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語文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2022-11-24 20:12:06 字數 4596 閱讀 8169

教學創新是時代的需要,更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因為素質教育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根本任務,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而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以傳授知識和技能訓練為主要任務。課堂教學機械、沉悶、程式化,缺乏生氣與活力。

教師墨守成規,不敢放手讓學生大膽質疑;學生不能主動、生動、活潑地學習。這樣的課堂教學,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壓抑了學生的蓬勃的朝氣,窒息了學生的創造火花,遠不能適應以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索質教育的需要。為改變這種現狀,必須把課堂教學改革的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上,這就為我們開展課堂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

為此,我創新語文教學方法,採用「四環節目標教學模式」(即「入境、定標、**、自評」四環節),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一、入境: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慾望—達到我想學

興趣是激起學生求知慾望的強大動力,只有入境,才能生情,這裡的「情」是創造之情。學生創造之情高漲,就會在教學過程中保持興奮狀態,積極思索,大膽**。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採用多種方法誘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盡快進入教學情境,產生強烈學習慾望。

使學生入境的方法很多,概括起來有以下幾類:

一是以實物、模型、投影、錄影、掛圖等直觀材料學生入境。這種方法以直觀、新額激發興趣,使人境迅速取勝,能在最短的時間使學生進入興奮狀態。如在教學《七律長征》這一課時,我採用這種方法,課前先讓學生**幻燈片,在現紅軍飛奪瀘定橋及過雪山的情景,然後再引導學生看文中是怎樣描寫的,從而使學生自然進入課文寫的是的境界,感受紅軍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二是從釋題質疑入境,引導學生分析、理解課題,由題目生髮開去,激發學生閱讀興趣。這種匯入是以學生的學習智力心理因素與原有認知為基礎的,它既可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又可引發學生的情趣。如教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課,教師先板書課題,然後將課題分成兩部分,再逐一提問,「我的伯父」是誰?

待學生回答「魯迅先生」後再提問為什麼還要加上「我的伯父」四個字,這樣不重複嗎?通過討論,使學生了解文中「伯父」兩個字表明了作者與魯迅的關係,文章是魯迅的侄子或侄女寫的,文中的「我」表明這篇文章是第一人稱寫的,寫魯迅離不開「我」的所見所聞。這種方式入境的好處是使學生對文章採用第一人稱的寫法產生了興趣。

三是以讀入境,這裡的「讀」不是學生自己的閱讀,面是對名家或水平較高作品的誦讀,使學生在藝術享受中進入作品的意境,產生心理共鳴,產生與作家作品交流,與同學交流**的慾望,從面進人課堂情緒,許多抒情性較濃的作品適宜採用這類方法。

二、定標:確定目標,導學生積極學習一達到我要學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起點和歸宿,有效的教學以制定全面、準確、適當的教學目標為首要條件,課堂中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最有數手段,是讓學生帶著明確的學習目標參與學習活動,因此,我們可以採取以下兩種方式

1。教師明確每堂課的具體教學目標,讓學生確認,例如,課前預習,將學習目標列出提綱,按目標要求的層次設定問題,提前布置學習目標;也可以用小黑板、投影儀、電視錄影為手段,向學生展示學習目標。

2。採用討論方式,和學生共同制定學習目標,徹底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課,可以這樣安排:首先師生共同回憶上節課所學的內容,學生總結出:

「通過上節課學習,了解了魯迅先生「他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得少」的性格特徵,在此基礎上及時提出:「要想全面了解魯迅先生,你還想知道些什麼呢?」學生討論可以歸納出:

「還想知道魯先生是怎樣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得少的」;作者選了哪些事例;作者的感情是怎樣表達的?等等,學生想要知道的內容正是本課的學習目標之一,這就為本課的學習莫定了基礎,並充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既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不失教師的的主體地位。學生學習的目的性增強了,主動性也就提高了。

