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典詩詞鑑賞中的意象和意境

2022-11-25 23:00:03 字數 5043 閱讀 4308

意象和意境是詩家寫詩、評論家評詩經常用到的兩個術語,也是我們欣賞古詩詞時必須要掌握的兩個的重點,更是要分辨的兩個難點。比如全國語文高考卷曾考過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一詩:「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詩中「折柳」的寓意是什麼?「折柳」在這首詩裡就是乙個意象,表達了兩層意思:

一是指曲名,即一支漢樂府古曲《折楊柳》,此曲抒寫的是離別行旅之苦。二是指一種習俗,乙個場景,一種情緒,古代離別的時候,往往從路邊折柳枝相送,楊柳依依正好藉以表達戀戀不捨的心情。折柳幾乎就是離別的同義語。

在古詩詞學習和鑑賞中,類似「折柳」的意象還很多。下面談談有關意象和意境問題。

意象意象就是(物)象與(情)意的組合。即詩中的形象,它不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詩中所寫的景和物,還包含了作者的情思。詩歌意象因物象的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單一的,有的是多個的。

如蘇軾的《卜運算元?黃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

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詞人的悵惘心境正是由「缺月」、「疏桐」、「幽人」、「孤鴻」、「寒枝」等意象來表達的。王維《竹里館》「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由「竹林」、「孤琴」、「長嘯」、「明月」等構成了清幽絕俗的意境。白居易《憶江南》「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江花」、「江水」兩個意象就足以說明白居易的快樂生活。

再如柳永的《雨霖鈴?寒蟬淒切》「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中,通過「楊柳」、「曉風」、「殘月」等意象,就能知道所傳達出來的是傷別情懷。

意境意境是詩人的主觀情思與客觀景物相交融而創造出來的渾然一體的藝術境界。詩歌創作離不開意象,意象的選擇只是第一步,是詩的基礎;組合意象創造出「意與境諧」的詩的藝術境界才是目的。意境與意象在本質上有一定的聯絡,它們都是主觀與客觀統一的產物,都是情與物的結合體。

但它們又有區別:從形式上看,意象與詞句相關,意境則與全篇對應。

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烟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這首詩有如下意象:黃鶴樓、烟花、孤帆、長江等。這些意象組合起來便成了一幅融情於境的畫面:

詩中沒有直抒對友人依依不捨的眷念,而是通過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邊若有所失的詩人形象,表達送別友人的深情摯意。字面上句句寫景,實際上句句都在抒情,可謂一切景語皆情語。再如賀鑄《青玉案》中「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這三個意象組成乙個整體,藝術地回答了「試問閒愁都幾許?」它不是三個意象的簡單相加,而是形成了乙個感人的藝術境界:閒愁像無邊無際的如煙青草,似狂飛亂舞的滿城飛絮,若淒清迷茫的黃梅時雨。

一般來說,詩像不像詩,有無詩味,主要看意象;詩美不美,有無意蘊,主要則看意境。由詩味到詩美,實際上就是由意象到意境的挖掘過程。離開了意象,就無以談意境。

因此,在詩詞中,起點是意象,終點卻是意境。

詩歌意象詮釋

1、樹木類

松柏松柏——歲寒後凋,高大挺拔——正氣凜然,堅貞高潔——高潔之士。

松柏生長環境惡劣、經寒不衰、枝幹堅韌,具有一種凜然正義。在文人筆下,松是堅貞、孤直和高潔的象徵,古人常通過詠松來表現自己對高風亮節的讚美和追求。

李白《贈書侍御黃裳》:「願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韋黃裳一向諂媚權貴,李白寫詩規勸他,希望他做乙個正直的人。

三國人劉楨《贈從弟》:「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詩人以此句勉勵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樣堅貞,在任何情況下保持高潔的品質。

竹子竹——本固性直、心空節貞、綠竹蔥蘢——正直謙虛,堅貞高潔——隱士君子。

如:「高節人相重,虛心世所知」(張九齡),讚美竹的氣節與虛心。「可使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蘇軾《於潛僧旅筠軒》)可見將竹視為名士風度的最高標識了。

