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給教師的建議》感悟

2022-11-14 23:06:04 字數 3759 閱讀 8290

這學期,有幸讀了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受益匪淺。書中所談的每乙個問題,不僅配有生動的例項,而且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這些娓娓道來的教育教學例項,讓讀過此書的教師們,開闊了眼界,也提高了水平。

在這本書當中,蘇霍姆林斯基一共談及了一百條建議。讀著此書,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面前,他循循善誘,給我排解煩惱,給我指點迷津,又猶如一位和藹可親而又博學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我以幫助,讓我充滿信心……我給自己安排每週讀一條並寫好摘抄和感悟,目的是督促自己做好堅持。現整理如下:

一、知識,既是目的又是手段。「只有當知識成為精神生活的因素,佔據人的思想,激發人的興趣時,才能稱之為知識。知識的積極性、生命力,——這是它們得以不斷發展、深化的決定性條件。

而只是不斷發展、深化的知識,才是活的知識。只有在知識不斷發展的條件下,才能實現這樣的規律性:學生掌握的知識越多,他的學習就越容易。

」感悟:學生掌握知識不僅僅是目的,而應成為他們進一步學習新知識的必須手段及工具。教學的最高技巧在於教會學生能借助已有知識去獲取新知識,要使學生具有「獲取」知識的能力。

「獲取」知識即意味著發現真理,解答疑問,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知識素養。理想課堂第二重境界是:發掘知識這一偉大事物內在的魅力。

這裡所講的"知識",不能理解為靜態的寫在書本上的知識,而要視為乙個動詞、乙個有待重新發現的事物奧秘,以及發現這種奧秘的方法和過程。優秀的課堂教學,就是要重現這一神奇的發現與創造的過程。核心是智力挑戰、思維訓練。

二、對知識的興趣的第乙個源泉、第一顆火星,就在於教師對上課時要講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實所抱的態度。興趣的源泉還在於把知識加以運用,使學生體驗到一種理智高於事實和現象的「權力感」。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乙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則特別強烈。

感悟: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情,用強迫的方式逼著學生「就範」,效果肯定是不好的。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

在學生的學習中,興趣有著定向和動力作用,學習興趣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基礎。激發起了興趣,學生學習就會積極主動,學得輕鬆而有成效。只有當他們的手和手指接觸到創造性勞動的時候,孩子們對知識的興趣才能覺醒起來!

三、讓學生們把所教的學科看做是最感興趣的學科,讓盡量多的少年像嚮往幸福一樣幻想著在你所教的這門學科領域裡有所創造,做到這一點是你應當引以為榮的事。只有當他們的手和手指接觸到創造性勞動的時候,孩子們對知識的興趣才能覺醒起來!

感悟:孩子的創造能力、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需要在真實的操作體驗中得到培養和鍛鍊,家長、學校和社會要盡量為孩子提供這樣的環境。在美國,東敲西打學校的口號是:

想,做,修補(think, make, tinker),因為相信兒童在動手操作和建設的過程中,能學到無可取代的經驗和真正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常常會遇到設計的想法無法落實,碰到各種困難,但學校的氛圍就是鼓勵試錯,以很積極的心態看待困境,允許孩子以「玩的心態」面對各種不順利。只要有足夠的耐心,自有驚喜出現。

四、乙個有思想的人如果不反覆閱讀自己心愛的書就無法生活,就像**家不隨時拿起自己心愛的樂器就不能生活一樣。把每乙個學生都領進書籍的世界,培養起對書的酷愛,使書籍成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這些都取決於教師,取決於書籍在教師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種地位。—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

感悟:教師自覺閱讀,這本身就是對學生的一種言傳身教。愛讀書、有修養的教師,往往都是學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讓學生可以揣摩效仿,有很多學生就是在教師的薰陶下愛上讀書的。

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能致遠!教師只有親近書本,喜愛讀書,為精神打底,為人生奠基,與經典為友,與博覽同行,才能享受學習的快樂,享受職業的幸福,擁有詩意的人生。

五、用勞動的愛好來教育學生。兒童的智慧型在他的手指尖上。手所掌握的和正在學習的技藝越高超,兒童、少年和青年就越聰明,他對事實、現象、因果聯絡、規律性進行深入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就表現得越鮮明。

感悟:動手操作是一種特殊的認知活動。孩子在動手操作過程中,可以感受到實物,從心理上產生一種實在感和興趣感,從中不但收穫知識,還愉悅身心。

當學生動手操作時,能使大腦皮質的很大區域得到訓練,從而對學生的智力發展起促進作用。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去實踐,在實踐中思考、探索,進而促進思維的創新與發展。

六、教育——這首先是關心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去觸及年輕的心靈。要掌握這一門藝術,就必須多讀書、多思考。你讀過的每一本書,都應當好比是在你的教育車間裡增添了一件新的精緻的工具。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

感悟: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王崧舟告訴我們,教師專業成長的歷程實際上是兩個轉化的過程,即「讀書——底蘊——教學」,第乙個轉化是從讀書到底蘊的轉化,這是乙個積澱的過程;第二個轉化是從底蘊到教學的轉化,這是乙個創生的過程。