三、**:師生互動,引導學生**——實現我會學

以往上課, 老師講到**,學生想到**。即使提問,看似啟發,實際是填空式的回答,學生沒有自己的思維空間,常常成了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這樣嚴重阻礙了學生創造思維與創造能力的發展。當代人才的多種素質中,有決定意義的是及時獲得資訊,處理資訊和應變創新的能力,而決定意義的是應變創新的能力,而應變創新能力的核心是創造性思維,我們的教育物件是青少年,他們最愛學習,最少保守思想,培養他們富有創新精神是完全符合他們的心理特徵的,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以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和創新精神為突破口和最重要目標,這既有利於當前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學得生動靈活,富有生機和成效,又為形成開拓型的創造型人才莫定基礎。

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從整體著眼,系統地安排訓練層次,並依據學生學習語文的認知規律,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動口、動手、動腦,充分去思索,大膽去研究,勇於表述自己的看法。

1、創設民主情景,激發興趣,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應以學生為主體,並為學生創設一種寬鬆、愉悅、和諧的學習圍,陶行知先生在《創造教育》一文中說:「我要提醒大家注意,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長期實踐也證明:

沒有教師的民主,就沒有學生的創新;離開教學民主,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則無異於緣木求魚,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應努力營造一種民主、和諧的精神氮圍,在朋友般的感情交流中,在同志式的真理探索中,在師生間互相信任中去精心呵護學生發表見解的積極性,哪怕是幼稚或荒誕的問題,要盡量發現其中合理或可取的積極因素,加以誘導。

2、創設問題情景,誘發思維,心理學研究表明:思維過程先是從問題開始的,乙個勤於思考的人,總是善於發現問題,閱讀教學中教師善於提問,是開發學生的創造力,塔養學生思維的獨創性和精密性品質的有效方法。教師提問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教師設計的問題要給學生指明思維的方向,能使學生平靜的思態,激起漣漪;能幫助學生找到難點的突破口。如:講《養花》一課,結尾一段話」有喜有優,有哭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這就是養花的樂趣,」這段話在全文起到點明中心,總結全文的作用。

講到此處可以作結,但如果老師提間學生:「喜、笑、花、果、香、色是養花的樂趣,「憂」和「淚」為什麼也是樂呢?這一問題使學生平靜的心態,激起漣漪,對「樂趣」的體會就更寬,更深了。

二是難易適中、符合實際。如講《坐井觀天》一課,新課開始時教師對二年級學生提出《坐井觀天》的寓意是什麼?顯然,這個問題對二年級學生來說就難度大了,如果提出「井底有只什麼呀?

」「井沿上有只什麼呀?」「青蛙說天有多大?」「小鳥說天有多大?

」這些問題就又過易了。總之,提問要符合學生年齡的心理特徵的實際,符合學生常識的基礎的實際,符合學生智力發展現狀的實際,符合學生知識心理特徵的實際。三是要緊扣中心、層層深入。

提問要圍繞教學目的要求設問,要圍繞文章中心設問,提的問題要環環相扣,步步深入,由易到由表及裡。如教《草原》一課,學習第二段時教師提了七個問題:①作者在去牧業公社的途中,初入草原和接近公社時所看到的景色有什麼不同?

②初入草原有什麼感覺?③接近公社時看到哪些景色?④這時的草原與初入時有什麼不同?

⑤草原的環境為什會有這麼大的變化?⑥書中哪句話描寫了這些景色?⑦你們從蒙族人民遠迎訪問團看出蒙族人民怎樣?

