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 教育心理學重點提綱

2022-11-29 12:54:04 字數 4662 閱讀 3142

教育學第一章教育與教育學

1、教育是培養人的一種社會活動,是承傳社會文化、傳遞生產經驗和社會生活經驗的基本途徑。

2、教育制度的發展經歷了從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過程。制度化教育標誌以學校系統為核心的教育制度。

3、教育發展的過程:(1)古代教育:古代中國《孟子》,西周以後,「國學」與「鄉學」之分,六藝禮樂射御書數。

隋唐科舉制度,光緒三十一年廢科舉開學堂(2)文藝復興後的歐洲教育對當時和後世的教育產生了重大影響(3)近代教育:a、國家加強了對教育的重視和干預,公立教育崛起b、初等義務教育的普遍實施c、教育的世俗化d、重視教育立法,以法治教(4)20世紀以後的世界教育特徵:教育的終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現代化。

4、教育學是一門以教育現象為研究物件,探索教育規律的科學。

5、教育學的發展:(1)歷史上的教育學思想:a、中國古代的教育學思想:

孔子,忠孝仁愛,注重後天教育,重視因材施教,強調學習與思考相結合。《學記》設計了從基層到**的完整的教育體制,提出了嚴密的視導和考試制度,主張啟發式教學、循序漸進。b、西方古代的教育學思想: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2)教育學的建立與變革:a、教育學作為一門學科建立始於誇美紐斯,著作《大教學論》;英國洛克的白板說。

b、規範教育學科的建立標誌是德國赫爾巴特《普通教育學》;杜威《民本主義與教育》主張教育為當下的生活服務,教育既生活,以兒童中心主義著稱。(3)當代教育學的發展:a、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和在全世界的傳播是近世紀人類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事件b、2023年蘇聯教育理論家凱洛夫提出了以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編寫《教育學》的目標c、社會的發展,文化的交流,使得世界越來越呈現出多元化的格局。

第二章小學教育

1、小學教育通常是指乙個國家學制中第乙個階段的教育,也稱初等教育,教育物件一般為6—12歲的兒童。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是對全體公民實施的基本的普通文化知識的教育,是培養公民基本素質的教育。

2、義務教育是指國家採用法律形式規定的適齡兒童、少年都必須接受的,國家、社會、學校、家庭都必須予以保證的帶有強制性的國民教育。(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是實行義務教育的根本條件)

3、義務教育的意義:(1)義務教育既標誌著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又會不斷促進國家經濟的發展。(2)義務教育既體現著乙個國家現代文明的水平,又會促進現代文明的提高。

(3)義務教育既可以保障公民基本權利,又可以培養公民的法律意識。

4、義務教育的法律保證:(1)《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是實施義務教育的法律保證;(2)《義務教育法》的立法依據:我國《憲法》有關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的規定以及國家發展社會主義教育事業原則的規定。

我國現階段社會主義建設與發展的實際需要、現階段發展教育的現實條件是制定教育法的現實依據(3)立法宗旨:發展基礎教育、促進社會主義物質、精神文明建設。

5、小學教育在義務教育中的地位:(1)普及性:九年義務教育(2)基礎性:小學教育的基礎性地位決定了其在完成這一教育任務過程中的主導作用(3)強制性:國家法律

6、素質教育:教育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人。

7、素質教育的理論要點:(1)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2)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3)是以培養創新精神為重點的教育(創新能力是一種智力特徵,一種人格特徵,是一種精神狀態。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核心,是素質教育區別於應試教育的根本所在,是現代教育與傳統教育的區別所在)

第三章教育與個人的發展

1、人的身心發展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生理的發展,包括身高體重的增加,骨骼構造的變化,神經組織的變化等.二是心理的發展,包括認知和意向兩方面的發展,認知的發展指感知、記憶、思維等方面的發展;意向發展指需要、興趣、情感、意志等的發展。

2、身心發展的規律:(1)…順序性(2)階段性(3)不平衡性(4)互補性(5)個別差異性

3、學校教育及作用:(1)學校教育在人的發展中起主導作用:a、是有目的、有計畫、有組織的培養人的活動b、是通過專門訓練的教育來進行的,相對而言效果較好c、能有效地控制影響學生發展的各種因素(2)學校教育在影響人的發展上的獨特功能:

a、對個體發展作出社會性規範b、具有加速個體發展的特殊功能c、對個體發展的影響具有即時和延時的價值d、具有開發個體特殊才能和發展個性的功能。

第四章學生與教師

1、學生的本質:(1)學生是具有發展潛能和發展需要的人:學生是人,是能動的主體、是具有思想感情的個體、具有獨特的創造價值;學生是發展中的人具有發展的可能和發展的需要,具有與**不同的身心特點、具有發展的可能性與可塑性、具有發展需要的人(2)學生是教育的物件:

學生以學習為主要任務、在教師指導下學習、所參加的是一種規範化的學習。

2、學生的權利:(1)受教育權(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權、學習權和公正評價權)(2)人身權(包括身心健康權、人身自由權、人格尊嚴權、隱私權、名譽榮譽權)

3、教師職業特點:職業角色的多樣化(1)傳道者角色(2)授業解惑者角色(3)示範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5)父母與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

4、教師職業專業化的條件:(1)教師的學科知識素養(2)教師廣泛的文化素養(3)教育的教育專業素養(包括敬業、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掌握教育理論和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5、教師的人格特徵:(1)情緒穩定,性格開朗,興趣廣泛(2)堅定的意志和積極的進取精神(3)心胸開闊,相容幷包。

