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史練習題教師版先秦 二 教師版

2022-11-23 04:15:04 字數 3815 閱讀 4908

1.(2016·全國卷ⅲ)周代青銅器上的銘文與商代相比,字數越來越多,語句也愈加格式化。這些銘文大都記述個人業績,追頌祖先功德,希冀子孫保用。這表明西周時 (  )

a.創造了一種全新的文字型係

b.形成了重視歷史傳承的風尚

c.宗法制度受到了嚴重的挑戰

d.青銅器的功用發生重大改變

解析:選b 題幹反映的是西周青銅器上的銘文本數、格式和內容情況。這些銘文大都記述個人業績,追頌祖先功德,意味著形成了重視歷史傳承的風尚,故b項符合題意。

周代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與商代一樣,都是「金文」,並沒有創造出全新的文字型係,故排除a項。題幹沒有涉及宗法制度,故排除c項。商周青銅器多用於祭祀,題幹資訊不能說明青銅器的功用發生重大改變,故排除d項。

2.《論語·學述》中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歟」,並由此斷定「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由此可見孔子

a.依賴外在禮儀謀求社會協調有序

b.通過推己及人實現人際關係和諧

c.已經形成了完整的政治思想體系

d.借助人倫情感維繫家國社會秩序

解析:選d 材料表明孔子主張借助孝悌這種人倫情感來維繫家國社會秩序,故d項正確。

3.(2017·南京摸底)戰國時期,針對當時的社會動盪,某學派提出:「仁人之事者,必務求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然當今之時,天下之害,孰為大?

曰:若大國之攻小國也,大家之亂小家也;強之劫弱,眾之暴寡,詐之謀愚,貴之敖賤,此天下之害也。」該思想屬於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解析:選b 該思想反對「大國之攻小國」,主張非攻;反對「強之劫弱,眾之暴寡,詐之謀愚,貴之敖賤」,主張兼愛,符合墨家主張,故b項正確。

4.荀子認為學習的最高目標是把握「禮」。以下言論,體現「禮」的是

a.王者必受命而後王

b.法令滋彰,盜賊多有

c.苟為後義而先利不奪不饜

d.夫吏者民之師,車駕衣服宜稱

解析:選d a項語出自於董仲舒的《春秋繁露》,體現君權神授;b項語出自於老子的《道德經》,意思是指法律命令越是顯著周密,盜賊就越多,講的是無為思想;c項語出自於孟子的《孟子》,意思是倘若不顧道義而看重利,那麼不奪取全部是不會滿足的,強調的是重義輕利;d項的意思是官吏是人民的老師,車子和衣服要與社會地位相稱,反映的是禮樂制度,故d項正確。

5.(2017·徐州檢測)漢武帝設定十三州刺史以監察地方,並將豪強大族「田宅逾制」作為重要的監察內容。這表明當時

a.豪強大族是封建統治的經濟支柱

b.**集權受到封國割據的威脅

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弊端已經顯現

d.統治者意在恢復西周禮樂制度

解析:選c 根據題目中「將豪強大族『田宅逾制』作為重要的監察內容」得出漢武帝設立刺史的用途。封建統治的經濟支柱是封建土地私有制,故a項錯誤;漢武帝設立刺史的另外作用是監察地方封國,但題目中並未體現,故b項錯誤;根據所學知識,土地私有制下允許土地買賣,這引發了嚴重的土地兼併,漢武帝時豪強大族是土地兼併的主要代表,故c項正確;題目中並未提到西周的禮樂制度,故d項錯誤。

6.西周「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裂土封侯)」;秦滅六國,「子孫皆為民庶,或以國為姓,或以姓為氏,或以氏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造成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秦滅六國疆域遼闊 b.官僚政治逐步確立

c.宗法觀念逐漸消亡 d.生產力的不斷發展

解析:選b 西周「裂土封侯」,實行分封制,姓氏是貴族政治身份的象徵,而到秦朝姓氏的象徵意義就開始消失了。秦朝疆域遼闊與這一變化無關,故a項錯誤;秦朝地方實行郡縣制,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貴族政治,故b項正確;秦朝宗法觀念並沒有消亡,故c項錯誤;生產力的不斷發展與這一變化無關,故d項錯誤。

7.(2017·河南中原名校聯考)隨著秦王朝的統一,過去由宗室姻親組成的國家機構,為大批官僚和軍功顯貴所取代…… —種新型的國家管理體制由此建立起來。材料中的「新型的國家管理體制

a.是秦朝實現統一的根本保障

b.體現了以民為本的治國理念

c.有效地加強了**集權制度

d.強化了官僚階層的政治特權

解析:選c 秦朝能夠實現統一的根本保障是經濟實力的增強,故a項錯誤;以民為本是儒家的治國理念,秦朝是以法家思想治國,故b項錯誤;材料反映出秦朝建立了官僚政治,取代過去的貴族政治,**由**任命,有很強的流動性,從而加強了**集權,故c項正確;官僚政治下**不能世襲,沒有封地,相對貴族政治特權並沒有強化,故d項錯誤。