這7個問題有一定的內在聯絡,問題①先總述,②③④個問題步步深入,有機地起來。

3、創設想象情景,拓展思維。豐富的想象是創造的翅膀,是拓展思維空間的內驅力,語言教材中,很多課文都具有很強的故事性,生動形象,充分挖掘教材,創設想象情景,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遠性、創新性。如《小攝影師》一課,課文的大致內容是高爾基因工作忙,不接受任何採訪,然而他卻特許一名少先隊員到他的辦公室給他拍照,因沒有帶膠卷,小男孩傷心地走了。

高爾基囑咐秘書,如果那個小男孩回來,就一定讓他進來。故事的結果沒有實寫,給人留下豐想象空間。學完課文後,同學們一定有許多感想。

教師啟發引導,鼓勵他們展開想象,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以「小男孩回來了」為話題,大家展開討論。經教師啟發,學生展開發散性思維,紛紛發言,在感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將自己對課文的的想象延伸用故事的形式表達出來,通過這種手段,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也調動了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

總之,**過程充滿了師生創造的激情和靈感,充滿了生機與活力,教師把講授課變成研究課、探索課,讓學生的聰明才智、創造潛能得到充分開發。

四、自評:課堂總結,相信學生一我能學

課堂教學總結應以學生學會了什麼,有哪些收穫為衡量教學效果的標準,通過學生反思學習活動過程,發現成功與失敗的原因,提高自我總結、自我反饋、自我調整、自我完善的能力。採用以下三種方法讓學生進行自評效果較好

1。總結式自評法。在每課教學結束時,拿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說說自已通過本節或本課書的學習知道了什麼,開始,學生往往只從文章內容來總結,但經過長時間的鍛鍊,學生的自評能力會有較大的提高,評價內容不僅有文章內容方面的,還有語言的運用和寫作特點方面的。

2。設定問題進行自評。設定問題,不只是在學習之前、學習之中,也可以運用於學生自評中,因為學習過程就是乙個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又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迴圈往復的過程。

學習結束之後,讓學生對照學習目標重新設定問題,把應掌握的知識和能力挖掘出來,或者發現新舊內容差異,**尚未發據的盲點、學生通過設問、自答、互答有自我評價認識,教師也可以了解學生學習的情況。

3。設計創造性練習進行自評,如學習古詩後,讓學生改寫成記敘文;聽一段名言、故事或**,寫寫自己的感受;根據課文內容,課文添設插圖等。學生完成這些創造性作業時,由於經常獨立地思考,創造性地運用了所學的知識,促進了學生智力和創造才能的發展,學生自評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掌握知識的狀況也得到了及時有效地反饋。

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學生的學習狀態和課堂面貌發生了了很大變化,由過去被動地等待老師交待學習目標變為主動的確定學習目標;由消極地坐聽老師講變為積極地老師、同學共同**;由過去的等著老師做出評價變為學生能夠恰地進行自我評價,學生逐步掌握了學習語文的方法和規律。

總之,創新能力是未來人才的重要素質,是乙個民興旺發達的靈魂,語文教學要不失時機地遵循創新原則,構建新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素質,完成時代賦予我們教育工作者的歷史使命。

構建「合作學習」模式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構建 合作學習 模式加強創新能力培養 延平區實驗小學施永成 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是 新大綱 的突出要求,而 合作學習 是在以課堂教學為基本教學組織形式的前提下,以學生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的一種重要教學組織形式。它能發揮群體的積極功能,提高個體的學習動力和能力,達到完成特定教學任務的目...

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造能力

長期以來,語文教學的少 慢 差 費現象發人深思,究其原因主要是 重知識 輕能力,重理論 輕實踐。語文作為一門人文應用學科,面對瞬息萬變的資訊社會,其語言內容充實最快,應用要求也最廣,教學中若只停留在經驗 知識的傳授上,忽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將遠離現實,與生活脫節。因此,現代的語文教學除了教給學生基本...

語文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

作者 解寶鳳 中學生導報 教學研究 2013年第09期 摘要 創新素質是一種系統性 綜合性的素質。在實施創新教育 培育創新型人才過程中,首先對教師的創新素質提出了要求,即需要有嶄新的教育觀念 有多元 合理的知識結構 有獨特的個性品質 有開放靈活的教學藝術。只有具備了以上四個基本特徵,我們才能更好的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