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2認識浮力教學設計

2022-11-21 08:09:03 字數 1237 閱讀 3290

恩陽區雪山中學唐榮敏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選教科版八年級物理第十章第二節,課標對本節的要求是通過實驗,認識浮力。本節內容是在學生對密度、液體壓強以及合力和二力平衡知識有了一定認識以後,進一步認識浮力現象、建立浮力概念,理解浮力產生的原因。為後面學習阿基公尺德原來及浮力的應用打下基礎。

【設計理念】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設計理念;體現注重科學**,倡導學習方式的多樣化。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生活中常見的浮力現象,知道浮力概念及其方向;

(2)會使用彈簧秤測量浮力;

(3)了解產生浮力的原因;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認識浮力的存在,學習用彈簧測力計測量浮力的大小;

(2)經過推理,了解產生浮力的原因。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能保持對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領略自然現象中的美妙與和諧,對大自然有親近、熱愛、和諧相處的情感;

(2)養成實事求是、尊重自然規律的科學態度,認識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性,有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決心,體驗戰勝困難、解決物理問題時的喜悅。

【教學重點與難點】

認識浮力的存在及其產生原因。

【教法】:講授、實驗**

【學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式學習

【教學資源】

ppt課件,量筒,桌球,鐵塊,彈簧測力計,帶掛鉤的物體,水,截去底端的塑料瓶,盛水容器,細線。

【教學過程】

【教學反思】

1.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學習浮力的概念,浮力產生的原因,是在學過力、二力平衡、密度和液體內部壓強的基礎上研究浮力的。浮力現象是學生在生活中比較熟悉的,也是他們容易發生興趣的現象,因此教學中要充分發揮演示實驗與學生實驗的作用,迎合他們好奇、好動、好強的心理特點,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小組合作使學生有交流與合作的意識。

把課堂交給學生,充分體現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佔主導地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佔主體地位」的思想。

2.揭示浮力產生的原因是乙個難點。討論分析時引導學生密切聯絡原有的液體壓強與深度的關係,力的合成、二力平衡等知識,通過由淺入深分層次的分析,把突破難點的過程變成鞏固和加深對舊有知識理解應用的過程,變成培養學生分析能力的過程,並為理解浮力產生的原因做好準備。然後,再建立模型,由學生歸納總結出浮力等於物體受到的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

至此,浮力作為同學們新認識的一種力,它的三要素也就清楚明了了。

3.本節教學不足之處還在於空氣中的浮力幾乎未涉及,但最後當作課後練習讓學生們自己去**也是乙個不錯的做法。

浮力 教學設計

呼中三中孫啟豔 設計理念 1.通過實驗引發討論,培養學生探索事物現象的能力。2.通過觀察實驗,培養學生從現象到本質的認識能力。3.通過討論,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能力。教學目標 1 認識浮力及其方向 2 通過實驗 浮力的大小 3 經歷 浮力大小的過程 4 知道阿基公尺德原理 5 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協作...

《浮力》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1 本節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作用 本節內容是人教版第十四章 壓強與浮力 的一部分,是浮力部分的起始課。浮力是學生自小就接觸到並且相對熟悉的一種力,相關的物理現象並不陌生,與日常生活聯絡密切。在浮力的學習與運用中,既涉及到前面重力 二力平衡 二力的合成 壓強等有關知識,又是後面學習物體浮沉條...

《浮力》教學設計

二 提出問題 在水中下沉的物體也受浮力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在水中下沉的物體是否受水對它的浮力。有的學生認為在水中下沉的物體不受水對它的浮力,理由是物體沒有被浮起來。還有的同學則認為在水中下沉的物體受到水對它的浮力,因為物體下沉的速度比較緩慢 到底哪種猜想正確要通過實驗進行驗證。實驗器材 燒杯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