6、學生和教師的關係:(1)教學上的授受關係a、教師是傳授者,學生是接受者b、學生主體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條件c、對學生指導、引導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2)人格上的平等關係,學生是獨立社會個體,民主,朋友式(3)社會道德上的相互促進關係

第五章課程

1、課程的概念:廣義的課程是指學生在校期間所學內容的總和及程序安排。狹義的課程特指某一門學科。

2、制約課程的主要因素:社會、知識和兒童。(1)一定歷史時期社會發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2)一定時代人類文化及科學技術發展水平(3)學生的年齡特徵,知識、能力基礎及其可接受性(4)課程理論

3、課程計畫是課程設定的整體規劃,它對學校的教學、生產勞動、課外活動等作出全面安排,具體規定了學校應設定的學科、學科開設的順序及課時分配,並對學期、學年、假期進行劃分。

4、課程計畫編制的原則:(1)保證實現教育目的與任務,體現課程結構的完整性(2)依據科學的課程理論,處理好課程系統內部範疇的幾個基本關係,體現基礎性和多樣性(3)以教學為主,全面安排,精簡課程,加強基礎和有利於發展學生的特長;知識體系相對完整,保證學科間的合理關係;統一性與靈活性、穩定與變革相結合。

5、教學大綱即學科課程標準,是課程計畫中每門學科以綱要的形式編寫的、有關學科教學內容的指導性檔案。

6、教科書又稱課本,它是根據教學大綱(或課程標準)編制的、系統反映學科內容的教學用書。

7、教科書編制原則:(1)按照不同學科的特點,在內容上體現科學性與思想性(2)強調內容的基礎性(3)在保證科學性的前提下,教材還要考慮到我國社會發展現實水平和教育現狀,必須注意到基本教材對大多數學生和大多數學校的適用性(4)在教材的編排上要做到知識的內在邏輯與教學法要求的統一(5)要有利於學生的學習(6)要兼顧同一年級各門學科內容之間的關係和同一學科各年級教材之間的銜接。

第六七章教學

1、教學是教育目的規範下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共同組成的一種教育活動。

2、教學的意義:(1)是傳授系統知識、促進學生發展的最有效的形式(2)是進行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實現培養目標的基本途徑(3)是學校工作的中心環節,學校工作必須堅持以教學為主

3、教學的任務:(1)引導學生掌握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2)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3)發展學生體力,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4)培養小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基礎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4、教學過程是教師根據一定社會的要求和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指導學生有目的、有計畫地掌握系統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同時身心獲得一定的發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過程。

5、教學過程的特點:(1)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相結合(2)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相統一(3)掌握知識與提高思想相結合(4)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動性相結合

6、教學原則是根據一定的教學目的,反映教學過程規律而制定的對教學工作的基本準則和要求。

7、教學原則包括:(1)直觀性原則(2)啟發性原則(3)鞏固性原則(4)循序漸進原則(5)因材施教原則(6)理論聯絡實際原則

8、教學方法是為完成教學任務而採用的辦法。

9、常用教學方法: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演示法和練習法。

10、教學組織形式是指為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教師和學生按一定要求組合起來進行活動的結構。

11、班級授課制是一種集體教學形式,是我國學校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根據教學的任務來分有新授課、鞏固課、技能課、檢查課;根據完全任務來分為單一課、綜合課;根據教學方法分有講授課、演示課、練習課、複習課。複式教學、現場教學和個別教學。

12、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1)備課(2)上課(3)課外作業的布置和批改(4)課外輔導

第八章德育

1、學校德育即教育者在特定的時、空內對青少年學生在政治、思想與道德等方面所施加的有目的、有計畫、有系統的影響。

2、小學德育的內容:(1)愛國主義教育(2)理想教育(3)集體主義教育(4)勞動教育(5)人道主義與社會公德教育

3、小學德育過程是教育者按小學德育目標對兒童在品德發展上所提出的要求,借助於相應的德育內容和方法,對兒童的政治意見、思想觀點和道德品質等方面施加影響,並引導兒童進行自我教育,從而促進兒童品德發展的過程。

4、小學德育過程的特點:(1)是乙個促進兒童知情意行互動發展的過程(2)是乙個促使兒童品德結構不斷建構完善的過程(3)是乙個多種因素互動、反覆且長期的逐步提高的過程(4)是乙個兒童玩具自我教育能力逐步提高的過程。

教育學心理學重點

教育學 就是通過對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規律的一門科學。教育規律 就是教育內部諸要素之間 教育與其他事物之間的具有本質性的聯絡,以及教育發展變化的必然趨勢。歷史法 是從事物發生和發展的過程中去進行考察,以弄清它的實質和發展規律。教育調查 是了解教育情況,研究教育問題的基本方法。包括全面...

心理學教育學

教育學心理學複習資料 之心理學複習資料1 心理學複習資料 一 名詞解釋 1 心理學 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現象及其活動規律的科學。2 心理過程 指認識過程 感覺 知覺 識記 想象和思維 情緒和情感過程及意志過程。3 觀察法 觀察,旨在自然條件下,人們為一定目的而對事物所進行的有計畫的知覺過程。觀察法就...

教育學心理學

一 教育學 1 教育學是研究教育現象 揭示教育規律的一門科學。2 我國春秋木年的 學記 是世界上第一部論述教育問題的專著。比古羅馬昆體良的 論演況家的教育 早約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 不揠苗助長 不陵節而施 體現了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 道而弗牽 強而弗抑 開而弗達 反映了啟發性教學原則 教學相長 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