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必修二練習題教師版

2022-11-18 21:06:04 字數 4528 閱讀 2382

日照一中東校高一週末練習

一、選擇題:

1、2023年,中國農民依法徹底告別「皇糧國稅」。從歷史上徵收農業稅至今,中國農民繳納農業稅這一「皇糧國稅」已經延續了

a、近一千年b、一千五百多年 c、近二千年 d、二千多年

2.有史學家說:「(春秋戰國時期)完全的、自由的土地所有權,不僅意味著毫無阻礙和毫無限制地占有土地的可能性,且也意味著把它出讓的可能性。」此現象出現的根本原因在於

a.手工業的發展b.鐵器和牛耕的使用

c.商品經濟的發展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確立

3、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經濟領域出現了重要變革,突出表現在:①鐵農具得到使用和牛耕逐步推廣 ②興建大型水利工程 ③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應運而生 ④出現職業商人和貨幣

a.①②③ bcd.②③④

4、《左傳》魯宣公十五年記載:「民不肯盡力於公田。」下列對引文中有關「公田」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其實質是一種國王所有的貴族土地所有制 ②「私田」是勞動者的份田,有使用權,也有所有權 ③春秋時期,井田制最終崩潰 ④商鞅變法標誌著從法律上廢除了井田制 abcd、①④

5、春秋戰國時期,導致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禮樂征伐自諸侯和大夫出b.「廢井田,開阡陌」

c.「相地而衰徵」、「履畝而稅d.「宗廟之犧,為畎畝之勤」

6、蘇洵在《田製》中指出:「耕者之田資於富民……而田之所入,已(富民)得其半,耕者得其半。」這反映的是( )

a.自耕農式經營 b.千耦其耘式經營 c.莊園式經營 d.租佃式經營

7、從西周的「田裡不鬻」到戰國時期的「民得買賣」這種變化所反映的實質是( )

a.私田開墾越來越多b.鐵農具和牛耕出現,生產力提高

c.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權得到承認d.生產關係的變革

8、下列對中國封建社會「有力者無田可耕,有田者無力可耕」現象認識不正確的是

a、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發展的必然結果,是地主擴大地產的主要途徑

b、引起階級矛盾尖銳,社會動盪不安,因而**往往限制土地高度集中

c、是封建社會的正常現象,封建統治者通過均田制得以根本解決

d、兼併導致**收入減少,因而**往往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

9.(2012·日照月考)下圖是***《水滸傳》中的一幅,其配文註解為「魯智深來到五台山福地牌樓市鎮買些酒吃,聽到叮叮噹噹的去處,卻是三個人在那裡打鐵,他進去說打禪杖和戒刀」。對其**解讀正確的是

a.鐵匠鋪中的工匠來自於官營手工業作坊 b.當時的私營手工業已經佔據了主導地位

c.「計日受值」的雇傭勞動關係已經出現

d.私營手工業的發展促進了商品經濟繁榮

10、最有力地證明了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已出現鐵器的是( )

a.《管仲》一書裡有記載

b.在湖南、江蘇等地的春秋墓葬中曾出土一批鐵農具

c.先人們的傳說

d.成書於戰國時期的《山海經》記載著鐵礦山達三十多處

11、中國古代婦女擇偶一般「悔作商人婦」,而到明清之際,江南等地出現了「寧肯嫁與商人」的現象。這一變化說明( )

a.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傳統社會結構解體 b.商品經濟發展,傳統觀念發生變化

c.反封建思想產生,平等觀念深入人心 d.西學東漸,中國受到西方文明的衝擊

12、聊城市的山陝會館坐落於京杭大運河西岸,於2023年由旅居山東的山西、陝西客商集資建立。此會館有利於研究①瓦舍發展史 ②清代外貿史 ③運河文化史 ④清代商幫發展史

a.③④ b.①③ cd.①④

13、在某班的一堂歷史課上,甲同學扮演了漢朝時期的商人,並對自己的經商經歷作了簡單的闡述:①我是一位來自西域的商人,來到長安城,我發現城中 「夜市」比較繁華②而且市場管理鬆弛,交易不受任何控制③但居民平時買東西只能去市,甚為不便④為了生意方便,我把我在城南居民區的住房改裝成了店面,專門賣西域特產。上述甲同學的闡述中正確的是

abcd.④

14、研究華商歷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並不乏有關從商致富的記載,但……(在)引發人們營商致富的動機中,實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毀商業發展的因素。」以下能夠為這一論斷提供依據的是( )

a.商人經商積累的財富主要用來買田置地

b.**實行閉關鎖國和重農抑商政策

c.農民極端貧困,無力從市場上購買商品

d.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佔統治地位

15、下列歷史現象中,最能體現明清時期符合世界發展趨勢的是( )

a.玉公尺、甘薯等作物傳入我國,並在一些地區廣泛種植

b.「湖廣熟,天下足」取代了「蘇湖熟,天下足」

c.蘇州絲織業「小戶」聽「大戶呼織」計日受值」

d.金屬貨幣廣泛應用,**成為普遍流通的貨幣

16、有學者認為,18世紀中後期的西方「選擇了海洋」,中國「選擇了陸地」。「選擇了陸地」是指中國( )

a.重視塞防忽視海防b.積極培育國內市場

c.奉行「閉關鎖國」政策d.加強發展陸路交通

17.(2012·瀋陽質檢)《呂氏春秋·上農》:「民舍本而事末則其產約(財產輕便),其產約則輕(容易)遷徙,輕遷徙則國家有患,皆有遠志,無有居心。」這段話的核心思想是