8.(2016·全國卷ⅰ)孔子是儒家學派創始人,漢代崇尚儒學,尊《尚書》等五部書為經典,記錄孔子言論的《論語》卻不在「五經」之中。對此合理的解釋是

a.「五經」為闡發孔子儒學思想而作

b.漢代儒學背離了孔子的儒學思想

c.儒學思想植根於久遠的歷史傳統

d.儒學傳統由於秦始皇焚書而斷絕

解析:選c 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準確理解材料原意。「五經」指《詩》《書》《禮》《易》《春秋》,是由孔子整理並用作教學的儒家經典,不是為「闡發孔子儒學思想而作」,故排除a項;漢代儒學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儒學思想,故b項錯誤;「五經」是孔子整理的典籍,而《論語》是孔子的**整理的記錄孔子言論的著作,不是孔子編訂的,所以《論語》不在「五經」之中,故選c項;秦始皇焚書使儒學受到沉重打擊,但儒學傳統並沒有因此斷絕,故d項錯誤。

9.(2015·全國卷ⅱ)古代儒家學者批評現實政治,往往稱頌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堯、舜一樣聖明。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適應現實政治 b.反對進行社會變革

c.理想化的政治訴求 d.以復古為政治目標

解析:選c 解答本題的關鍵是結合材料準確理解儒家的主張。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要求統治者對待百姓要實行仁政,不可過度威逼百姓,以達到鞏固統治秩序的目的,材料反映了儒家的政治理想,c項符合題意;儒家思想在漢代經過改造適應了統治者的需要,所以a項錯誤;儒家主張逐步改良政治,b項錯誤;儒學以維護等級秩序為目標,d項錯誤。

10.(2015·全國卷ⅰ)《呂氏春秋·上農》在描述農耕之利時不無誇張地說:乙個農夫耕種肥沃的土地可以養活九口人,耕種一般的土地也能養活五口人。戰國時期農業收益的增加

(  )

a.導致畜力與鐵製農具的使用

b.抑制了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

c.促進了個體小農經濟的形成

d.阻礙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長

解析:選c 解答本題的關鍵是結合戰國時期的相關史實分析問題。戰國時期的農民,擁有一定的土地,生產主要是為了滿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納賦稅。

在有限的土地上,農民會努力改進耕作技術,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農作物的產量。農業收益的增加,會進一步刺激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從而促進以家庭為單位的個體小農經濟的形成,故c項正確;a、b、d三項說法與材料不符,均排除。

11.(2014·全國卷ⅱ)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國貴族按「周禮」行事,學說統一的「雅言」,促進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應起源於現在的(  )

a.河南 b.河北

c.陝西 d.山東

解析:選c a是商朝的政治中心,不可能形成「周禮」中的「雅言」;b、d在當時屬於偏遠諸侯國管理之地,錯誤;據材料中的「周禮」可知,「統一的『雅言』」應指周的官方語言,而周興起於陝西,因此這種「雅言」最早應產生於陝西,c項正確。

12.(2013·全國卷ⅰ)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嚴格的等級規定。考古顯示,戰國時期,秦國地區君王墓葬規模巨集大,其餘墓葬無明顯等級差別;在經濟發達的東方六國地區,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級差別明顯。這表明

a.經濟發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維繫的關鍵

b.分封制中的等級規定凸顯了君主集權

c.秦國率先消除分封體制走向集權統治

d.東方六國仍嚴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解析:選c 本題考查戰國時期秦國加強**集權的史實,意在考查考生解讀分析材料的能力。分封制難以維繫的根本原因在於生產力的發展,井田制被破壞,故排除a項;b項與史實不符;c項符合題意,故選之;d項過於絕對,故排除。

高一歷史必修二練習題教師版

日照一中東校高一週末練習 一 選擇題 1 2006年,中國農民依法徹底告別 皇糧國稅 從歷史上徵收農業稅至今,中國農民繳納農業稅這一 皇糧國稅 已經延續了 a 近一千年b 一千五百多年 c 近二千年 d 二千多年 2 有史學家說 春秋戰國時期 完全的 自由的土地所有權,不僅意味著毫無阻礙和毫無限制地...

必修綜合練習題2教師版學生

必修3複習綜合練習題二 1.在用樣本頻率估計總體分布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總體容量越大,估計越精確b 總體容量越小,估計越精確 c 樣本容量越大,估計越精確d 樣本容量越小,估計越精確 2.在如圖所示的 莖葉圖 表示的資料中,眾數和中位數分別 a 23與26 b 31與26 c 24與30...

詩歌鑑賞專題練習 教師版

鑑賞詩歌作品的形象 1 簡要分析詩中陸鴻漸是怎樣的乙個人物形象?尋陸鴻漸不遇 皎然移家雖帶郭,野徑入桑麻。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扣門無犬吠,欲去問西家。報道山中去,歸來每日斜。注 帶郭,意即靠近外城。答 陸鴻漸是乙個寄情山水 不以塵事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過對陸鴻漸幽僻 高雅的隱居之地的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