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2022-11-28 14:48:08 字數 4252 閱讀 9111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畫

一、教材體系和內容的簡要分析

本冊教材共安排11個單元。

1、「數與代數」領域的內容是本冊教材的主要內容,共安排7個單元,分成五部分。第一部分數的認識,有三個單元:第三單元「公倍數和公因數」,第四單元「認識分數」和第六單元「分數的基本性質」。

第二部分數的運算,是第八單元「分數加法和減法」。第三部分式與方程,是第一單元的「方程」;第四部分探索規律,是第五單元的「找規律」。第五部分是第九單元「解決問題的策略」。

2、「空間與圖形」領域安排2個單元,乙個單元是圖形的認識,即第十單元的「圓」;乙個單元是圖形與位置,即第二單元的「確定位置」。

3、「統計與概率」領域安排1個單元,是第七單元的「統計」。

4、「實踐與綜合應用」領域共安排四次。「數字與資訊」 、「球的**高度」 、「奇妙的圖形密鋪」、 「畫出美麗的圖案」

二、基本要求

數與代數:

1、揭示分數的意義,研究分數的基本性質。對分數進行通分和約分, 2、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分數加減混合運算以及應用運算律進行簡便計

算。分數加減混合運算以及應用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的教學,能及時引導學生將整數加法的運算順序和運算律推廣到分數加法中,發展遷移能力。

3、教學簡單圖形平移後覆蓋次數的規律。能逐步提高學生探索數學規律的能力。

4、用列表和畫圖的策略解決問題的基礎上,用倒推(還原)的策略分析數量關係,解決問題。能進一步增強學生運用策略分析問題的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空間與圖形:

認識圓及其特徵,知道圓心、半徑和直徑。能在具體情境中用數對表示位置或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統計與概率:

教學複式折線統計圖,進一步豐富學生對表示資料方式的認識,逐步培養學生根據需要,有效地表示資料的能力。

實踐與綜合應用:

1、進一步讓學生體會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並會運用數表示事物,進行交流。

2、讓學生通過實驗記錄資料,研究球的**高度大約是下落高度的幾分之幾

3、讓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欣賞與設計的活動,初步認識圖形能否密鋪、怎樣密鋪。

4、結合圓的認識,讓學生用圓規畫圓的方法畫出美麗的圖案。

三、班級學生情況分析:

1、學習習慣和興趣:總體說來,良好的學習習慣已經初步養成,大部分同學都能很好的完成作業,學習數學的興趣較高,但上課時思想開小差的現象還時有發生,還需要進一步培養。個別同學的基礎較差,不能按時完成作業,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在這方面有待強化。

2、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1)、 絕大多數的學生已經掌握上半學期所學的知識,並能運用這些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部分同學的思維較靈活,有著揭示知識之間的聯絡、探索規律的精神。

(3)、個別學生從知識到實踐的跨越還有些難度。

四、教學方法措施

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本冊教材的重、難點,應採取以下教學措施:

1、創設民主和諧的學習氣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使每個學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礎上都能得到提高。

2、注重學生知識形成和**過程中獲得的經驗和方法的積累,使學生初步學會自主學習形式上可以多採用手、動腦、動口相結合,討論、搶答等形式的學習,培養學生從周圍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並能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課內與課外相結合。課內學知識,課外學技能,運用理論,使學生真正做到將知識的掌握靈活運用。

4、 堅持不懈地抓好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重視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認真負責的學習態度和細心計算和驗算的好習慣。

5、精講多練,熟能生巧。

第十冊數學第一單元教學計畫

一、教學內容:第一單元《方程》

二、教學要求:

1、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義,初步體會等式與方程的關係;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質,會用等式的性質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會列方程解決一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觀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過程中,經歷將現實問題抽象成式與方程的過程,積累將現實問題數學化的經驗,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價值,發展抽象思維能力和符號感。

3、使學生在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養成獨立思考、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自覺檢驗等習慣;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進一步樹立學好數學自信心,產生對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方程的含義,會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

難點:把握等式的性質,理解等式兩邊同時進行乘法或除法運算時必須考慮特殊的數字0。注意驗證。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四、教學安排:

8課時第一課時方程的意義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2頁的內容及練習一的1~3題。

教學目標:1、通過學習,使學生理解方程的含義,知道像x+50=150、2x=200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是方程。

2、培養學生概括、歸納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教學例1

出示例1圖,提出要求:你能用等式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係嗎?