a.民貴君輕   b.重農抑商 c.施行仁政 d.閉關鎖國

18.(2012·金華高三月考)水手成了最令人羨慕和尊敬的職業;羅馬教廷建立了「東方事務部」、「傳教問題部」等海外傳教機構;信貸機構、殖民**公司、交易所等商業金融機構紛紛建立。對以上現象出現的背景概括最為準確的是

a.地理大發現帶來的影響   b.宗教改革引發的連鎖反應

c.世界市場的基本形成d.殖民擴張的方式有所變化

19.「實際上嚴格的全球意義上的世界歷史直到哥倫布、達·伽馬和麥哲倫遠航探險時才開始。」這樣說主要時由於

a.在此以前未出現著述世界歷史的史學家

b.其探險打破了人類彼此隔絕的生活狀態,促進了世界各民族的融合、統一

c.他們在探險過程中都曾記述了所到地區的歷史

d.其探險促進了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形成

20.「美洲的發現,繞過非洲的航行,給新興的資產階級開闢了新天地」,這裡的「新天地」主要是指

a.開闢了通向美洲、非洲的航路 b.為資本原始積累創造了條件

c.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 d.資產階級開始了殖民擴張

21、新航路開闢在世界範圍內產生的影響是①加強了世界各地的經濟文化聯絡 ②西方國家開始在各大洲進行殖民掠奪③刺激了亞洲經濟的發展 ④給廣大東方地區帶來深重災難,造成其落後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2、「三角**」的航程是

a.非洲→亞洲→美洲→歐洲 b.歐洲→非洲→美洲→歐洲

c.亞洲→美洲→非洲→歐洲 d.歐洲→美洲→非洲→歐洲

23.新航路開闢後,世界各民族的歷史逐漸融合為一部統一的人類歷史。在當時,這種「融合」和「統一」實現的主要方式是( )

a.西方的殖民擴張b.東西方的借鑑學習

c.正常的文化交流d.宗教思想傳播

24.2023年,英國**頒布《航海條例》規定:凡是各國或各殖民地輸往英國的貨物,都只能由該國或該殖民地和英國的船隻運送,英國自身的漁業進出口**和英國國內沿海**,也只能由英國船隻負責進行。受此《航海條例》打擊最嚴重的國家應該是( )

a.荷蘭 b.西班牙c.葡萄牙d.法國

25.從16世紀30年代到17世紀,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物價普遍**了3倍左右,英國、法國等國家的物價則**了約2倍。原因主要是( )

a.殖民掠奪積累了大量財富b.工業革命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

c.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d.奴隸**

二、材料解析題

問題一:偶然與必然

有人認為,哥倫布是因為「迷路了」才偶然「發現」了美洲,也有人認為,當時即使沒有哥倫布,也必然會有別人「發現」美洲

(1)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的觀點並說明理由。

問題二:發現與相遇

15、16世紀以來,人們通常使用「哥倫布發現美洲」的提法,「發現」的意思是「使所有的人和所有的民族都併入歐美文明」。2023年,部分拉美學著倡議改稱「美洲發現──兩個文明匯合」。202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張「兩個大陸相遇500年」為主題,舉行哥倫布航抵美洲紀念活動。

(2)「發現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麼立場上看待哥倫布遠航美洲的?「兩個文明匯合」和「兩個大陸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麼?

問題三:交流與發展

哥倫布明清時期的中國世界市場歷史相遇

(3)結合所學知識,運用以上四個詞語,以「交流與發展」為主題寫一則歷史短文。(10分)

要求:① 緊扣主題,觀點合理 ②史實準確,史論結合 ③條理清晰,合乎邏輯 ④字數在左右。

【解析】第一問是開放性命題,答案可以有多種選擇,但最佳的應是「偶然」與「必然」的結合。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偶然」指他最初的目的是向西航行到達亞洲(印度),而且到他死,他都不認為自己發現的是一塊未知的新大陸。「必然」主要指的是新航路開闢的原因及條件。

本題類似前面高考考過的「哥倫布紀念活動」題,著重考察學生辯證看待問題的能力。第二問「發現美洲」主要體現的就是以歐洲為世界的中心;而「兩個文明匯合」和「兩個大陸相遇」則是考查了文明史觀和全球史觀。第三問是借鑑了上海高考小**的形式,讓學生寫乙個短文,考查學生基礎知識,語言表達的能力,同時也體現了全球史觀,中國史和世界史相聯絡。

必修綜合練習題2教師版學生

必修3複習綜合練習題二 1.在用樣本頻率估計總體分布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總體容量越大,估計越精確b 總體容量越小,估計越精確 c 樣本容量越大,估計越精確d 樣本容量越小,估計越精確 2.在如圖所示的 莖葉圖 表示的資料中,眾數和中位數分別 a 23與26 b 31與26 c 24與30...

歷史必修一專題二練習題

歷史專題二綜合練習題 班級姓名 1 2012年是 南京條約 簽署170周年,百年榮辱起於此,某班同學以此為契機開展研究性學習,利用不同史觀解讀 南京條約 下列研究性成果不正確的是 a 西方工業文明與東方農耕文明的衝突 文明史觀 b 中國捲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開始 全球史觀 c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擴張的...

中古史練習題教師版先秦 二 教師版

1 2016 全國卷 周代青銅器上的銘文與商代相比,字數越來越多,語句也愈加格式化。這些銘文大都記述個人業績,追頌祖先功德,希冀子孫保用。這表明西周時 a 創造了一種全新的文字型係 b 形成了重視歷史傳承的風尚 c 宗法制度受到了嚴重的挑戰 d 青銅器的功用發生重大改變 解析 選b 題幹反映的是西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