(10)盼:眼睛裡黑白分明。

(11)敖敖:身材苗條的樣子。

(12)說:同 「稅」,停息。農郊:近郊。

(13)牡:雄,這裡指雄馬。驕:指馬身體雄壯。

(14)朱:紅色。鱝(fen):馬嚼鐵外掛程式的綢子。鑣鑣(biao):馬嚼子。

(15)翟怫(di fu):車後遮擋圍子上的野雞毛,用作裝飾。

(16)洋洋:河水盛大的樣子。

(17)北流:向北流的河。活活(guo):水奔流的樣子。

(18)施:設,放下。罟(gu):大魚網。霍霍(huo):撒網的聲音。

(19) 澶 (zhan):蝗魚。鮪(wei):鱔魚。發發(po):魚多的樣子。

(20)葭(jia): 初生的蘆葦。錟(tan);初生的荻。揭揭:長的樣子。

(21)庶姜:眾姜,指隨嫁的姜姓女子。孽孽:裝飾華麗的樣子。

(22)士:指陪嫁的媵臣。愜 (qie):威武的樣子。

第九則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徵之矣。」

1、杞:春秋時國名,是夏禹的後裔。在今河南杞縣一帶。

2、徵:證明。

3、宋:春秋時國名,是商湯的後裔,在今河南商丘一帶。

4、文獻:文,指歷史典籍;獻,指賢人。

本章強調兩個問題一是他希望人們都能恪守禮的規範;二是,他認為對夏商周之禮的說明,要靠足夠的歷史典籍賢人來證明,也反映了他對知識的求實態度。

第十則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

1、禘:音dì,古代只有天子才可以舉行的祭祀祖先的非常隆重的典禮。

2、灌:禘禮中第一次獻酒。

本章談論對行禘禮的議論,反映出當時禮崩樂壞的狀況,也表示了他對現狀的不滿。

第十一則

或問禘之說,子曰:「不知也。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

1、禘之說:「說」,理論、道理、規定。禘之說,意為關於禘祭的規定。

2、示諸斯:「斯」指後面的「掌」字。

魯國的禘祭中,名分顛倒,不值得一看。本章反映禮崩樂壞的情況。

第十二則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

1、與:參加

本章強調參加祭祀的人,應當在內心有虔誠的情感。

第十三則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1、媚:諂媚、巴結、奉承。

2、奧:這裡指屋內位居西南角的神。

3、灶:這裡指灶旁管烹飪做飯的神。

4、天:以天喻君,一說天即理。

本章強調為官之道,現管不能得罪,縣官更不能得罪。

第十四則

子曰:「周監於二代,鬱鬱乎文哉,吾從周。」

1、監:音jiàn,同鑑,借鑑的意思。

2、二代:這裡指夏代和商代。

3、鬱鬱:文采盛貌。豐富、濃郁之意。

本章強調禮儀的傳承;即夏商周三代相沿襲。

第十五章

子入太廟,每事問。或曰:「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太廟,每事問。」子聞之,曰:「是禮也。」

1、太廟:君主的祖廟。魯國太廟,即周公旦的廟,供魯國祭祀周公。

2、鄹:音zōu,春秋時魯國地名,又寫作「陬」,在今山東曲阜附近。「鄹人之子」指孔子。

本章強調孔子並不以「禮」學專家自居,而是虛心向人請教的品格,同時也說明孔子對周禮的恭敬態度。

第十六則

子曰:「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1、皮:皮,用善皮做成的箭靶子。

2、科:等級。

本章強調 「射」是周代貴族經常舉行的一種禮節儀式,屬於周禮的內容之一。孔子在這裡所講的射箭,只不過是一種比喻,意思是說,只要肯學習有關禮的規定,不管學到什麼程度,都是值得肯定的。

第十七則

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1、去:去掉。

2、告朔:朔,農曆每月初一為朔日。告朔,古代制度,天子每年秋冬之際,把第二年的曆書頒發給諸侯,告知每個月的初一日。

3、餼羊:餼,音xì。餼羊,祭祀用的活羊。

4、愛:愛惜的意思。

孔子對子貢加以指責,表明了孔子維護禮制的立場。

第十八則

子曰:「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

強調君臣之禮遭受破壞。

第十九則

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孔子側重於對君的要求,強調君應依禮待臣。

第二十則

子曰:「《關睢》,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孔子說:「《關睢》這篇詩,快樂而不**,憂愁而不哀傷。」

1、哀而不傷

【解釋】:哀:悲哀;傷:傷害。憂愁而不悲傷,形容感情有節制;另形容詩歌、**優美雅緻,感情適度。比喻做事沒有過頭也無不及

本章體現了他的「思無邪」的藝術觀。孔子從中認識到「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中庸思想,認為無論哀與樂都不可過分,有其可貴的價值。

第二十一則

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慄。」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1、社:土地神,祭祀土神的廟也稱社。

2、宰我:名予,字子我,孔子的學生。

3、戰慄:恐懼,發抖。

4、遂:完成。

5、既往不咎

【解釋】:咎:責怪。原指已經做完或做過的事,就不必再責怪了。現指對以往的過錯不再責備。

宰我回答魯哀公說,周朝用栗木做社主是為了「使民戰慄」,孔子對宰我譏諷了周天子表示不滿。

第二十二則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

「管仲儉乎?」曰:「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

」「然則管仲知禮乎?」曰:「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

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

1、器:器量。

2、三歸:相傳是三處藏錢幣的府庫。

3、攝:兼任。

4、樹塞門:樹,樹立。塞門,在大門口築的一道短牆,以別內外,相當於屏風、照壁等。

5、反坫:坫,音diàn。古代君主招待別國國君時,放置獻過酒的空杯子的土台。

孔子倡導「節儉」和「禮制」,孔子指出管仲一不節儉,二不知禮,對他的所作所為進行批評。

第二十三則

子語魯大師樂,曰:「樂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從之,純如也,皦如也,繹如也,以成。」

1、語:音yù,告訴,動詞用法。

論語八佾篇點評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熟不可忍也!春秋末期,奴隸制社會處於土崩瓦解 禮崩樂壞的過程中,違犯周禮 犯上作亂的事情不斷發生,這是封建制代替奴隸制過程中的必然表現。季孫氏用八佾舞於庭院,是典型的破壞周禮的事件。對此,孔子表現出極大的憤慨,是可忍孰不可忍 一句,反映了孔子對此事的基本態度。三家者以...

經典誦讀《論語》八佾篇

1.孔子謂季氏,八佾 y 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2.子曰 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3.季氏旅於泰山,子謂冉有曰 女 汝 弗能救與?對曰 不能。子曰 嗚呼!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4.子曰 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公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5.子夏問曰 巧笑倩 qi n 兮,美目盼...

《論語八則》教學案例

諸城市枳溝初中張年娟 在七年級上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中,教授第五單元時,單元後面的誦讀欣賞是 論語八則 對於剛公升入初中的學生而言,論語八則 對他們意義非凡。因為他們從中不但可以學到文言文的一般常識,而且可以掌握文言重點實虛詞的用法,更重要的是學生能從中學到很多生活和學習中的做人的道理。它需要學生在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