學生在本子上寫。

指名回答,板書:50+50=100

含有等號的式子叫等式,它表示等號兩邊的結果是相等的。

二、教學例2

學生自學

要求:1、學生在書上獨立填寫,用式子表示天平兩邊的質量關係。

2、小組同學交流四道算式,最後達成統一認識:

x+50>100 x+50=100

x+50<100 x+x=100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這4道算式。

3、把這4道算式分成兩類,可以怎樣分,先獨立思考後再小組內交流,

要說出理由。

學生可能會這樣分:

第一種:

x+50>100 x+50=100

x+50<100 x+x=100

第二種:

x+50>100 x+x=100

x+50<100

x+50=100

引導學生理解第一種分法:

你為什麼這樣分,說說你的想法。

小結:像右邊的式子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方程,請同學們在書上找到什麼是方程,讀一讀,不理解的和同桌交流。

指名學生說,教師板書:像x+50=150、2x=200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是方程。

提問:你覺得這句話裡哪兩個詞比較重要?「含有未知數」「等式」

那x+50>100 、x+50<100為什麼不是方程呢?

提問:那等式和方程有什麼關係呢,在小組裡交流。

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三、完成「試一試」、「練一練」

學生獨立完成。

集體訂正時圍繞「含有未知數的等式」進一步理解方程的含義

四、課堂作業:練習一的1、2、3。

板書:x+50=100

x+x=100

像x+50=150、2x=200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是方程。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等式的性質(一)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3~4頁的內容,練習一的4~6題。

教學目標:1、通過學習,使學生知道等式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乙個數,所得的結果仍然是等式。

2、根據等式的性質(一)學會解決含有加、減號的方程。

3、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學過程:

一、教學例3

出示圖,學生根據圖獨立填空。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20=20 20+10=20+10

x=50 x+20=50+20

50+a=50+a 50+a-a=50+a-a

x+20=70 x+20-20=70-20

提問:比較兩邊的算式,你有什麼發現,在小組裡說說。

全班交流,引導學生說出:等式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乙個數,所得的結果仍然

是等式。這是等式的性質。

獨立完成「練一練」第1題

二、教學例4

學生自學,不懂的問題和同組同學交流,能解決的就小組內交流。

全班交流:例4中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提出來,能由學生解決的就由學生解決,

學生解決不了的教師解決。

一是方法:根據等式的性質把含有未知數的這邊化簡成就含有乙個未知數。

二是檢驗:把計算的結果代到原式,看左右兩邊是否相等。

三強調書寫的格式。

小結:求方程中未知數值的過程,叫做解方程。

完成「試一試」「練一練」的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後集體訂正,重點幫助有困難的學生,針對學生出錯的地方及時分

析錯誤原因,幫助他們弄懂。

三、課堂作業

練習一的第4、5、6題。

第4、6題做在書上,第5題寫在作業本上。

板書: x+10=50

解: x+10-10=50-10

x=40

等式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乙個數,所得的結果仍然是等式。

這時等式的性質。

教學反思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臨河小學數學 實效課堂 教學預案 教學內容約分主備人 執教施教日期 共計幾課時1 課型新授 第幾課時1 年月日1.進一步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 並能初步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進行約分。教學目標2 認識約分和最簡分數的含義,理解和掌握約分的方法,學會約分的書寫形式。3 在知識的運用中體驗數學價值。重點掌握約分...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教學內容主備人教學目標 組合圖形的面積張以廣 使用日期 月日課型新授課共計2教時 第1教時 1 引導學生綜合應用學過的面積公式計算一些稍複雜的圖形面積。2 在校園中進行一些實際的測量和計量,以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實 際問題的能力。教學重 會靈活地運用學過的面積公式計算稍複雜的圖形面積。難點...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第一單元 圖形的變換 一 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圖形的軸對稱,探索圖形成軸對稱的特徵和性質,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乙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2.進一步認識圖形的旋轉,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徵和性質,能在方格紙上把簡單圖形旋轉90 3.初步學會運用對稱 平移和旋轉的方法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進一步增強空間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