教師的底蘊是靠書堆起來的。書讀的多,不一定底蘊就深厚。但是,不讀書、少讀書,是一定沒有底蘊的。

於永正對此也有很深的感觸,他說:「很多人問我為什麼我的課內容很豐富,其實是我平時注意積累,注意從讀書中獲得更多知識,從讀書中找到迅速提取資訊的方法。」

七、死記硬背的產兒,它的最不吉利的產物之一,就是書呆子氣。他們把教科書裡的教材一塊一塊地背誦下來,為的是以後又把自己的知識一塊一塊地「倒出來」給教師看,得到乙個分數。這種隨意識記的「肥大症」,簡直是要把人變成傻瓜。

感悟:學習是一種主動加工過程,只有你理解了的知識,才可能永久儲存在你的頭腦裡面」。按照美國著名數學家波利亞老師的觀點,這些作業題目涉及的概念要互相聯絡。

也就是說,如果每個作業題目獲得的知識,形成了知識「孤島」,這樣的作業的效率和效果是低下的。好教育追求的是通過有效的作業,獲得的知識,就像計算機網際網路一樣彼此聯絡。以提公升記憶力為出發點的教育傳統,在今天面臨極大的挑戰,教育必須改變,從原本以記憶知識為主的教學,轉向以建立聯絡為主的教學,加強概念與概念之間、概念與原理之間的聯絡,建立起概念和原理的網狀式結構框架,使其發揮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

如果乙個兒童只能看見事物、現象的表面的、有目共睹的一面,而他自己並沒有深入到事物和現象的深處和實質裡去,沒有作出任何「發現」,沒有體驗過發現現象之間的出乎意料的相互聯絡的那種驚奇的情感,那麼這種兒童進行識記是會感到困難的。

著名美國教育心理學家羅伯特.斯萊文(robert 在其名著《教育心理學—理論與實踐》中舉了乙個例子:乙個中學老師把一堆雜亂無章的資訊,投影到螢幕上,讓學生用幾秒鐘的時間記憶這些資訊。

然後,這個老師向學生提問:「想象一下某個同學能在3秒鐘時間內全部記憶住上面的那些雜亂無章的資訊,你們如何評價這個同學」。乙個學生回答道:

「這是乙個天才」,另外乙個同學反駁:「會發瘋的」。這個老師同意第2個同學的觀點:

「如果你的頭腦中塞滿了這些無用的垃圾,你將變成乙個頭號的傻瓜。就學習而言,最重要的一點是:學習是一種主動加工過程,它關注重要資訊,摒棄不重要的資訊,並且利用我們頭腦中已有的知識經驗來決定其重要與否。

只有你理解了的知識,才可能永久儲存在你的頭腦裡面」。

教育心理學不反對記憶,是反對完全不能理解的記憶;教育心理學也不反對作業,相反還應該做家庭作業。但是,按照美國著名數學家波利亞老師的觀點,這些作業題目涉及的概念要互相聯絡。也就是說,如果每個作業題目獲得的知識,形成了知識「孤島」,這樣的作業的效率和效果是低下的。

好教育追求的是通過有效的作業,獲得的知識,就像計算機網際網路一樣彼此聯絡。這樣的作業的效率和效果是高效的,這樣的知識能協同,對於解決實際問題將會產生巨大的作用。

八、日記能教給我們思考。每一位勤於思考的教師,都有他自己的體系、自己的教育學修養。記日記有助於集中思想,對某乙個問題進行深入思考。這些記錄是思考和創造的源泉。

感悟:教育日記能促進教師進行思考,積累經驗教訓。把已做的工作進行反思、對某一教育教學問題進行多方比較和分析,從而找出更好的辦法,學會改變,學會創新;也可以提醒自己趕快多讀書,不斷學習教育教學理論,促進寫作水平的提高,並在教育教學認識上有乙個新的高度。

教育日記的確是思考和創造的源泉。

讀《給教師的建議》心得感悟

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他寫的 給教師的建議 一書談了一百條建議,讀著此書,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誘,給我排解煩惱,給我指點迷津,又猶如一位和藹可親而又博學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我以幫助,讓我充滿信心 書中每一條談乙個問題,有...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

用閱讀激發 後進生 覺醒 讀 談談對 後進生 的工作 有感 宜君縣城關第一小學盧禎 有一本書,好像一泓清澈的流水,滋潤我們乾涸的心田 有一本書,如同一縷溫暖的陽光,趕走我們心中的陰霾 有一本書,彷彿一座明亮的燈塔,照亮我們前進的方向 這本書就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的 給教師的建議 這本書歷經時間的檢...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

讀 給教師的建議 第二節 教師的時間從 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有感 陽谷縣第三職業高階中學李恆柱 1 教師不要把工作與生活割裂開來。教師在抱怨沒有時間時,常見的理由是工作忙,工作時間長,沒有時間處理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其實這時把工作與生活割裂開來,沒有看到二者有機統一,有機聯絡的一面。為什麼這樣說呢...