「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隱士、詩人喜歡在綠竹蔥蘢的環境談經論道。

柳樹柳——「柳」者,「留」也,柳枝依依——纏綿悱惻,離愁別緒——送別懷人。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表達對分別的眷戀。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起」

「折柳」寓有惜別懷遠之情。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在楊柳依依的岸邊,離別之情油然而起。

柳絮楊花(柳絮)——飄忽不定——離愁別緒——遊子思婦,好友相別。

楊花,暮春時節,漫天飛舞,飄飄灑灑,給人一種飄忽不定、漂泊不歸的感覺,最易引起離別者的愁緒。如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啼,問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選「楊花」「子規」點明時令,其飄零之感、流離之恨,躍然紙上。蘇軾《水龍吟》:「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離人淚。

」堤柳堆煙:能觸發往事如煙,常被用來抒發興亡之感。

梧桐梧桐——遇秋先隕——悲秋之情——孤獨失意者(淒涼悲傷)

中國古代文人有「悲秋」情結,四季之中,秋天萬物凋零,最易觸發人們的悲涼情緒,而梧桐樹是最典型的落葉喬木,秋天到來,往往就是梧桐先行隕落,所謂「一葉落而知秋」。於是,以梧桐寫悲秋,便成為古人常見的手法。

[雙調]水仙子夜雨(徐再思)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落燈花棋未收,嘆新豐孤館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憂,都到心頭。

「一聲梧葉一聲秋」二句:梧桐葉的落下,預示了秋天的到來,雨打在芭蕉上的聲音更使人增添了乙份愁悶。

【相見歡】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長信秋詞(王昌齡)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捲夜來霜。

燻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

芭蕉芭蕉——淒苦之音(孤獨與憂愁)

芭蕉,常常與孤獨憂愁特別是離情別緒相聯絡。南方有絲竹樂《雨打芭蕉》表淒涼之音。李清照曾寫過:

「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卷有餘情。

」把傷心、愁悶一古腦兒傾吐出來,對芭蕉甚為怨悱。吳文英《唐多令》:「何處合成愁?

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葛勝仲《點絳唇》:

「閒愁幾許,夢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來就夠悽愴的,夢魂逐著芭蕉葉上的雨聲追尋,更令人覺得悽側。

2、花草類

花開:希望青春人生的燦爛

花落:凋零,多傳達青春易逝、人生無常的深沉喟嘆和哀愁,人生、事業的挫折,惜春對美好事物的留戀、追懷。晏殊《浣溪沙》: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陸游《落花》:「滿地殘紅點綠苔。

」如:「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杜甫),寫在風雨飄搖中顛沛流離的坎坷遭際和悲涼心境。「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李煜《浪淘沙》)

梅花宋人陳亮《梅花》:"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後香。"詩人抓住梅花最先開放的特點,寫出了不怕打擊挫折、敢為天下先的品質,既是詠梅,也是詠自己。

王安石《梅花》:「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詩句既寫出了梅花的因風布遠,又含蓄地表現了梅花的純淨潔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藝術效果。

陸游的著名詞作《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借梅花來比喻自己備受摧殘的不幸遭遇和不願同流合汙的高尚情操。

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潔的梅花反映自己不願同流合汙的品質,言淺而意深。

菊花菊——臨秋而開,凌冰傲霜——不畏權貴,堅守晚節——志士。

如鄭思肖:「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菊——顏色淡雅——淡薄名利,不求聞達——隱士。

如,「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孟浩然《過故人莊》)唐人元稹《菊花》:"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表達了詩人對堅貞、高潔品格的追求。

浮萍、浮雲

浮萍:漂泊不定。「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過零丁洋》)

浮雲:漂泊不定,喻遊子。如李白《送友人》:「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蓮蓮——純潔、脫俗、高潔。「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蓮而不妖」由於"蓮"與"憐"音同,所以古詩中有不少寫蓮的詩句,藉以表達愛情。

如南朝樂府《西洲曲》:"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蓮子"即"怜子","青"即"清"。

這裡是實寫也是虛寫,語意雙關,採用諧音雙關的修辭,表達了乙個女子對所愛的男子的深長思念和愛情的純潔。

3、動物類

大雁雁姿雄壯——雄渾悲壯

鴻雁南遷陣容非常壯觀,在朔風凜冽、塵沙蔽日的秋冬之際,當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掠過長空時,亦能喚起古人雄渾悲壯的審美感受,這種感受對於邊塞詩人尤為強烈。

春秋遷徙——思鄉之情。

鴻雁是大型候鳥,每年秋季南遷,常常引起遊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歸》:「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

」早在花開之前,就起了歸家的念頭;但等到雁已北歸,人還沒有歸家。「故鄉渺何處?歸思方悠悠。

淮南秋夜雨,高齋聞雁來」(韋應物《聞雁》),「曉發梳臨水,寒塘坐見秋。鄉心正無限,一雁過南樓」(趙《寒塘》)。

鴻雁傳書:「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天末懷李白》作為送書信的使者。

猿、杜鵑

猿——叫聲淒切——悲涼淒清——憂愁憂思

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杜鵑啼血猿哀鳴」(白居易《琵琶行》)

杜鵑(子規、布穀)——叫聲淒切——悲涼淒清——憂愁憂思。(哀怨、思歸)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起句寫即目之景,在蕭瑟悲涼的自然景物中寄寓離別感傷之情。

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豐富想象,表達對友人的無限懷念與深切同情。宋人賀鑄《憶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勝凄斷,杜鵑啼血。

」三更月光照在庭院裡雪白的梨花上,杜鵑鳥在淒厲地鳴叫著,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親人,傷心欲絕。詞人通過描寫淒清的景物,寄託了幽深的鄉思。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唐人秦觀《踏莎行》)

「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鵑鳥的哀鳴,來表達哀怨、淒涼或思歸的情思。「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蘇軾《浣溪沙》)詩人在逆境中對人生抱著樂觀、豁達的態度,所以在蕭蕭暮雨中傳來的杜鵑的啼鳴,讓人感到其境頗為清遠,其情頗為恬適。

鷓鴣鷓鴣的鳴聲讓人聽起來像「行不得也哥哥」,極容易勾起旅途艱險的聯想和滿腔的離愁別緒。如「落照蒼茫秋草明,鷓鴣啼處遠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聞鷓鴣》)"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等,詩中的鷓鴣都不是純客觀意義上的一種鳥。

高考古典詩詞鑑賞訓練

高考古典詩詞鑑賞訓練 宋詞部分 2008 10 29 20 16 49 分類 預設分類 標籤 字型大小大中小訂閱 1.閱讀下面這首詞,回答問題。望海潮秦觀 梅英疏淡,冰凘溶洩,東風暗換年華。金谷俊遊,銅駝巷陌,新晴細履平沙。長記誤隨車。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亂分春色到人家。西園夜飲鳴笳。有...

高考古典詩詞鑑賞訓練 2

1.前六句表現了桐樹怎樣的特點?2.請對本詩表達的思想感情作簡要評價。分析 解答此詩必須了解托物言志的特點。托物言志是指在描摹事物以盡其妙的基礎上融入感情,寄託心態,它可分為兩種。一是借物以抒發對自身遭遇的感慨。如虞世南 蟬 就是借蟬 垂綏 狀和 流響 聲 清露 之高潔 疏桐 之高挺來喻其不與流俗相...

高考詩詞鑑賞專題意象意境教學設計

詩詞鑑賞題是高考語文試卷中難度最大的題目之一,也是我們常常感到困惑的一道題。做題時我們可能會有這樣的感覺 拿到一首詩後,讀不懂 或者讀懂了,卻不知道如何下筆去答題。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我們對高考試卷中的詩詞鑑賞題還沒有足夠的認識。要想在高考中拿到這道題的分數,做到有的放矢,需要我們首先了解高考考綱關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